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问卷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12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认知闭合需要与一般启发式策略对个体价格判断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1)认知闭合需要与精确度效应交互作用显著,高闭合个体在整数价格高低的评价上高于低闭合个体;(2)认知闭合需要与差价大小交互作用显著,差价整数位是3时高闭合个体对于差价的评价高于低闭合者;(3)认知闭合需要,左侧数字改变与以9结尾、以0结尾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当评价左侧数字改变的价格时,高闭合个体对以0结尾的数字的评价显著高于以9结尾的数字的评价。认知闭合需要与启发式策略对价格判断共同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定价方式与定价策略会对认知闭合需要不同的个体产生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2×2被试间设计,探讨电脑游戏暴力对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和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力电脑游戏导致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游戏与性别和攻击性特质的两重和三重交互作用不显著;(2)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的攻击性情绪无显著影响;(3)暴力电脑游戏启动了攻击性认知。游戏、性别和攻击特质这三个变量在攻击性认知上交互作用显著,对于男性,暴力电脑游戏在高攻击性个体身上比低攻击性个体启动了更多的攻击性认知;对于女性,暴力电脑游戏对高低攻击性个体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杨骏 《心理科学》2013,36(6):1435-1440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风险偏好如何影响信息加工过程;同时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是否影响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以31名正在求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他们在信息板上进行职业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结果显示:(1) 低风险偏好者比高风险偏好者更关注与概率相关的线索;(2) 当信息不完整时,个体在决策中增加了对概率相关线索的关注;(3) 信息完整性对个体决策信息加工过程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外语效应指相比于母语背景,个体在外语背景下风险决策偏差会降低。针对影响外语效应的因素研究大多聚焦于外部因素和与个体外语水平相关的因素,少有研究探讨认知风格的作用。本研究通过524名成人被试,探索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对外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险决策中存在外语效应,相比于母语背景,外语背景下框架效应被削弱,且个体更偏向风险寻求。(2)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都高或都低的个体,语言类型会影响风险决策,在母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规避,在外语环境下倾向于风险寻求;而对于认知需求和认知闭合需求高低不一致的个体,语言类型对其风险决策倾向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认知风格如何综合影响风险决策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后悔情绪是反事实思维的产物,对个体决策行为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激发个体反思既往选择,优化未来决策。该研究采用经典的连续冒险任务,从人际交互角度切入,考察了有无旁观者以及旁观者与个体的亲密程度对后悔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无人在场,旁观者在场时个体更不后悔;(2)旁观者与个体间的亲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后悔情绪:在错过所有收益引发后悔的条件下,相对于无人在场,陌生人在场时个体更不后悔,而恋人在场时个体后悔情绪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的发现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社会背景下后悔情绪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认知闭合需要、框架效应与决策偏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带有模糊性的决策情境中,决策者个人的认知特征会对其判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认知闭合需要和特征框架效应对个体决策偏好的影响。93名工商管理硕士(MBA)参与了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3个假设,即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效应不仅对被试的决策偏好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二者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研究发现,在模糊情境中:高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低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接收到正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接收到负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对被试的决策偏好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为根据个体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来选拔决策者、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而提高决策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认知闭合需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征,描述了个体在面对模糊情境时是否愿意系统处理信息的动机。已有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信息处理过程和决策结果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总体上说,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利用启发式进行思考,因此此类个体更容易受到过度归因、首因效应等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质,但也有研究者发现环境因素如噪音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时期内改变个体的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因此,在相关研究中,认知闭合需要既可以通过量表测量,也可以通过在实验中改变环境噪音和时间压力等方法来操纵。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需要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如何引导高认知闭合者克服匆忙做出决策的动机并采用分析式的方式处理信息和进行决策,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其次,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的研究大都为实验室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第三,认知闭合需要在冲突研究领域的应用被忽略了。未来有必要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8.
情境启动和认知需要对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信息板技术,以职业选择作为决策任务,考察由情境启动激活的决策策略和认知需要的个体差异对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启动激活的决策策略和认知需要对决策过程都有显著的影响,在加工时间上和点击次数上两者交互作用分别达到了(边缘)显著水平.说明人们在决策中的信息加工是受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共同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情绪与职业数量对不同职业生涯延迟满足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可能潜在影响,分别对40名高、低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倾向的大学生被试诱发正、负性情绪并完成信息板技术模拟的职业决策任务。结果显示:1)高延迟满足个体的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显著大于低延迟满足个体;2)不同延迟满足的个体在正性情绪或低职业数量条件下都表现出更好的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3)在不同情绪及职业数量条件下,高延迟满足个体在不同职业属性间的搜索更多。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倾向作为与未来规划密切联系的概念,揭示了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决策过程可能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结合问卷和信息板技术,探讨了信息完整性和应聘者数量对不同认知闭合需要个体招聘决策过程发挥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1)高认知闭合需要招聘者平均决策时间更短,探索深度更浅,信息了解的更少;(2)信息完整条件下,招聘者平均决策时间更短,探索深度更浅;信息不完整条件下,低认知闭合需要招聘者的平均搜索时间增幅较大;(3)随着应聘者人数的增加,招聘者平均决策时间变长,低认知闭合需要招聘者平均搜索时间增幅较大,且两者探索模式都趋于属性加工。这意味着信息完整性与应聘者数量对不同认知闭合需要招聘者的决策影响不同,应注意培训招聘者的决策能力,提高员工招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情境回忆任务启动被试的权力,并引入收益和损失两种任务框架,综合考察权力高低、任务框架对自我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为他人决策中,启动高权力被试有更强的风险偏好,而自我决策中,高、低权力启动组被试风险偏好上无显著差异;(2)在为他人决策中,被试在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差异不显著,而在自我决策中,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显著高于收益框架;(3)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在损失框架下,为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要小于自我决策,而在收益框架下差异不显著;高权力启动的被试无论在收益框架还是损失框架,自我-他人风险决策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典跨期选择任务范式,以个体的金钱喜好差异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考察金钱崇拜对个体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体的金钱崇拜水平与其跨期折扣倾向显著负相关;(2)无论跨期决策任务的难易和兑现时间的长短,高金钱崇拜者更倾向于选择较大的延迟奖赏,而低金钱崇拜者更倾向于选择较小的即时奖赏;(3)高、低金钱崇拜者的跨期决策反应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的反应时都明显地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即在容易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些。结果表明,个体的金钱崇拜水平在跨期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致使高金钱崇拜者更愿意等待延迟大奖赏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人格的交互作用理论,通过时间与金钱两种助人决策情景,设计两个实验考察了人际敏感性特质对个体助人决策的影响,以及决策角色与社会压力两种情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相比低人际敏感性,高人际敏感性个体更容易做出助人决策;(2)相比低社会压力,高社会压力下,高人际敏感性比低人际敏感性个体捐助的金钱更多; (3)高社会压力下,相比低人际敏感性个体,高人际敏感性个体为朋友与陌生人决策时会捐助更多的金钱。研究表明:人际敏感性影响个体的助人决策,决策角色与社会压力会对不同人际敏感性个体的助人决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静  莫雷 《心理科学》2005,28(3):626-632
本研究基于人格的交互作用理论,通过时间与金钱两种助人决策情景,设计两个实验考察了人际敏感性特质对个体助人决策的影响,以及决策角色与社会压力两种情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相比低人际敏感性,高人际敏感性个体更容易做出助人决策;(2)相比低社会压力,高社会压力下,高人际敏感性比低人际敏感性个体捐助的金钱更多; (3)高社会压力下,相比低人际敏感性个体,高人际敏感性个体为朋友与陌生人决策时会捐助更多的金钱。研究表明:人际敏感性影响个体的助人决策,决策角色与社会压力会对不同人际敏感性个体的助人决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考察前后机会比较对不作为惰性的影响,探索社会比较的调节作用以及预期作为后悔和价值评估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以84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方法对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社会比较在前后机会比较与不作为惰性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2)预期作为后悔和价值评估在前后机会比较与不作为惰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比较的调节效应以预期作为后悔和价值评估为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应用自尊量表(SE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106名大学生(男生46名,女生60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框架性职业决策情景,探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结果发现:(1)成就动机中避免失败变量与框架效应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倾向性有显著性影响;(2)自尊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倾向性存在显著性作用;(3)框架效应在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发生作用,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倾向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150名大学生进行分组,选出高、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组被试共74名(各37名),运用信息板技术深入考察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完整性对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1)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显著影响个体职业决策的决策时间、探索深度以及探索模式;(2)信息完整性对个体职业决策的信息探索深度、探索模式以及决策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高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个体的决策满意度随信息完整性的减少而降低;(3)高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个体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会倾向于进行更深入的信息探索。  相似文献   

18.
时间限制和成就动机对职业决策线索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芳  陈霞 《应用心理学》2008,14(4):311-317
采用信息板技术探讨了时间限制条件下成就动机对职业决策线索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1)时间限制影响了个体职业选择过程的平均决策时间、信息搜索深度和信息搜索模式,但未对决策满意度造成显著影响;(2)追求成功动机影响决策时的信息搜索模式,避免失败动机影响决策时的信息搜索深度.  相似文献   

19.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3个研究探讨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更易选择超载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缓解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结果发现:(1)相较于满意型决策风格者,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更易选择超载;(2)选择闭合低是导致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的心理机制;(3)躯体闭合动作能够有效启动选择闭合感知,缓解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的负面作用。本研究对选择超载和最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理论贡献,同时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