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提出“人的二重性与道德”的问题,试图通过人的二重性:“理性”与“情感”对道德的作用来论证道德的产生与维系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二者,并对人的自由、责任与使命作了道德性的分析,从而揭示人类生活应当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2.
齐景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齐闻《韶》后,如痴如醉,感慨万千,进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推介。这充分说明了齐《韶》在当时确实具有无穷魅力。孔子赞美齐《韶》的核心是内容极“善”与形式极“美”。那么,齐《韶》的内容到底“善”在何处?其形式又美在何方?本文进行了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3.
“真”的原则.“善”的原则、“美”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当然之则.人类整个实践活动都是遵循这三大原则的.凡是美好的理想,必是真、善、美的统一,儒家理想也是如此.无论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还是以“圣贤”为中心的人格理想,它们都包含着这三个基本要素.所谓“真”,即它来源于现实,反映了客观规律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体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当然法则;所谓“善”,它反映了人的要求、目的,符合人的利益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所谓“美”,它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构想的一个蓝图,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协调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达到一种融洽与和谐,而为主体带来情感的愉悦.与真、善、美三种要素相对应的就是人们的认识、行为和情感,或是理智、意识和感受.对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也就是儒家在精神生活上对求真、向善、爱美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相似文献   

4.
一张老相片上,一枝桃花,没有一片叶子。太单调了,可惜,真可惜!“红花还须绿叶衬”,红花美,有绿叶陪衬,更添韵味。“红”与“绿”,颜色的对比;“花”与“叶”,物象的对比。对比,审美的一大原则,也颇有搭配、合作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孔孟老庄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瑾 《中国道教》2003,(2):19-22
儒道之学重在人生,本无意论美,其美学思想皆出自审美化的人生哲学。故,论儒道美学即论其哲学也,亦即论其人生境界观也。一孔孟之学以“仁”为根本,“成仁”乃其理想;老庄之言以“道”为宗尚,“体道”是其归宿。两家本旨多有不同,前贤有治世治身之说,时彦有入世超世之判,皆以法度、自然明两家轸域。审美精神之歧异亦无外乎此,盖先有人生境界观而后有艺术审美论也。1.美善相乐与自然真美孔子论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缘《韶》主尧舜禅让以德,而《武》主武王征伐以力。此美善相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性化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的主流。人性化设计首先应注重材料与功能的合理,此即为“真”;同时还应当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此即为“善”;并借助新颖的“美”的形式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简论人格的真、善、美1.关于人格的真。真,首先是个认识问题。人的思想、观念、知识符合客观实际谓之“真”,反之便是“假”。人格包含了思想、观念、知识的范畴,可谓“思想人格”。人的这些思想、观念、知识是否是真实地反映了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是否是真理,直接...  相似文献   

8.
朴是庄子哲学研究中比较受忽视的一个概念。庄子在多处围绕着朴展开言说,内涵深刻,层次丰富:在本体论上,庄子强调宇宙万物之原始本初的真,以朴真来观物得道;在人性论上,庄子关注人性之纯朴本然的善,以朴善来探究人性,体现出与儒家人性论很不一样的特色;在美学上,庄子追求自然本色的美,以朴美来表达个体心灵和人生审美感受的最高境界。庄子之朴,是其观物得道、论人审美的重要支点,也是一个连接和沟通真、善、美,从而融三者于一身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美育”来优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相似文献   

10.
瑞士天主教神学思想家巴尔塔萨以其独特的神学美学观念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从神学的立场出发对美进行了重新定义,肯定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美不是独立于真、善之外的,而是与这两者密不可分的,因为上帝正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秋水》篇以人对万事万物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为缘由,以破除"人"、"故"、"名"等的干扰和影响为前提而指向返归于"真"的。"美"、"乐"之存在以"真"为内在规定,又以"顺""游"为实践方式而达至美乐之境,从而整合成以"真"为本体,"真"、"美"、"乐"相统一的超越之域。  相似文献   

12.
工程师伦理思维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工程行业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伦理思维是工程师职责本质的回归,其内在地蕴含三个维度:工程活动合规律性的"真"、合价值性的"善"以及合精神与情感性的"美"。求"真"是求"善"与求"美"的基础,求"善"是求"真"的价值范导,而求"美"则是求"真"、求"善"的最高旨意。作为求"真"、求"善"与求"美"三者价值指归的统一体,伦理思维有利于工程师建立新的工程观,建造有益于公众福祉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程。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人是集知、情、意于一体的人,人类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活动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真、善、美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对真善美三者关系的深刻把握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善、美以及真、善、美的统一对于人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艺的伦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要求真、善、美的统一,但善和美存在于真中,“真是土壤,善是根茎,美是那迷人的花。”艺术的美、善,即它那深长的感染力,虽是其生命所在,然此生命之根,必植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切描绘和精当表现中。就中,关于伦理的表现,亦至关紧要。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就是说,文艺(尤其在叙事性的艺术品中)是要表现人、描摹人生社会的。它以其美感力量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灵魂,以达改良人生,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真、善、美是人类生活所追求的境界,城市设计也不例外。城市的美包括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其中自然美、生态美、技术美是城市美的物质层面,是一切美的基础,是城市的"真";艺术美、人文美、社会美属于城市美的精神层面,是美的升华和归宿,是城市之"善"。城市的美是"真"和"善"的结合。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少不美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民主、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时也离不开城市管理、建设、设计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事物真实性的遵循,对设计美的追求,及抑"恶"扬"善"给人们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使得真、善、美成为设计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的将真、善、美、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优秀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周瑛的哲学思想和境界追求:一是真,包括哲学之真,科学之真,历史规律之真和认识之真,达到"感应之机在我"的实践自由;二是善,包括社会正义之善,个体生命之善和自我与他人相处和谐之善,达到"制物而不制于物"的道德自由;三是美,包括性情理之美,标格与风韵之美,意气神与精壮妙之美,最后达到"神与天游之真趣"的审美自由.这三种自由集于周瑛一身,成就了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20.
艺术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惜物抒情”以生活为创作源泉,通过写真画风赋予大自然光辉灿烂的人格体验和寓意,从而使工笔花鸟画创作达到至善、至真、至美、情景交融,物我俱化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