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交往中, 判断情绪刺激与自我和他人的相关程度对于情绪加工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ERPs技术, 要求被试默读相继呈现的名字(自我、朋友和陌生人)和情绪性词汇(积极、中性和消极), 考察自我相关信息影响情绪词汇加工的动态时间特征及二者的整合机制。结果发现, 在情绪词汇加工早期, 消极词汇相比积极和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EPN。在加工晚期, 消极词汇相比中性词汇诱发波幅更小的N400, 并相对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更大的LPP。更为重要的是, 在LPP时间窗出现情绪效价和自我相关性的交互作用:与自我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与朋友名字相关的消极词汇比中性和积极词汇诱发了波幅更大的LPP, 而与陌生名字相关的各类词汇诱发的LPP波幅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 个体对情绪信息非常敏感, 随着加工的深入会体现出不同的认知过程, 并且会根据自我相关性进行过滤, 在加工晚期与自我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表现出自我和朋友相关的消极情绪的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通过参数设计考察了大脑加工面孔生命性时的神经电活动动态进程。结果显示:非生命性面孔比生命性面孔在中央顶区诱发了更大的LPP波幅;生命性和非生命性面孔诱发的LPP波幅均显著大于中间等级(60%)面孔,提示随生命性信息增强,LPP波幅呈“U”型变化。P1和N170未表现出面孔类别差异。结果表明LPP是探测面孔生命性加工的有效成分,支持面孔生命性加工位于面孔加工的晚期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2评论类型(属性型VS体验型)×2调节定向(促进VS预防)的眼动实验,深入探讨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加工过程和感知有用性的认知机理。研究发现:(1)与属性型评论相比,个体对体验型评论的认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却更高。(2)相对于预防定向个体而言,促进定向个体对在线评论的认知加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更高。(3)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的交互效用,在属性型评论情境中显著,但在体验型评论情境中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评论认知评估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同伴在场与自尊水平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实验采用气球模拟风险任务(BART),比较不同条件下青少年冒险行为量的差异。结果发现:(1)同伴在场时青少年冒险行为更多,比无同伴在场诱发的N1、P3、LPP波幅更大;(2)高自尊青少年更加冒险,且诱发的P3、LPP波幅更大;(3)同伴在场与自尊的交互作用显著,仅高自尊青少年的同伴在场效应明显,诱发出更大波幅的N1、P3、LPP成分。结果提示,同伴在场时高自尊的青少年更可能参与一些非消极的冒险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冒险中的奖赏信息更敏感、更兴奋、趋近动机更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ERP技术对16名被试在不同注意负荷下对动态表情识别的脑时程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N170成分不受注意负荷和表情效价影响;低注意负荷条件下动态表情加工早期负性表情诱发的EPN成分(early posterior negativity)显著大于中性、正性表情,后期高级分析阶段正、负性表情均诱发明显的LPP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s),且负性较正性表情诱发更大的LPP成分;而在高注意负荷条件下并未发现表情识别诱发明显的EPN或LPP成分。这些结果说明,动态表情识别明显受到注意资源调节,只有在注意资源不断增加时表情加工才会出现注意偏向效应,尤以负性表情的加工优势最为凸显且持久,正性表情相对微弱和短暂。  相似文献   

6.
杜晓梦  赵占波  崔晓 《心理学报》2015,47(4):555-568
对于新产品推出的成功与否, 较早采用者的评论和建议的影响相当巨大,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评论效价(正面评论/负面评论)、新产品类型(渐进性新产品/革新性新产品)和调节定向(促进定向/防御定向)对新产品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实验1设计为2(新产品类型:渐进性新产品/革新性新产品)×2(评论效价:正面/负面)的组间操控设计, 结果表明:相对于渐进性新产品, 负面评论对革新性新产品的有用性更高, 正面评论对渐进性新产品和革新性新产品的有用性差异不显著。实验2设计为2(新产品类型:渐进性新产品/革新性新产品)×2(评论效价:正面/负面)×2(调节定向:促进/防御)的组间操控设计, 结果表明:促进定向的个体认为正负面评论有用性差异不大, 而防御定向的个体认为负面评论有用性显著高于正面评论; 对于促进定向的个体来说, 新产品类型对于评论效价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有调节作用, 而对于防御定向的个体来说, 新产品类型的这种调节作用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个体情绪加工具有其生物基础,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和非社会性情绪刺激加工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然而,以往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负性情绪的加工差异。因此,本研究选取大学生被试20名采用图片感知范式(Picture Perception Paradigm)探讨个体在加工社会性和非社会性正性情绪刺激的脑电位活动差异。研究发现:(1)在P1成分上,情绪图片诱发的波幅要显著大于中性图片。(2)在N2成分上,正性社会情绪图片诱发的波幅要显著大于正性非社会情绪图片(3)在早期时间窗中,由正性社会情绪图片与非社会情绪图片诱发的LPP波幅差异不显著。在中期时间窗中,正性社会情绪图片与非社会情绪图片的LPP波幅差异显著。晚期时间窗中,正性社会情绪图片诱发的LPP波幅显著大于正性非社会情绪图片。由此,相对于非社会性请刺激来说,正性社会情绪刺激在加工上可能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12,44(6):797-806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 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 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 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 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 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 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 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 获益域下, 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 人机博弈时, 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 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 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 人际博弈时, 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 人际博弈时, 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 而人机博弈时, 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 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 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吴燕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12,44(5):701-710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 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 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 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 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 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 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 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 获益域下, 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 人机博弈时, 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 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 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 人际博弈时, 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 人际博弈时, 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 而人机博弈时, 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 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 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成人比儿童对社会性情绪刺激更加敏感且在情绪加工中耗费较少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11.
曹国光  陈娟  郑勇 《心理科学》2014,37(2):258-26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修订版本双重效价联合任务范式,利用ERP技术探究不同时间分配倾向个体在执行冲突和转换任务时的执行功能,以揭示不同时间分配倾向个体在相容和不相容任务过程中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多重组个体显示出更快的反应时;ERP结果表明,相比于多重组,单一组在不相容任务中比在相容任务中诱发了更大的N170,说明多重组个体可能更善于同时执行多项任务,而单一组执行冲突任务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同时在认知加工的晚期阶段单一组比多重组诱发了更大的LPP,提示单一组需要更强的认知控制加工。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了ERPs技术,以正性和负性面孔为实验材料,选择16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情绪标注是在何时抑制了情绪。结果发现:(1)情绪标注完成前:在负性情绪下,情绪标注和性别标注在早期LPP波幅上没有差异;在正性情绪下,情绪标注和性别标注在早期LPP波幅上出现差异,且情绪标注比性别标注时的LPP波幅值更大。(2)情绪标注完成后:不管是在正性情绪还是在负性情绪下,情绪标注在晚期LPP波幅值上比性别标注值更小。上述结果提示情绪标注对情绪的抑制发生在对情绪形成明确概念之后。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正性情绪对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图片启动范式, 先呈现情绪图片, 然后再呈现自我参照刺激。实验发现, 在P2上, 中性情绪条件比正性情绪条件激发了更大的波幅, 高自我相关的刺激比其它刺激诱发了更短的P2潜伏期; 在N2上, 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小的N2的波幅和更长潜伏期; 在P3上, 高自我相关名字比中等自我相关名字和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 中等自我相关名字比非自我相关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实验结果表明, 人类大脑对正性情绪刺激的加工可能是不敏感的。无论在正性情绪启动还是中性启动的影响下, 自我参照加工都能展现出稳定的特征, 而且高自我相关的刺激会得到更为深入和精细的加工, 表现出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不同年龄群体社会与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是否具有差异。研究发现:在P2成分上,成人在情绪刺激下诱发的波幅大于儿童;N2成分上,儿童在三种情绪刺激条件下波幅无显著差异。成人在社会性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的脑电波幅大于在中性情绪刺激条件和非社会情绪刺激条件下诱发波幅;在LPP早、中、晚时间窗中,儿童的LPP波幅大于成人。由此,儿童与成人在社会和非社会正性情绪刺激加工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中国运动员赢分和输分后的表情, 通过行为学和脑电技术比较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的加工机制。实验1探讨了赢分与输分面孔和身体的效价和强度, 实验2考察了图片的情绪类型(中性、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 实验3采用脑电技术比较了赢分和输分情绪的神经机制。3个实验的行为结果表明, 相比面孔, 身体信息更能区分赢分和输分的效价, 而且身体姿势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单一, 面孔表情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复杂和多样化。脑电实验的结果表明, 身体的情绪信息能更早地被大脑识别, 表现在N170成分上, 面孔表情的情绪效应, 反映在EPN成分上。在加工的晚期, 面孔和身体条件下, 均观测到胜利比失败表情诱发了更大的LPP成分。结果表明, 大脑在多个阶段对身体姿势进行情绪评估与分类, 为行为上身体对效价的高区分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2,35(3):557-562
采用运气轮博弈范式探讨后悔的加工时程。分析决策正误的ERPs发现,200~300ms决策错误比正确诱发更为负走向的波,表现为典型的FRN(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300~4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P300。500~9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并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FRN加工反馈刺激显著性信息和P300加工反馈刺激效价的观点,研究发现后悔与LPC可能具有密切关联。将来研究须在控制得失程度基础上,考察FRN、P300和LPC与效价、得失及得失程度和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们预测群体成员行为具有一致性。但行为具有不同的社会效价(积极和消极),本研究探讨了效价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对群体行为一致性的预测。结果发现,人们预测积极效价的帮助行为在群体中保持一致性的程度高于消极效价的阻碍行为,且群体规范感知而非个人偏好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群体实体性调节对群体规范和个人偏好的感知,进而改变效价影响群体行为一致性预测的程度。因此,预测行为时人们会灵活考虑群体情境因素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文波  齐正阳 《心理学报》2022,54(2):111-121
具体性和抽象性是词汇同一特性的两极, 是直接影响词汇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 结合脑电技术探讨在有限注意资源内,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 情绪词比中性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也受到词汇具体性的调节, 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词汇具体性影响情绪名词加工的晚期阶段, LPC波幅能够分辨出不同情绪效价的抽象词, 对于具体词仅能区分出情绪与非情绪, 这说明抽象词可能比具体词负载了更多的情绪信息, 反映出对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考察不同民族文化对负性情绪调节主观体验和事件相关电位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个体在两种策略下均呈现负性情绪感受显著降低,并且汉族表达抑制的情绪体验得分低于少数民族。此外,负性情绪图片相比中性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2成分,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在额-中区诱发了更大的P3成分。更重要的是,900~1200ms时间窗内,汉族个体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后LPP波幅均降低,但少数民族文化个体仅在认知重评条件表现出LPP波幅的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负性情绪调节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刘泽军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22,54(12):1443-1454
研究旨在探讨整合如何影响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及其加工过程。编码阶段要求被试学习复合词和非复合词, 提取阶段完成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测验。结果显示, 复合词比非复合词有更好的联结再认表现, 但在项目再认表现上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ERP结果显示, 在联结再认上, 复合词诱发显著的FN400效应(与熟悉性加工有关)和LPC效应(与回想加工有关), 非复合词只诱发显著的LPC效应, 且复合词比非复合词有更大的LPC效应。在项目再认上, 复合词比非复合词诱发更大的FN400效应。总而言之, 整合在促进联结再认的同时并不会损害项目再认的表现, 支持了“只有收益”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