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研究采用延迟折扣任务范式, 检验了在情景预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中延迟时间知觉起到的中介作用。两个实验分别操纵了情景预见中未来事件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和未来事件的情绪特征, 结果均发现情景预见通过改变个体对延迟等待时间的时距知觉影响了跨期决策。想象与自己、与母亲有关的未来事件, 想象积极、中性情绪效价的未来事件都使得被试将延迟等待时间知觉为较短的时间段, 更倾向于选择延迟奖励。想象消极情绪效价的未来事件使得被试将延迟等待时间知觉为较长的时间段, 更加偏好即时奖励。本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情景预见影响跨期决策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陈宁  任智  朱捷  邹夏  刘伟 《心理科学》2017,40(5):1068-1074
使用前瞻记忆双任务实验范式,同时操纵当前任务与前瞻任务包含的情绪效价以及前瞻记忆的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情绪效价,考察双任务和两成分效价一致或相反条件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情绪效价一致时相比,双任务的效价相反时前瞻记忆更能正确执行,两成分情绪效价相反时前瞻成分完成更好。这种相反效价增强前瞻记忆的效应表明情绪作为附加线索影响了事件性前瞻记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的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的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提供了更少的内部细节和略多的外部细节;(2)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的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加工偏好;(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想象的事件与过去发生的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的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的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与年龄有关的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相似文献   

4.
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非临床抑郁者未来想象的异常是否受到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实验1采用未来想象任务, 实验2采用可能性评估范式, 两个实验一致发现, 抑郁倾向者想象未来积极事件的异常, 受到了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调节:相对于非抑郁倾向者, 抑郁倾向者对未来与个人目标相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减弱, 而对未来与个人目标无关的积极事件的预期则没有表现出异常; 同时还发现, 抑郁倾向者表现出了对未来消极预期的普遍增强, 不受与个人目标相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前人在项目回忆条件的合作记忆研究中记录到明显的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背景提取条件的相关研究尤显不足;同时,情绪效价和编码水平对两类现象调节的研究尚未涉及。为此,本文在两个实验中采用经典合作记忆研究范式,以不同情绪效价的词汇为实验材料并以词汇在学习阶段的呈现颜色为背景展开研究。实验1和实验2分别在学习阶段采用了深编码和浅编码任务,回忆阶段则均含项目回忆(回忆已学词汇)和背景提取(回忆词汇在学习阶段的呈现颜色)两种任务。采用深编码条件的实验1的结果显示,项目回忆比背景提取条件的合作抑制更强、错误修剪更弱,回忆任务与词汇情绪效价交互影响合作抑制强度;采用浅编码条件的实验2则发现错误修剪在两种任务间的差异不显著。两实验的联合分析显示,回忆任务与编码水平交互影响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强度。上述结果表明:回忆任务对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的调节支持双重加工模型;回忆任务与情绪效价对合作抑制强度的交互影响支持权衡说,且与双重加工模型相吻合;回忆任务与编码水平交互影响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强度。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当前积极自尊,主观上会远离过去失败而亲近过去成功。本研究采用线段评估法,选取31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尊水平、事件效价与时距对过去事件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检验该理论的文化普适性。结果表明:对过去事件的时距估计,自尊水平、事件效价及其交互作用在同一时距里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时距的主效应及其与事件效价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在负效价水平上存在显著时距差异,在正效价水平上无显著时距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7.
王霞  于春玲  刘成斌 《心理学报》2012,44(6):807-817
通过考察解释水平, 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 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 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 同时, 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 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 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 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检验了情绪的效价和唤醒对记忆提取阶段熟悉性过程和回想过程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编码阶段无分心任务时,积极图片的高、低自信再认准确率均高于消极图片,而唤醒对于高自信再认准确率的影响只限于消极图片;在编码阶段设置分心任务时,发现积极和消极的高唤醒图片的高自信再认准确率显著高于低唤醒图片。这些结果说明情绪的效价影响了熟悉性和回想两类记忆过程,而唤醒只影响回想过程,效价效应是编码阶段被试调用认知资源对积极图片进行精细加工的结果,而唤醒对回想过程的影响是自动编码高唤醒刺激细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高、低特质焦虑高中生对消极信息的注意和记忆模式。实验一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让被试命名不同效价(积极、消极)的颜色词;实验二命被试回忆实验一情绪Stroop任务中出现过的词汇。结果表明,与低特质焦虑高中生相比,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受词汇意义的干扰,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颜色词命名速度减缓;在情绪Stroop任务后对消极词的回忆量显著多于对积极词的回忆量。研究推论,高特质焦虑高中生对环境中的消极信息存在记忆偏向,对环境中的任何情绪信息(积极或消极)均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0.
积极效应指相比于年轻人, 老年人更倾向于优先加工积极情绪刺激而非消极情绪刺激。近年来工作记忆的研究发现积极效应会受到情绪效价与任务相关性的影响:情绪效价作为任务相关属性的研究支持工作记忆中存在积极效应, 具体表现为老年人对积极情绪刺激记忆的增强, 以及对消极情绪刺激记忆的减弱; 情绪效价作为工作记忆任务无关属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且未发现一致的积极效应, 提示情绪效价及任务相关性均为影响工作记忆积极效应的关键因素。脑成像的研究初步表明, 工作记忆中情绪加工上的年龄效应与背侧执行系统和腹侧情绪系统的随龄功能变化有关。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与双竞争模型对工作记忆中的积极效应具备较大的解释力, 而动态整合理论尚缺乏实证研究支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老年人工作记忆不同阶段情绪加工的特点, 澄清不同情绪材料内在编码过程上的差异对积极效应发生机制的潜在影响, 探讨情绪效价及任务相关性影响工作记忆积极效应的关键神经环路, 并揭示情绪工作记忆训练提升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情绪体验的内在机制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1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姿势-认知”双任务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直立、蜷曲姿势对情绪概念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词效价判断任务(浅加工),结果显示,无论是判断积极词语还是消极词语,直立、蜷曲姿势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实验2采用需要进行更精细加工的情绪词效价评定任务(深加工),发现蜷曲比直立条件下对消极词语的评分更低,两种姿势在积极词语的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研究显示,在情绪概念加工中能够出现“蜷曲-消极”具身效应,该效应仅在认知加工程度较深的任务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跨期决策中主要存在三个价值不对等现象:时间折扣、符号效应和过去、未来的价值不对等,上述不对等现象涉及到时间距离、时间方向和损益情境三个主要评价维度。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考察时间距离、时间方向和损益情境在跨期决策中的相互作用。通过设置获益(中奖)和损失(罚款)的假想场景,要求被试对不同时间距离、不同时间方向上的决策任务作出判断,根据双曲模型,计算时间折扣率。结果,时间距离影响未来方向决策,而不影响过去方向决策;相同时间距离条件下,未来方向折扣率显著大于过去方向折扣率;损失折扣率大于获益折扣率,得到"反符号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探讨情绪正-负效价、唤醒度水平(高、中、低)以及有意识评价对推拉动作的影响。分3个实验进行, 收集反应时(RT)和手部动作指标等。实验1使用正-负效价下高、中、低唤醒水平的图片进行评价并执行推-拉动作任务; 实验2使用中性图片和灰色空白图片完成相同任务; 实验3在不进行效价评估情况下完成推-拉动作。结果表明(1)情绪效价对反应时, 运动时间和到达峰速时间等有显著影响:向上拖动图片时, 消极图片拖得更快; 向下拖动时, 则积极图片更快。(2)情绪唤醒度调节情绪效价对推-拉动作的作用:唤醒度越高, 情绪效价尤其是负性情绪对推-拉动作的作用越大; 反之, 则作用越小。(3)无评价条件下, 情绪效价对推-拉动作无显著影响; 即情绪对动作的影响需要有意识评价的参与。这些结果说明情绪对推拉动作影响可能发生在早期, 不仅影响动作计划, 而且影响到随后动作的执行, 而高唤醒度和有意识评价增强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3个实验考察语音反应方式下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空间Simon任务范式考察语音反应方式下空间Simon效应的存在;实验2增加刺激的情绪效价维度,采用同样任务考察无关情绪效价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实验3在实验2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情绪效价为相关维度时对空间Simon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语音反应方式下,只有当情绪效价为相关维度时,才会对空间Simon效应产生影响,且该影响主要表现在积极效价对认知控制的促进作用而导致空间Simon效应减小或消失,此结果与极性编码一致性假说一致,也拓宽了躯体特异性假说,扩展了以往对情绪影响空间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注意捕获是指与任务无关的刺激能够不自觉地吸引注意的现象。实验一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考察与主任务无关的情绪面孔的注意捕获水平及其机制,实验二进一步探究时间任务需求对无关情绪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其他情绪面孔相比,愤怒的情绪面孔捕获了更多的注意,且受到整体情绪加工的影响;时间任务需求影响了目标刺激的注意选择,但愤怒优势效应不受到时间任务需求的影响,因此可能是一种较为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使用情绪图片作为背景任务刺激,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时间性和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背景任务的反应时,在时间性前瞻记忆和事件性前瞻记忆中,情绪的主效应都显著。而对于前瞻任务的正确率,在两种前瞻记忆中,情绪的主效应都不显著。将两个实验的数据合并分析发现,对于前瞻任务的正确率,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即时间性前瞻记忆的成绩显著高于事件性前瞻记忆; 而情绪的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背景任务中不同的情绪刺激会对个体完成背景任务的速度产生影响,而对前瞻记忆任务的执行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类情绪无疑有强度的差异。然而, 长期以来人类情绪强度的易感性未能引起足够关注。通过系统操纵刺激材料的效价强度, 作者及研究团队分别从情绪易感性本身, 情绪影响高级认知, 以及个体差异三个层次系统探讨了人类对情绪事件效价强度的易感性及其神经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正性刺激, 人类对负性刺激的效价强度更敏感, 这一效应可能跟右侧海马/杏仁核的警觉功能有关联。2)、与上述结果相一致, 不同效价强度的负性情绪对新异性加工、目标觉察、执行控制等高级认知过程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3)、人类情绪强度的易感性具有显著个体差异:相比男性, 女性对轻度负性情绪事件易感性更强。相比中向人群, 外倾人群对愉悦刺激的情绪易感性更强, 而对轻度负性事件的情绪易感性更弱。  相似文献   

18.
马英  方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9,(5):38-40,69
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以284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经过标准评定的影片为刺激材料诱发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效价的即时情绪,运用最后通牒游戏实验范式,考察情绪效价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效价对决策有显著影响,个体在积极效价下的出价显著高于在消极效价下的出价。  相似文献   

19.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20.
高定国  肖晓云 《心理科学》2005,28(3):619-625
摘要 为了考察预期想象对不同拖延水平个体拖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选取高拖延被试和低拖延被试,要求被试在进行模拟现实的拖延任务之前分别对任务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预期想象,比较不同拖延水平的被试在预期想象作用下拖延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两组被试中,相比于无想象条件下的拖延行为,对任务过程的预期想象增强拖延行为,对任务结果的预期想象削弱拖延行为;(2)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所引发的情绪与拖延行为的变化相关显著。这说明情绪和预期想象是影响拖延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操纵对任务不同成分的预期想象可以有效干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