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文坦 《孔子研究》2012,(2):100-108
蒙元时期共有六任衍圣公:大蒙古国时期的孔元措、孔浈,成宗时期的孔治,仁宗至顺帝时期的孔思晦、孔克坚、孔希学。大蒙古国时期虽有数位"权袭封衍圣公",但只是权主祀事,并非实膺世爵。《阙里文献考》等志书记载孔思诚在孔治卒后袭爵达十年,并非历史真实。据曲阜现存元代碑刻可知,孔思诚未曾袭爵。蒙元统治143年间,衍圣公空缺的时间累计长达69年。曲阜圣裔得以袭爵,朝廷中儒臣的助力至为关键,跟皇帝对儒学的态度、孔氏族人的拥戴乃至孔氏族谱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少到过山东曲阜孔府的游人,可能会记得孔府大门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不知有谁留意过那“富”字顶上没有那一点;“章”字下部“十”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既不是岁月风尘的磨蚀,也不是刀笔匠的疏忽,而是孔府家属的特意安排.这副对子是清代大学士纪昀的撰拟、并由著名书法家誊写的.孔家关照工匠如此镌刻,寓意是盼望孔家永远“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相似文献   

3.
从现存的《孔府档案》中可以发现,孔府内的演戏活动一直延绵不断。通过研究这些资料,不仅可以揭示衍圣公和他的家人们在繁缛的礼法规范之下活色生香的文化娱乐生活,还可以弥补一些戏曲史研究资料的不足。对于研究戏曲史上花雅争盛过程中流行于鲁、豫、冀三省交界地带的一些地方戏曲剧种的历史沿革、剧目特点、表演特色以及这些地域的戏曲文化的形成及特点,给予佐证。  相似文献   

4.
文宣公孔仁玉是孔子四十三代孙,在孔氏家族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中兴祖"之称。五代后唐时,孔仁玉袭封文宣公,任职龚邱、曲阜令;孔仁玉之后,其子孙繁衍昌盛,文宣公(后称衍圣公)爵位世袭罔替,曲阜令亦由其后裔世职不移,皆班班可考,是为孔仁玉中兴之本事。孔末灭孔、弑孔光嗣、冒爵等情节,与宋代史籍和《孔仁玉墓志》中的孔仁玉本事抵牾,当非历史真实。宋金人文集和宋金时期孔氏家乘亦无片言只语记载孔末之乱。元天历年间衍圣公孔思晦镌刻孔氏宗支图、明宣德年间衍圣公孔彦缙等树立报本酬恩碑的目的,除辨明孔氏族裔或俾其子子孙孙世加存抚其外祖张氏外,更在于严内孔外孔之别,不使外孔享有豁免赋税徭役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赵文坦 《孔子研究》2020,(4):152-160
元明时期阙里至圣庙碑刻记载有五代伪孔孔末戕害孔子正嫡孔光嗣案。明后期曲阜圣裔孔弘颢作《伪孔辨》,又加入金朝伪孔孔之仙灭门孔氏正派孔玭案,及若干伪孔和真孔争斗故事。从明末天启年间起,衍圣公府修撰的家谱类著作多收录此文,作为内外孔之辨的主要依据。征诸五代宋初典籍和《孔仁玉墓志铭》,所谓孔末冒袭封爵并冒为曲阜令情节,亦如其弑杀孔光嗣,并非历史真实。孔之仙灭门孔玭案不见于金朝典籍,元朝和明代前中期典籍亦未见记载,清朝圣裔孔继汾也未认同,当系子虚乌有。元中书省礼部对孔礼案的判决、明通政司对孔谊案的判决并不能证明孔礼、孔谊不是圣裔。伪孔案隐含圣裔不同支派间正嫡、爵位之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朝廷赐额封号、祀典等级、祭祀规格三方面分别论述了妈祖在宋至清代国家祭祀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妈祖于北宋宣和五年已纳入国家祭祀体系,并进入部分地方祀典,在元、明、清三代更类属朝廷祀典群祀类。这其中,明代在永乐五年后、清代在嘉庆二十二年后均在都城建有国家性质妈祖庙宇,由中央朝廷直接举行岁时祭祀活动;历代中元代由皇帝遣使到漕运重地的祭祀活动的规格最高,甚至以高于岳渎之标准,而其他时期的朝廷祭祀活动大都以少牢祭。作为一民间神祇,妈祖在宋、元、明、清各朝国家祭祀体系中享有殊荣。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古代被尊为“至圣先师”,对中国文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孔子生前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后人只有通过孔门弟子及其后学所记载的孔子言行才能了解这位至圣的思想。从战国时代开始,不断有人从事孔子言行的搜集和整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类编著中,真正被广大读者接受、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力的仅为编定于战国时代的《论语》一书。与现存全部孔子言行相较,《论语》所收孔子言行约占1/15强。其他同类编著如三国王肃的《孔子家语》、清代孙星衍的《孔子集语》,所收孔子言行均远远多于《论语》,却未能得到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8.
从文字及文献的分析来看,圣的本意是指与神沟通的特殊能力,后发展为凡一事精通均可为圣.具体而言,圣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事神,预测吉凶;二是道德崇高,人格完善;三是具有聪明才智,建立不凡的功业.春秋时期的圣人主要是这三种含义,只不过事神义后来转化为对天道的理解、把握.孔子不以圣人自居,他理解的圣是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济世安邦的政治功业.同时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对人与人的差别做出探讨,但还没有对圣人的产生做出明确说明.郭店竹简中的圣人主要是指理想的君王,突出的是圣人的智慧和才能及制作礼乐等事功的内容,但《五行》篇则将圣视为重要的德目,《成之闻之》则从人性论的角度探讨了圣人如何及圣人与常人的差别问题,填补了孔子到孟荀之间的空白.在此基础上,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侧重道德人格、作为师者与重视智慧才能、作为王者的不同的圣人观.  相似文献   

9.
儒家、儒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对佛教和道教来说是比较尊隆的,但在金元之际儒生地位却相对低下,表现在:需要在佛道力量的支持下衍圣公的袭封才得以实现;大量儒生加入到全真教中以自保;传播文化的社会职能一直是儒家的特权,但这种特权在金元之际也一度落到全真教手中。造成儒学和儒生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蒙古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认知及其所实施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0.
余英时先生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对朱子的"道统—道学之辨"进行了重构,指出朱子那里存在着道统与道学的严格区分:道统是孔子之前的有德有位的圣王之间相传的谱系,而孔子有德无位,只能开创道学却未能继承道统。然而,他的这一重构与朱子的本意相距甚远。对朱子而言,道统是道学的传授谱系,道学是道统的传承内容。而道学的具体内容则是一套实现内圣的修养工夫,同时也是历代圣贤相传的治理天下的"密旨"、"心法"。在位的人君作为统治者,只有按照这一套工夫系统进行自我修养,才能够通过内圣的修养实现外王的政治理想。因此,朱子对道统与道学的论述包含着对在位的人君进行政治立法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清代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几乎影响着每一位学者的学术创见.康有为对孔子形象的理解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以自己特殊的进路--"时"、"进化"、"大同"等思想解释<论语>,并以孔子为圣王,确定了孑L子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地位;又以孔子为教主,将孔子形象扩大为宗教性的、历时性的影响.知识分子急于救世而无所依凭,惟有荣古虐今,寻求依托--康有为尊崇孔子与孔子尊崇古人的做法,其实相似.因此,对康氏的行为与主张,似乎应有一种同情之理解;康氏对孔子的情感,也应该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2.
魏代富 《孔子研究》2023,(6):107-117+159-160
在《论语》阐释中,应该充分根据其他典籍的记载,将文句还原到具体的背景中去,而非单从文句作主观的引申与深化。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可知,《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色”不是指“女色”——卫灵公夫人南子,而是指“男色”——卫灵公幸臣宦官雍渠。《史记》载孔子凭借蘧伯玉而见卫灵公,是孔子圣化后的结果,在孟子生活的时代,至少还流传着孔子凭借颜雠由、弥子瑕、雍渠见卫灵公三种说法。《宪问》记载陈恒弑君、孔子请求讨伐陈恒是后人虚构的,实际上孔子在陈恒弑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暗中支持并促进了此事的完成。与陈恒作为政敌的阚止即孔子弟子宰予,因为阻碍陈恒弑君,违逆了孔子的意思,在《论语》中成为被否定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孔子心目中的"圣人"要求德、位兼备,而在孟子那里则更加注重于对德的要求。孟子所论"圣人"与孔子有所不同,可以说是孟子因应了从"犹秉周礼"至"杀人盈城"这一现实的形势、因应了"距杨墨"这一思想层面的形势以及为更加便于教化等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于孔子、孟子之间,从郭店楚简《五行》篇"德之行"五与"行"四等论述看,其中就已有了突出"圣"之德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山东考察工作。26日,他参观了孔府,并视察了孔子研究院。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离京到地方视察。山东是孔孟之乡,素有"礼义之邦"的美称,此次视察工作,习总书记专程去了古圣先贤孔子的故里,可谓一次对传统寻根问道的文化之旅。在山东考察期间,习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的重要讲话,这些  相似文献   

15.
孔子之成为圣人,不是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而是经历了两三百年之久,这就是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末年的那段时间。孔子不是到了汉代才被公认为圣人。促使孔子成为圣人的,完全是民间的力量,官方的力量并没有起作用。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等对此当然起了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的圣人,而不只是帝王的圣人,不只是所谓"统治阶级"的圣人。圣人与神不同,故尊孔子为圣人,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他的迷信。  相似文献   

16.
刘亚琼 《管子学刊》2016,(2):106-109
郭店楚简的圣人观处于孔子、孟子之间的过渡阶段。孔子推崇圣人而强调难以企及;郭店楚简首提圣人之性,指出圣人通过道德修养,正身而治世,能得以实现圣人之道;孟子降低了圣的高远性却广开了成圣之门。先秦儒家从孔子郭店楚简再到孟子,其圣人观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正> 孔子是一位千古难得的品德崇高、学问渊博的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在中国称他为圣人。就思想教化传播久远而论,世界上还没有一位能同他比美的,但是他自己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孔学不是宗教,孔子的成就,不是来自上帝而是他承袭前代文化,加以整理吸收,删诗、书、订,礼、乐,作易传,写春秋,再加上自己对社会的灵敏的体验,刻苦努力总结提高的结果。由于历史的局限,孔子的思想当然也不是句句是真理,有许多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但是在孔子思想中还有许多对今天现代生活、精神文明有吸收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事实上,近十年来,孔子的学术已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从世间日常情感出发建构的儒家思想体系与价值意识,体现有“在理性与信仰之间保持平衡与张力”的一种运思方式与精神特质。由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其开展的思想脉络是:孟子把孔子信仰的一面强化了,荀子则把孔子理性的一面张扬了,他们各自从不同面向丰富了孔子原创儒学的体系,无需贬彼褒此。  相似文献   

19.
皇侃的《论语义疏》作为六朝《论语》注解的集大成之作,塑造了一个与汉儒和宋儒理解均不同的独特孔子形象。一方面,随着皇疏将孔子定位为有别于前代圣王的"圣师"角色,《论语》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了对夫子"平生应机作教"之迹的记载,因此,孔子在《论语》中呈现为一个深入凡俗世界的行教者形象。另一方面,皇疏中的孔子还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即超凡绝俗、学不可至的圣人本体,借助"隐圣同凡"的说法,皇侃将孔子的两种形象统合于一。而透过这一独特的孔子形象,得以窥见汉学向宋学转向的一丝端倪。  相似文献   

20.
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一年一度的圣若瑟月又到了。慈母圣教会钦定三月为圣若瑟月,是深切希望我们除日常敬礼圣若瑟外,在三月里要特别恭敬大圣若瑟。我们知道,天国里在天主以下,任何一位圣人圣女,无论多么伟大神圣,都不能与“天主之母”圣母玛利亚相比,但在圣母之下,在一总圣人之上,唯有圣母的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