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语文学业自我概念量表、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1515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语文-数学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符合内/外参照模型(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I/EM);(2)掌握回避对I/EM的维度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掌握回避得分越高越易受维度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更明显;(3)成绩回避对I/EM的社会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成绩回避得分越高越不易受社会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更明显。本研究揭示了持有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中的差异,对引导初中生建构积极学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以184名初-初三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概念尤其是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的说来,初中生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有显的相关,学业成绩与非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相关不显。其中,语自我概念与语成绩之间、数学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之间为显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语自我概念对语成绩的影响、数学自我概念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均达到显性水平;2.初中女生的数学成绩和语成绩均优于或相当于男生,但其数学自我概念却显低于男生,并随着年级增高出现快于男生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京军  吴鹏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14,37(2):368-372
采用学业情绪问卷、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学生,以探讨初中生数学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数学成绩、数学学业能力自我概念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除积极高唤醒情绪外的其它数学学业情绪在性别上差异显著,除消极高唤醒外的其它情绪在年级上差异显著。(2)数学成绩通过数学学业能力自我概念间接预测四类数学学业情绪。结论是,初中男生数学积极情绪多于女生,女生数学消极情绪多于男生,积极情绪随年级下降,消极情绪随年级上升;初中生数学学业能力自我概念在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业情绪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类别转变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在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中的作用。以1720名三、四年级儿童为被试, 对其数学焦虑和感知到的父母教育卷入进行3次追踪, 每次间隔1年。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数学焦虑存在低数学焦虑组、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和高数学获得焦虑组3种不同类别; (2)随时间的推移, 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倾向于向低数学焦虑组转变, 高数学获得焦虑组倾向于向高数学评估焦虑组转变, 而低数学焦虑组稳定性较强; (3)父亲/母亲教育卷入对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 因不同的数学焦虑类别而异。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学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829名高中生为对象,对“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加利福尼亚人格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测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F检验,探讨学生智力水平与人格类型特征对其学业负担态度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智力水平学生对待学业负担的态度无显著差异,但积极进取型学生与固执冲动型及消极退缩型学生间的差异显著。积极进取的人格类型特征有助于形成学生对待学业负担的积极态度,而消极人格类型特征导致学生对待学业负担更为消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李晶  张杰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11,34(3):619-624
目的:考察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使用About me问卷与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来调查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选取语文、数学英语和总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对自我评价和学业成绩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评价要好于高中生;(2)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业努力程度和学业能力与学业成绩间存在正相关,尤其是自我评价的学业能力对各种学业成绩的正向预测作用都较大。长处和困难方面只有总分对数学成绩的负向预测作用较大。结论: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初二年级在学业自我评价和长处困难上的得分都较高;学业自我评价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较明显,本研究中发现对困难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较弱,但困难总分对于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国学校课程教学调查项目”中1811名八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亲子沟通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数学成绩;(2)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  李凤英  姜媛 《心理科学》2006,29(3):541-545
本文采用学业自我调节问卷,探讨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小学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的外部调节、摄入性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调节类型对学习成绩有影响;不同年级、不同调节水平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在语文成绩上未达显著;最后,本文对于该方向的未来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蔡丹  李其维  邓赐平 《心理学报》2013,45(2):193-205
研究选取上海111名(男生48名, 女生63名, 平均年龄11.97岁)初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55名与数学学业优秀学生56名), 根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将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 又从空间与几何领域中选取初一数学学业知识点——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在不同内容知识领域的解答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记忆成分。结果发现:(1)数与代数学习需要中央执行系统、视觉-空间模板、语音环路三个成分的共同作用; 空间与几何学习主要受到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影响, 但不存在语音环路的影响。(2)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任务的成绩影响最大的是视觉-空间模板, 其次是中央执行系统, 语音环路对该任务作用不明显。两个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在初中不同年级的各类数学学业任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中央执行系统和视觉-空间模板相对更具有普遍性作用, 语音环路具有特殊性作用, 并且随着年龄增高, 视觉-空间模板对数学学业任务的作用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10.
采用父母学习陪伴问卷、亲子学业沟通问卷、学习负担量表和学业成绩自我评定量表对578名4-6年级小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学习陪伴与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关系以及亲子学业沟通四个维度(成绩沟通、习惯沟通、态度沟通和方法沟通)的中介作用和学习负担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学习陪伴对学业不良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亲子学业态度沟通和方法沟通在父母学习陪伴与学业不良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学习负担在亲子学业态度沟通与学业不良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在低学习负担条件下,亲子学业态度沟通对学业不良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父母学习陪伴的时间和陪伴质量、改善亲子学业沟通方式并适当降低学习负担,可能改善小学生的学业不良。  相似文献   

11.
以2844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初中生的认知需求类型及其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初中生的认知需求存在四个潜在类别,即参与思考-低投入型、参与思考-一般投入型、懒于思考-高投入型、喜欢思考-高投入型,分别占比为25.52%、40.58%、3.87%、30.03%;与初三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更可能是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男女生认知需求潜在类别基本一致。此外,初中生认知需求与数学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喜欢思考-高投入型的数学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初中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2.
算术应用题的分类结果与数学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阴国恩  冯虹 《心理科学》2006,29(4):778-781
以算术应用题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级、不同数学成绩学生对算术应用题的分类结果及其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算术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数学成绩优生与数学成绩差生对算术应用题分类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了解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类别特征并考察其性别与学段特点。使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全国1570名中学生被试施测,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类别特征进行划分,使用无序多分变量的Logistic回归考察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与学段特点。结果:依据潜在类别分析的统计指标,中学生心理素质可划分"高心理素质组"(15%)、"较高个性-适应性组"(21%)、"较低个性-适应性组"(33%)和"低心理素质组"(31%)。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与"低心理素质组"相比,其它三组有着显著的性别和学段效应,"高心理素质组"、"较高个性-适应性组"和"较低个性-适应性组"的女生所占比例更大;同时,在这三个组群中初中生所占的比例更高。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有显著的性别与学段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调控问卷、成就目标问卷和学业投入问卷,对唐山市32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机制.相关和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1)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与其学业投入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同,其中掌握接近目标与学业投入呈高度正相关.(2)初二学生的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投入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其中,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成绩接近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其学业投入之间不发挥中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初二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通过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对其学业投入产生影响,其中掌握接近目标的中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究高中生成就目标的特征模式及学业适应。被试为732名来自北京、广东、福州和西安各一所高中的高一学生,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学习效能、学业自我阻碍、学习策略和考试焦虑的数据。结果发现:(1)学生中存在成功导向、学业淡漠、典型掌握导向和非典型掌握导向四种类型,其中,典型和非典型掌握导向型所占比例较高,成功导向型和学业淡漠型所占比例较低;(2)成功导向组学生在学习效能、学习策略、学业自我阻碍和考试焦虑上的得分最高,学业淡漠组在各学业适应指标上得分最低,典型和非典型掌握导向组得分处于成功导向组和学业淡漠组中间。本研究结果对预防和干预学业适应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三套分别含有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三类、四类的物理学科问题分类实验材料,对济南市6所中学3个年级766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分类表征层次的差异显著,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学优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学困生,学优生更多地倾向内在分类表征;随着分类任务的类别数量增多,更多学生倾向外在分类表征;不同性别学生的分类表征层次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编估算测试材料,通过与学优生相比较,考察了数学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特点及与估算能力的关系,被试为4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结果表明:1.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总分明显低于学优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在数学自信心和估算情感认同这两个维度上表现较为消极。2.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认同与他们的估算成绩之间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陈幼贞  张曼曼  林秋蓉 《心理学报》2022,54(12):1491-1502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认知负荷对小学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及其成分的影响, 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执行意向编码提高其前瞻记忆及其成分的成绩。实验1结果显示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前瞻成分及回溯成分正确率显著低于数学学优生, 高认知负荷条件前瞻记忆、前瞻成分及回溯成分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认知负荷条件; 实验2结果显示执行意向编码条件下, 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成绩显著好于标准编码条件, 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正确率高于标准编码条件。结果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及其成分表现差于数学学优生; 无论认知负荷高低, 执行意向编码均可通过提升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改善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19.
以初中代数应用题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题的分类结果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数学成绩优生与数学成绩差生对代数应用题分类结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单维评估存在高估或者低估学生学业勤奋表现的不足,以学业勤奋度研究的"时间(行为)投入"和"专注度"两种取向为基础,提出了高中生学业勤奋度的时间(行为)投入—专注度双维核心模型,并考察386名高中生在该模型上的分布特点,进而检验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以学业勤奋度的双维核心模型为基础,将学生分为四组,并且这四组学生在时间投入和专注度上的差异表现为:在时间投入上,高时间投入的两个组学生的时间投入水平较高,低时间投入两个组学生的时间投入水平较低;在专注度上的分布也是如此。这说明本研究的分组是有效的。(2)模型能够有效将高中生分组,其中高时间投入—低专注度组所占比例最大(30.4%),其次为低时间投入—低专注度组(28.6%),再次是低时间投入—高专注度组(23.6%),高时间投入—高专注度组所占比例最小(17.4%)。(3)模型在不同总体学业成绩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单科成绩上的分组效应均显著,同时拥有高学习时间(行为)投入和高专注度的高中生具有最佳的总体和单科学业成绩。因此,学业勤奋度的学习时间(行为)投入—专注度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