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国内7所大学、20个教学班、646名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收集数据。运用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与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适应性,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2)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在情绪智力与适应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心理弹性与人际适应性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人际适应性问卷,对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相比于城镇生源,农村生源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显著更低;(2)大一年级的人际适应性显著低于二、三年级,大四的人际适应性水平显著最高;(3)心理弹性、认知重评与人际适应性三者...  相似文献   

3.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人际信任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整体情感与幸福指数量表对765名大学生施测,考察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与父亲关爱相比,大学生感知到更多的母亲关爱;与女生相比,男生感知到更多的父母过度保护;(2)父、母养育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母亲关爱对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关爱的影响,而父、母养育方式对人际信任、社会支持感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4)与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相比,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5)自尊、社会支持感知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78名大学生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分化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1)家庭功能亲密度、适应性与心理弹性、自我分化均呈正相关;(2)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对自我分化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3)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心理弹性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分化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结论:心理弹性的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三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分化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亲子联结问卷、自尊量表、信任他人量表、人际能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51名大学生施测,对自编依恋问卷进行构想效度分析,并建立父母依恋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构想效度良好;2)父母依恋对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既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产生间接效应;3)父母依恋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有显著影响,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理论具有跨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幼儿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访谈、家庭情绪表露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评估问卷调查,考察了112名3~6岁幼儿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发展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的表情调节知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大班幼儿比小班幼儿具有更高的表情调节知识、更倾向于掩饰消极情绪;(2)幼儿的表情调节知识与情绪表达的人际支持、工具支持的结果期望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幼儿掩饰消极情绪是因为预期情绪表达不会得到他人理解和帮助;(3)幼儿报告面对父母同伴教师不同在场者时具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且幼儿的人际支持结果预期存在年龄和在场者的交互作用;(4)家庭情绪表露与幼儿的人际支持的结果预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工具支持的结果预期存在显著负相关;(5)倾向于掩饰消极情绪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认为表达消极情绪会带来不良结果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害羞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考察父母表露内容、动机及模式对他们孩子的同伴间人际能力的影响。68对亲子,共204人参加了本次研究,父母平均年龄44岁,青少年平均年龄17岁。青少年匿名填写《青少年人际能力问卷》,父母则各自填写《自我表露量表》和《表露话题与动机量表》。结果发现:(1)父母在表露话题、动机、模式上存在差异;(2)青少年的人际能力能够被父母表露话题、动机及模式预测,但父母变量对各能力的解释量有所不同;(3)青少年表达不满、情绪支持能力由父母表露变量共同预测,而发起交往、自我表露、冲突管理能力则由父亲表露变量单独预测。  相似文献   

8.
运用情绪智力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获益支持问卷以及情绪劳动策略问卷对400名服务行业员工进行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探讨获益支持及情绪劳动策略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服务行业员工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员工情绪智力,获益支持、情绪劳动策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3)获益支持与情绪劳动策略在员工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父母支持的特点,并探讨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采用《青少年父母社会支持问卷》、《青少年情绪智力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对262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所获得的父母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在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方面显著高于男生,在肯定价值和工具性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支持的4个维度都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高二年级的父母支持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年级。(2)父母支持、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的简单相关分析发现,父母支持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与积极社会适应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社会适应显著负相关;父母支持与情绪智力显著正相关。(3)父母支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整体相关显著,父母支持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5.85%,社会适应组变量可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为28.5%,冗余指数分别为1.23、5.99。(4)情绪智力在中学生父母支持和社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并检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重庆市409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和母亲均存在三种潜在教养类型,即积极型、混合型和消极型;(2)与父母混合型教养类型相比,父母积极型教养类型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3)以父母混合型教养类型作为参照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积极型教养类型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中介作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父母消极型教养类型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人际适应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及《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280名高师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的同一性地位主要分布在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的中间地位(D-M地位)(2)人际适应量表总平均分为3.52,人际适应性总体上呈正向趋势;(3)大学生人际适应与自我同一性显著正相关。结论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越好,人际适应也就越好,同时人际适应能力的增强对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446名服刑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青少年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公正世界信念与其情绪适应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服刑青少年的情绪适应状况较差,抑郁水平较高,生活满意度较低;(2)服刑后的父母支持和公正世界信念显著负向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显著正向地预测其生活满意度;(3)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支持和抑郁、生活满意度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服刑后青少年的父母支持既可以直接促进其服刑期间的情绪适应,又可以通过提升其公正世界信念来促进其服刑期间的情绪适应。  相似文献   

14.
探讨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随机选取两个高职学校271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和高职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三学生的学习策略显著高于大一,女生的学习环境显著高于男生;(2)大二学生的职业人际支持自我显著高于大一,女生的职业个性自我显著高于男生;(3)学习兴趣正向预测职业知识自我和职业技能自我,身心健康正向预测职业形象自我和职业个性自我,学习环境正向预测职业个性自我。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对职业自我概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用情绪智力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9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情绪智力、生涯适应力、压力性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部分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2)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因此,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生涯适应力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压力性生活事件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一般拖延量表对315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拖延的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完美主义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非适应性完美主义;(2)适应性完美主义负向预测拖延,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正向预测拖延;(3)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拖延行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易拖延,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则不易拖延。  相似文献   

17.
旨在考察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以及孤独感、人际信任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和自编的老年人受骗倾向问卷对198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可以预测老年人的受骗倾向;(2)孤独感在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3)人际信任在孤独感调节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改善老年人的孤独感、减少盲目信任他人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探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的作用机制,即家庭功能能否通过情绪表达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或适应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具有高的情绪表达性,更少的体验到亲情、爱情以及社交孤独感;(2)情绪表达性对大学生社交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越乐于表达情绪,其社交孤独感就越少;(3)家庭功能既直接对社交孤独感产生影响,又通过情绪表达性间接影响社交孤独感,即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交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灿灿  邹泓  侯珂 《心理科学》2011,34(6):1353-1359
以上海和昆明的499名犯罪青少年和504名普通青少年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犯罪青少年的情绪智力、父母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考察,发现(1)普通青少年的情绪智力、父母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犯罪青少年;(2)情绪智力显著预测普通和犯罪青少年的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状况;(3)父母社会支持能够直接预测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同时也能够调节情绪智力对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状况的预测作用,父母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缓冲效应假说均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情绪管理理论和人际或系统模型为依据考察冲动性与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采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227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旨在考察负性情绪对冲动性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冲动性和负性情绪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伤行为;(2)负性情绪在冲动性和自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冲动性的直接作用受到家庭环境的调节。这些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个体与环境因素对自伤行为的作用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