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6):20-21
甲:人生烦恼都因贪、瞑、痴!我想,贪只要认识到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以克制;痴只要亲近善知识明白事理也可以明白。推独我的烦恼是天生性格所致,没有办法。乙:你有什么烦恼呢?甲:我不贪名利,愿为他人多做功德;也肯努力学习,使自己读书明理,但是瞑心难抑,与人相处不易,实在烦恼啊!乙:你认为你没有贪、痴的毛病吗?甲: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要的。乙:(摇头)不对吧,要知道瞑心的根源还是贪与痴呀!甲:我不同意,你说说理由看。乙:好,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起瞑心呢?甲:随时随地都会。乙:(笑)为什么事呢?甲:现在…  相似文献   

2.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3.
乙:我们分、,完“中庸之道”之后,回头再去讨论阿人”做媒”的问题。丙:阿婆是“?道者”,认为“中庸是最适中的”,观.她又否定‘“中间人”,这样不是自相矛尼/自打嘴巴吗?乙:不会的3壬。果解作“中间”碰壁的话,她马上“转I二”而解作“适中”便可以了。甲:但是,胎地里把“中间”改为“适中”,是“偷换概念”‘“偷天换日”的手法。况且,说句空洞无物的话有什么用呢?乙:有“瞒天过海”的特别用途!甲:利用文字魔术做成的障眼法,的确可以骗过很多人。乙:很多“中道者”自己也不意识到“空无内容”而自/。;欺人。自…  相似文献   

4.
旅途三人行     
《佛教文化》2011,(3):125-126
甲:二位好!怎么了?好像很不高兴嘛!乙:不是高兴不高兴的事,是想不通。丙:是的,我不明白现在的人心怎么变得那么坏,出现的一些事简直匪夷所思。甲:那么严重啊?什么事?乙:别的不说了,就讲几个生活中的问题吧,喝奶有三聚氰胺、吃菜有蔬菜污染、吃蛋有苏丹红、吃食油有地沟油、吃馒头还要防染色、吃肉要防瘦肉精……,汶……  相似文献   

5.
旅途闲话     
乙: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旅途闲话,因为它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闲话,而且是在一辆车上进行的。对话的两个人只有这样一段因缘,车到了目的地,下车互道“再见!”却不知是否还有再见到的缘……。甲(出租车司机):你在那儿工作?乙:就在这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甲:哟!那你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乙:(笑)为什么呢?甲: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搞文化工作。乙:这样说也对也不全对,知识和文化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的。甲:这我就不明白了。乙:现在不少人很重视知识,但不一定重视文化。一般人总认为读书多,知识多就是有文化的人,而没读过…  相似文献   

6.
旅途闲话     
甲: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你在去年第二期《佛教文化》的《旅途闲话》中和一位作科技工作的读者谈到了对佛的信仰问题。乙: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谈法有什么意见吗?甲:没什么意见,我只是想再和你谈谈“信”的问题。乙:嗅!你信佛吗?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第三期《佛前独徘徊》中你和另一位居士谈这个问题。乙: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信佛,但不是佛教徒”的问题。甲:不,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人。通过学习研究后,对于佛教的许多教义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明白,我是不信的。我以…  相似文献   

7.
甲:读了上一期的旅途闲话,也引出了我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不是一下说得清的,请你耐心听我说。乙:我一定认真听。不过,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一定回答得了。甲:这些问题我是逐渐出现的,我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乙:好的。甲:你知道我学佛已经多年,这几年来一直在弘扬佛法。我自己认为我对佛是真诚信仰的。比起那些不理解佛的教义当居士的人与佛更亲近。我追求的是智慧,没有必要执著于形式,所以我没有想到过皈依的事,可是日子久了,问题渐渐来了。乙:是什么问题呢?甲:常有人问我:“你信佛吗?”我回答:…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有两种人值得思考。为了区分,我们就分别用甲和乙表示。 甲倾其一生做好事,从不做坏事。乙几乎没做什么好事,人们所能记起他的,除了坏事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9.
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最近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颇多议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街谈巷议,几乎无不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市场经济带来的客观后果是道德“滑坡”。不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乙:应当说,人们的这类反应是整个社会转型期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它并不仅仅是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所引起的,而是有其更为深刻的学理上的原因。人们的议论归根到底关涉到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究竟是…  相似文献   

10.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11.
旅途闲话     
乙:“三百六十五里路,从冬夏到春秋,三百六十五里路呀!从少年到白头。”我们走过了1996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在97年的人生旅途中又开始新的闲话了。甲:你的开场白,使我深有感触。年轻时迎接新的一年想到未来的计划,心情比较兴奋。现在开始行进在从少年到白头的路上,总感到一年过去了,忙忙碌碌不知有什么成绩。又觉得本领不如别人,又觉得没有别人走运。放下心来自在过日子吧,不甘心,不服气,这心又放二下,你说怎么办好呢?。乙:J你还是挺t尽心尽力\的,并不比别人差呀!甲:你别安慰我x~了,我知道自己智力、能力都twhe不如…  相似文献   

12.
旅途闲话     
甲:以上两期和你对话的都是挺有知识的人,他们想得很多,顾虑也很多。我是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多少想法,现在看看、听听,反到是有点糊涂了。我想提些问题,又怕你觉得太幼稚……乙:不会的,在佛面前我们都是有惑、有烦恼的人,惑与烦恼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甲:那我就放心了。乙:我想先问您一下,您说以前没有多少想法,那时对信佛也没有想法吗?甲:有的,不过很简单。我觉得佛慈悲,能包容我的各种对错。我做善事他会保佑我,给我添福;我做错事他会让我在报应中知错。信了佛我就知道怎么做人了。乙:怎么做呢?甲:不…  相似文献   

13.
一家公司在招聘登记表格中,有这么一栏:你有什么不足、短处或缺点?有一次,一位下岗女工来应聘,在这一栏填上了“工作比较慢,快不起来”。朋友一致认为,她是不可能被录用的。谁知,最后老板亲自拍板,录用了这位女工,让她当质量管理员。  相似文献   

14.
甲:系统方法这个概念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但系统方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我还是闹不大请。乙:欲说系统方法是什么样的思想方法,不妨先说它是令人智慧的方法,当然一切科学的方法都使人智慧,不过系统方法却很不一般。甲:何以见得?乙: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吧。从前有位国王.一身残疾,瞎了只眼,坏了只手,还破了条腿。可有一日,他心血来潮,竟命令画师们为他画一幅英俊廉洒而又形貌如真的画象来.成者重赏,不成者处死。甲:国王残疾如此之多,而要求却恰恰相反,谁能办到呢?这不是异想天开,成心与人作难?乙:是啊,消息传出…  相似文献   

15.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2):10-11
甲:今天我想谈的话题来自上一期贵刊的一封读者来信,那题目是《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谈话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界面”是什么意思?乙:(笑)这道名词解释题可不太好回答。不过,上期的《主持寄语》已经说了,“界面”来自于流行的电脑语言。那么在这里作何解呢?我试着答一下吧!“界面”是从英语的interface翻译过来的。inter表示在一起,交互之意,face即面。在电脑中有“用户界面”,“字符中端界面”等…。“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是很直接的,可用“所见即所得”来说明。而有些“字符中端界面”则不能达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旅途闲话     
甲:我是《佛教文化》的老读者,这几年来在商品大潮冲击下每当我产生困惑烦闷时,常常燃一柱悠悠兰香,让《佛教文化》伴我灯下静坐。我不敢说自己增长了菩提智慧,但确实驱除了烦躁感到了清凉。乙:谢谢你,我相信这正是《佛教文化》同仁们的希望。甲:但是我也产生了另一种困惑。乙:嗅!那是什么?甲:我觉得在烦躁情绪日益消失的同时,我的激情也似乎减弱了。乙:这又是怎么回事?甲:上一期《佛教文化》菩提一叶栏目中说到名、利仅能使人产生一时的满足感,那只是一种短暂的感受,我觉得很对。原来我看到一些人并不做好事却得名得利,…  相似文献   

17.
为失败而笑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乙说:“我当然很痛苦了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一面,那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就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1,(3):F0003-F0003
真见不见见不见,见见之时见非见,谁道如来有形象,客邪种子落心田。真正见道不是见到一个什么东西,若见到什么东西那是没有见道。这个道就是指那个能见之性,能见之性和所见之境并非二物。如果你见到这个能见之性,这时的见不是看见的见。谁见?见谁?经云:一切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相似文献   

19.
某服装店送了我一张1000元的抵用券,售贷小姐很开心地告诉我:“可以任意挑选店里衣物。”真是大方的回馈!但是,使用抵用券就不可以使用VIP折扣,于是,一件衣服700来元,余下200来元不管买什么,都需要再添些钱。  相似文献   

20.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作者莫怀戚通过叙述一家四口三代在田间散步的小事,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课堂上,拓展思维训练部分,我请学生们谈谈对“孝”的理解,请听他们的回答:生甲:孝就是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让爸妈高兴。生乙:读好书,找个好工作,赚很多钱给爸妈。生丙:多帮爸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惹他们生气。生丁:有好吃的,好喝的,先让他们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