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对思孟学派的"法先王"思想进行批判。荀子不仅提出"法后王",也主张"法先王",并认为"先王之道"与"后王之道"是相同的,而其主要内容是礼乐制度。思孟学派主张"法先王",主要内容是效法先王的"禅让"与"仁政",因此受到荀子的激烈批判。第二,对"思孟五行"进行批判。"思孟五行"具体所指,历来众说不一,新出土的简帛材料揭示了思孟五行的内容。战国初期的子思比类原始五行思想创建了关于人的德行的"五行"说,这在荀子看来是"无类";又因早期《五行》没有解、说,因此被荀子批判为"无解"、"无说"。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判,是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依时代不同不断调整的结果,同时也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荀子·乐论》是集中体现荀子音乐思想特别是其音乐伦理思想的专论.荀子的音乐伦理思想深刻体现了儒家乐教思想,并以其完备的系统性构建起儒家乐教的音乐伦理思想体系架构,其主要包括"乐者乐也"的音乐本质论、"乐尚和正"的音乐审美观、"礼乐统管"的社会综治说、"移风易俗"的音乐教化论、"以道制欲"的艺术修养观.《荀子·乐论》是对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特别是音乐伦理思想的集大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伦理思想的主基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忠恕 《心理学报》1981,14(1):5-12
荀子名况,字卿。生活在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10—230年)。这时,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荀子在诸子中最为晚出,他研究了各家学说,既取其精华,又批判其缺点,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是我国古代较全面地论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思想家,以其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为依据,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关于道家与荀子关系的研究颇多,对其中荀子的"道法自然"观研究则相对匮乏。"道法自然"观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对荀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的"道法自然"观由他的"道"论和"自然观"组成,体现出"道法本身的自然"特点,并以此来指导他的人性论和政治思想。荀子的"道法自然"观突出人为因素,并用儒家修养方法和"礼法并举"的思想改造自然人性和"无为"政治,是一种以道释儒的过程。荀子"以道释儒"使"道法自然"观与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契合,对汉代儒道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经荀子发展的儒家思想对汉代以降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与主流文化传承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由于人们所持的研究方法与立场不同,导致学术史上出现了对荀子思想毁誉参半的独特现象:从汉唐以来的"尊荀—抑荀"观念的消长,到清末民初以来对"二千年荀学"的批判与  相似文献   

6.
尽管《荀子·性恶》中对孟子性善论作出强烈的批判,但是详细考察其中"伪"的观念,会发现荀子其实针对的并不是孟子思想。事实上,从多个角度都可以证明荀子"伪"的思想对老子"无为"思想作了直接的回应。荀子在没有明确提及老子名字的情况下,把他当作一个隐藏的对话者,从而给读者以主动发现文本之间联系的权利,同时也对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从《老子》开始,隐藏的对话者就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先秦以后得到继承。因此,主动寻找文本中隐藏的对话者,将为文本的解读提供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先秦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解诸子之蔽,取百家之长,建立了集大成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荀子还非常注重论兵。荀子的兵学思想十分丰富,从中可以看到儒家一脉相承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在新形势下对传统思想的发展、充实,显示着荀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批判地吸收前代儒家学说以及其他诸子学说,来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他在《非十二子》中批判他家他派,以仲尼、子弓的正宗传人自居;依此,他对孔子思想学说应是全盘继承。但是,他又提倡在学术上“宗原应变,曲得其宜”(《荀子·非十二子...  相似文献   

9.
陈阳  王赛 《管子学刊》2011,(4):25-26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重要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被人尊称为"历史的巨人"。荀子的音乐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他强言力说若要让音乐成为教育人的工具并阻碍其进入邪乱,就必须要遵循道德伦理的准则。《荀子.乐论》是荀子关于音乐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但全面阐释了荀子的音乐思想,更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了荀子音乐思想中"重善轻美"的思想倾向,并对其这种思想倾向的非理性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便人们对荀子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更重要、更客观的理解、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刘剑 《管子学刊》2010,(2):34-41
《荀子·非十二子》顺应了当时天下学术总归一统的思想潮流,同时也以不容异己之势遮蔽了自身学术思想的好多问题。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看,荀子批判十二子的诸多论点盲视与洞见并存,与其自身的学术占位、理论体系和现实政治关怀密不可分。他的立论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思想和政治权力难分彼此、相伴相生的原生态,并对后世知识分子言说与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荀子·非十二子>顺应了当时天下学术总归一统的思想潮流,同时也以不容异己之势遮蔽了自身学术思想的好多问题.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看,荀子批判十二子的诸多论点盲视与洞见并存,与其自身的学术占位、理论体系和现实政治关怀密不可分.他的立论呈现出那个时代知识思想和政治权力难分彼此、相伴相生的原生态,并对后世知识分子言说与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荀子对数术虽没有专门立论批评,但检视《荀子》一书,可抽绎出其对数术传统的系统批判。占卜、相术、厌劾祠禳构成了数术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占卜,荀子提出"善为易者不占",将占筮的预测功能与礼义文饰功能划清界限,有将《周易》解读进一步人文理性化的倾向。其对《周易》的诠解主要表现为引用卦爻辞以重其言,化用《易传》以解礼,袭用《易传》语词以为己说注解。针对相术,荀子提出相形不如论心、择术,将人内在的思想层面与外在行为方式结合起来评价,建立了全面衡量人才之"德"与"能"的礼义与法度相结合的标准。针对厌劾祠禳,荀子反对鬼神、巫术之说,将儒家的脱巫、去魅倾向贯彻得更加彻底。荀子对数术的系统批判,既有战国末期的社会现实原因,也是思想史逻辑发展之必然,亦与荀子个人对战国学术思潮的批判与熔铸分不开。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著名的思想家。在思想意识方面,他继承了孔子以后儒家各派的思想精华,又博采其他学派之长,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在政治方面,他一生关心时势,投身社会,总结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并提炼为理论,为封建统治阶级制造了指导思想。他的学生称赞他:“德若尧禹”,“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荀子·尧问》。下引该书,只具篇名)。他的政治思想对后世,尤其是对秦汉政治产生了深  相似文献   

14.
苏格兰启蒙运动研究和"中国正义论"研究的兴起为我们比较研究休谟和荀子的正义思想提供了可能与基础。休谟和荀子两人在"性恶"理论、正义产生的初始情境、正义产生的逻辑结构及以"分"为核心的正义规则特质方面有着相似的认识。不过,由于对"人为"的含义以及"分"的内容方面理解的差异,使得两者的正义思想最终呈现出对立的特质。荀子和休谟的正义思想的比较研究为我们沟通与理解中西方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为民父母"是商周时期就已产生的政治思想,后为儒家所继承,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有不同程度发挥。"为民父母"的主张是孟子仁政和荀子礼治的中间环节。《礼记·孔子闲居》一篇以及《礼记》的其他篇章将"为民父母"和儒家的礼学思想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为民父母"的理论框架下将礼的亲亲与尊尊协调整合起来。这种思想与荀子的思想更加接近,这也说明《孔子闲居》等篇与荀子学派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把儒家的礼治思想发挥到极致的思想家首推荀子。而荀子的礼治思想带有浓重的叛逆色彩,对于传统是一次带有革命性的质的飞跃。他强调"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认为礼法系乎王霸大业;阐明礼制目的在于修齐治平,提出"定分"及其标准,鲜明反对世卿世禄制,主张以德才为定分标准,并勇敢提出"从道不从君"的思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民主性思想。荀子的礼治思想是对传统世袭制的巨大冲击,是对封建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庶民有帝王之才则应为帝王,这种大胆而极有见地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进步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生在赵国,长期在齐国从事学术、政治活动。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农业、手工业有很大进步,商业兴盛,商品经济开始活跃起来。齐都临淄、赵都邯郸都是著名的大商业中心,商品经济更显得蓬勃发展。这种社会环境、社会存在,对比较注重实际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不能不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荀子的基本思想虽然没有越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轨道,但他的确提出了不少反映商品  相似文献   

18.
试论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在学术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域文化发展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对尔后的社会及教育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管子》、《论语》、《荀子》为据,以管子、孔子及荀子的教育思想为典例,试就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说:“在儒家中对于兵学有确实的见解的,除掉专家吴起之外,恐怕要推数荀子了。”(《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吴起为儒家,我们不敢苟同。但郭说肯定荀子在兵学上的见解,却是很有见地的。其实,荀子不但是先秦儒家中在兵学上最有造诣的大师,其军事思想,就是与孙武、孙膑这些第一流的军事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独有其存在的价值。荀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议兵》篇里。《议兵》所载,主要是记荀子在赵孝成王  相似文献   

20.
石蔚 《管子学刊》2010,(4):31-33,52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在音乐方面有许多独特而重要的见解。本文从乐与情、乐与礼以及和乐观等方面阐述了荀子音乐思想。荀子一方面继承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思想,注重音乐与礼的结合,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同时他也发展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并有着独到的建树,在对音乐的声音特性,音乐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荀子音乐思想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