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阶层刻板印象是以阶层为分类依据,形成的关于不同阶层的固定心理图式,其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阶层刻板印象在阶层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偏差地图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对阶层互动的直接影响,同时解释了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和消极后效。制度正当化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作为维持现实合法性的心理工具,对阶层互动的间接影响,主要解释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后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阶层刻板印象的研究取向与操纵性定义,拓展阶层刻板印象的后效及其干预策略,并整合阶层刻板印象后效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刻板印象。我们在 3 80名大学生中作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与传统的性别观念比较一致 ,认为男性更坚强能干 ,女性更被动顺从 ,且这一印象不因性别和性别角色而改变。但男女被试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角色被试之间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有差异。总体而言 ,性别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比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默认策略是指人们在不知道使用何种策略时默认使用的一种决策规则。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索传递更多的刻板印象一致信息而非刻板印象不一致信息是人们在刻板印象信息沟通中使用的默认策略。实验1书面沟通研究报告,实验2口头沟通虚构故事,结果均有力支持了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4.
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沛 《心理科学》1999,22(4):342-345
0引言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当代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课题之一。近15—20年以来,从社会认知角度开展的刻板印象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与推进着对刻板印象的思考和探讨。而本文的目的即是考察刻板印象研究进程中认知理论的历史地位、讨论近年来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之进展以及对研究者思考与探究刻板印象之途径的影响等问题。1刻板印象理论与研究之历史回溯1.1概念的提出及衍化刻板印象这一术语是由一位名叫W.I。ippmann的新闻记者在其著作“公众舆论”(1992年)中提出的。他发现成见(preconc…  相似文献   

5.
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SEB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6,29(5):1116-1118,1115
本研究采用SEB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SEB方法能显著地检测到大学生普遍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这样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SEB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也没有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6.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的来源、理论假设和在美国与欧洲(个人主义文化)、东亚(集体主义文化)样本中的实证研究。SCM假设:(1)用热情和能力区分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2)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是混合的;(3)高社会地位群体被刻板为具有高能力,竞争性群体被刻板为缺乏热情;(4)刻板印象中存在参照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抑。在比较和评价SCM与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刻板印象内容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扩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两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考察了120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较强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人们对于男性以及男性本身持有的刻板印象符合传统的认知习惯,而对于女性及女性持有的刻板印象则与传统的认知习惯有所不同。用IAT和SEB这两种方法测量大学生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在被试的性别变量上得到的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通过对角色性别刻板玩具偏好的描述,考察3-9岁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状况,及外部信息对儿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在玩具选择中表现出的性剐刻板印象在4.5岁显著增强,在7~9岁趋于稳定;(2)男孩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先于女孩;(3)学龄前期儿童对不舍性别刻板信息的女性角色最不刻板,性别刻板信息会显著增加女孩对异性角色的刺板程度,而男孩则对自身的玩具选择最为刺板:(4)5-6岁时,儿童对自身玩具选择的性别刻板要求显著增强。总的来说,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受到内部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隐理论是外行人对社会世界中人与事的朴素解释。人们对社会分类(种族、宗教、性别、职业等)属性的理解, 影响着个体对群体信息的加工、判断和反应, 能显著地预测群体过程(如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等), 并调节着社会认同的心理效应, 这弥补了社会认同过程中对个体差异的考虑, 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实证研究表明:在改善和促进群体关系的实践中, 可以将外行人的内隐理论作为一个中介, 以此减少刻板印象和偏见, 培育良好的群体关系。未来研究中, 需要进一步整合内隐理论的概念, 采取一些纵向的研究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的flanker范式,探讨了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社会分类的影响,并考察了匹配刺激出现概率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影响社会分类的调节作用。实验一发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后,按性别分类时,匹配刺激中和不匹配刺激中面孔分类反应时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但按年龄分类时,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二表明,匹配刺激出现概率为80%时和50%时,匹配刺激中和不匹配刺激中面孔分类反应时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但当匹配刺激出现概率为20%时,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与该刻板印象对应的社会分类有显著的影响,对与该刻板印象无关社会分类不会产生影响。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社会分类的影响受匹配刺激出现概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的信息加工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孙连荣 《心理学报》2005,37(6):819-825
通过操纵注意方式、刻板印象的启动方式及被试的刻板化状态,探讨了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加工的方式和特点。结果表明:(1) 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的加工是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共同作用的结果,刻板化启动引起更多的自动化加工,反刻板化启动引起更多的控制性加工;(2)注意方式影响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的控制性加工而不影响其自动化加工,集中注意时控制性加工的贡献最大;(3)对于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化信息,刻板化程度高的人具有更严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王凯  王沛 《心理科学》2012,35(6):1343-1348
以大学生作为被试,旨在探究: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如果存在,靶子熟悉度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该单维刻板印象加工优势效应是否还会受到其他单维刻板印象加工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具有性别-年龄组合而成的交叉刻板印象的人群进行判断时,通过面孔进行启动,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存在性别单维刻板印象和年龄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即年轻男性或女性面孔的性别特征较年龄特征更容易得到加工和提取,老年男性或女性面孔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而在范畴词汇启动下,老年男性或女性词汇启动下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2)熟悉性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即在年轻被试感知面孔或范畴词汇时,其对老年男性或女性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对年轻男性或女性的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换言之,年轻被试感知老年人靶子的性别与年龄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年轻人靶子,出现自我参照现象。(3)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同时存在的各类单维刻板印象加工是彼此削弱的,具有优势加工效应的刻板印象的加工会受到非优势刻板印象加工的抑制。(4)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优势刻板印象加工会受到其相对刻板印象加工的削弱。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性别职业刻板印象和自我-职业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提供反刻板印象信息为干预策略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职业一性别刘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层次不同,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相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内隐效应,女大学生显示极强的内隐职业一自我刻板印象;在职业-自我刻板印象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具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对男大学生的干预作用比对女大学生的大;在内隐水平上反刻板印象信息只能部分消除刻板印象;设计的[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将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食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性别文化意义。两个研究分别探索了外显与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及其对人物评价的影响。研究1采用提名法、自我报告法和语义启动范式检验外显和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 结果表明被试均持“男性偏好男性化食物, 女性偏好女性化食物”的外显食物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被试持有内隐食物性别刻板印象。研究2采用情境实验法和内隐关系评估程序进一步测量被试对食物性别刻板不一致目标人物在热情和能力维度上的评价, 结果发现人们对食物性别刻板不一致男性在热情维度的内隐评价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沛 《心理学报》2002,34(3):81-85
采用信号检测论和间接测量方法探讨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的刻板印象内隐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⑴范畴启动可以自动激活有关的刻板印象内容 ,说明在很大程度上刻板印象是归类过程的一种必然结果与产物 ;⑵那些在内容上与范畴启动所导致自动的刻板印象激活及其相关内容一致、不一致或相反的建构分别易于出现同化与对比效应 ;⑶在个体水平上 ,通过意识性抑制在短期内很难压制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 ,这表明刻板印象加工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内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性别刻板印象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反性别刻板的行为违背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出反应.文章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对反性别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为反应中对反性别刻板行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们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并对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晅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56-461
性别刻板印象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反性别刻板的行为违背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出反应。文章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对反性别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为反应中对反性别刻板行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们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并对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取日本东京两所大学在校大学生80名,其中男女各半.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和实验性分离范式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并将研究结果与前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内隐与外显性别效应,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均存在显著的外显性别刻板印象和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效应;外显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刚女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两性均表现为自尊倾向,在日本文化背景下表现为女性自尊、男性尊他倾向;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是"男优女劣",表现为女性自卑、男性自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沛  杨亚平  赵仑 《心理学报》2010,42(5):607-617
以刻板印象表征中的核心内容——刻板特质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分类-确认范式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时间进程及其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性别范畴词"男"/"女"作为启动刺激,以性别刻板特质词作为靶子,特质词与范畴词构成一致和冲突两种情境,记录了34名被试(男女各半)对特质词与范畴词进行一致性判断时的行为反应和ERPs。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被试的反应时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更长;不同性别的被试均表现出性别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即内群体范畴词启动条件下反应时更短。(2)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早期ERP成分(P1、N170、N100、P2)没有影响,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诱发了额-中区更显著的N400,该成分标志着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不同性别的被试均在内群体范畴词启动下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600。(3)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以及内群体范畴词激活优势效应均发生在知觉后阶段。  相似文献   

20.
刻板印象激活过程中意识干预与否的问题,催生了内隐与外显两种激活理论长久以来的争端。其根源在于现有研究的刻板激活操作不严谨、两类范式不可比等多个方面。社会认识双加工理论提供了独特的分阶段比较视角。在该理论视角下,文章从梳理内隐及外显理论争端入手,分析各自存在的问题,并以双加工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一项内隐及外显任务分离启动研究,以期为探明刻板印象的认知激活机制,提供方法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