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以往强迫症注意偏向研究呈现出不一致的结果。为探索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是否由于被试取样和刺激选择所导致,当前研究改用非临床强迫症状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片作为刺激来引发被试的反应和脑电波的变化。研究采用2(高强迫症状组、低强迫症状组)×3(中性图片、一般威胁图片和强迫相关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反应时和相关的脑电成分,结果显示:高强迫症状组较低强迫症状组对强迫相关图片表现出了更大幅度的P2波幅的变化。从而可以推断出,高强迫症状个体对强迫相关图片表现出了明显的注意偏向,其成分为注意脱困,主要发生在早期自动化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2.
陈广耀  张维  陈庆  赵雪汝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14,46(10):1426-1441
探讨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如“裙子不是蓝色的”)的动态表征过程。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仅给被试提供“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 (红色裙子)和“含有否定标签的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 (含有否定标签的蓝色裙子); 实验3同时提供以上两种选项。结果发现:3个实验中被试在早期均对“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注视概率更高, 在晚期阶段, 实验1仅对“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 注视概率更高, 实验2和实验3均仅对“含有否定标签的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注视概率更高, 并且选择为事件的最终状态; 实验4的评定结果表明, 当被试有充裕时间完成任务时, 37名评定者中有30名选择“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为事件的最终状态。4个实验的结果为锚激活与限制满足模型和抑制假设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认知负荷为调节,探讨了不同的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情况。采用2(认知负荷:低负荷;高负荷)×3(情绪刺激图片:愉快、厌恶、中性)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57名被试进行了单独实验。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上,被试在不同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但在高认知负荷任务上,与中性情绪体验相比,被试在愉快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显著增长,而在厌恶情绪体验下的反应时显著变短;(2)在低认知负荷上,被试在不同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但在高认知负荷任务上,与中性情绪体验相比,被试在愉快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显著提高,而在厌恶情绪体验下的正确率显著降低。该结果表明,在低认知负荷上,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刷新功能不产生影响;在高认知负荷上,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的刷新功能影响显著,其中愉快体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潜在锚定效应指的是阈限下的启动锚定数字导致的锚定效应现象.本研究探讨了潜在锚定效应的产生机制.采用2(潜在锚类型:高锚vs低锚)×2(词汇类型:夏天vs冬天)混合设计.结果发现,在潜在高锚情况下,夏天词汇的反应时(M=745.50)显著快于冬天词汇的反应时;在潜在低锚情况下,冬天词汇的反应时(M=697.47)显著快于夏天词汇的反应时.即被试对与启动锚定数字信息一致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比不一致的更快.研究结果表明,潜在锚定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锚定数字内部命题属性被激活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发现自然环境能激发个体积极情绪,恢复集中注意。当个体对自然环境的依恋程度不同时,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以96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考察地方依恋对环境的情绪和注意恢复作用是否产生影响。根据被试对某自然环境的依恋水平将其分为高依恋和低依恋组,并在被试参加情绪启动实验(实验1)和集中注意实验(实验2)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以考察对环境依恋水平不同的被试观看该环境图片后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实验1显示低依恋实验组对厌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其他三组;实验2结果表明高依恋实验组被试在观看自然环境图片后在注意后测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依恋实验组和控制组。  相似文献   

6.
宫火良 《心理学报》2008,40(12):1250-1257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情绪词和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选取不同述情障碍得分的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高述情障碍者的情绪图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碍组,述情障碍各维度得分均与情绪词的效价判断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2)高述情障碍组被试对情绪图片的效价判断反应时与低述情障碍组相比差异不显著;(3)高述情障碍组被试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显著长于低述情障碍组,情感描述困难与情绪图式联结所需反应时之间相关显著。研究结论如下:高述情障碍者存在情绪语言图式和参考性链接上的缺陷,而在情绪意象上并不存在积极/消极区分能力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杨闰荣  韩玉昌  曹洪霞 《心理科学》2006,29(6):1444-1447
使用ERP技术考察了言语产生过程中语音和语义的激活情况。图片上有3种条件的干扰词,分别与目标图片名称形成3种关系:语义相关,语音相同,语义、语音、字形都不相关。结果显示,当被试执行延迟命名任务(实验1)时,与目标图片名称语义相关和控制条件的波形比语音相关的波形更趋于负向。说明在图片命名过程中语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要求被试对上述图片进行延迟语义判断任务(实验2)时,与目标图片名称语义相关、语音相关及控制条件的波形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在语义提取过程中没有语音的促进作用。综合实验1和实验2,本研究的结果更倾向于支持独立两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2(外在锚类型:高锚VS低锚)×2(内在锚类型:有VS无)被试间设计,考察不同锚定信息来源:由外部世界提供的外在锚与个体自身内部产生的内在锚信息对锚定效应及其加工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内在锚不存在时,外在高低锚组的估计值有显著差异,当内在锚存在时此种差异变得不显著;(2)当内在锚存在时,外在高低锚组被试的答题反应时有显著差异,内在锚与外在锚一致时反应时比不一致时更快,当内在锚不存在时,此种差异变得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当锚定调整机制与选择通达机制同时存在时,前者更占优势;锚定信息一致性会影响不同加工机制的启动,一致的信息会激活选择通达机制,不一致的信息则会激活锚定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9.
何德娴  李金惠  周苗  陈雅珏  陈宇  何先友 《心理学报》2018,50(11):1249-1258
本研究采用图-词匹配的判断任务探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机制, 设计3个实验, 分别探讨视觉符号否定在加工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及晚期(1500 ms)的心理模拟特点。结果发现, 在视觉符号否定加工的早期、中期及晚期, 与真实状态匹配的否定相关词的反应时都显著快于与被否定状态匹配的肯定相关词。该结果表明, 与文字符号否定加工的两步模拟假设不同, 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中, 被试在早期就模拟了事件的真实状态, 并在中期和晚期一直保持该状态的表征, 符合一步模拟假设; 此外, 被否定信息加工的抑制/保存假设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3个实验逐步考察了高、低权力个体对三种分配方案(公平/劣势不公平/优势不公平)的公平感。结果发现:(1)被试的公平评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平、优势不公平、劣势不公平, 做出评级的反应时则从快到慢依次为公平、劣势不公平、优势不公平; (2)相对于低权力被试, 高权力被试对劣势不公平分配的公平评级更低, 而对公平分配和优势不公平分配的公平评级更高, 且做出公平判断的反应时更短。基于这些结果, 作者提出了公平与利益权衡的公平优先效应及权力的自我增强假设, 以更好地理解权力和公平的本质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合设计的句子-图片匹配范式,以含有显性颜色信息和隐性颜色信息的具有高限制性语境的句子为实验材料,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为因变量指标,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探讨了高限制性语境条件下颜色信息在句子理解过程中的表征特点。结果表明:(1)在高限制性语境条件下句子理解过程中,句子中的隐性颜色信息和显性颜色信息对大脑具有相同的表征作用。(2)在高限制性语境条件下句子理解过程中,句-图匹配条件下的句子理解速度要快于句-图不匹配条件下的理解速度,即出现匹配易化效应,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即无论在句子理解早期(0ms)还是句子理解晚期(1500ms),被试对句子的理解都属于知觉符号表征,支持了知觉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12.
陈思思  克燕南  蒋奖  肖潇 《心理科学》2014,37(2):388-393
通过两个反应时实验,探讨权力的垂直方位表征对权力判断的影响。实验1发现,当权力词汇出现的位置(电脑屏幕上方或下方)与权力的空间隐喻一致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上方),相比于隐喻相反时(高权力词在低权力词下方),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重复了这一结果,并进一步发现,隐喻一致促进被试的反应,隐喻相反抑制被试的反应。这表明权力的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会影响权力信息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13.
权力的概念隐喻表征:来自大小与颜色隐喻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troop和内隐联想范式,从多重隐喻角度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权力的大小隐喻及颜色隐喻,包括2个实验。实验1探讨汉语中权力概念能否启动大小隐喻表征。实验1a发现在高权力用大号字体、低权力用小号字体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1b发现被试进行高权力与大方块属性词联结、低权力与小方块属性词联结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探讨汉语中权力概念能否启动颜色隐喻表征。实验2a发现高权力用金色、低权力用灰色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实验2b发现被试进行高权力与金色方块属性词联结、低权力与灰色方块的属性词联结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结果表明:在Stroop和内隐联想范式中,抽象的权力概念可以通过大小、颜色进行隐喻表征。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倾向于将高权力用大、金色进行隐喻表征,而将低权力用小、灰色进行隐喻表征。  相似文献   

14.
给22名被试呈现若干组在外形与纹路上变化的电池图片,要求指出何种类型的电池有电.结果发现,被试会快速觉察电池的共享特征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如若电池间无共享特征,被试则需较长时间才给出"无法概括"的反应.共享纹路时,被试在"共享-无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明显快于 "共享- 有干扰"条件下的反应,体现出假设形成与验证的过程.共享特征为外形的反应时短于共享特征为纹路的反应时 ,这说明被试在任务中采用的是整体优先的加工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大学生情绪复杂性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通过情绪体验范围和区分性量表(RDEES)筛选出高低情绪复杂性被试各30名,采用2(情绪复杂性:高、低)×3(效价:正性、中性和负性)×4(呈现条件:0/300/600/900ms)的三因素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结果显示:(1)低情绪复杂性组在情绪条件(正性负性)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反应时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均表现出对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2)高分组在正性图片0ms呈现的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在负性图片300ms和900ms呈现和正性图片900ms呈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低分组  相似文献   

16.
陈广耀  何先友  刘涛 《心理学报》2018,50(2):186-196
2个眼动实验分别探讨强弱语义语境下的否定句加工机制, 以便考察语言理解是命题表征的过程还是经验模拟的过程, 抑或是二者兼具。在实验中, 被试首先听句子(强语义语境:如“胳膊不是弯曲的”的备择选项为“伸直的胳膊”, 其中“弯曲−伸直”为具有反义关系的强语义连接关系; 弱语义语境:如加工“裙子不是蓝色的”的备择选项为“黑色的裙子”, “蓝色−黑色”为弱语义连接关系), 然后会看到4张同时呈现的图片, 被试的任务是按键选择与句子描述匹配的图片。结果发现, 在强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201~600 ms时窗)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弯曲的胳膊)与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伸直的胳膊)的注视概率没有差别, 晚期(6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更高; 弱语义语境条件下, 被试在早期(401~600 ms)仅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蓝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晚期(801 ms后)仅对描述事件实际状态的图片(黑色裙子)注视概率更高; 并且, 都对描述事件否定状态的图片的注视概率低于随机水平。结果支持符号依存假设和抑制假设。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情绪对不同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采用减法运算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在Stroop任务之前呈现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考察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状态焦虑问卷上的得分在减法运算后显著提高;正性情绪加快了高、低状态焦虑被试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下,正性和负性情绪导致高、低状态焦虑被试的反应时均增长,表现出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2(笔画数:多笔画、少笔画)×2(结构特征:构型对称、构型非对称)×4(频级:4级)三因素的被试内设计,通过分析29名有效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和平均正确率来探讨纵横码认知加工的规律,从而揭示汉字输入中形码的认知加工模型,结果发现:(1)形码的认知加工没有显现出笔画效应、频率效应,说明其基本加工单元与汉字知觉的基本加工单元不同。(2)在反应时上存在形码码数的差异,码数少的反应时显著快于码数多的,系列加工的方式非常明显。(3)结构效应显著,且错误码识别的平均反应时显著更慢,而平均正确率更低,符合多层次格式塔双向加工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社会阶层对刻板印象的影响,选取客观上处于相对高阶层的被试108名和处于相对低阶层的被试99名,请被试对当前中国社会中的典型高低阶层群体进行提名,并对两个群体进行能力-热情-道德三维度的评分。结果发现:(1)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可以预测人们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高阶层群体被认为是"高能力、低热情、低道德"的,而低阶层群体则被认为是"低能力、高热情、高道德"的。(2)评价者的社会阶层主要影响了能力维度的评价,低阶层被试在能力评价上表现出了对内群体的偏好。整体来看,研究结果支持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社会阶层假设。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所有权范式和n-back范式,将7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2组被试分别完成1-back和2-back任务,探讨了工作记忆中自我相关信息的刷新特点。结果发现:(1)低记忆负荷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高记忆负荷,且反应时显著快于高记忆负荷。(2)自我物品与他人物品在正确率上无显著差异。(3)自我物品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他人物品。这说明无论记忆负荷高低,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上始终存在自我加工优势,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刷新速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