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录学苑一奇葩——佛经目录学探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经目录是我国古代目录学苑的一束奇葩 ,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曹魏时朱士行的《汉录》 ,到清代智旭的《阅藏知津》 ,佛经目录源远流长 ,数量众多 ,蔚为大观。梁启超所著《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统计的佛经目录为45种 ,我国著名目录学家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统计到的佛经目录多达75种 ,实际上佛经目录还远远不止这个数。佛经目录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曹魏时期的朱士行的《汉录》。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宗教篇 :“第一部总录 ,殆为魏僧朱士行之《汉录》矣。”目录学界认为 ,汉初杨朴的《兵录》为我国专科目录之源头。《…  相似文献   

2.
邹雪 《思维与智慧》2023,(12):40-41
<正>临摹碑帖是书法学习的必经之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版《兰亭序》后跋:“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书法艺术体系中,此种法度之迹可在书法碑帖经典中寻觅。这些法帖的共性是中华书家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上不断积累经验、反复提炼得来的。  相似文献   

3.
《佛教文化》1996,(4):30-31
从佛教的立场来讨论《楞严》,很久以前就有一个预言流传着。硕言《楞严经》在所有佛经中最后流传到中国的。而当佛法衰微时,它又是最先失传的。这是寓言.或是神话,站区不去管它。但在西风东渐以后,学术界的~股疑古风气.恰与外国人处心积虑来破坏中国文化的意向相呼《楞严》与其他几部著名的佛经,如《圆觉经》、《大乘起信论》等,使最先受到怀疑。民国初年,有人指出《楞严》是一部伪经。不过还只是说它是伪托佛说,对于真理内容,却没有轻议。可是近年有些新时代的佛学研究者.竟干脆认为得严是一种真常唯心论的学说,和印度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前几个学期,我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担任了《佛遗教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和《心经》等六部经论的教学,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上学期,我开讲鸠摩罗什所译的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以下简称《维摩经》)。罗什的译本比其他几种译本要简明流畅。它优美的辞藻、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深为广大佛教徒所喜爱。在历史上,《维摩经》是一部很受社会欢迎的佛经。晋代名僧支敏度说,此经乃是“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厥旨幽而远”,把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时,佛教就攻击道教抄录佛经。甄鸾《笑道论》说,所谓《妙真偈》,即抄自《法华经》,只是将“佛智”改为“道智”,《灵宝妙经天文大字》也是抄自《法华经》。北朝道安《二教论》也说:“《黄庭》、《元阳》,採撮《法华》,以道换佛,改用尤拙。”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说:“京师五通观道士辅慧详,三年不言,改《涅槃经》为《长安经》”。说明这种活动到唐代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佛经汉译的 第一个高潮期,新的佛经译本不断出现。但皇 室典藏部门往往把佛经作为一种特藏,另外 度藏并单独编目。有少量的佛经进入外典书 籍的库藏,也另作一种“佛经书簿”以登记之。 后来,则在子部中设立“释教”一类,但并不全 收内典,只是就编者所接触到的,或认为重要 的,酌量采择一部分收入。这种作法的影响极 为深远,通贯到清代,各种外典书目中,对佛 经都是点缀性的登记那么一些就算了,影响 一直到现在。 从佛教经典(主要是汉译经典)进入图书 典藏和编目领域,就出现二水分流的态势,只 能迫…  相似文献   

7.
罗汉最难画也最好画,这是比较画佛而言的。为什么呢?因为释迦牟尼确有其人,佛经上写明『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文字描述相当明确,流传了近二千年的各种佛像也是实际依据。何况还有一本权威的《造像量度经》,又把佛的形象用比例确定下来,如此画佛,还有何难? 画罗汉没有『经』作依据,形象颇难把握,因此谓之『难』。但话说回来,没有依据也就没有限制,想咋画就咋画,想画啥样就画啥样,这样的画还不好画吗?释迦佛的弟子有数千人,大多修成了罗汉。其中五百位罗汉很有成就,后世尊为五百罗汉或五百尊者。五百位罗汉虽有名称流存,却无形象传世。佛教传入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5,(6)
法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法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7)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韧之)、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职业教育家。他一生好佛,提倡素食,自己坚持素食数十年。黄炎培从20年代起就购买、阅读了大量佛教方面的经书,并进行过深入的研讨。广西柳州市图书馆收有一批(约数百种、近千册)原为他当年所藏的佛教书籍,其中一些书上就有他购、读以及心得体会方面的题记。如他在民国八年六月一次就买了《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注》、《愚贤因缘经》、  相似文献   

10.
英藏敦煌S.0996号《杂阿毗昙心经卷第六题记》,是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执政时期最有权势的外戚,昌黎王冯晋国组织大规模抄写“一切经”中的一篇题记。通过供养“一切经”,佛教写经规范得以建立,并影响了之后各代写经模式。因为有了大量佛经写本,佛经目录在南北朝时期不断编制,为后代《大藏经》形成做了充分准备。冯熙具有其他贵族无法相比的政治、经济地位,这为其崇佛提供了根本保障。然而,统治阶级奉佛并不是出于单纯的信仰和精神需求,而是旨在保护其家族世代的权力和利益。  相似文献   

11.
陈昊 《法音》2012,(2):22-25
据史料载,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朝,《佛说四十二章经》则是最早传译到中国的佛教经籍[1]。汤用彤、胡适、吕澂、印顺法师等许多佛教学者对该经做了各种角度的考证研究,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史料不足以及记载流传间的出入,使学界对于《佛说四十二章经》真伪、来源、译者译地、版本流传等问题都有较大争议,一时无法定论。  相似文献   

12.
<正>义净法师是著名的医僧,他翻译的众多佛经,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说疗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等,以及著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述了很多佛教医学的内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医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菩提一叶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苦其不能欢喜忍受恶毒之骂,如饮甘露着,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遗教经》汉字“忍”是“心上一把刀”,说明忍的的不容易,同时也反映了被迫的痛苦。佛说“欢喜忍受”、“如饮甘露”没有一点被迫,没有一点痛苦,完全心甘情愿!心甘情愿,这四个字太重要了,做到了心甘情愿还有什么委屈心、分别心,做到这一点才是“入道智慧人”啊!忍辱波罗蜜是六度中的一条,要忍辱度无极,对治瞑恙,使心安住,这是做到定心的关键。强忍终究是有限度的,而心甘情愿才有包容一切困难挫折的力量。做到心甘情愿,要有大的…  相似文献   

14.
晋唐时期,河西佛经翻译具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河西两大译经集团,河西僧侣多人多次担任佛经主译,译经风格以直译为主要特征,所译佛经几乎囊括了佛教各部类基本经典。河西佛经翻译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唐代高僧义净因"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于咸亨二年(671)十一月"附舶广州,举帆南海",历经二十五年,周游三十余国,求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归国后,义净先后在大福先寺、西明寺、福先寺、荐福寺等寺院翻译佛经。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佛律,冀望通过整饬戒律,矫正时弊,因此,他"虽遍翻三藏,而偏攻律部"。然而,由于唐代戒律之学在道宣等人的倡导下,已形成"《四分》独尊"的局面,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典并没能在中土得到弘持。在义净翻译的众多佛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有"诸经之王"之称的《金光明最胜王经》。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12)
今年是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为缅怀大师一生爱国爱教、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光辉业绩,中国佛教协会编辑出版大师所讲《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要》和《佛说善生经讲录》(三书合册),在汉藏教理院讲的《中国佛学》。赵  相似文献   

17.
陈坚 《周易研究》2003,(5):55-65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不断地中国化,至宋明以后,中国化的佛教便完全成熟。作为成熟的中国化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佛教僧人将中国本土经典“佛经化”,以佛教的道理来诠释中国本土经典,形成了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个新运动,作为这一新运动的一个典型实例,晚明时期的高僧真可将《易经》“佛经化”,用佛理来诠释《易经》。通过这种诠释,真可不但从总的方面论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佛理,更是深入到《易经》六十四卦的具体卦例中去探索佛理,向人们昭示了《易经》的卦爻逻辑在表达佛理方面所具的特有功能,并使人们得以借助易理来通晓佛理。  相似文献   

18.
受戒是佛教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必要仪式.将受戒仪式依序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所谓的受戒文.历代的大藏经中没有流传下此类经典,学界对受戒仪程的研究则主要依据其所收录的戒仪与戒经类佛经,比如<出家人受菩萨戒法>、<佛说八关斋戒经>、<三归五戒正范>等.但是,它们对具体的受戒仪程的记载则远比不上受戒文.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0,(8):42-48
<正>据《佛说无量寿佛经》载,久远前,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佛,尔时有一国王,听佛说法后,即发无上道心,舍弃王位,跟随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菩萨道,名法藏比丘。法藏志求佛道,发愿建立清净佛国,让凡夫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市面上解释佛经寓言的书籍,越来越多。我读过几本学者编的佛经寓言故事集,多有学者评语,令我感到吃惊,因为那些学者对佛经寓言的评语大背佛理。佛陀说:“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人解,皆名访法。”理解佛经寓言必须从佛教教理本身去理解,因为佛阳讲这些故事不是为取悦于人,而是为宣扬佛理,指导修行。这一点被许多佛教文化学者忽视了。比如对《出耀经》中“大海三鱼喻”的理解:寓言说:南海突然涨潮,有三条鱼被潮水冲到了沙滩上,鱼儿们商量说:“我们处境很危险,应当趁潮水未退,力争逆潮而上,返回大海。”但前面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