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琴 《世界宗教研究》2012,(4):131-141,192
宗教身份是指某宗教团体(派别)及其信徒在世俗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基督教传入罗马前,各宗教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态势。其时,拥有某宗教身份不会影响人们的法律地位。但随着基督教的出现,这种情况改变了。帝政初期,他教信仰者因憎恶基督徒而对其迫害。因基督教身份,基督徒或被剥夺市民身份降为外邦人;或被剥夺自由身份降为奴隶。此时,宗教身份是人格变更的因素。而当基督教成为帝国国教时,信仰正统的基督教则成为完整人格的构成要素。凡信仰正统基督教则享有完整的权利能力;反之则具体权利能力受限,但不会导致身份的剥夺。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寓于各个文化部类的深处。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的基督教文化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的要求,这也是目前中国基督教自身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从人类文化发展史来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没有宗教思想根源。这是由于文化的缘起是以原始宗教为表达的重要方式。就基督教而言,无论从教堂建筑、圣咏圣乐、雕塑绘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文化蕴涵的伟大精神早已超出了宗教本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只有民族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学习,离不开对经典原著中深刻精神的理解。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和原始基督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的唯心主义局限性、用唯物主义观念阐释了原始基督教的发展规律,其中最为深刻的是以基督教为例将宗教的来源指向社会存在。恩格斯对原始基督教的批判不仅能指导中国基督教的中国化,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时为正确引导宗教、处理宗教关系提出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和阐述宗教问题的重要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宗教研究方法。恩格斯运用历史分析法把原始基督教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将其放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考察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及演变过程;运用阶级分析法将宗教视为一种带有阶级属性的特殊社会现象,揭示原始基督教的社会阶级属性及其本质;运用比较分析法指出原始基督教同现代工人运动二者之间既有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又存在本质区别;运用实证分析法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抽象逻辑建构是以具体案例分析为基础的。这些方法在其宗教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综合运用、交叉并存的。  相似文献   

5.
耶稣是如何成为神的?──基督教三位一体,道成肉身教义的一种文化学诠释李秋零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的一个小宗派,但却是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犹太教是一个严格的-神论宗教。它只信仰耶和华为唯一真神,除此之外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即便是摩西这样...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6,(6):5-6
耿卫忠:在圣经中,新约正体现了原始基督教早期教会为适应早期罗马社会而做出的努力。第一,当时过于保守的犹太信仰不能适应罗马社会的多元化、全球化,基督教和犹太教分离即是一种适应;第二,新约是用希腊文写的,用希腊文表述了希伯来信仰的精意,这是希腊化的过程,经过融合升华了自身的思想;第三,新约中多处出现顺服权柄、遵守社会秩序的教导,也体现了当时基督教与罗马政府的适应。我想,现在我们谈基督教中国化,也要回到圣经,这样也更易为信徒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其实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加上基督教。其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也有着不解之缘。伊斯兰教是一种宽容的宗教,也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文明。中世纪,希腊的欧几米德几何学、托勒密天  相似文献   

8.
卓新平 《天风》2014,(9):13-14
基督教的在华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适应与融合,以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是中国宗教探究中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但在今天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东西方文化的相遇及交流中,基督教具有典型意义。基督教的本源在亚洲,其文化元素本来属于东方文化范围,但因其在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生存与扩展,使之得以沟通东西方文化元素,结合古希腊思想精神和古罗马社会处境而铸就了西方自中古以来的文化模式及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9.
正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神学思想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扎实推进中国化的思考与实践。"宗教中国化"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宗教能否中国化将决定宗教能否在中华大地扎根与发展。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0.
真诚的忏悔     
导言 自从有圣经以来,在众多宗教书籍中,《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可算是最多人阅读的一本书(或者只有《效法基督》一书是例外)。说真的,奥古斯丁可说是继圣保罗后,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思想家。他不只是在他自己的时代中最伟大的人物,其思想更笼罩了整个基督教神学有7个世纪之久。他的思想也奠定了后来的罗马天主教的神学。他也同样启  相似文献   

11.
刘金光 《中国宗教》2014,(10):58-59
谈论中国基督教的所有问题,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中国基督教的神学问题。神学对于基督教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神学思想的导向决定了基督教向信徒传播教义的导向。神学思想能否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直接影响到基督教的信徒能否与时代相契合、相适应、相协调。众所周知,在几种外来宗教当中,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最短的。在1949年之前,它是外国差会的子会,被称为"在中国的基督教会",并没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正>服务社会是宗教的基本社会功能,也是宗教社会存在的基本社会价值。基督教在社会服务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圣经中有大量社会服务的记载和具体的关爱社会的要求。但是,基督教初到中国就带来了很多保守、落后、狭隘神学思想,甚至被视为正统。受此影响,中国教会多年以来,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传教和建教堂上。  相似文献   

13.
1980年以"东西方宗教的相遇"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举行,以此为契机,东西宗教交流学会于1982年在京都成立。该学会始终秉承着一种探求精神,即共同致力于探求可以让佛教与基督教同时成立的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说泷泽克己的"以马内利哲学"、八木诚一的神学思想、京都学派的思想一直是学会整体的思想基础。本学会的共同语言并非单一的佛教教义或基督教神学语言,而是一种宗教哲学。此外,在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方面,东西宗教交流学会也曾在美国佛教基督教学会国际大会上设立分会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莱辛的宗教思想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相互作用的重要体现.他的宗教思想包含历史、理性与启示三个因素,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历史真理和理性真理是不同的类,理性真理高于历史真理.第二,启示真理包含理性真理,历史真理是理性真理在普遍历史具体阶段的表现形式;第三,启示真理的理论基础是泛神论,不同于基督教传统的"启示".莱辛的宗教思想引发了"历史与启示”关系的争论,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基督宗教源于东方,在希腊、罗马的历史处境中发展成普世性的宗教。在四次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几多相遇、可曾相知"的尴尬后,基督宗教能否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否与中国已有的儒、释、道一起,绽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依靠当今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的努力。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基督教神学的本色化与处境化,包括探索发展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汪维藩老师认为,相对于古代埃及、迦南、罗马世界的巫觋宗教来说,犹太教或基督教将伦理宗教化,这正是犹太教或基督教的超越之处.但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并非是说犹太教或基督教用宗教代替伦理,或将伦理与宗教混为一谈;而是将伦理建立在宗教的神圣根基之上,将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人与上帝关系的基础之上,从而使伦理有不拔之根.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仅具有许多特征,而且涉及面比较广。宗教的社会身份主要通过它在社会上诸如文化、经济、心理调节以及社会慈善等方面功能得以展现。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自然亦不例外。本文主要从基督教对世界、中国社会发展及文明进步所做的贡献这个角度探讨基督教的社会身份问题。中国基督教在今日处境中发挥好这些社会身份,不仅使自身得以更好存在和健康发展,而且也能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爱留根纳的自然与上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之一,爱留根纳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不仅在希腊哲学和《圣经》之间进行了卓越的思考和会通,而且在晚期希腊新柏拉图主义和希腊基督教思想向罗马和西方的传播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对中世纪基督教思想意义重大。他独特的自然观,他借助自然对上帝的深入思考和体验,他的基督论,得到当代思想的积极认同和回应。  相似文献   

19.
"阿卡西乌分裂"是中古早期基督教会内部爆发的一次重大冲突。它与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是常被混淆的两个不同历史事件,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场分裂起源于对基督教神学教义的不同理解,进而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教会争夺基督教世界领导权的斗争中不断激化,最终给基督教会和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进程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阙保平 《中国宗教》2023,(10):56-57
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目前中国五大宗教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国基督教中国化问题可能要比其他宗教更加艰巨而且复杂,因其固有的非传统性结构问题,以及传统性和非传统性思想问题导致的不稳定性问题。今天我要简单谈两个涉及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一个是中国基督教现代性问题,另一个是中国基督教由救赎基督教向道德基督教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