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寓言两则     
正勤奋之神与懒惰之鬼传说盘古开天地之时,勤奋之神在世间遇到了懒惰之鬼。勤奋之神对懒惰之鬼问道:"你是谁?你怎么看起来愁眉苦脸、灰心丧气、疲惫不堪,一副倒霉相呢?"懒惰之鬼说道:"我是懒惰之鬼,天生一副倒霉相,我一来到天地世间,就给天地世间的万事万物带来了失败、灾难与不幸,万事万物都讨厌我远离我,我每天心情纠结,总是愁眉苦脸、灰心丧气、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2.
时不时的有网友这样问我:"你快乐吗?"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很快乐。""你很幸福是吗?""是的,我很幸福。""那你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吗?""心是快乐之根,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1995年,我正当壮年,万科地产也登上中国地产龙头之位,医生却告诉我:"你的腰椎长了血管瘤。若再如此忙碌好动,血管一破,你的下半身就得瘫痪了。"我问:"那我该如何应对呢?"医生说:"多静少动,最好坐轮椅。"在坐上轮椅之前,我得把今生最想做的事情做了,那就是登  相似文献   

4.
正第八章有了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及其教民中的学者,不再需求别的伊玛目;阐明认识穆罕默德圣人之真实性的一种道路,即比研究奇迹更明确、更可靠的智识者的。道路他说,的确,你已完成了治疗,揭开了蒙蔽,并通过"发亮之手"而得到了帮助,但你建立了宫殿却毁灭了城市。现在我希望向你学习以天平进行衡量的方式,通过你和《古兰经》而无需那个被保护的伊玛目。当你提出发生错误之处的细节时,我已经无望于独立地进行衡量了。因为假使我进行衡量的时候,我不能保证不出错。如今我已经明白了人们为什么会在学派中产生  相似文献   

5.
和着歌者歌     
杨天美 《天风》2005,(3):49-49
我原不知道怎样地歌,能讨你的欢心,我的主人。在该唱的时候,却用怨来代替,当干燥和阴霾的日子来临。这也曾让你伤心、生气,主人。 你是那么的富有啊,万王之王。什么样的祭物能使你欢愉?你微笑着告诉我:唱吧! 哦,明白了,礼赞的歌声是献给你的最好祭品。 但我又深知道:"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当我勉强唱的时候,常是五音不准,走调跑音。"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相似文献   

6.
禅道四则     
正年轻人与文学家一个年轻人在路上遇到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年轻人立即向文学家鞠躬敬礼,文学家马上驻足还礼,而且弯腰更深。年轻人困惑不解地问道:"你是世上著名的文学家,我向你鞠躬敬礼,向你表达崇敬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你为何也向我鞠躬敬礼,并且弯腰更深呢?"文学家说道:"你向我鞠躬敬礼,我回敬你鞠躬敬礼,向你  相似文献   

7.
刘光耀 《宗教学研究》2004,25(2):137-141
一般抒情诗的抒情者为"我",常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也有以第二、第三人称出现的,但其实系第一人称的变式.在一般抒情诗中,"我"居于抒情言说的中心,抒情言说乃一"我"独语.一般抒情诗文体上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源于人想"像上帝一样"的自大情结.同为抒情诗,<诗篇>的抒情者虽亦为"我",但"我"却不居于言说之中心,中心乃神圣之"你"耶和华,抒情言说乃"我-你"之互语.这种表现人自甘为卑、神圣者在人之上的文体语言,应是在世俗化世界对神圣者的一种守护.  相似文献   

8.
庄国民 《天风》2004,(6):42-43
"如果我能完整唱一首歌,那将是对你的感恩和赞美;苦难中你给我安慰,彷徨时你给我智慧,虽然我不能开口唱一首歌,我却要对你献上真诚敬拜;每时刻你的手牵引我,你慈爱使我开怀。天上的云雀哪!会歌唱的人们啊!你们可愿意代我,歌颂上帝无比之美?我愿用耳倾听,我愿用心共鸣,这发自内心深处最美的声音--哦,主啊,我真爱你!"这首脍炙人口,催人泪下,使人奋进,发自内心深处的心灵之曲是黄美廉姐妹所作。黄美廉姐妹从小患脑瘫后遗症,说话不能自如,手脚不太灵活,然而她却得神的真爱,从她内心深处发出对神的感恩和赞美。这首歌被漳州东坂后堂聋哑人(天音)诗班弟兄姊妹们引吭高歌,而且是在2003年圣诞赞美会上扬声赞美,使全会堂二千多人听后无不为之感动、流泪、深思……  相似文献   

9.
权利与义务都内含个体性与社会性二重规定。历史地看,彰显权利的个体性之维,往往引向突出"我的权利";注重义务的社会性维度,则每每导向强化"你的义务"。扬弃以上偏向,以视域的转换和交融为前提,这里的转换意味着从抽象形态的"我的权利"转向现实关系中的"你的权利",从外在赋予(他律)意义上的"你的义务"转向自觉和自愿承担(自律)层面的"我的义务"。与之相关的视域融合,则表现为对权利二重规定与义务二重规定的双重确认。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  相似文献   

11.
看见     
正海风,暖阳,在泰坦尼克号洁净的甲板上,露丝欣赏着杰克画的女性人体素描,赞道:"你很有天赋,杰克,你能看透人。"这时,杰克对露丝说:"I see you。"我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是录像带原声版。英语单词"see"直译是"看见",杰克说这句话时,字幕却是"我理解你"。还是这句话,在潘多拉星球那棵霓虹般闪烁流光异彩的灵魂之树下,另一个杰克深情地对着纳美人公主奈蒂莉说:"I see you。"同样是卡梅隆导演,但在《阿凡达》的字幕却翻译成了"我爱你"。  相似文献   

12.
倪光道 《天风》2004,(6):26-26
我们所信的神是永生的神,耶稣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所以彼得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使徒信经》也明明宣告:"我信永生。"因此我们信主的人必须明白永生之道。先来思考两组经文。 第一组经文:"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壹5:13)"神哪,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相似文献   

13.
请好好说话     
正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信息:如何让你的表达变得更温柔更尊重人?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用词,比如把"谢谢"改成"谢谢你",把"随便"改成"听你的",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把"听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把"关我屁事"变成"你开心就好",把"关你屁事"变成"你猜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你在聊天中最不喜欢听到的硬词,处处显得"我比你高明""我不在意你的感受"的句子,脱口而  相似文献   

14.
智慧来访     
正静静的夜里,智慧来了。她站在我的卧榻之侧,用母亲般慈爱的眼光看着我,为我拭去了泪水。她说:"我听到了你内心的呼喊,就来安慰安慰它。请把你的心儿打开吧,我会为它添满光明!你有什么就问吧,我将给你昭示真理之路。"于是,我的问题接踵而至:"智慧啊,请告诉我:我是谁?我怎会到这样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这些经天纬地的想法、卷帙浩繁的书籍、荒诞怪异的图画都是些什么?这些像鸽群掠过一样的思绪又是什么?这些令人倾倒的诗词、余音不绝的韵文是什么?这些既让人悲哀、又让人欢喜的结局是什么?它时常纠缠着我的灵魂、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5.
教堂幽默     
<正>"你别太累!"一位牧师去某地教会讲道,主办方要求牧师一天内讲三堂。中午,当地教会长老见到牧师,很客气地说:"牧师您日理万机,可要注意休息啊!身体是圣灵之殿,健康是侍奉之本……"牧师说:"太谢谢你了,我真有点累!商量一下,晚上能否请别的牧师替代我讲道呢?"长老一怔,马上说:"那可不行,神一定会给你力量的!"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20,(2)
正爱你,我的天父上帝,因我的一呼一吸在于你,因你赏赐我地上的年日,因你救赎眷顾我的生命,因你陶造我做你的器皿,因你天天滋养我的心灵。爱你,愿献上自己一生一世爱你!爱你,我的亲密爱人,因他将你赐在我的生命里;因你,我漂泊之心有了港湾;因你,我成为荣耀的帮助者;因我们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因我们同心奔走天路历程。愿属你,良辰佳果都献给你!  相似文献   

17.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姿势,我早惊乱得如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但这只小雀它愿意常常在弓  相似文献   

18.
一、风流才子之心路历程 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到"六如居士",从年少时的伥伥到黄金泪洒满两袖的科考才子,唐寅曾经历了大喜大悲的岁月,伤花悲秋,醉酒吟花的失意年华,扪心自问"我是谁?"其《伯虎自赞》中有言语:"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流,灵与肉的对抗.风流不羁与伤悲落寞蕴含其中,藏而不露,隐而不显.唐寅于嘉靖二年癸未十二月二日病逝,年仅五十四岁.绝笔写照:"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不愧为自称是"天上闲星地上仙"的唐伯虎,将生死视为邻居,何等的洒脱!然而感慨之余却也隐隐有种此才辜负,明珠暗投,纵有国色却投野翁家的悲怆与落寞;"满腹有文难骂鬼,措身无地反忧天",有才无用的无奈;"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知己难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辛苦的假象     
刘墉 《思维与智慧》2012,(14):12-13
前几天你自己走路去火车站,回来之后大声地抱怨:"天哪!我差点没赶上火车,你知道路有多远吗?足足25分钟,我还是用跑的呢!"听了你的话,今天我第一次去搭火车,就早早出门,没想到一路"走"去,只花了20分钟,害得我在车站多等了近半个小时。直到回来质问你,你才说:"我又不是一路跑去,而是慢慢逛,直到发现时间快来不及了,才用跑的。"于是我要责怪你——又一次提供错误的情报,同时制造辛苦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征服自己。自律不能只是偶尔为之,它必须成为你的生活方式,这就要向如影随形的各种借口发起挑战。1一次微课,我认识了文友初夏。文风相似,很谈得来,我们加了彼此的微信。我的习惯是只要微信朋友圈的"发现"里出现小红点就会毫不犹豫地打开,无论朋友晒娃还是晒美食,我都会一一点赞。这成了我忙碌生活的一部分。奇怪的是,我从未发现初夏发过任何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