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表象建构中的眼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一波  王鹏 《心理科学》2006,29(4):887-889
表象与知觉的关系一直是空间认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眼动轨迹的相似性是表象与知觉认知过程相关性的重要外显形式。本文结合实证研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系统分析知觉眼动和表象眼动的差异性,深入探讨表象建构中的眼动机制,有力地支持了表象眼动的机能性作用。最后对未来表象眼动的研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视觉心理表象是一种基于过去经验的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它是信息表征的一种形式.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视觉来诱发表象,但是这很难排除视觉后像的干扰,而且与表象“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不一致.听觉诱发表象很好地解决了视觉后像的干扰问题,也更吻合表象“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因为被试产生的表象是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从自身出发,主动加工的结果.采用实验法,考察通过听觉通道诱发表象眼动的情况,使用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1)不管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物体,都能诱发表象,在表象时存在眼动行为.(2)运动的物体诱发眼动的程度更大.(3)眼动影响表象的建构,在表象建构中起机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视觉表象操作加工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霞  刘鸣 《心理学报》2009,41(4):305-315
本研究通过视觉表象旋转和扫描的眼动实验探讨表象的心理表征方式。实验一结果表明,眼动指标具有与反应时相类似的旋转角度效应。实验二结果显示,表象扫描的反应时和眼动指标都具有与知觉扫描加工一样的距离效应。由此可以认为,表象眼动与知觉眼动模式具有相似性;表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心理表征方式并有其特殊的加工过程;表象的心理表征可以是形象表征,而非一定是抽象的命题或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4.
图形视觉与心理表象眼动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娟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08,31(6):1454-1457,1470
本研究通过比较图形视觉和心理表象以及不同认知框架下表象加工的眼动参数,揭示图形视觉加工和心理表象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从视知觉到视觉心理表象,眼动被币新编码,眼动模式更加简洁,视觉心理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认知框架影响视觉心理表象加工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5.
罗新玉  陈睿  高鑫  邹吉林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12,35(6):1289-1293
本研究采用反眼动实验范式,通过BDI和 SDS量表筛选11名抑郁情绪组和12名正常对照组被试,以高兴、中性和悲伤面孔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旨在探讨抑郁情绪大学生对情绪刺激的眼动抑制能力。结果发现:抑郁情绪组的正确眼跳反应时慢于正常组;反朝向眼跳任务中,抑郁情绪组在情绪面孔图片,尤其是悲伤面孔图片上的错误率比正常组高。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个体的认知加工速度慢于正常个体,且对情绪面孔,尤其对悲伤面孔存在抑制缺陷。  相似文献   

6.
采用"点探测任务"实验范式,选取29名大学生被试,用眼动仪记录被试观察情绪图片的眼动轨迹,考察高、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内部加工机制。结果表明:低自尊个体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短于高自尊个体,即低自尊个体缺乏对正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对负性情绪图片不存在注意警觉和注意维持,存在注意回避;高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正性情绪图片,即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ERP和眼动技术考察职前教师情绪复杂性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面孔识别范式,分别比较高低情绪复杂性的职前教师在加工4类基本情绪时的ERP和眼动差异。行为结果显示,除愉快情绪外,高分组在其他3种情绪加工的正确率上显著高于低分组,反应时上则显著短于低分组;ERP结果显示,高分组在P100、N170和LPP三个成分的幅值上均显著高于低分组,而在VPP、P200和N200三个成分的幅值上则显著低于低分组;眼动结果显示,高分组在总注视点个数、注视频率和瞳孔直径上高于低分组,而在眼跳时间和眼跳幅度上则小于低分组。这些结果表明情绪复杂性影响情绪面孔的加工,高情绪复杂性促使个体在情绪信息加工时对情绪类别信息更敏感,且采用更高的加工效率和更优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Tobii1750眼动仪,记录3~9个月中国婴儿对亚洲、高加索和非洲女性动态面孔的眼动扫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逐步表现出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时间比例高于他族。3个月婴儿对鼻子的注视不存在种族差异,6个月婴儿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他族,对非洲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高加索,9个月婴儿对本族鼻子的注视显著高于他族,而对非洲和高加索鼻子的注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面孔种族接触经验影响了婴儿对本族和他族面孔的眼动扫描。  相似文献   

9.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汉族、白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进行了探测。结果发现:面部表情(眉眼、鼻子、嘴巴)区域和身体姿态表情(胳膊、手部)区域都能为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提供线索依据;各民族跨文化一致性地表现出面部表情线索相对于身体姿态表情线索更有助于自我意识情绪识别。  相似文献   

10.
返回抑制与情绪注意偏向是研究视觉注意的两个视角,二者的优先性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在靶子位置呈现情绪图片,结合眼动技术,对整体反应时进行分解,探讨情绪信息与实验任务相关条件下的返回抑制和情绪注意偏向。结果发现:返回抑制效应出现;情绪信息与实验任务的相关性影响了个体对情绪信息早期的注意捕获;有效线索对情绪信息的加工抑制有限,情绪信息的加工表现出了自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游旭群  邱香  牛勇 《心理学报》2007,39(2):201-208
采用视觉表象的几何距离扫描任务,通过两个实验首次揭示了视觉表象扫描中的视角大小效应。实验一采用3 (视角:2.7°,5.5°和8.2°) × 3 (扫描距离:0.0cm、0.4cm和0.8cm) 组内实验设计,探讨了视角大小这种表象前加工因素是否影响心理扫描的问题;实验二采用8 (视角:2.7°,4.1°,5.5°,6.9°,8.2°,9.6°,12.3°和17.1°) × 2 (扫描距离:0.4cm和0.8cm) 组内实验设计,探讨了视角大小如何影响心理扫描加工过程的问题。结果表明:(1)在视觉表象扫描中,扫描时间会受到表象对应刺激的视角大小影响,即使扫描的几何距离相等,不同视角大小条件下的扫描时间仍存在显著差异;(2)在4°到10°这个视角范围内心理扫描的时间显著短于这个范围之外的扫描时间,6.5°左右是视觉表象扫描的最佳视角。视角大小效应有别于心理扫描的大小效应和距离效应,为Kosslyn的表象计算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对仪表、图形设计以及棋牌游戏等工作和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眼动仪和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韩玉昌 《心理科学》2000,23(4):454-457
0 引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 ,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 80 %~ 90 %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关于这一点 ,对于眼球运动 (以下称眼动 )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研究表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近年来 ,一些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仪器 (以下称眼动仪 )相继问世 ,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通两个实验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实验一采用词汇判断法,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采用2(具体性:具体、抽象)×2(词频:高频、低频)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频词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二应用眼动技术,以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句子阅读中的名词具体性效应.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句子中目标词的具体性.结果表明:在句子语境条件下,低频词也存在具体性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表现在低频词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4.
位置和内容对网页广告效果影响的眼动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白学军  宫准  杨海波  田瑾 《应用心理学》2008,14(3):208-212,219
使用TobiiT120型眼动仪,以16名大学生为被试,记录他们阅读嵌有网页广告新闻网页时的眼动注视过程,以探讨广告呈现位置、新闻内容与网页广告的相关性是否影响人们对网页广告的注视。实验采用3(广告位置:上方、中间、下方)×2(相关性:相关、不相关)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新闻内容和网页广告的相关性不影响人们对网页广告的加工;(2)对位于新闻上方和新闻中间的网页广告,被试的注视次数较多,且注视时间较长;(3)对位于新闻中间的网页广告,其再认效果优于位于新闻上方和新闻下方的广告。表明只有网页广告呈现位置这一因素影响被试对网页广告的注视。  相似文献   

15.
利用眼动(Eyelink-2000)自带软件EB编制实验程序呈现由字母“T”经旋转后组成的刺激材料,参照预搜索范式设计了“预览组”和“清屏组”两组实验,利用区组内评估法评估两组实验预览效应产生与否以及产生的程度,以此来考察预览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不管靶子是否出现,预览组和清屏组产生预览效应的程度一致,这表明:预览效应的产生是被试基于自上而下对旧客体的抑制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客体化理论认为,对女性身体的关注会导致对其能力、热情和道德等社会属性评价的降低,然而以往研究缺乏直接证据。本研究以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仪考察了对泳装图片和非泳装图片人物聪明程度评价过程中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相比非泳装图片,被试对泳装图片人物的聪明程度评分更低;相比非泳装图片,被试对泳装图片人物胸部的注视点更多,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时间更长,对面孔的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时间更短。眼动特征表明,对泳装图片社会感知过程中存在客体化注视,直接且直观地支持了客体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面孔识别的加工过程。在实验一中,通过记录被试识别面孔图片和非面孔图片时的即时加工过程,考查被试在知觉面孔与一般物体时的眼动差异。在实验二中,考察被试在知觉熟悉面孔与陌生面孔时的眼动差异与时间进程的差异。结果表明:(1)个体在加工面孔时倾向于首先在双眼间平移而后向嘴巴运动,完成面孔识别,而在识别物体图片时则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2)在知觉熟悉面孔时被试倾向于只注视眼睛,而在知觉陌生面孔图片时则与实验一的面孔图片眼动轨迹相似。  相似文献   

18.
迟慧  闫国利  许晓露  夏萤  崔磊  白学军 《心理学报》2014,46(9):1242-1260
与拼音文字不同, 汉字是形义结合更紧密的文字, 因此语音信息在语义通达中的作用一直是汉语加工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主体(80%), 其声旁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字的语音信息, 本文通过两项眼动研究考察了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形声字的声旁语音信息对形声字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声旁在右或声旁在下时, 省前与略后条件没有显著差异, 甚至出现差异的逆转, 也就是说当略后的笔画中包含声旁时, 亚词汇层面的声旁语音信息会影响到“笔画顺序效应”, 实验结果说明声旁的语音信息对形声字的加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延时命名范式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熟悉性并运用连续图片命名的眼动记录技术,考察图片的注视时间,将词汇提取的过程单独地呈现出来。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熟悉性及延时命名的条件下,图片名称的频率仍影响着图片的注视时间,表现出频率效应,但对出声输出的快慢没有影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图片命名频率效应的“词汇通达假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考察了道路交通标志中路名信息对称结构效应的眼动模式。实验采用眼动跟踪技术和视觉搜索范式,共有16名被试参加。实验结果表明:(1)在对称结构路名信息的视觉搜索中,被试的反应正确率明显优于非对称结构条件下的正确率;(2)对称结构条件下,被试的注视点和回扫次数明显较少,凝视时间明显较短;(3)在以道路交通标志为视觉搜索材料时,搜索区有无路名目标对视觉搜索绩效没有影响。可以认为:在道路交通标志中存在对称结构效应;眼动模式的差异是引起对称结构效应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