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焦金波 《学海》2002,(6):101-103
罗尔斯《正义论》可以说是其道德哲学方法论的成就。他用实质性理论的规范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正义问题 ,摆脱了纯形式主义的元伦理学的研究方式 ;用抽象的、思辨的契约论的方法来论证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正义性 ,抛弃西方近代传统的功利主义的论证方式 ;他的独特的“反思的平衡”的思维方法在当代道德与政治哲学中成为一种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正义论》评述武汉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方永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心血之作,它把他近20年潜心研究社会正义问题的成果发展成一个逻辑严密、条理一贯的体系,并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3.
葛四友 《哲学研究》2012,(7):91-99,129
<正>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提出的公平正义观对当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连其理论的主要反对者诺齐克都说:"《正义论》是自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著作以来所仅见的一部有力的、深刻的、精巧的、论述宽广和系统的政治和道德哲学著作……政治哲学家们现在必须要么在罗尔斯的框架内工作,要么解释不这么做的原因。"(诺齐克,1990年,第187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我的目的是确定一个能够代替一般的功利主义、从而也能代替它的各种变化形式的作为一种选择对象的正义论。"(罗尔斯,2009年,第18页。下引罗尔斯文献仅注年份和页码)他在书中采用的  相似文献   

4.
A.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高国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C·Macintyre,1929—)是英美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现象学学会《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编委,198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一汉克哲学讲座教授。他的哲学以其批判性、富有挑战性、多学科的文化叙述形式特别是其德性理论而享誉欧美思想界。1985年以来渐为我国学者译介和研究。麦金太尔著述颇丰,著有:《马克思主义:一种解释》(195),《无意识:一种概念的分析》(1958,《督教信仰中的难题》(1959),《伦理学简史》(1966),《世俗化与道德变迁》(1967),《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68),《无神论的宗教意义》(1967,与P.利科合著),《赫伯特·马尔库塞:解说与反驳》(1970),《反对时代的自我镜象:意识形态和哲学文集》(1971),《社会学理论和哲学分析》(编,1970),《黑格尔:批评文集》(1976,编),《德性之后:道德理论研究》(198;1984第2版),《谁之正义?哪种合理性?》(1988),《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索观点: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1990  相似文献   

5.
总论交融与会通:哲学研究的创新趋向———“全国首届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述要(解丽霞·1·60)由“学习”到“养成”———评新编教材《哲学素质培养》(曹鹏飞·1·70)论证与解释———关于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杨国荣·5·3)寻求哲学繁荣之路———《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简介(饶涛·7·71)探索哲学教育的新路子———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本科教学的探索(郝长墀郭齐勇·11·70)“通力合作、锐意进取”———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暨哲学学术创新研讨会综述(朱慧玲·12·57)政治哲学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以罗尔斯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6.
运气均等主义与个人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以后,对西方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重新促成了西方对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热潮。在罗尔斯作品的推动之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运气均等主义思潮,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伊丽莎白·安德森在对当代西方平等理论的总结中指出:“现在运气均等主义在均等主义者之中是一种占有统辖性地位的立场,这可以由认同它的一群理论家所证实,包括阿内逊(Arneson,1989)、科亨(Cohen,1989)、罗纳德·德沃金(Dworkin,1982)、内格尔(Thomas Nagel,1991)、拉科斯基(Rakowski,1991)和罗默(Roemer,1994)。帕里…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的思想来源之一在于康德的道德哲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除了在实践理性中的道德自律构成了《正义论》中"原初状态"的理论基础,从而使得公平契约的理性选择得到实现以外,判断力批判中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也被罗尔斯应用于《政治自由主义》和《万民法》中,这也与其内容来源《永久和平论》相一致。虽然这两条路径的方向不一样,但是其逻辑基础都是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总论读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贺耀敏·1·3)哲学与当代社会———全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工作会议暨“哲学与当代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张鑫·2·63)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张曙光·4·12)和谐社会研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马俊峰·6·3)规范的类型和功能(徐梦秋张爱华·6·7)融贯中西、汇通古今———2006·北京政治哲学国际论坛综述(王洁敏·12·62)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间关系的复杂性(叶险明·1·8)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李醒民·1·1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四种关系简论———兼评孙伯…  相似文献   

9.
休谟人性理论中存在一个基本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利己主义的态度上:他在道德哲学中拒绝利己主义,但在政治哲学中却将利己作为基本的人性假设;他在政治哲学中强调法治和分权,在道德哲学中则将仁爱和同情作为道德的人性基础。休谟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正义,而其道德哲学建构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正义的实现。这一矛盾也可视为实现正义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伦理学家威廉·K·弗兰克纳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伦理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中勾划了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概貌及发展趋向,并提出了他自已的道德观点——“混合义务论”。在他的义务论中,功利原则和公正原则是两条最基本的原则,其他规范都是从这两条原则中引申出来的。 弗兰克纳的规范理论为什么要提两条基本原则,而不是一条?这首先得从他对功利主义的评判开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