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通过情景模拟实验,考察品牌熟悉度、参照群体和任务时间与购买决策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品牌熟悉度影响购买决策,高品牌熟悉度下做出购买的决策显著多于低品牌熟悉度。(2)品牌熟悉度对参照群体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调节作用。(3)任务时间限制不影响购买决策。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存在品牌熟悉度效应和参照群体效应,消费者所接触品牌的熟悉度越高,消费者越倾向作出购买的决策;与陌生人相比,消费者更容易受好朋友的影响而作出购买的决策;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可能存在时间感知偏差。  相似文献   

2.
黄劲松  孙建伟 《心理学报》2009,41(8):737-744
以禀赋效应理论为研究基础, 通过两个情景实验对产品更换过程中买卖双方的决策心理进行了研究。实验1表明, 在以旧换新活动中新产品的买方对旧产品的价格有高估的倾向, 对新产品的价格有低估的倾向; 相反, 新产品的卖方对旧产品的价格有低估的倾向, 而对于新产品的价格有高估的倾向, 这说明产品更换决策中存在着双重的禀赋效应。实验2表明, 新产品的买方对旧产品的属性评价显著高于新产品的卖方, 对新产品的属性评价显著低于新产品的卖方, 说明属性评价也存在禀赋效应的特征。双重禀赋效应的存在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会出现创新抵制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认知任务中,伴随编码和检索的外围信息被称为上下文,其本身并不是编码或检索的目标。如果学习时的上下文在其后进行提取时重复出现,不管是否对应之前的学习项目,都会增加个体再认正确的概率。这种由于上下文增强项目熟悉感而促进记忆效果的现象就称为上下文熟悉效应。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及记忆的影响机制。其中,元记忆监测是以学习判断和信心判断为指标。记忆成绩则是以再认正确率为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元记忆监测:学习判断等级上,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且不受任务难度影响; 信心判断等级上,简单任务时恢复条件与新条件无显著差异,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第二,上下文熟悉效应影响记忆成绩:再认成绩上,简单任务时新条件显著高于恢复条件; 困难任务时恢复条件显著高于新条件。研究得出结论:上下文熟悉效应对元记忆监测和记忆都有显著影响,任务难度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权力及其合理性对控制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权力启动会对控制错觉产生影响,即相较于低权力,高权力会导致个体产生高估的控制错觉;(2)权力的合理性与权力水平在控制感上存在交互效应,即权力关系合理时,高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而权力关系不合理时,低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这表明控制错觉会受到动态的基于情境的权力关系以及权力合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瑞光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5):1035-1039
用两个实验考查了时距估计中刺激物的动态变化效应。结果发现,刺激物的运动、速度和旋转角度显著地影响着被试的时间判断,刺激物速度的时距延长效应对于较长时距(18s-24s)来说更加明显;运动刺激与较短、较准确的时距判断相关联;旋转角度的减少使得被试低估时距,而旋转角度的增加使得时距估计呈高估倾向。被试在时间估计过程中表现出长时距低估和短时距高估现象,本研究得到的时间估计转换点是11.4s,此点与先前的有关研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多维题组效应Rasch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 本文诠释了“题组”的本质即一个存在共同刺激的项目集合。并基于此, 将题组效应划分为项目内单维题组效应和项目内多维题组效应。其次, 本文基于Rasch模型开发了二级评分和多级评分的多维题组效应Rasch模型, 以期较好地处理项目内多维题组效应。最后, 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有效合理, 与Rasch题组模型、分部评分模型对比研究后表明:(1)测验存在项目内多维题组效应时, 仅把明显的捆绑式题组效应进行分离而忽略其他潜在的题组效应, 仍会导致参数的偏差估计甚或高估测验信度; (2)新模型更具普适性, 即便当被试作答数据不存在题组效应或只存在项目内单维题组效应, 采用新模型进行测验分析也能得到较好的参数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7.
潜在锚定效应是指阈限下的启动锚定数字导致的锚定效应现象。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意识锚定加工对潜在锚定加工的影响。实验一考察了意识层面的外在锚对潜在锚定效应产生的影响,实验二则进一步探讨了意识层面的自发锚对潜在锚定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在不存在外在锚时高锚与低锚的估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二发现,在不存在自发锚时高锚与低锚的估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外在锚定加工和自发锚定加工的效应都强于潜在锚定加工。  相似文献   

8.
杨红升 《心理科学》2013,36(5):1058-1065
熟悉性对于自我信息加工优势的影响往往与自我相关性的作用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其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文章分别介绍了自我参照效应、自我面孔和人名识别研究中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的主要思路与发现。现有证据显示,熟悉性与自我特异性在自我信息的加工优势中是可分离的,从而表明自我信息所固有的高熟悉性可能并不是造成其具有加工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展望部分将熟悉性进一步细分为材料的熟悉性与任务的熟悉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特别注意考察任务熟悉性可能存在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6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对汉字进行知觉判断的任务,探讨熟悉度、时距估计方法、性别和加工深度对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影响。结果发现:(1)熟悉度对回溯式时距估计没有影响。(2)相对于结构加工任务,被试更加倾向于低估意义加工任务的时距。(3)在结构加工任务中,复制法的时距估计误差绝对值小于口头估计法。(4)男性在结构加工任务中的时距估计误差小于女性。研究表明熟悉度对时距估计的影响可能并非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动作事件的再认记忆中,被试操作后的记忆成绩优于单纯的词语记忆(SPT效应)。人们认为操作促进了回想加工,而熟悉性是否对SPT效应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研究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考察了信息提取失败时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结果显示:(1)SPT和VT两种编码都引发了稳定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2)与VT编码相比,SPT编码引发更强的熟悉性加工,表现出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记忆优势。上述结果表明,即使无法正确提取细节信息,在SPT编码中被试凭借熟悉性辨认的能力仍然高于VT编码。该结果从信息提取失败的视角为熟悉性对SPT效应的作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7~11岁儿童图形辨认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取 7岁、9岁、1 1岁的 81名儿童作为被试 ,采用图形辨认任务 ,探查图形熟悉度、感觉道对小学儿童图形认知的影响 ,结果表明 :感觉通道主效应不显著。年龄主效应显著 ,1 1岁组得分显著高于 9岁组和 7岁组 ,9岁组成绩好于 7岁组 ,差异达到边沿显著。熟悉度主效应显著 ,熟悉材料的辨认成绩显著好于不熟悉成绩。年龄×图形熟悉度交互作用显著 ,年龄×感觉道交互作用不显著 ,感觉道×熟悉度主效应不显著 ,年龄×图形熟悉度×感觉道交互作用显著 ,在触觉辨认条件下 ,年龄×图形熟悉度交互作用显著 ,在视觉辨认条件下 ,年龄×图形熟悉度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雷怡  夏琦  莫志凤  李红 《心理学报》2020,52(7):811-822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概念启动与熟悉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神经机制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双加工理论支持者认为额区300~500 ms(FN400)新旧效应指示熟悉性。单加工理论支持者认为,双加工理论支持者在得出FN400效应指示熟悉性的结论时,没有考虑内隐记忆尤其是概念启动对外显记忆的污染。通过一系列分离熟悉性和概念启动的研究,Paller等人证明了FN400效应指示的是概念启动而不是熟悉性,并且,熟悉性由顶区500~800 ms(LPC)新旧效应来指示。目前,关于FN400效应反映了何种记忆加工仍然存在争议,未来研究需要探索分离熟悉性和概念启动的新方法,并进一步考察流畅性对熟悉性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口头估计的方法,考察刺激的数目和呈现方式对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准确性和变异性为指标,结果表明:(1)数目多少影响时距估计的平均值和准确性,数目少引起低估,数目多导致高估,数目多少与时距长度一致时,准确性高。(2)呈现方式影响时距估计的变异性,同时呈现时变异性最大;(3)数目和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固定频率和变化频率呈现时,数目影响时距估计。(4)随着时距的增加,时距估计的平均值由高估向低估,准确性由低向高发展。这表明时距和数目在心理表征上存在连接,数目和呈现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语言效应和间接语言效应的争论。直接语言效应是指在识记颜色时人先将颜色转换成颜色名称, 再认时通过匹配保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词与目标颜色名称来完成任务。颜色类别知觉是语言策略的结果。间接语言效应是指语言和文化塑造颜色知觉表征, 形成了一个曲形颜色知觉空间, 将人们的注意引向语言和文化定义的颜色类别分界。即使没有语言策略的参与, 类别效应也会出现。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和红色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 考察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红、绿的认知, 探查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及其性质。结果表明, 与汉族相比, 维吾尔族对绿色的辨认、分类和再认存在反应优势, 对红色认知存在反应劣势。与颜色辨认反应比, 两个民族的颜色再认反应时显著长。整个研究表明,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间接语言效应, 语言与文化塑造个体的颜色知觉空间。  相似文献   

16.
采用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词跳读率.实验采用2(语境预测性:可预测语境、不可预测语境)×2(词语熟悉度:高熟悉度、低熟悉度)的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发现:(1)中文阅读中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语境效应,在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45%,对低熟悉度词的为27%;在不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0%,对低熟悉度词的为8%;(2)中文阅读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词汇的主观熟悉度效应,不论在何种语境下,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28%,而低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8%;(3)中文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和词汇的主观熟悉度共同作用于词跳读.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发现物体识别存在视角依赖效应,那么在真实物体搜索中是否也存在视角依赖效应呢?本研究采用物体阵列搜索任务,通过眼动技术探讨真实物体搜索中的视角依赖效应及其来源。结果发现:(1)图片提示的搜索绩效优于名称提示;(2)以名称提示时,常规视角的搜索绩效高于新异视角,与新异视角相比,以常规视角呈现的目标物体在扫描和确认阶段的注视点数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表现出视角依赖效应;(3)以图片为提示时,搜索绩效与视角无关。由此可见,在以名称提示的物体搜索中,常规视角比新异视角条件下的注意引导更高效,对目标物体的确认也更快,扫描和确认阶段均存在视角依赖效应,支持目标模板的双功能理论。  相似文献   

18.
概率是反映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重要指标, 概率估计具有趋势效应, 会对决策产生影响。文章描述了概率估计趋势效应的两种表现形式, 概率估计变化的趋势性(即不同时间点概率估计变化产生的趋势作用)与单边概率估计的趋势性(即高于或低于某个概率区间范畴的上界或下界的估计表述所产生的趋势作用), 揭示了概率估计趋势效应对于个体判断、决策行为和非理性决策偏差的影响; 基于心理动量的理论视角提出了一个整合模型, 阐述了概率估计趋势效应催生心理动量体验继而引发后续决策行为的内在机理。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多方信息来源主体下概率估计的趋势效应; 动态趋势效应与静态概率估计的交互作用; 风险沟通中的概率估计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延时命名范式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熟悉性并运用连续图片命名的眼动记录技术,考察图片的注视时间,将词汇提取的过程单独地呈现出来。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熟悉性及延时命名的条件下,图片名称的频率仍影响着图片的注视时间,表现出频率效应,但对出声输出的快慢没有影响,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图片命名频率效应的“词汇通达假设”。  相似文献   

20.
关系质量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分别在男性、女性朋友两个样本中考查了熟悉度与关系亲密度对人格判断自我—他人一致性(SOA)的影响,结果表明:(1)神经质的自我评定显著高于朋友评定,责任心的自我评定显著低于朋友评定;(2)两个样本中大五人格所有维度的SOA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尽管女性样本中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的SOA均比男性样本高,但两样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两样本聚合的SOA中,外倾性最高(r=0.41),责任心其次(r=0.36),神经质和开放性最低(均为r=0.21);(4)除了男性样本中的外倾性,熟悉度对其他维度的SOA都没有显著调节效应;(5)两样本中关系亲密度对所有人格维度SOA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