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情感是指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审美情感问卷》对我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10056名研究生进行首次大规模审美情感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研究生审美情感尚属正向积极,其中自然美感得分最高,人文美感得分最低;研究生的审美情感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年级间的差异,在自然美感和仪态美感上女研究生显著高于男研究生,在审美情感总分、自然美感、仪态美感的得分上有奖励组显著高于无奖励组,在科学美感的得分上理工科的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研究生的部分审美情感发展优于本科生;舆论关注、自我要求和价值认同等是影响审美情感的三个主要因素,此外阅读量对研究生的人文美感以及人际关系对研究生的自然美感均有较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的理论框架下,进行青少年审美情感的研究。青少年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按照审美标准对物质或精神现象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青少年审美情感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我国青少年审美情感正向积极,但低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自然美感,最低的是艺术美感;女生审美情感明显优于男生;审美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在情感素质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问卷》(内含6个分问卷),并对全国3类地区14座城市100所大学的11982名大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调查。结果发现: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是适合研究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原创性的有效测评工具;大学生情感素质具有2层面6大类33种情感的结构,呈现丰富情感,且总体发展水平尚好,其中道德、生活情感发展水平较高,人际、审美、理智情感和情绪智力等相对较低;男女大学生之间和本专科大学生之间存在情感素质的结构性差异;有获奖经历、学业自评高及无负性生活事件的大学生情感素质水平较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舆论的关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自我高要求、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大学生人际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人际情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以及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并以此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982名大学生首次进行大规模人际情感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大学生人际情感由亲密感、合作感、宽恕感、恋爱感、感恩感、关爱感等组成;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感恩感、关爱感最高,宽恕感最低;女生的亲密感和恋爱感高于男生;自我要求、家庭氛围、舆论关注、价值认同对大学生人际情感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生活情感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生活情感问卷》与影响因素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样本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情感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当代大学生生活情感正向积极并高于总体情感素质平均水平,其中自尊感最高,自强感最低;大学生生活情感的具体成分与性别、本专科学段、家庭结构等关系密切,主要受个人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提升大学生生活情感乃至情感素质水平的途径、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6.
情绪智力是以情绪或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智力。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情绪智力情境问卷》,并以此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982名大学生首次进行大规模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水平尚可,但情绪表达能力欠缺。(2)在表达自己情绪能力上,男生要远高于女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这种差异存在于本、专科每个相应的年级上;但专科三年级情绪智力水平较一年级时不升反降。(3)对情绪智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人际关系、上网时间、教养方式、舆论关注等。  相似文献   

7.
校长领导行为类型问卷及类型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报告为《中小学校长领导类型与学校组织气氛的研究》课题的校长领导类型和学校组织效能部分。通过对北京市城、郊三个行政区的111所中小学的一千多名教师及校长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报告1.问卷的信度;2.小学:教师评价与校长自评在领导行为问卷的教育、政治、象征、结构四领导行为上得分差异不显着,人际领导,差异显着;中学:在教育、政治、人际、结构四个领导行为上,自评与他评差异显着,对象征领导行为,两者评价一致;3.对58所小学,53所中学的教师领导行为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Ⅰ型与Ⅱ型两类学校,它们在组织效能上差异显着。  相似文献   

8.
彭亚风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20,(6):1304-1311
情感素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输出来源,其本身的情感素质值得关注。本研究对10056名研究生的情感素质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情感素质总体发展尚好,但存在水平差异,且各水平间情感素质内部维度的发展规律不一致;性别和专业会影响研究生情感素质的发展。此外,本研究基于潜在分类的结果,得到了《中国大学生情感素质问卷》划界分数,实现对研究生情感素质的直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苗利  陈晶  吴杨 《心理科学》2015,(2):366-372
审美认知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心理活动之一,在美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不同艺术类别及情绪效价的作品图片,考察美术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审美认知差异。结果发现:美术专业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西方画的审美认知差异极其显著,且美术专业学生对西方画产生的美感显著强于普通学生;而两类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认知差异并不显著;对于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两类学生都存在着审美偏好,且审美偏好一致,都对中国画产生的美感更为强烈;两类学生的审美认知反应时间差异极其显著,专业学生总体上要比普通学生进行更多更复杂的审美认知加工活动。研究表明,审美认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美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继霞 《心理科学》2007,30(4):964-966,93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自理能力问卷”,对我国大学生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理能力总体状况是稳定的;在情绪情感状态、日常管理、职业准备、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五个方面薛在年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随年级的升高将越强。本研究从家庭和社会、大学以及大学生自己的责任三方面提出了关于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在青少年情感素质理论和发展的情感分类思想指导下, 在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基础上, 编制了富有原创性的内含6个分问卷、可测查青少年2层次6大类29种情感发展状况的调查工具——《青少年情感素质问卷》, 并以此对我国3类地区9大城市及其郊县的117所学校的2548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首次大规模情感素质测查。结果发现: 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上处于积极正向状态, 但亟待提高; 男女生情感素质主要存在结构性差异; 情感素质未随学段升高而提高, 反有下降趋势, 其中乐学感和自信感下降达显著水平; 情感素质与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父母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青少年学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而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以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学习态度提供依据。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学习态度问卷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为:1.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态度、情感品质、行为品质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2.在行为品质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大四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得分,大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3.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态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能解释学习态度总变异的12%,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SCL-90中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占学生人数的25.33%,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父母的文化和职业等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控制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蒋艳菊  李艺敏  李新旺 《心理科学》2005,28(3):690-693,70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对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孤独感与其自我同一性发展有关系;大学生在孤独感结构问卷的各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存在性别、生源、学科门类、学历层次、年级、学校性质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但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大学生孤独感并不总是消极的,更多的大学生认为适度的孤独感可以为其提供动力,因而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人际情感是指研究生在自己与他人相处以及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本研究运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人际情感问卷》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研究生首次进行大规模人际情感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人际情感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为6.42分,总分10分),其中感恩感、关爱感最高,宽恕感最低;女生的亲密感、恋爱感、感恩感高于男生,有奖后力组的亲密感、合作感、感恩感和关爱感高于无奖励组;自我要求、家庭氛围、舆论关注、价值认同是研究生人际情感的强影响因素,上网时间和生存压力是负影响因素;研究生人际情感比本科生有所上升,上网时间和生存压力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社会背景差异下的大学生自理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陆10所大学988名学生、台湾6所大学319名学生和香港6所大学3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香港、台湾和大陆大学生自理能力依次由强到弱,除价值观与自我调节能力维度相反外,其余在情绪情感、职业准备、行为效能和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四个维度上与自理能力有一致的呈现,且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职业准备、日常管理能力香港与台湾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后者得分大陆最高.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感的本质是作为生态系统因子之一的审美主体在对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审美观照时,因主体的生命节律与客体被感知的生命节律、或主体先在的情感态度与客体被感知的情感价值取向在审美过程中达成共振和谐,从而引发主体心身愉悦、欣喜、舒畅、怡然自得等感受。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由于主客体之间所达成的这两种共振和谐,无论在生成方式,还是在最终结果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对这些差异的区分,恰好是生态美感层次划分最理想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身体活动心理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国际身体活动问卷》对湖北省9所高校的3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不同锻炼行为理论模型对闲暇时间身体活动的影响进行比较得出,影响大学生闲暇时间身体活动水平的主要心理影响因素是行为习惯、目标态度、结果评价、情感体验、社会支持、自我认同、行为态度、行为意向这8个因素;并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以及学校类型几个方面对湖北省大学生身体活动心理因素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青少年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家楣  蔡丹  张文渊 《心理科学》2011,34(6):1338-134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青少年情感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类地区9大城市1767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少年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职生情感素质总体处于积极正向、亟待提高的状况;女生的情感素质稍优于男生,但存在结构性差异;情感素质与中职生学业自评呈正相关;居住情况和父母学历对中职生情感素质影响不大;与同龄高中生在情感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仅理智情感发展低于高中生,并主要表现在自信感和好奇心方面;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有情施教对中职生各方面情感素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聋人大学生在适应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适应问题既有和健听大学生群体相同的适应问题,又有一些聋人群体存在的特殊适应问题。然而,目前尚无适用于我国聋人大学生适应力测评的标准化工具。本研究以872名聋人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为基础,基于聋人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修订,建立《聋人大学生适应量表》。结果表明:(1)问卷包含4个维度,分别是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共由19个项目组成;(2)修订后的问卷,项目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在0.42~0.60之间,项目区分度指标良好。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量表总分分半信度0.85,量表信、效度指标良好,《聋人大学生适应量表》达到心理测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