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条件性辨别反转范式,考察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反转灵活性。44名5~6岁儿童(24名自闭症儿童,20名正常儿童)参加了辨别反转学习。结果显示:⑴在习得阶段,两类儿童都能辨别两个不同的条件性刺激;⑵在晚期反转阶段,正常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升高了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辨别了新的条件性刺激,而自闭症儿童在晚期反转阶段对新的条件性厌恶刺激的主观预期值没有显著性变化,无法辨别新的条件性刺激。研究结果表明,5~6岁自闭症儿童反转灵活性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设置不同的认知负荷任务,探究抑制控制在儿童和成人类比映射中的作用。实验一中,31名7岁儿童、33名10岁儿童和34名成人完成高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且负启动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实验二中,30名7岁儿童、30名10岁儿童和32名成人完成低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但负启动效应无显著年龄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抑制控制和认知负荷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潮汕话-普通话双言者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俊  林少惠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1,43(2):111-122
采用潮汕话-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 通过3个实验, 考察了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实验1采用汉字命名和图片命名范式, 证实了在双言者的两种语言中都存在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实验2和实验3分别采用语义范畴判断及声母监控任务, 在语义层面及语音层面检验了双言者的两种语言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特点。结果表明, 在语义任务上发现了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在语音任务上未发现。整个研究表明, 语义在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支持了语义假设。  相似文献   

4.
吴文婕  张莉  冯廷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3):319-326
主要考察热执行功能对3~4岁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影响。实验采取3×3的被试间设计。设置了3种条件:标准指示、“强化竞争”指示和无对手指示;将随机抽取的270名被试分为3个年龄段,以检测3~4儿童在窗口任务中的认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⑴热执行功能也是影响3~4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一个主要因素;⑵3岁后期是3~4岁儿童在标准窗口任务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知发展差异的分界年龄;⑶3~4岁儿童在窗口任务中还表现出规则推理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执行功能是对目标指向活动进行信息整合和控制调节的一系列认知能力,在学前期发展迅速。研究使用执行功能任务组软件考察了210名3~6岁儿童(6组,组间年龄跨度6个月)执行功能各子成分(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随年龄增长,3~6岁儿童执行功能呈上升趋势发展,4岁左右为抑制控制与认知灵活性的高速发展期;(2)执行功能各子成分发展不同步,抑制控制最快,工作记忆最慢;(3)各子成分间呈中度正相关。结论:3~6岁执行功能能力发展迅速,但各子成分的发展进程并不一致;幼儿阶段执行功能测试的年龄分组最好精确到6个月。  相似文献   

6.
情绪状态对不同年龄儿童定势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情绪影片引发情绪的方法,考察64名8~12岁儿童在正负情绪状态下定势转换能力的表现。研究为4(年龄)×2(情绪)×3(重复转换条件:重复、短时转换、长时转换)3因素重复测量混合设计。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产生了影响,可能是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对任务定势的长时转换削弱更大。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这两种任务转换条件中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差异,说明8~12岁儿童均已具备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即时转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语义假设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词汇加工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实验一对比了汉字命名和图片命名中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发现图片命名中存在着较大的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汉字命名中没有出现这种效应。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采用语义范畴判断任务和图片语义分类任务,两个实验均发现了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实验结果说明,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至少部分来源于语义加工的层次,结果支持了语义假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发展及其与言语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王永芝 《心理科学》2006,29(6):1306-1311
认知灵活性是人类智力的一个重要特征,言语能力也是人类的一个关键能力,无论是个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或者是语言在促进个体认知灵活性发展中的作用,都是不容低估的重要问题,但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却极其少见。以认知灵活性研究中经典的演绎范式DCCS任务和经典的归纳范式FIM、FIST任务为基础,从认知灵活性中对言语能力的探究、言语测验中包含的认知灵活性、以及两者共同的基础———表征能力等三个方面来阐明认知灵活性和言语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表明了认知灵活性和言语能力之间的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积家  陈穗清  张广岩  戴东红 《心理学报》2012,44(11):1421-1433
通过3个实验, 考察了聋大学生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实验1采用汉字命名任务和图片命名任务, 被试使用手语命名, 发现在图片命名中存在着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在汉字命名中未出现此效应。实验2和实验3分别采用汉字词语义分类任务和图片语义分类任务, 要求被试做生命物和非生命物的判断, 发现在两个语义分类任务中均出现了词汇习得年龄效应。整个研究表明, 在控制了语音因素之后, 语义因素在聋生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产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而支持了语义假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语法–语义灵活性任务和语义肯定性任务,以4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一般认知灵活性、语法–语义灵活性与句子理解的关系。控制性别作用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一般认知灵活性只显著预测一般肯定句理解速度,语法–语义灵活性显著预测一般肯定、一般否定、肯定反问、否定反问、双重否定和三重否定句理解速度;(2)语法–语义灵活性比一般认知灵活性对一般肯定句理解速度的预测作用更大;(3)语法–语义灵活性对肯定反问句比对否定反问句理解速度的预测作用更大。这表明语法–语义灵活性比一般认知灵活性对句子理解速度的贡献更大,且认知灵活性对不同句式句子理解速度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负启动效应在学前儿童规则灵活转换中的作用, 用几个不同负启动版本的维度改变卡片分类任务(DCCS)研究了DCCS中的负启动效应及其在3、4岁儿童中的发展。实验一验证了儿童在负启动版本DCCS任务中的年龄发展趋势, 发现与标准版本一样, 大多数3、4岁儿童都不能通过, 但随着年龄增长负启动会逐渐减少, 更多的儿童能够顺利通过任务。实验二考察了DCCS中负启动发生的条件, 发现在任务的转换前阶段, 无论分类规则间存在冲突还是目标卡片与测试卡片间无关维度值上存在冲突, 负启动都会发生, 由此揭示出能引起选择性注意和主动抑制的冲突是负启动发生的关键。实验三探讨了负启动时主动抑制发生的层面, 发现儿童主动抑制的并非是无关维度中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值, 而是整个无关的维度, 表明抑制发生在维度这一更抽象的上位水平上。说明由抑制而产生的负启动或许也应成为儿童认知灵活性发展中需要克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建构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考察了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及个体对其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测量。同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小学,并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家庭情绪环境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其社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儿童执行功能对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数点数广度任务(C-span)、Stroop任务、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测查儿童的执行功能,用《小学儿童数学能力测查量表》(一年级)、《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量》分别测查儿童的数学能力和智力,对6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执行功能(抑制、转换、刷新)和数学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数学能力与执行功能任务测量都有显著相关,抑制、转换和刷新都分别对数学能力存在显著回归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执行功能及其对儿童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转换和刷新都能对数学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但抑制控制还通过转换和刷新对数学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说明儿童数学能力的认知差异,主要在于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而抑制控制的差异又导致转换和刷新能力表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冯霞  冯成志 《心理学报》2022,54(11):1340-1353
本研究采用“数字-字母转换任务”区分高低认知灵活性者, 构建概率配对模式相同但形式不同的两个概率类别学习任务, 借助ERP技术探讨认知灵活性对概率类别学习任务的作用特点与机制。结果发现, 本研究的两个任务中, 高认知灵活性组的规则习得水平均优于低认知灵活性组, 认知灵活性能促进概率类别的学习。同时, 对不同学习阶段的ERPs分析结果显示, 高认知灵活性者在概率类别学习中的优势源于反馈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本认知训练对3~4岁儿童分类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果元  阴国恩 《心理科学》2006,29(1):120-123
以129名3~4岁的小班儿童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感知、比较、抽象概括的综合训练促进儿童依据事物表面特征分类的能力。结果表明,基本认知能力训练能够显著地促进3~4岁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分类材料的复杂程度影响3~4岁儿童分类活动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语音匹配任务,考察汉字习得的年龄效应及其语音完整性假设的合理性。实验1首先采用整体语音匹配任务,证明了语音匹配实验范式的有效性。实验2和实验3分别采用声母匹配和韵母匹配任务,即事先呈现汉字的声母或者韵母,之后呈现汉字,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汉字的声母或者韵母是否与事先呈现的语音片段相同。结果发现,部分语音提取的任务中存在汉字习得的年龄效应,表现为早习得的汉字,无论声母和韵母的提取都比晚习得汉字声母和韵母的提取容易。研究结果不支持语音完整性假设,任意映射假设能够解释本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文  朱琳  张雪  张玉  刘颖 《心理学报》2015,47(11):1341-1348
公平敏感性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公平和不公平的稳定而个性化的反应, 其表现为个体对公平的不同偏好。本研究旨在考察2~3岁儿童公平敏感性发展特点, 并进一步探究分配情境、分配数量和分配结果等因素对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影响。实验1采用VOE范式, 在第三方任务情境下, 考察130名2~3岁儿童公平敏感性的发展特点, 结果发现在VOE范式下, 2~3岁儿童公平敏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 3岁~3岁3个月儿童的公平敏感性发展最明显。实验2, 选取60名处于公平敏感性发展最明显的3岁~3岁3个月的儿童比较其在不同分配情境、分配数量以及分配结果下的注视时间差异。结果表明, 在有接受者情境下儿童公平敏感性显著高于无接受者情境下的公平敏感性, 并且公平敏感性受分配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公平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取博弈实验范式来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以往对儿童公平意图的博弈研究中,选取的儿童年龄跨度大且研究范式并不适应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学龄前期可能正是公平意图开始发生及发展的时期。因此本研究选取108名4-6岁学龄前儿童,在实验一中采用独裁者博弈(DG),实验二中改进mini-最后通牒博弈(mini-UG),分别从提议者和回应者的角度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4岁儿童已经能初步辨识对方的公平意图,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在他们行为决策时占的比重更大;5到6岁期间公平意图的影响更大,是儿童公平意图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研究考察幼儿气质与母子互动质量对执行功能的作用。160名2~3岁幼儿及其母亲(主要抚养者)完成了亲子互动任务,然后幼儿完成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测查任务。结果发现母子互动质量对幼儿认知灵活性有显著预测作用,幼儿努力控制负向调节母子互动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即幼儿努力控制维度得分越高,母子互动对幼儿认知灵活性的作用越小。研究表明幼儿气质与亲子互动质量的交互作用解释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