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教的民族观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斯林的生存与发展进步,不但要求穆斯林内部团结,同时也要求穆斯林处理好同非穆斯林之间的各种关系。中国穆斯林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究竟以什么样的观念与各兄弟民族相处?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本文旨在通过《古兰经》的教诲和先贤们的言行,介绍在早期伊斯兰社会中,穆斯林如何妥善地处理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阐述伊斯兰教的民族观,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中关于“明礼诚信”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宗教活动,日常生活及经济活动等方方面面,它从信仰真主和服从真主意旨的角度出发,要求广大穆斯林把“明礼诚信”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明礼诚信”对穆斯林群众具有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它对于调整穆斯林之间,以及穆斯林与 非穆斯林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整个伊斯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伊斯兰教对“明礼诚信”的规定,体现了伊斯兰真精神与现实的高度统一。本文试图就伊斯兰教中有关“明礼诚信”的规定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贵州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发起组建过一些社会团体,在增进穆斯林相互团结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以及协调穆斯林与其他民族之间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伊斯兰教“六大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其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乃是宗教信仰,这也是穆斯林宇宙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使者,以及他所降示给使者的经典,和他以前所降示的经典。谁不信真主、天神、经典、使者、末日,谁确已深入迷误了。(4∶136)根据《古兰经》的内容和包括信前定在内的“六大信仰”,是伊斯兰教的信仰基础;穆斯林的一切宗教行为都是围绕这个中心信仰而履行的。信真主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的核心和根本,是其余信仰的渊源所在。穆斯林坚信: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独一的,无所不能,无始无终,创造并执…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倡导慈善、推广慈善、鼓励慈善。慈善是伊斯兰教的起点和终点[1],是穆斯林信仰的完美体现。它既包含在五项基本义务之中,又覆盖了全部,是伊斯兰教内与外、信仰与行动的结合,是穆斯林信仰与品德的展示。一、慈善的含义慈善包括“慈”和“善”,“慈”即仁慈,属于真主99个尊名中的一个,是真主的属性。穆斯林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念“泰斯密”(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目的也是为了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仁慈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法浅识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它强调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又有人称它为“法制宗教”。伊斯兰教的这一特点来源于其基本教义。首先,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古兰经指出,“今世是后世的耕耘场所”,穆斯林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从各方面严格约束自己,经受种种考验,以最终实现全心全意归向安拉。其次,伊斯兰教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反对离群索居和独善其身。正确处理个人事务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便成为穆斯林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也是穆斯林虔诚信仰的重要表现。为达到上述目的,伊斯兰教制定了穆斯林在信仰领域和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欧洲伊斯兰公共知识分子,塔里格·拉玛丹认为,从伊斯兰原则本身出发,就可获得西方穆斯林与西方社会相融合的基础和动力。西方穆斯林首先应恪守不可改变的伊斯兰基本原则,保持其宗教认同;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可以转变那些与当代世界严重脱节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摒弃伊斯兰与西方水火不容的成见,走向与西方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此,拉玛丹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融合的具体路径,这就是改革伊斯兰教育、加强文明对话和重建公民伦理。伊斯兰认同与国家认同可以同时并存,伊斯兰与西方现代性亦能达成重叠共识与和解共生,而这将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四大世界文化传统中,伊斯兰看起来在当代政治中最为显眼。回应这个独特现象的丰富而多样的学术著作总是从这样一个预设伊斯兰与政治现代性冲突的研究传统出发,同时指出信仰对穆斯林来说的核心性和普世性。这一构想与历史的伊斯兰中世俗政治的现实相悖。如果说,反过来,伊斯兰与现代性之间存在某种一致性的话,那么,我们还需要提供一个对穆斯林政治之特性的描述。在回应这个问题的时候,另一个研究传统强调,因为伊斯兰一直幸存到了现代,所以,伟大的伊斯兰传统能够在政治现代化和民族国家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论述虽然就二十世纪早期许多伊斯兰国家的历史经验而言是成立的,但它却不符合后来的激进的伊斯兰主义的完全是跨国的和专注于后世的目标。第三个研究传统倾向于为解释政治伊斯兰的兴起,而对宏观的社会过程进行分析;而第四个研究传统呢,则聚焦于宗教的客体化和宗教权威破碎的微观过程,并以此来解释穆斯林政治。但要是缺乏对食利经济在穆斯林例外主义的兴起中扮演的角色的严肃评估的话,这些解释就都是不完整的。在对现有的文献做出批判的评估之后,本文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马注的《清真指南》为切入点,全面论述了内涵丰富的伊斯兰教人道思想。文章提出,伊斯兰教是重视天道与人道的宗教,重视天道是为了坚定信仰(伊玛尼),重视人道是为了实践天道的思想和要求。在当今社会,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人道思想的实践,将更加促进穆斯林之间,以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全面实现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南亚启蒙运动中伊斯兰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剖析其对西方的立场、对穆斯林历史的选择性叙述以及对宗教的重新解释.探讨在遭遇现代性的过程中,印度穆斯林知识分子建构群体认同的导向,以及政治和宗教交互影响的缘起,以期增加对后发性现代化群体“自我认同”困境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老挝入主要信仰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极少,而且自二战结束以来,老挝的伊斯兰教发展也很缓慢。 在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前,老挝的穆斯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来自印度的泰米尔穆斯林,他们有可能是经越  相似文献   

12.
柬埔寨人主要信仰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大部分是占族人,小部分为马来人。占族人是从与柬埔寨毗邻的占婆国迁徙过来的,尤以17世纪占婆被越南吞并时居多。马来人是15世纪时随着马六甲帝国的强盛和马六甲商人活动的扩大迁入柬埔寨的。17世纪高棉王安赞在占族穆斯林和马来人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安赞本人也皈依了伊斯兰教,这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在台湾已有多年历史。随着台湾当局对宗教界人士赴大陆探亲、访友的开放,两岸穆斯林间的友好往来会日渐增多,为了有利于穆斯林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现将有关台湾伊斯兰教的情况介绍如下:一、穆斯林人口:台湾穆斯林。  相似文献   

14.
吕耀军 《世界宗教研究》2011,(5):149-156,194
跨文化人权理论为当代伊斯兰人权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路。现代国家观念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互动是该理论产生影响的主因。穆斯林学者强调伊斯兰文化中,关于尊严、公正和平等的伦理精神是实现伊斯兰跨文化人权普遍性的基础。这就需要依据经典的原初精神和现代理念,对伊斯兰法做出新的解释。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人性的共同趋向和人权的跨文化视角并不会削弱宗教的核心原则的观点,是穆斯林学者主张跨文化人权理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学者发展了"重叠共识"理论,结合伊斯兰国家人权情况,提出了实现跨文化人权理论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是提倡扶危济贫、乐善好施的宗教。伊斯兰教认为,人类无论民族、种族与信仰的异同,都是真主的造化、阿丹的子孙,因而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相互帮助,以和睦友爱之情营造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古兰经》云:“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互相认识。”(49∶13)施济既是伊斯兰教提倡的善功,也是穆斯林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施济的定义与种类:伊斯兰教规定:施济是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应尽的义务、力行的善功,是使财产得以净化的主要途径,是信仰纯正的表现之一。《古兰经》云:…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社会中,穆斯林的社会地位已经截然不同于元代。统治者的民族与宗教政也发生了改变。新政权在服装、语言、姓氏等方面对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少数民族进行限制;同时,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伊斯兰教信仰又表示了尊崇。好几任皇帝都曾支清真寺的修建工作。明武宗朱厚照甚至对伊斯兰教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一些穆斯林在朝受到重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7次率领船队出访亚、非各国的郑和,其船队中有不人是穆斯林。回族在明代已经完全形成,伊斯兰教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成为极其要的文化核心,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这一宗教为回族穆斯林提供了无形而又坚实的文屏障,并遏止了汉文化继续对回族穆斯林进一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对伊斯兰人生观的粗浅认识伊斯兰人生观是伊斯兰信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穆斯林来说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其核心内容是,在认主独一的前提下创造两世幸福,保持坚忍、奋斗、弃恶、扬善的态度。认主独一是信仰的核心。《古兰经》开宗明义指出:“一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倡导精诚团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倡导的精诚团结,是以对真主的虔诚和敬畏作为核心理念和思想基础的。真主晓谕:“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你们当铭记真主所赐你们的恩典,当时,你们原是仇敌,而真主联合你们的心,你们借他的恩典,才变成教胞”(3∶103)。又云:“你们的这个民族,确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我是你们的主,故你们应当崇拜我”(21∶92)。穆圣训示:“信士与信士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座完整的建筑物,其各个不同的部分互相加固。”又说:“穆斯林就是让其他穆斯林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上得到安宁的人”。就是这种信仰与现实融为一体,以信仰为现实生活的基…  相似文献   

19.
泛伊斯兰主义思潮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乃至国际政治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为使人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泛伊斯兰主义与中国穆斯林的关系,使西部大开发中的穆斯林各民族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祖国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就泛伊斯兰主义的团结精神、新泛伊斯兰主义的要旨、中亚“新瓦哈比”运动与沙特瓦哈比教派对我国穆斯林的影响做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对美国人和美国社会不存在任何威胁,普通美国人对穆斯林的恐惧感来自他们自己对伊斯兰的无知和误解。人们对穆斯林的错误认识可以归纳为四大误区。第一,世界上的穆斯林不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并非所有的穆斯林都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是世界性的宗教,凡是信仰伊斯兰的人都是穆斯林,所以穆斯林世界包容了全人类的各种文明。在现今的十二亿穆斯林人口中,阿拉伯人只占其中的18%,那么,十亿以上的穆斯林不是阿拉伯人,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以及世界各地。他们各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多数都不会说阿拉伯语,比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是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