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存在两种理论争论: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副中央凹负荷代价大。本研究采用修订的汉字快速命名范式,操纵副中央凹预视和负荷两个变量,记录阅读障碍、年龄匹配以及能力匹配儿童的眼动轨迹,区分两种理论争论。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副中央凹预视效益量上小于年龄匹配组,但在负荷代价上并无显著差异。结果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快速命名缺陷源于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而非负荷代价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晓辰  李清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4,37(4):803-808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障碍的加工缺陷进行探讨,期望有助于揭示语言加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阅读障碍的成因,并可为后期的干预提供帮助。研究采用改编的言语认知测验对阅读水平匹配组与阅读障碍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组进行比较后发现,阅读障碍组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任务上的成绩均明显差于生理年龄控制组和阅读水平匹配组;阅读障碍组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任务上的成绩不如生理年龄匹配组,仅达到阅读水平匹配组水平。因此,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缺陷,这两种缺陷可能是阅读障碍儿童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上的不足可能是发展迟滞所致。同时,大多数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不止一种的认知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上存在缺陷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中, 读者既能加工当前注视的中央凹视觉区的信息, 也能从副中央凹视觉区提取信息并利用该信息预先加工下文词汇, 称为预加工或预视。它是熟练阅读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副中央凹信息的预加工涉及预视的空间范围和预视程度(即预视量和预视类型)。在拼音文字阅读的研究中, 关于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如何受中央凹加工负荷和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的调节存在争议,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拼音文字词长变异大, 在考察预视程度时难以克服预视范围的干扰。而中文词长变化小, 能有效分离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利用中文优势, 采用眼动技术来考察:(1)副中央凹预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 (2)中央凹加工负荷如何影响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3)阅读能力与阅读效率如何调节预视范围与预视程度, 结果将有助于解决副中央凹预视研究中的理论争论, 为预测阅读能力与衡量阅读效率提供更多有效的眼动行为指标。  相似文献   

4.
操纵副中央凹词N+2的预视(相同预视、假词预视),比较汉语老年和青年读者的预加工情况。结果发现,在词N+1上,两组被试均表现出延迟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效应大小不存在年龄差异;在词N+2上,青年人表现出显著的预视效应,而老年人有不同的表现,当词N+1被跳读时,表现出与青年人相同的预视效应,词N+1被注视时,预视效应不显著。这表明,汉语老年读者能够获取副中央凹词N+2的预视信息,但是预视效应会受到词N+1注视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文阅读中, 预视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及其是否受中央凹加工调节, 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和边界范式, 通过操纵前目标词的加工负荷(高、低)与目标词的预视(相同、假字)来考察快速与慢速读者的中央凹加工对副中央凹预视的影响。结果显示, 中央凹负荷主效应显著; 快速读者对低负荷词的首次和单次注视短于高负荷词, 而慢速读者对两种负荷词的首次和单次注视无差异, 表明快速读者能更快利用词汇特性加工中央凹词汇。预视主效应显著, 即与假字预视相比, 相同预视使两组读者都对目标词的注视更短、向前眼跳更长、跳读率更高; 而且该效应与中央凹负荷没有交互作用。这表明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提取了等量预视, 且不受其中央凹加工的调节。E-Z读者模型和SWIFT模型不能完全解释当前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正字法意识测验和快速命名测验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水平匹配组儿童进行测验。采用标准差切分法对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具有语音意识缺陷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正字法意识缺陷。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为语音意识缺陷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语素意识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中存在,但只是次要缺陷。  相似文献   

7.
快速命名任务是一种需要命名多个高熟悉项目的认知任务,尤其适合用来对成因复杂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研究。许多研究者使用不同类型的快速命名任务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快速命名缺陷在眼动过程表现为中央凹和副中央凹的加工困难,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抑制能力较差等。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到快速命名缺陷的复杂性,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快速命名缺陷的本质,从而建立系统性的假说。  相似文献   

8.
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快速命名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琪 《心理科学》2005,28(6):1375-1381
快速命名任务是一种需要命名多个高熟悉项目的认知任务,尤其适合用来对成因复杂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进行研究。许多研究者使用不同类型的快速命名任务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快速命名缺陷在眼动过程表现为中央凹和副中央凹的加工困难,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抑制能力较差等。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到快速命名缺陷的复杂性,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快速命名缺陷的本质,从而建立系统性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两部分实验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的容量差异和这种差异的性质。通过比较匹配生理年龄的不同阅读水平儿童在自定步速和固定步速的复杂阅读广度测验中的成绩,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两种阅读广度测验中都表现出中央执行系统容量的缺陷,这种缺陷既不能用加工效率理论,也不能用资源分配理论来解释,而符合一般容量假设。因此,本研究支持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实时加工和存储信息的一般容量缺陷。  相似文献   

10.
采用边界范式, 在副中央凹呈现一个双字词或两个单字词, 操纵字N+2的预视(目标预视和假字预视), 来考察副中央凹中词汇特征是否影响读者随后的眼跳长度及注视位置。结果发现, 读者能够获得字N+2的预视; 双字词与两个单字词条件下注视位置没有显著地差异; 当副中央凹中为双字词时, 字N+2为目标预视时随后的眼跳长度显著地长于假字预视条件, 随后的注视位置距离词首更远; 当副中央凹中为两个单字词时, 两种预视条件下随后的眼跳长度及注视位置没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汉语阅读中, 读者能够对字N+2进行预视加工, 这种加工的影响只发生在当副中央凹中为双字词时。  相似文献   

11.
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指当读者正注视某个词(即位于中央凹的词n)时, 可以获得词n右侧词(即位于副中央凹词n+1或词n+2)的部分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预视到信息, 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率。因此, 探讨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及机制, 成为阅读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进展, 包括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范式, 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的信息类型、不同类型信息预视加工的时间进程, 以及空间上获得预视信息的范围。最后提出中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字形信息在汉语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二年级是儿童阅读流畅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对注视点右侧字词的预加工及所获得的预视效应是影响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考察了字形信息在二年级学生预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发现,在词汇识别任务中,二年级学生在100ms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下,表现出字形预视效应。实验2采用边界范式发现,在句子默读任务中,二年级学生能够获取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使用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促进随后中央凹处的词汇加工。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副中央凹字的加工负荷在预视加工中的作用,选择高、低首字字频的低频双字词作为副中央凹目标词,同时采用边界范式操纵目标词首字的预视类型(包括目标预视和假字预视)。使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结果在目标词首字与整词上均发现了显著的预视效应,目标预视下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假字预视下的注视时间;在目标词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字频主效应显著,首字低频条件下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首字高频条件;但没有发现两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副中央凹低频双字词首字字频并不影响预视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闫国利  刘敏  孟珠  张莉  李赛男 《心理科学》2019,(5):1113-1119
字形信息在汉语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二年级是儿童阅读流畅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对注视点右侧字词的预加工及所获得的预视效应是影响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考察了字形信息在二年级学生预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发现,在词汇识别任务中,二年级学生在100ms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下,表现出字形预视效应。实验2采用边界范式发现,在句子默读任务中,二年级学生能够获取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使用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促进随后中央凹处的词汇加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呈现随注视变化的边界范式(boundary paradigm),操作目标词的语境预测性和预视类型,考察高、低阅读技能儿童在词汇预视加工中语境预测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低阅读技能儿童对语境预测性的使用在发生时程上存在差异,高阅读技能儿童从词汇副中央凹预视加工阶段开始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而低阅读技能儿童则在加工晚期更加依赖语境预测性信息,符合预测编码框架理论对儿童语境预测性效应差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Henderson and Ferreira (1990) found that foveal load (manipulated via word frequency) modulates parafoveal processing, thereby affecting the amount of preview benefit obtained from the word to the right of fixatio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used the eye-contingent boundary paradigm and, consistent with Henderson and Ferreira, showed that foveal load modulated preview benefit for participants who were not aware of the display changes during reading. Also, for these participants, foveal load modulated preview benefit regardless of fixation durations on the foveal word. For participants who were aware of the display change, preview benefits occurred regardless of foveal processing difficulty.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way in which foveal load influences parafoveal processing during reading.  相似文献   

17.
闫国利  陶佳雨  孟珠  姜琨 《心理科学》2019,(4):997-1003
聋人听觉受损后,在低水平的视觉认知任务中,表现出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效应。这种增强效应是否也会发生在高水平的汉语认知加工任务中?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探究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效应对聋人读者合体字N+1预视效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能聋人读者,可以获得合体字N+1语音和语义预视效益。研究表明,副中央凹注意增强促进了高技能聋人读者N+1预视信息的获得。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Eye movements were recorded during sentence reading to examine the integration of parafoveal text across fixations. Four viewing conditions were used, each affording full view of the directly fixated word: no preview of the spatially adjacent parafoveal word; preview of its beginning trigram; preview of its beginning four letters; or preview of all its constituent letters. The magnitude of parafoveal-preview benefi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preview condition and the different parafoveal-preview conditions) was exam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size of the saccade to the parafoveal target and as a function of the subsequent fixation location at the previewed target. The results revealed no effects of saccade size on parafoveal-preview benefits, but large effects of fixation position during the initial target fixation. Furthermore, parafoveal previews were used during the initial target fixation and during subsequent intratarget refixations. The results support a lexical-text-integration hypothesis which posits that lexical information is integrated across interword fixations and intraword refixations.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时,读者可以获取副中央凹处的词汇信息,副中央凹加工是构成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3个实验(共534名被试),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2~5年级学生的字形、语音、语义预视效应。结果发现:(1)2~5年级小学生均有字形预视效应;(2)2、3年级学生没有语音预视效应,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3)2年级学生没有语义预视效应,3、4、5年级学生有此效应。这表明,低水平的视觉信息—字形信息在儿童副中央凹加工中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高水平的语言信息—语音和语义信息,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和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渐地在儿童的副中央凹加工中发挥作用。儿童对汉字各类型信息的获取与使用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拼音文字阅读发展理论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