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克罗地亚的哲学,主要是受尼采、赫尔巴特和经院哲学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非理性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家巴扎拉(Albert Bazala)。这个时期的斯洛文尼亚的哲学也几乎沒有摆脫外国哲学家们的影响。1918年后,在南斯拉夫王国的哲学中,除了非理性主义之外,还可以看到柏格森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但思想家们越来越多地被马克思所吸引。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有共产党的领袖和科学哲学家马尔科维奇(Sima Markovic)和克罗地亚的音乐家武奇科维奇(Vojislav Vuckovic)。贝尔格莱德的超现实主义小组曾试图对马克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西方,哲学家们对语言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和专门的研究方法的、独立的哲学学科,即语言哲学。不过,由于历史的和文化传统的缘故,英美哲学家和欧洲大陆哲学家,无论是在对语言的理解上还是在研究语言哲学的角度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当英美的语言哲学家们醉心于对语言结构进行科学的逻辑分析时,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4.
王巍 《哲学动态》2012,(11):83-88
当我们提到法国哲学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生命哲学或萨特(Jean Paul Sartre)的存在主义。在科学哲学领域,我们比较熟知的也往往是福柯(Michel Foucault)的后现代主义或拉图尔(Bruno Latour)的实验室研究。但是法国科学哲学也有很强的分析传统,并能很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代表柏格森在他的哲学著作《时间与自由意志》中讲道:人有两个自我。第二个自我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往往把第一个自我掩盖起来,成为第一个自我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哲学",但并非一种"基于生命的哲学"。柏格森区分了生命概念的两种含义,而他在《创造的进化》一书中所讨论的生命主要是生理生命。这样理解的生命,实际上是宇宙的两种运动,物质和意识的互相作用的结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识概念在一种宇宙论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因为柏格森哲学有一种宇宙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生态哲学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基本上属于生物科学。众所周知,科学哲学是哲学研究项目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例如,我们现在有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哲学,以及各门社会科学的哲学。有许多根本的问题处于科学和哲学二者的边缘交接点,如时空、能量、物质、生命、心理、演化等等的性质既是科学家考虑的问题又是哲学家考虑的问题。宇宙起源和宇宙论的问题更是科学和哲学的一  相似文献   

8.
英国科学哲学家、英国学士院院士、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副院长乔纳森·科恩,曾任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和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会长、秘书长多年,在他任期内,由于他的努力,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逻辑学会组成中国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委员会,正式参加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和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在1989年他率领英国哲学家代表团前来我国考察访问,做出了继续与中国进行哲学学术交流、继续进行中英暑期哲学学院项目的决定。现特摘译了JonathanAdler发表在《卫报》上的一篇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的哀思。  相似文献   

9.
江怡 《世界哲学》2006,(2):F0003-F0003
彼得·斯特劳森走了,他是在2006年2月13日离开我们的,享年86岁!当我得知 这个消息,心中再次涌现出当年奎因和戴维森离我们而去时形成的想法:这标志着一个 哲学时代的结束!正如英国《泰晤士报》的讣告作者所言,没有哪个哲学家能够像彼 得·斯特劳森那样获得了持久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不仅是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更是追求智慧的生活方式,哲学话语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本身是不同的。古代哲学与哲学家的具体生活不可分,哲学家总是不满于流俗的生活,他们竭力追求一种真正值得过的生活,从而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极高明的生活智慧与哲学家的生活是不可分的,换言之,古代哲学家是知行合一的。古代汉语中没有"哲学"一词,但古代中国一直不乏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的哲学,孔子、老子、庄子、王阳明等都是知行合一的哲人(哲学家)。但现代学院派哲学已沦为话语体系、论辩活动或逻辑分析,已不再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这是哲学的堕落和悲哀。哲学须回归生活,重新追求极高明的生活智慧,才能对世道人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论柏格森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海峰 《现代哲学》2005,8(3):76-82
20世纪20年代,柏格森哲学曾在中国思想界人为流行,此时也恰好是现代新儒学思潮开始萌芽和兴起的时候,梁漱溟和熊十力均受到了柏格森思想的深刻影响。梁漱溟试图融合佛教唯识学和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观点,用以阐释和发挥儒家“生”之哲学的精义,以重建儒家的理想人格。熊十力则通过反省和比照柏格森哲学的生命观与自然观,提出了他对于生命本体的独特看法,从而创立“翕辟成变”的大化流行论和“默识证会”的直觉说。  相似文献   

12.
柏格森的哲学对于20世纪初期西方的文学和艺术思潮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柏格森哲学中,直观的重要性仅次于绵延。要理解柏格森的美学思想,必须深入到其哲学内核,特别是结合其直观概念来加以考察。科学所依赖的知性,所把握的只是通过空间呈现的表象,不能够把握真正的时间、绵延和生命。只有借助直观才能认识和把握绵延,而哲学直观和艺术直观则是两种不同的直观方式。通过艺术直观,借助于形象,文学家和艺术家得以揭示出绵延和生命。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研究中,大量的哲学论证其前提依赖于直觉,从直觉出发建构哲学论证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专家直觉与大众直觉哪一个更为可靠?传统哲学家认为专家具有洞见,大众则充满偏见,这种立场被称之为专家辩护。实验哲学家反驳了这一看法,认为专家直觉和大众直觉同样不可靠,所谓的洞见不过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偏见。追索这一思路,本文认为哲学在根本的意义上是人间之学,专家和大众直觉都值得同等对待。本文一方面引介讨论实验哲学对专家辩护的批评,另一方面从概念上理清直觉和理论的关系,指出专家辩护不能成立的深层原因,进而在此新理路下,重新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区分、重新理解哲学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标志着柏格森哲学特点的时间与绵延观念,自其第一次被柏格森表述后,就始终未离开过这一哲学,这个观念的主要宗旨,就在于同生命(就生命是由创造性和自由所表现出来的这一最深刻的意义而言)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格森的《论意识的直接论据》,首先是一部致力于研究生命与自由之真正运动的著作。对于生命与自由的这种联系,他首先在有关意识诸状态的分析中去寻求,在他看来,这一分析暴露出这样的错误,即以联想的方式去研究由这一分析造成的这些支离破碎的,不同的意识状态,因而导致心理上的决定论。在柏格森看来,联想主义是作为自我或意识的还原论而出现的,即它把意识归结为一种没有真正内在  相似文献   

15.
柏格森(1859年—1941年),法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体系,以1907年《创造的进化》为代表,以神秘的“生命的冲动”为本体,打出科学的旗号;至1931年,他应用了他的反理性的生物学观点,从事宗教、伦理研究,发表了《伦理与宗教的两种泉源》一书。他的重耍著作,在法国已再版七十余次(瑞士、比国的法支版及各国译本尚不在内)。第二次大战以后,法国资产阶级哲学热烈讨论的主题,多半是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派也很出风头,柏格森似乎有些被冷落了。但据1961年的调查,法国中学升学会考中,援引柏格森论点的哲学试卷,占 60%以上,可见其影响之广泛了。柏柏森本人系后猷太人,纳粹占领法国,震于他的名望,要给他以亚利安人种的待遇,他拒绝接受;因此在冬季缺煤取暖的情况下病死了。他的神秘的本体论影响过法国著名工团主义者索雷尔(George Sorel),后者自命要以柏格森哲学来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索雷尔:《暴力论》);墨索里尼直到法西斯专政以来,还自认是索雷尔的学生。柏格森喜欢摘引歪曲当代生物学知识,但对自己的真正思想根源则讳莫如深。他主要是把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作为神秘的、反理性的实体,这就为法西斯供给了哲学上的武器(所谓全体主义反对原子主义)。  相似文献   

16.
R.希尔毕宁(Risto Hilpinen)是当代著名的芬兰科学哲学家,芬兰土尔库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学会(DLMPS)秘书长。本文介绍他的学术思想。从哲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既可以把它看作结果,也可以把它看作过程。30、40年代的科学哲学主要探讨理论结构和证明条件等问题,这是把科学看作结果。当哲学家对理论变化与科学进步、科学的合理性等问题发生兴趣时,就开始把科学看作过程。这样,价值和科学目标问题就无法回避,而且必然要采取科林伍德(Collinewood)的一般立场,即研究的目的是为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寻找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绵延,点出精神生活逃不出绵延的流。关键在于绵延哲学,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柏格森的绵延哲学是非理性的,生命才是创造性的。精神生活的创造性,就来自生命的绵延,绵延是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引言道德哲学的本质本身在哲学上就极易引起争论,从这点上看,哲学的其他领域的本质则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哲学的一些其他分支,诸如科学哲学,涉及的是对专家们所做的假设进行界定和评价。科学家们提出并检验科学理论,而科学哲学家们则要问一问,“什么是科学理论?”“我们能确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吗?”。哲学家们常常把证实的科学理论称作“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彤 《哲学动态》2005,(5):40-43
一科学实践哲学兴起的研究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当代哲学对实践的关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那里,实践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科学哲学,如逻辑主义科学哲学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截然分开,认为对理论理生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惟一途径,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后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从而对科学理生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度,使得传统科学哲学研究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20.
拉图尔的科学哲学观——在巴黎对拉图尔的专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经过20世纪的蓬勃发展之后,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代表科学哲学研究主流路径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证方式,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陷入了无法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一批人文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术语,对科学事实、科学实验、科学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阐述,以及对科学知识产生的理性基础和科学家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性前提的根本质疑,强烈要求更新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性地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进行系列专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