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文娟  吴艳红  刘艳芳 《心理科学》2005,28(3):694-696,705
本文从语义记忆-情景记忆角度综合了孤独症的记忆研究,探讨了孤独症个体的记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孤独症个体的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存在选择性损伤,特别是高机能孤独症个体的情景记忆测验的成绩会依材料的呈现方式和意义相关程度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他们的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相对完好,但和正常对照组语义记忆成绩之间的差异会随材料的性质而变化,这种差异并不显著。根据自我知识的存储方式以及孤独症的记忆特性,孤独症个体情景记忆中的自我知识丧失,语义记忆中所存储的自我知识则保存完好。孤独症个体虽然不能回忆与个人特质有关的个人行为,但是能回忆基于这些行为的关于自我的概括性知识。孤独症个体理解别人心理的能力严重受损,然而他们反映自己心理特性和状态的能力保持完好。  相似文献   

2.
未来情景思考指个体想象并预先感受某个可能在未来发生的自我相关情景事件的心理加工,它对目标达成可产生双刃影响:一些思考方式会妨碍目标达成,如想象理想的结果或过程;而另一些思考方式则会促进目标达成,如过程模拟和想象较为消极的目标相关场景。对于未来情景思考是促进还是妨碍目标达成,动机水平的高低和执行意向的清晰程度可能是关键调节因素,相应的干预策略可通过增强这两者而将未来情景思考对目标达成的妨碍作用转化为促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需系统探讨不同方式的未来情景思考影响目标达成的认知神经机制,并对目标特征和人格特点如何调节未来情景思考对目标达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集体未来思考是指想象一个尚未发生的群体事件,其与集体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对集体未来思考的研究发现它的记忆基础更多为语义记忆。而有关集体未来思考的脑机制研究则相对较少,但在遗忘症患者中发现个体未来思考和集体未来思考是可分离的,并且非海马依赖的未来场景构建与集体未来思考可能存在重要联系。未来研究应该注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集体未来思考,探讨其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加强在正常人群中神经机制的研究,以更好地揭示集体未来思考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未来情景思维(Episodic Future Thinking, EFT)主要指人们基于当前情景或过去经历来思考、想象未来的过程, 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设想。根据已有的行为实验和神经影像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结果, 系统论述了未来情景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以及个体过去的生活经历及相应记忆和个体生活目标对其的影响, 通过概括和分析行为和脑神经两方面的证据来论述未来情景思维会对人们具体生活实践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双向影响。当然,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情景思维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特别是要细化未来情景思维的类型, 探讨未来情景思维可能导致的不适应行为以及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机制, 从而为人们如何更积极地适应未来提供更充分的实证证据和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5.
情节式未来思考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经历某事件的能力,个人目标加工在情节式未来思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情节式未来思考中目标加工的行为学研究通常将其划分为目标过程模拟和目标结果模拟两种类型,以探究其对执行意图的影响为主;脑机制神经影像学研究则聚焦于默认网络的内侧前额叶和后扣带的重要作用,以及默认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和奖赏区的协同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情节式未来思考目标加工的形式、年龄差异及其与时间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老年中国人自我记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红升  朱滢 《心理科学》2004,27(1):43-45
本研究用带R/K判断的再认范式考察了60岁和70岁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中国人的自我记忆效应,结果发现:老年人的记忆仍表现有自我参照效应,但60岁以上的老年中国被试中没有出现母亲参照加工的优势效应;6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自我参照加工、参照母亲加工、参照周恩来加工以及语义加工这四项任务中的再认成绩及R判断值都显著高于70岁的老年人,两组被试在K值上没有显著差异;老年人记忆成绩的下降主要体现在情景记忆中,语义记忆能力相对来说下降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7.
E.Tulving  杨宁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22-28
加拿大心理学家E.Tulving提出长时记忆可以区分为事件记忆和语义记忆两个独立而又互有关联的系统,并从记忆检索角度对此作了说明。他提出,记忆过去(事件检索)和知道过去(语义检索)是不同的,事件记忆检索的是个体的,时间上确定的,并且与自我有关的事实,而语义记忆检索的是非个体的,时间上不确定的,与世界有关的事实。E.Tulving还用一名脑损伤导致健忘症的个案和大脑皮层血流模式在两种检索时的变化来证明他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最后,E.Tulving提出应用多种记忆系统的理论来取代传统的记忆统一性思想。  相似文献   

8.
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记忆, 是自我系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对维持自我同一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自传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建构过程, 依恋可能通过概念性自我系统和工作自我目标系统两种途径影响自传记忆的加工。依恋与自传记忆加工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依恋特征及亲代依恋特征分别与自传记忆客观性特征、现象学特征、叙事特征及重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聚焦依恋影响自传记忆加工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增加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不同发展阶段亲代依恋特征和子代自传记忆加工的相关研究, 并使用启动范式、静息态成像技术、感知相机等变量控制更加严格、更具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情景预见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预先体验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的一种能力。为了考察幼儿的自我投射能力在情景预见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比较了从自己的视角和从他人视角完成情景预见任务时幼儿的表现。实验1选取236名3~5.5岁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TD)幼儿,采用被试间设计发现,总体而言,幼儿为他人做预见优于为自己做预见。实验2采用被试内设计,在TD儿童身上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同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为自己做预见与为他人做预见没有差异。综上,幼儿不成熟的自我投射能力会干扰其自我卷入的情景预见,而自我投射能力受损的ASD儿童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儿童中晚期(9~12岁)、少年期(13~15岁)和青年早期(17岁、19岁、21岁)个体心理时间旅行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情景记忆和自我对情景预见作用模式的转换。研究采用访谈法评估心理时间旅行,以自我描述(儿童期和少年期)或自我连续性(青年早期)作为评估自我的指标。研究发现:(1)儿童中晚期,想象未来情景细节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情景预见能力则趋于平稳,与情景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致;(2)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情景记忆对情景预见都是有效的预测源;(3)自我描述在少年期才开始对情景预见产生预测作用;(4)青年早期,情景记忆以自我连续性为中介变量作用于情景预见。  相似文献   

11.
选取120名大学生,通过两个研究考察了自我在心理时间旅行中的动力机制。研究1以核心自我评价为评估自我概念的指标,发现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对指向未来的心理时间旅行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力。研究2通过启动使不同类型的自我概念在意识中占优,发现互倚组比独立组报告出更多具体的事件,且更关注他人和关系。研究表明,自我概念能够引导个体对过去和未来事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将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联系在一起的紧密程度反映了他/她在时间维度上自我连续性的强度, 即未来自我连续性。个体如何看待其现在自我与未来自我之间的连续和一致程度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跨期决策、储蓄和消费、学业成就领域、社会行为和健康领域等方面。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未来自我连续性的神经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并进一步拓展未来自我连续性相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我神经基础的探讨常基于自我相关加工的研究, 涉及皮质中线结构各个脑区甚至全脑协同作用。内侧前额叶皮质及其次成分在自我相关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较多支持默认模式下的自我加工、自我信息的觉察和“在线”自我加工, 背内侧前额叶皮质主要参与有意识的自我参照加工、自我信息的评价和“主导的”自我加工。在自我-他人表征中, 自我-他人表征的情感性、认知性和文化性因素均调节内侧前额叶皮质及次成分的活动。未来在动态的时间和人际背景中解析自我加工的神经机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未来工作自我是一个未来导向概念,反映的是个体关于工作希望和抱负的未来形象的表征,是可能自我在工作领域的应用,为理解人们的主动职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未来工作自我具有清晰度和详细度两个属性,并与职业可能自我存在区别。目前,研究证实:自尊、主动性人格和职业探索能够预测未来工作自我;未来工作自我又会影响主动职业行为、求职结果、创造力和工作绩效。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未来工作自我的弹性和易得性、认知的预测作用、情感的中介作用、领导风格的调节作用以及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宋其争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3):743-745
未来思考是前瞻性思考,旨在解决人生发展任务。人类的未来思考有多种类型。从是否具有现实性上来看,可以把未来思考分为两种主要形式:期望和幻想。幻想抑制动机和行为,但是,如果对幻想和不利现实因素进行心理对照,幻想就可以转变成执行性意图,这是因为心理对照过程能够产生美好未来和当前现实的同时通达。我们还探讨了习惯于不同自我监控思维模式的人对待时间、失败的人格差异,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孙晔   《心理科学进展》1983,1(3):3-11
记忆心理学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认知心理学家把记忆看作是信息在某时某处的保持。并把记忆划分为两种类型: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前者指自性的记忆,它保持着人们过去经验的时间空间特点。后者指人们关于符号、概念的一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符号、概念的规则。这个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对5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8.
脑损伤可导致范畴特异性语义损伤, 即某一范畴的语义记忆选择性损伤或损伤更严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中的范畴特异性语义损伤可能来自不同范畴之间在熟悉度、词频、获得年龄、视觉复杂度、语义距离、加工要求以及所涉及的主要语义特征等方面的差别。然而, 有无生命范畴本身是否也是一个来源, 尚不清楚。进一步的研究不仅需要整合范畴途径和特征途径, 并区分语义记忆的存储和通达, 而且需要考查疾病严重程度如何影响语义记忆损伤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汪宏  窦刚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3):597-600
对384名大学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除个人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观外,自我价值感的三个维度和两种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三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总体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且呈较强的间接联系,一般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经典内隐联想测验任务,研究了现在享乐、现在宿命和未来三种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以及未来情景性思维在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高于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特质中学生;未来情景性思维水平在中学生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未来情景性思维显著提高现在享乐和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而对现在宿命特质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发现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是中学生选择健康行为的积极因素;未来情景性思维能促进现在享乐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