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情景间语义关系对语义关联判断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3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随机呈现的情景图片做有语义关联和无语义关联判断。实验2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比较27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语义关联情景进行判断时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1)与非语义关联情景相比,对语义关联情景材料的判断反应时较短;(2)主题关系条件下的瞳孔直径显著小于类别关系判断,凝视时间的变化与语义关联判断反应一致;(3)主题兴趣区与类别兴趣区的首次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兴趣区的回视次数和回视路径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情景间语义关系可以促进语义关联判断,而类别语义关系判断可能会受低水平视觉加工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采用眼动记录方法,研究背景线索和认知风格对真实场景中目标搜索三阶段的影响。实验以真实的室内场景图片为材料,通过重复呈现整体背景一致或局部背景一致的场景,考察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在整体背景线索和局部背景线索条件下在目标搜索各阶段的眼动特征。结果表明,整体背景线索和局部背景线索对目标搜索的启动和确认阶段没有影响,对扫描阶段有促进作用,且整体背景线索效应大于局部背景线索效应,主要体现在能更有效地选择注视区域,在单次注视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更迅速地拒绝当前注视区域和计划下一次眼跳;认知风格不影响个体在真实场景目标搜索过程中对背景线索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前置线索与刺激语义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艳芳  张侃 《心理学报》1999,32(3):299-305
运用前置线索技术,探讨无SRC条件下线索与刺激的语义相容性效应。实验考察不同线索与刺激的关系,线索与刺激的呈现间隔和线索有效性对视觉刺激进行非维度重合命名的影响。结果表明:(1)线索与刺激的语义相容性存在,且符合维度重合理论;(2)线索与刺激的语义相容性具有一定适时性,支持自动激活假设;(3)线索的客观有效性影响了线索与刺激的语义相容性,表现为有效性越高,相容性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运用ERPs技术考察谐音线索和前、后语节呈现时间间隔(ISI)对谐音型歇后语理解的影响。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谐音线索影响语料的通达过程。在短ISI条件下,谐音线索同时作用于反应时和错误率,易化对歇后语的加工;在长ISI条件下,谐音线索仅提高正确率。ERPs结果表明,长ISI诱发更大波幅的N170成分和P200成分,不出现谐音线索将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成分,同时,短ISI诱发更大波幅的N400成分。实验结果推测,谐音型歇后语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注意、语义识别和初级整合过程;(2)谐音线索加工过程;(3)通过语义映射中介,消除差异,获得同一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宋宜琪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4,46(2):216-226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空间隐喻和形状变化对物体内隐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实验1通过对隐含时间关系的词对的语义相关判断发现, 形状变化物体隐含的“先前/后来”的时间概念与“左/右”的空间概念存在着对应关系, 断裂式变化(形状变化大)的物体比渐进式变化(形状变化小)的物体激发了更加明显的时间变化感, 但物体形状变化类型并未明显地影响对词对语义相关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实验2通过对隐含时间关系的物体图片对的语义相关判断发现, 物体形状变化隐含的“先前/后来”的时间概念与“左/右”的空间概念亦存在着对应关系, 而且物体形状变化类型影响对物体图片对语义相关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 被试对渐进式变化物体的语义相关判断显著快于对断裂式变化物体的语义相关判断, 错误率亦低。整个研究表明, 在物体形状变化内隐时间概念的表征中, 既存在着抽象的符号表征, 又存在着具体的形状知觉表征。研究结果支持概念双加工理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康廷虎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13,36(3):558-569
采用眼动研究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靶刺激变换与情景信息属性对情景再认的影响。实验一结果显示,靶刺激变换对情景再认、靶刺激所属兴趣区的凝视时间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在情景再认过程中,观察者会有意识地搜索靶刺激,靶刺激具有诊断效应;实验二应用了知觉信息与语义信息重合和分离两种情景材料。结果显示,观察者对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次数显著多于知觉信息;观察者对知觉信息和语义信息分离条件下语义信息的首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重合条件下。这一结果提示,在情景识别过程中,语义信息具有注意优先性,但其优先性会受到知觉信息启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基于单探测变化觉察和双任务范式,采用项目数量(3)×呈现时间(2)×文字线索(2)混合实验设计,对沉浸式虚拟学习环境图形加工特征和认知负荷进行探讨,以任务绩效法与主观测量法评定认知负荷。44名大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1)项目数量对虚拟空间图形识记主任务绩效和主观认知负荷有显著影响,项目数量越多,主任务正确率越低,反应时越长,主观评定认知负荷越高,同时加工刺激数量以4个为宜;(2)呈现时间对虚拟空间图形识记次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呈现时间越长,次任务正确率越高,呈现时间超过0.5s有利于次任务加工;(3)文字线索对虚拟图形识记认知负荷有显著影响,重复性文字线索会增加认知负荷。结果表明,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中,图形加工的认知负荷特点与平面和三维图形基本一致,项目数量多、呈现时间短以及有重复性文字线索时,认知负荷更高;任务绩效和主观测量评定指标在反映认知负荷强度上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内外部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功香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3,35(2):172-177
该研究针对Koriat和Dunlosky实验研究结果的不同,通过两个实验,进一步考察内外部线索对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简称为JOL)的影响。被试为山东师大本科生63名。内部线索词对的语义联系,两种外部线索分别是呈现时间和呈现顺序。本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在交替呈现还是区组呈现条件下,内部线索对JOL和回忆都产生了显著影响;(2)呈现顺序和呈现时间可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外部线索;(3)不同的内外部线索对JOL有不同的交互作用;(4)实验二中无意义词对先呈现组的JOL大于有意义词对先呈现组的JOL,这说明JOL可能存在“锚定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ERP技术,对图片分类任务中的线索效应进行研究。实验任务为:图形形状判断、动物/非动物判断。靶刺激图片前呈现线索。线索分为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中性线索。结果发现:(1)有效线索条件下对靶刺激的早期知觉再认得到易化——知觉加工成分波幅下降;(2)有效线索条件下,靶刺激中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得到加工——任务相关的特异性成分增强。有效线索易化对靶刺激的知觉辨认,提取与线索提供背景相关的信息,促进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10.
陈庆荣  邓铸  谭顶良 《心理学报》2008,40(5):543-551
采用眼球追踪-分析法考察了“句子-图片”验证范式下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式和语义关系类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汉语句子-图片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图继时呈现没有消除语义失配效应,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显著增加,瞳孔直径扩大。语义失配会显著干扰句法难度低的句式的句图信息整合。(2)句式影响句子-图片信息的整合过程,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瞳孔直径随句法难度增加而增加。(3)汉语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语义失配效应受句式影响,表现出任务的特异性,这说明成分比较模型不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与食物图片相关的点探测任务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超重女性对不同热量食物信息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结果发现:(1) 超重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存在注意警觉—注意脱离困难模式,对低热量食物信息仅表现为注意回避模式。(2) 超重组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而对低热量食物信息的再认成绩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了超重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存在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工作记忆任务和场景辨别任务相结合的双任务范式探究客体工作记忆负载 (实验1)和空间工作记忆负载 (实验2) 对场景主旨辨别的影响。结果发现: (1) 与无负载条件相比, 客体负载条件下的非参辨别力指数(A’)明显下降, 而空间负载条件下A’无明显变化; (2) 随着场景图片呈现时间的延长, 场景辨别任务的A’逐渐提高; (3) 对自然场景和人工场景匹配情况下的A’ 明显高于对自然与自然或者人工与人工匹配情况下的A’。由此可见, 场景主旨识别, 特别是基本水平的场景主旨辨别, 与客体工作记忆共享部分认知资源, 而不与/很少与空间工作记忆共享认知资源; 在识别过程中, 上级水平范畴识别优先于基本水平范畴识别, 进一步支持了上级水平范畴优先的主旨层级加工观点。  相似文献   

13.
图标形象度影响早期识别进程: 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们主观上认为形象图标容易识别,然而以反应时为指标的行为实验发现,随着熟悉度增加,形 象优势逐渐消失。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记录分析了 17 名熟练用户在识别图标时的识别电 位(RP)。结果显示:图标形象度对 RP 在潜伏期无显著差异,但形象图标反应时比抽象图标短,且形象图标 的RP波幅显著小于抽象图标。这一结果说明识别形象图标在类别分拣进程中处理的特征信息量较抽象图标少。  相似文献   

14.
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网络语言嵌入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分别测量产品卷入度和语言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对于高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与否对广告的说服效果并无显著影响;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2)对于低卷入度产品,在积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嵌入网络语言组被试的广告态度、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均值均高于标准汉语广告;而在消极的网络语言态度下,广告中嵌入网络语言的广告态度和产品态度均值均低于标准汉语广告,但对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自上而下的任务因素对自动反应激活过程的影响。研究包含两个实验,采用掩蔽启动范式,选取字母和数字作为刺激,任务因素为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处于预备状态的任务规则。实验一初步验证了与当前无关的处于预备状态的任务规则可以影响自动反应激活过程;实验二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影响具有广泛性,即与当前无关的任务规则所设定的所有刺激系列都可以影响当前任务中的反应启动过程。研究总结论为:与当前任务目的无关、且存在自动刺激-反应联结的其他任务规则也能通过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反应的调节来影响对靶刺激的反应,从而影响启动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胡林成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14,37(5):1084-1091
在数字自动加工研究中,已有研究的实验对象一般局限在小数量数字上,大数量数字加工中是否也存在自动激活现象尚未获得实验证据。本研究以大数量为研究对象,以Stroop效应和SNARC效应为自动加工的指标,实验一发现,无论是数字语义比较还是数字个数比较,都出现了典型的数字Stroop效应;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大数量个数的比较任务中存在SNARC效应和顺序效应。由实验结果初步推断,在大数量加工中也存在无关维度数量信息的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17.
颜色范畴知觉究竟是语言的还是知觉的, 或两者交互引起的认知冲突所致仍在探究与争议之中。本研究采用色觉疲劳和语义饱和操作分别独立地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 观察二者对颜色范畴知觉效应的即时影响, 以期探究语言和知觉对颜色范畴的作用。结果显示, 色觉疲劳操作导致范畴间颜色辨别反应时减少,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语义饱和操作导致被饱和颜色词所属的范畴内颜色辨别反应时增加,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说明单独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能力均能影响CCP效应, 支持了语言标签对比模型, 即语言与知觉的交互作用引起颜色范畴知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晶  周晶  朱静雅 《心理科学》2019,(3):514-520
空间巡航中常采用路径整合进行位置追踪及方向更新,本研究利用返回起点任务,通过对虚拟场景中不同信息类型的设置,探讨地标、纹理、双线索(地标+纹理)及纯色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的差异。结果发现,除角度误差外,双线索条件下路径整合效率显著较高,其次是地标条件,纹理条件次之,纯色条件下表现最差。结果表明,不同信息类型下路径整合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双视觉信息较单一视觉信息条件下的整合效率更优。  相似文献   

19.
宋娟  吕勇 《心理科学》2012,35(1):30-37
摘要: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自上而下的因素对自动加工的影响。选取的自上而下因素为任务定势,自动加工过程为自动语义激活过程。研究采用ERPs技术,中文词汇为刺激,利用掩蔽启动范式,采用反应时和N400为指标。实验任务有三个:对问号后出现的词进行生物/非生物的词汇分类判断;对圆圈后出现的词进行是否含上下结构的字的词汇结构判断;对带“*”的词进行真词/假词判断。研究发现先前完成的任务形成的任务定势会对随后的自动语义激活过程产生调节作用:在词汇分类判断任务后,掩蔽启动刺激对靶刺激产生启动效应。在词汇结构判断任务后,掩蔽启动刺激对靶刺激没产生显著的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