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是西方近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在斯宾诺莎生前还是在其身后都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无神论者,但是斯宾诺莎生前坚决拒绝这一称谓。他不仅通过其哲学论证神的存在,论证人的最高幸福在于对神的理智的爱,还通过其生活方式来证明自己不是无神论者。通过考察批评者的观点、斯宾诺莎的著作以及无神论的含义,我们看到关于"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的争论,既源于人们对神与无神论所具有的不同观念,也源于他们对斯宾诺莎著作的不同解读。由于不同人心中神的观念可能不同,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人们对斯宾诺莎是否是无神论者仍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会不断促进人们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无神论     
一股新的无神论潮流正在西方社会兴起。与传统无神论相比,它不但更具进攻性,而且它的倡导者说,是到了打破“宗教不可批评”的禁忌的时候了。新无神论还建议无神论者向社会公开表明自己的无神论者身份,并团结起来改变大众对无神论者的偏见。  相似文献   

3.
无神论的教育可以分为关于无神论的教育以及教育某人成为无神论者的教育,后者包括前者。我国当前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非常缺乏;关于无神论的教育和针对无神论者的教育之间的差别往往为人所忽视。而无神论的教育之所以现状如此,是因为它面临着一个根本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没有理清;我们要如何在关于无神论的以及针对无神论者的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完全不同于西方历史上的宗教,它们不具备政治化的特点和倾向。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需要深入理解中西传统的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科学无神论原理》(草稿)是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李申教授的新作。该著分"导论"、"正编"和"附录"三个部分,依次阐述了"科学无神论"的"概念与宗旨"、"关于神祗不存在的证明"和"主要宗教神学知识及批判"。作者指出:"无神论否定的,仅仅是有神论观念",其核心内容就是"否定神的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宣传科学无神论,遵循着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不在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第二,不向已经有了宗教信仰的人宣传无神论。"接着梳理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历代人类创造"神"的过程,指出"神的形态可以变化,但神祗的超自然能力,则一如既往,区别仅仅在于超自然能力的大小。"既然神的形态在发展中,那么后出的一定是对先在者的否定或扬弃。以此为前提,作者把以前无神论者的所有证明,也把有神论者关于所谓神祗的说明,依历史顺序逻辑地联结起来,竟然使一大批著名有神论者成了著名无神论者马克思等人证明神祗不存在的忠实伙伴。由此出发,作者对事神行为做了分析和批评,同时纯粹从负面介绍了主要宗教神学知识并对它们做了点到为止的简单批判。针对宗教有神论这些年来在我国境内大发展的现实和全国人民所面临的防治邪教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生和蔓延的历史任务,作者专门阐述了中国的宗教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显示了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5.
哲学家小传     
斯宾诺莎是荷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勇敢地反对宗教传统势力,在无数的迫害和诽谤中度过了一生,并且不得不忍受贫困,靠磨镜片维持生活,因而对光学、物理学、化学等也很有研究。斯宾诺莎在少年时代受过宗教教育,但他没有被宗教所蒙蔽,反而接受,无神论的思想,24岁的时候竟被逐出犹太教会。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2021,(1):16-21
毛泽东无神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层次的理论观点。一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神"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推翻神权、打倒神道地主和破除迷信观念,以及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二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信仰是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研究宗教问题、批判神学和破除迷信观念,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无神论,以及要用无神论代替有神论。三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问题是个群众问题,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应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党同宗教界要建立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7.
正讨论无神论的教育,有必要做一些重要的区分。第一个区分是在使某人成为无神论者和教育无神论者之间。你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实现前者。比如,你可以通过给予孩子极端严格的宗教培养而使之反叛宗教,从而促使她成为一名无神论者;你可以通过一些比如统一教采用的狡猾的教化技术来促使一个成年人信奉无神论;你可以通过大量的金钱诱使一个穷困的、摇摆不定的天主教徒改信无神论。但是,这些没一个跟无神论的教育有关系。无  相似文献   

8.
无神论者是缺乏对神的信仰的人,激进的无神论者是与神战斗的人。我们有事实和数据证明宗教是一种欺骗。无神论者在战斗中要善于移动"奥弗顿之窗",以便人们了解和认同我们。我们要明示自己的无神论者身份,以防止人们对无神论者的妖魔化。宗教合法并不意味着宗教值得尊敬,批判宗教是激进无神论者的职责,激进无神论者应该行动起来,帮助更多的人脱离宗教,成为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9.
普列汉诺夫的科学无神论思想是在俄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阐释宗教问题,特别是在与"寻神派"和"造神派"错误思潮的论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俄国化的理论基石,也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即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强宗教问题研究,牢固树立科学无神论的宗教观;要辩证地看待现阶段的宗教存在,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无神论》2021,(4):26-34
在现今科技时代,有神论退守道德的营垒,质疑并攻击无神论的道德理论已成为常态,甚至导致整个社会对无神论者道德上的担忧和偏见。21世纪的新无神论者主要基于自然科学建构自身道德理论。但总体来看,新无神论者对道德理论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存在普遍采纳自然主义策略、忽视人文理论资源的共性问题。鉴于此,新无神论者在道德理论建构上应该将"破"与"立"相结合,加强道德理论建构;将描述与规范相结合,接纳主流规范伦理学理论;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秉持更为"科学的"无神论立场。只有不断完善无神论视角下的道德理论,无神论才更能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无神论者在西方国家往往会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因为道德被认为需要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然而,通过对“欧绪弗洛困境”的解读可以看出,道德与宗教实际是相互独立的。道德可以建立在理性与自律的基础上,但是在“德福一致”的要求下,它还可能滑向有神论或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并不等于真正的无神论,无神论与科学都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上,而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者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无神论也同样面临“否定道德”的指控,而本文的分析将说明,马克思主义否定的只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教条”,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只有真正的无神论者才可能成为道德的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同步,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科学无神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的哲学基础,与共产主义事业紧密相连。社会主义者是实践的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至9月,《环球时报》发表两位作者关于信徒入党及宣传无神论的五篇文章。其中有不少具体论断是正确的,可惜的是都被装进由下列5个错误论断所编织的框架之中:(1)"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2)"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世界观基础";(3)"坚持无神论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前提性条件";(4)"党的宗教工作是无神论者做有神论者的工作";(5)信徒可以入党"那就是宗教合法进入党内,唯心主义世界观、有神论在党内合法存在"。这样,被无限吹胀大的无神论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印证了列宁说的"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像是在宣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实质上起帮倒忙的作用。要识别本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列宁)与"多走了一小步"而铸成的谬误二者之间的界线,必须诉诸于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社会主义社会中政党、国家、宗教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4.
作者欧黑尔是“让美国人停下脚步,审视他们价值观的无神论者”。本书陈述了她的无神论不但是消极的,否认神、灵魂和天堂地狱等宗教主要元素的真实性,而且是积极的,展示一种非宗教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创造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她的无神论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她为唯物主义者辩诬,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以其主张政教分离的观念鲜明而坚定,曾推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在公立学校里限制宗教活动,因此也受到种种诅咒。  相似文献   

15.
汪燕鸣先生:你在来信中提的几个问题很好。你在信中表明你是一个哲学工作者,以宗教为学习专业,并且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就使简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譬如说,佛教在西方学术界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宗教,这种看法在我国恐怕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听者一定要问,佛教既然是宗教怎么会是无神论呢?佛教徒信仰的佛和菩萨不就是神吗?我们不时在报章杂志上看到带有批判性的介绍佛教的文章,作者往往先声明一下“我不信佛,不信神”,可见在他的心目中,“佛”和“神”是划了等号的。当然,表白个人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在于纠正国内外学术界比较普遍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前现代"曲解。"现代国家对宗教的现实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与前现代的宗教国家不同,现代国家本质上是无神论国家,只有在现代无神论国家,宗教对国家的关系才具备其本来的、纯粹的和世俗的形式;第二,现代无神论国家废除宗教特权,使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在法律和制度层面解决了国家与宗教的矛盾,这种解决途径既有进步意义,又有历史局限;第三,资产阶级革命往往以暴力方式实现国家从宗教中的解放,但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认为,人从宗教中的解放以及宗教的消逝必须由社会发展来促成,而教育又必须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欧黑尔是“让美国人停下脚步,审视他们价值观的无神论者”。本书陈述了她的无神论不但是消极的,否认神、灵魂和天堂地狱等宗教主要元素的真实性,而且是积极的,展示一种非宗教的生活方式,依靠人类自己的力量创造大家共同的幸福生活。她的无神论以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她为唯物主义者辩诬.表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以其主张政教分离的观念鲜明而坚定.曾推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在公立学校里限制宗教活动.因此也受到种种诅咒。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是永恒存在的,还是会消亡?关于这个问题,西方一直以来多有讨论。这部书名为《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是无神论者:过去宗教百年与无神论世界的曙光》。在这部书中,作者认为世界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无神论者的世界,我们的孩子会成为无神论者。人类将进入宗教之后的时代,现在的宗教即将成为人类遥远的记忆。人类将不再受役于宗教迷信和组织。世界将在世俗和非宗教的政府管理之下运行。该书在美国一度十分畅销,很多读者认为,该书才华横溢、富有逻辑地说明了,为什么宗教现在是存在的,而最终又是必然消亡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在2008年第6期和2009年第1期曾登载《〈我为什么是无神论者〉一书述评》,对作者及其创建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有所介绍,引起许多读者的兴趣和感叹,很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们在网上搜寻了一些,又将她的原著重新翻译,拟分期发表,共分四部分:"美国无神论者简史"、"奥海尔简介"、"我为什么是个无神论者"、"唯物主义的历史",与大家共享。美国无神论经过的艰难苦难的历程,使我们震惊;对于我国无神论的处境,感到无比幸运。美国是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为什么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哲学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遇到那么多的阻加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日益向宗教国家迈进,甚至宣称美国是以"宗教自由"建国和立宪有关,至少在对外宣传上,宗教自由是不包含不信教自由的,而蒙受中世纪传统,视无神论为"邪恶",形成压倒性社会舆论。第二,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根深蒂固,所以极度短缺客观真理。人类的劳动生产——包括人自身生产的实践,以及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不证明神、鬼和天堂地狱的虚无荒谬,支持否定鬼神存在的无神论是客观真理。这些事实和道理对美国的上层,完全无用。所以在美国语言系统中,"价值"是第一位的,以示美国利益第一;对外宣教中,"自由"是第一位的,因为宗教自由是首要自由。现在"人权"的声音转高,因为人权"天赋","天"的涵义在一神教语境中就是"上帝"。——为什么拒绝使用"人性"、"人本"、甚或"人道"?因为在他们鼓吹的宗教教义里"人"是罪恶的产物,除了上帝的"救赎",人的未来只有地狱。"人"除了"原罪",不能别有人性。世界和人的本原只能是上帝,人的命运也只能由上帝左右;人只有作为羔羊和奴婢的身份存活,不能像人样地为自己做主。而"人道"有与"神道"对立的嫌疑,所以也越来越淡出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从美国的无神论者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20.
韩东晖 《哲学动态》2003,1(7):31-35
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人物 ,自 1 6 77年斯宾诺莎去世以来 ,对他的思想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解 :有神论者毁之为邪恶的无神论 ,致使斯宾诺莎在死后的近百年间被否定、漠视 ,而泛神论者则誉之为“令神陶醉的人”、“最具基督品格”的人 ,甚至是“耶稣的表弟” ;[1] 诗人们在他的著作中品味出宇宙的欢歌和心灵的宁静 ,而改革者则欣赏他与迷信搏斗和对《圣经》的批判性解读。人们在斯宾诺莎那里看到了坚定不移的必然论和因果决定论 ,而他的伦理学理想却又是为“人的自由”张扬 ;他坚信人的心灵和肉体是严格对应的一体两面 ,但他又坚持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