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CD-MST)是CDA和MST相结合的一种测验方式。由于CD-MST自适应频次较少,初始阶段模块组建会影响整个测验的判准率。借鉴CD-CAT初始项目选取方法,根据CDA和MST自身特点,提出了7种CD-MST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分别是随机法、选题策略法、R*矩阵法、CTTID法、CDI法、CTTIDR*法和CDIR*法。采用模拟研究对不同项目质量下7种方法的判准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阶段结束时,包含R*矩阵的方法判准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尤其是CTTIDR*法;整个测验结束时,CTTIDR*法较其他方法仍然有优势,CDIR*法和R*矩阵法结果较为接近。选题策略法在初始阶段结束时判准率较低,甚至低于随机法,整个测验结束时,判准率同CDIR*法和R*矩阵法持平。4种项目质量对判准率影响较大,HD-HV题库下判准率最高,HD-LV次之,LD-HV较差,LD-LV最差。  相似文献   

2.
蔡艳  苗莹  涂冬波 《心理学报》2016,48(10):1338-1346
本文在0-1评分的CD-CAT基础上, 拓展出了适合多级评分CD-CAT (psCD-CAT)的认知诊断模型及选题策略, 为实现多级评分CD-CAT提供了方法支持。Monte Carlo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拓展的多级评分CD-CAT具有较理想的属性诊断正确率及测验效率和题库安全性, 可以用于多级评分数据的CD-CAT; 模拟实验还表明, 整体来看PS-PWKL和PS-HKL两种选题策略具有较高属性判准率、题库安全性和高测验效率, 且均优于PS-KL选题策略。总之, 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拓展CD-CAT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认知诊断模型与选题策略等。  相似文献   

3.
陈平  李珍  辛涛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2):125-132,153
项目曝光控制是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D-CAT)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CD-CAT中五种常用选题策略(随机化方法、KL信息量方法、香农熵方法、后验加权的KL信息量方法和综合后验加权和距离加权的KL信息量方法)的题库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四种非随机化选题策略的题库使用均匀性较差、测验重叠率高,从而导致测验安全性较差;香农熵方法的判准率总是最高。今后可以将传统CAT中的项目曝光控制技术融入到CD-CAT选题策略中。  相似文献   

4.
唐倩  毛秀珍  何明霜  何洁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160-2168
随着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tic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兼顾知识状态与能力的双目标CD-CAT逐渐受到重视。选题策略是CAT的核心, 通过梳理传统CD-CAT和双目标CD-CAT选题策略的研究, 并对它们的特点、关系及表现进行介绍和评析。最后, 基于认知诊断模型与CAT实践发展指出未来应加强一般化认知模型、复杂测验条件认知诊断模型下选题策略的研究; 应开发双目标诊断测验的项目和测验特征指标; 还应加强非参数选题方法和CD-CAT的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认知诊断与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相结合的产物,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tic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是对被试知识状态的自适应。它既有传统CAT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也有在认知诊断中遇到的特殊问题:由于认知诊断中涉及属性这一概念, CD-CAT与传统CAT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紧紧围绕属性引起的差异, 分别从认知诊断模型、题库建设、起始规则、选题策略、被试知识状态估计和终止规则等几部分详细介绍CD-CAT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小坚  郭磊 《心理学报》2022,54(9):1137-1150
选择题中的作答选项能提供额外诊断信息, 为充分利用选项信息, 研究提出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D-CAT)中两种处理选择题选项信息的非参数选题策略和变长终止规则。模拟研究的结果发现:(1)定长条件下两种非参数选题策略的分类准确性整体要高于参数选题策略; (2)两种非参数选题策略较参数选题策略具有更加均衡的题库使用情况; (3)非参数选题策略在两种新的变长终止规则下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率; (4)两种非参数选题策略均适用于选择题CD-CAT情境, 使用者可任选其一进行测验分析。  相似文献   

7.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is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是认知诊断评估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两者的结合,兼具认知诊断和自适应测验的特点。目前,针对CD-CAT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0-1二级计分的数据。然而,在教育和心理评估的实际应用中,存在大量的多级计分的数据。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多级计分CD-CAT(Polytomous CD-CAT, PCD-CAT)的实现技术,并提出了2种新的选题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新选题方法和传统选题方法在PCD-CAT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定长PCD-CAT条件下,2种新选题方法的模式分类准确率是最高的,而在非定长PCD-CAT条件下,2种新方法的测验效率也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8.
在有多种解题策略的认知诊断问题情境中, 用每个Q矩阵表示一种解题策略, 由此将单策略认知诊断RRUM模型拓广为多策略RRUM模型(MS-RRUM)。随后, 在应用MS-RRUM模型的CD-CAT中开发了适用于多策略情境的MAP参数估计法和多策略香农熵(MSSHE)选题法。将MSSHE选题法与随机选题法分别在不同属性数量、不同测验长度下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前者对被试的策略和认知状态判准率都显著优于后者, 而且都很理想。这样就顺利实现了在CD-CAT做策略诊断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CD–CAT中已有选题策略较注重测验效率,而对题库使用率不够重视。针对此问题,基于DINA模型,引入两种新的选题策略KLED和RHA,同时对HA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PWKL与KLED只在测验效率上具有优势;KLED若按属性向量分层,题库使用率有所提高,KLED比ED更容易推广到其他有显式表达的诊断模型场合;HA、RHA和RP–PWKL可较好兼顾测验效度和题库使用率,但RP-PWKL需设置项目的最大曝光率阈值。两种新选题方法在定长和变长CD-CAT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gnitive diagnosis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D-CAT)为心理和教育评估测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关于CD-CAT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二值评分的模型展开,但是,在实际应用领域,存在很多多值评分数据。高效的选题方法是CD-CAT程序成功的核心要素,本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多值评分CD-CAT(polytomous CDCAT, PCD-CAT)的选题方法,期望后验方差(expected posterior variance, EPV)和最大期望距离(maximum expected distance,MED)。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EPV和MED在PCD-CAT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选题方法相比,EPV和MED具有更高的测验精度和测验效率。最后,通过一个PISA数据分析检验了PCD-CAT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1.
应用OMST在线装配模式,提出自适应分组认知诊断测验(CD-AMGT)。由于知识状态的先决关系是偏序关系,而且构成格(lattice),利用知识状态当前估计值在格中的上下确界对被试真实知识状态的可能范围进行界定,由此装配下一分组,分组中结合PWKL策略或SHE策略进行选题以兼顾诊断精度、效率和安全性。模拟实验表明,CD-AMGT与PWKL、SHE对比,当题目类型丰富时,以分类准确率略微降低为代价,其题库使用均匀性和计算用时均表现出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如不同的病症需要使用不同的医疗技术方法来诊断一样, 不同的认知结构也需要设计对应的测验模式来进行诊断, 从而保证测验具有高质量的诊断评估效果。但传统测验形式未考虑不同认知结构的针对性诊断测验需求, 导致“千人一卷”在测验效率上有所不足;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虽可针对不同认知结构的被试施测不同的项目, 然而支持自适应过程的题库却没有针对不同认知结构被试设计对应的项目, 导致题库使用效率较低。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 探索如何针对不同认知结构设计相对应的测验模式。本研究采用Monte Carlo模拟, 对六种属性层级关系下, 不同认知结构的测验设计模式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同一属性层级关系下, 不同认知结构的最佳测验设计模式不同; (2)依据不同认知结构的最佳测验设计模式构建的题库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测验编制者可以根据实验结果针对不同认知结构优化对应的测验设计模式, 并用于指导题库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平  辛涛 《心理学报》2011,43(6):710-724
项目增补对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D-CAT)中的题库维护至关重要。在传统CAT中, 在线标定方法经常用于估计新题的项目参数。然而直到现在, 在CD-CAT领域还没有任何关于在线标定的论文公开发表。为将传统CAT中3种有代表性的在线标定方法(Method A、OEM和 MEM)推广至CD-CAT (CD-Method A、CD-OEM和CD-MEM)建立分析基础, 并采用模拟方法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CD-Method A方法在项目参数的返真性方面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自适应标定设计较随机标定设计可以提高项目参数的返真质量。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两种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下平衡属性收敛的新方法(MABI、RTA),模拟研究系统探讨和比较了此二者与已有方法(ABI、IABI和RABI)的表现。结果发现:(1)新方法较不考虑属性收敛的方法有更高的准确率以及更均衡的题目使用率;(2)新方法较ABI和RABI有稍低的准确性,但有更平衡的题目使用率;(3)新方法与IABI的准确性和题目使用率在不同选题策略下各有合优势。总之,两种新方法较好地兼顾测量准确性、题目使用率以及题库曝光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允许修改答案的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Reviewable Cognitive Diagnostic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RCD-CAT),有利于更准确诊断被试的知识状态,题目口袋法(Item Pocket,IP)为被试提供了缓存作答并修改的机会,改进的题目口袋法(Modified IP,MIP)对IP内修改的题目重新计分。模拟研究比较了IP、MIP、stocking Ⅰ和stocking Ⅱ在RCD-CAT效果,结果发现:stocking设计的效果最优,其中stocking Ⅱ的效果略优于stocking Ⅰ,IP法和MIP法判准率要低于传统CD-CAT,stocking设计在RCD-CAT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两种适用于定长CD-CAT的题目曝光控制方法(HIRP、HIRT),这些方法在保证较高分类准确率的同时还有较合理的题目曝光率,新方法由二分化方法和RP及RT方法进行结合并适当调整而得到。模拟研究比较了其与RP、RT、SM、SMIE、RHA和SDBS的表现,结果表明: (1)HIRP的分类准确率和题目曝光率均好于SM、SMIE和SDBS;(2)HIRT的题目曝光率较RP、SM、SMIE、RHA和SDBS稍差,但分类准确率更高;(3)HIRP的分类准确率低于RT和RP,但题目曝光控制要更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两种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下平衡属性收敛的新方法(MABI、RTA),模拟研究系统探讨和比较了此二者与已有方法(ABI、IABI和RABI)的表现。结果发现:(1)新方法较不考虑属性收敛的方法有更高的准确率以及更均衡的题目使用率;(2)新方法较ABI和RABI有稍低的准确性,但有更平衡的题目使用率;(3)新方法与IABI的准确性和题目使用率在不同选题策略下各有合优势。总之,两种新方法较好地兼顾测量准确性、题目使用率以及题库曝光情况。  相似文献   

18.
尽管多阶段测验(MST)在保持自适应测验优点的同时允许测验编制者按照一定的约束条件去建构每一个模块和题板,但建构测验时若因忽视某些潜在的因素而导致题目之间出现局部题目依赖性(LID)时,也会对MST测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危害。为探究"LID对MST的危害"这一问题,本研究首先介绍了MST和LID等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模拟研究比较探讨该问题,结果表明LID的存在会影响被试能力估计的精度但仍为估计偏差较小,且该危害不限于某一特定的路由规则;之后为消除该危害,使用了题组反应模型作为MST施测过程中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尽管该方法能够消除部分危害但效果有限。这一方面表明LID对MST中被试能力估计精度所带来的危害确实值得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今后关于如何消除MST中由LID造成危害的方法仍值得进一步探究的。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D-CAT)中, 被试对每个属性的掌握概率更直接地反映了被试能力的当前估计值。因此, 基于被试的属性掌握概率来构建选题策略, 选择最能改变被试属性掌握概率的题目作为下一个测验项目, 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本文借鉴已有相关研究的数据生成模式进行探索, 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假设属性间相互独立,在定长(长度为16)、变长(长度为16或后验属性掌握模式概率达到0.8)以及短测验(长度分别为4、6、8、10)的情况下, 基于属性掌握概率的选题策略PPWKL和PHKL有较好的分类准确率, 在题目曝光率, 题库使用均匀性等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与研究较多的PWKL、HKL等策略相比, 也略有优势; 当属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时, 在定长、变长以及较短的测验条件下, 基于PHKL和MI的测验对知识状态估计精度较好, 基于PPWKL和PHKL的测验综合表现占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