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是著名救国老人。1939年4月6日,他百龄大庆时,中共中央特率全体党员致电祝贺,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端”,给予很高的荣誉。马相伯,原名志德,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清道光二十年三月十八日(1840年4月19日)诞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父名松岩,是位儒医,以教书、行医为业,还开过药铺和米布店。马相伯出生时,适逢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从此我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  相似文献   

2.
爱国老人马相伯,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能跟上时代、不断进步的政治思想家,是崇尚实学、学以致用、用于救国利民的知名学者,是倡办新式大学、培养建国人才、树立民主自治精神的著名教育家,也是一位反帝爱国爱教的虔诚天主教友。马相伯名建常,后改知良,学名斯臧,字相伯,亦作湘伯、芗伯,晚号华封老人,因洗名若瑟,故又号若石。祖籍丹阳。1840年4月7日,出生于丹徒(镇江),  相似文献   

3.
马相伯先生,名良(原名建常),圣名若瑟,是中国天主教界中的爱国老前辈。他生于1840年,殁于1939年,享年一百岁。这一百年,正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年代。他从青年时代起即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策勉自己,六十岁后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后改名为震旦大学,即今上海市第二医学院的前身)和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他还当过北京大学的校长。九十岁后,为抗日救国,扶杖奔走,作演讲,写文章,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遗著有《国难言论集》。他一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后人称他为“爱国老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社上海十月廿七日电著名爱国老人马相伯的迁墓仪式,今天下午在宋庆龄陵园隆重举行。上海各界人士李国豪、张承宗、赵祖康、刘靖基、张家树等参加了仪式。马相伯初名建常,后名良,晚号华封老人,原籍江苏丹阳,1840年生。1903年,创建震旦学院。于右任、邵力子、马君武等都是该院的学生。1905年,马相伯先生与严复、熊师复、袁观澜等另办复旦公学,任校长,逐步奠定复旦大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9,(11)
今天是我们敬爱的基督教前辈吴耀宗先生逝世十周年,我们在这里集会,来共同纪念这位卓越的宗教家,学习他一生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事迹。我早年受到三位宗教界前辈的启发和鼓舞。一位是天主教的马相伯先生。我没有见过马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一月四日,是爱国老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天主教学者马桐伯博土辞世四十五周年忌辰。马相伯(1840-1939),原名建常,改名良,以字行,洗名若瑟。江苏丹阳人。1840年4月生于丹徒一位世代天主教友家庭。1851年入上海依纳爵(St.Ignatius)公学(徐汇中学前身)学习拉丁文、法文、数学、天文学等,成绩斐然。1862年入徐家汇耶稣会小修院,毕业后又入大修院,研习中国文学和拉丁文学及神哲学等。187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被按立为司铎。1872年起,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管教务。1876年还俗。后曾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白的出生地进行了论证。他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郭老写道: “唐代诗人李白,以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出生于中央亚细亚碎叶城。 出处见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唐代宗初年曾任命李白为左拾遗, 于时李白已死)。新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在李白死后五十五年。其文有云: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道士,全真教龙门派第十一代弟子闵苕,派名闵一得,字补之,亦字小艮,号懒云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卒年无差,而其之生年却大有径庭,现在的说法几乎都是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享年七十九岁。如《中华仙学》中陈撄宁先生所作的《闵小艮真人传》,以  相似文献   

9.
论叔向     
<正> 叔向,名羊舌肸胖(xi,夕),又名叔胖。因其采邑在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15里)以邑为氏,故又称杨肸。叔向是其字,亦字叔譽。羊舌氏系晋公族,叔向之父羊舌职、兄伯华(即铜鞮伯书,名羊舌赤)、异母弟叔鱼(名羊舌鲋)、叔虎,都是晋国大夫,他本人为晋国上大夫。叔向的生卒年不详,与郑子产、齐晏婴相善,是同一时代的政治家。据《国语·晋语七》载,晋大夫司马侯(即汝叔齐、女齐)荐叔向于晋悼公曰:“羊舌肸习于《春秋》”,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伯,名良,原名建常,号华封老人。洗名若瑟,故又号若石。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4月19日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世代天主教家庭。父岩松精通医术,以善士著称乡里。1851年先生就学于上海徐汇公学,19岁在公学任教时,法国领事要聘他为秘书,拒绝不就。1862年入耶稣会初学院,1870年晋铎。曾在宣城、南京、徐州等地传教。1873年出任徐汇公学校长。因遭外国传教士猜忌,于1876年退出耶稣会,到山东藩司余紫垣处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爱国爱教素为我国穆斯林始终高举的光辉旗帜,以及世代坚守的优良传统,1云南穆斯林马伯安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马骢,字伯安,昆明人,系民国时期云南辛亥元老、护国讨袁元勋、民主斗士和云南穆斯林中杰出的爱国爱教先驱。他先后参加过云南的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和反蒋民主运动等。他始终保持浓浓的爱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殚精竭虑,在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拥护共和、抗日救亡、争取民主等方面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马伯安先生长期担任民国时期的云南回教俱进会、云南省回教救国协会、云南省回教协会会长之职,带领云南穆斯林兴办新式教育,创办昆明明德中学,联系并选派中国首批留埃穆斯林学生,创办《清真铎报》,众口皆碑。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四日,是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1840-1939)谢世45周年。上海市各界人士于十月廿七日下午前往虹桥路陵园路“万国公墓”马相伯先生墓地,隆重举行丁迁墓仪式。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市宗教局、市天主教爱国会,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学院的负责人,马相伯的亲属等参加了仪式。爱国老人马相伯是震旦与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一九三五年,马公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李公朴等二百八十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中国大文豪鲁迅逝世后,马公参与治丧,并派土山湾孤儿院乐队参加送葬。一九三九年马公百龄寿诞,中共中央致电祝贺,尊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端”。一九  相似文献   

13.
宋道发 《法音》2000,(3):29-35
引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名敦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世称濂溪先生。著作今存者有《太极图说》及《通书》等,后人编有《周子全书》传世。后世之鸿儒硕学,皆奉周敦颐为道学之祖。宋明理学始自周敦颐,亦为今时学界之定说。 关于周敦颐思想之渊源,明代黄绾所说颇值得玩味。他说:“宋儒之学,其人门皆由于禅。濓溪、明道、横渠、象山由于上乘;伊川、晦庵皆由于下乘。”[1]黄百家则更述周敦颐师事鹤林寺僧寿涯及从东林常聪(总)禅师习静坐等事[2]。周敦颐亦…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礼学比较发达的朝代。①在宋儒中,司马光(字君实,1019~108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1021~1086)、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1032~1085)、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1033~117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1032~1085)等人的礼学造诣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礼学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礼记说》、《仪礼说》、《周礼说》等书②,其传世著作《正蒙》中有专论礼学的《乐器》、《王禘》等篇,《经学理窟》中有专论礼学的《周礼》、《礼乐》、《祭祀》、《丧纪》…  相似文献   

15.
近日研读汉代易学文献 ,感到马融易学很值得一述。光武中兴以后 ,易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古文费氏易学逐渐兴盛。东汉初年的古文易学家主要有陈元、郑众等 ,惜其易学著作于史于载。其后宗守费氏易学的更有马融、郑玄、荀爽等。《后汉书·儒林传》说 :“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 ,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玄 ,玄作《易注》 ,荀爽又作《易传》 ,自是费氏兴 ,而京氏遂衰。”在汉代易学上 ,马融易学是一个重要环节。马融 ,字季长 ,伏波将军马援族孙 ,早年师事关西名儒挚恂。才高博洽 ,以通儒著称 ,曾诣东观典校秘书 ,与刘珍等人校定五经、…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1472-1529)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阳明殁后,整理阳明文献,钱绪山贡献最大。然绪山以规范化的教材为宗旨来选阳明语录,连他自己所辑录的《阳明先生遗言录》(共五十五条)亦只选入《传习录·下》十九条。近年来,日本水野实、永富青地、三泽三知夫等先生对《阳明先生遗言录》(《阳明先生遗言录》,刊于日本《防卫大学校纪要》第70、71、72、73刀4辑[平成7年~9年])与《稽山承语》(《稽山承语》,刊于日本《论丛文化思想》第4、6、7号)作了详细译注,并从此两书以及《阳明先生语…  相似文献   

17.
“听唱新翻杨柳枝”——读《柳如是新传》陈辽柳如是(1618——1664),是明清之际的一位奇女子。她本性杨,名爱,后改姓柳,名隐,又改名是,字如是,以字行。由于她的一生传奇经历,当时和后代写她的诗文甚多。或把她写成“秦淮八艳”中的“名妓”(按:柳如是...  相似文献   

18.
陈乾初(1604~1677),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浙江海宁人,邑诸生,刘宗周弟子.陈乾初生前,著作并未得以刊行,其思想传播也不很广,只是<论葬>、<大学辨>、<性解>诸篇在朋友间流传.他去世以后,著作长期被埋没,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得到整理.对于陈乾初著作的搜集整理,两个人贡献最大:一是乾、嘉时期著名藏书家、拜经楼主吴骞(1733~1813),世称吴兔床先生;一是陈确族玄孙陈敬璋(1759~1813).吴骞为陈确作<陈乾初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陈敬璋对陈确著作加以整理、作注,并编有<乾初先生年表>(以下简称<年表>).  相似文献   

19.
漫画之页     
大约在80年前,上海的《文学周刊》逐期刊登了丰子恺先生乘兴落笔而又极富笔情墨趣的“小画”。而刊登这些“小画”的栏目名之曰:“子恺漫画。”此为“漫画”二字首次出现于我国报刊。因此,人们都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读漫画者,不可不知丰子恺。特此,选摘丰子恺先生三幅童趣横生之作以及两幅“以笑语叱人间”的讥讽之作.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20.
坐落于上海华山路1626号的复旦中学在纪念建校85周年之际,于1990年5月25日下午,为复旦创办人、首任校长马相伯先生的铜像举行了落成揭幕仪式。马相伯铜像是高达1.10米的胸像,矗立于校园内赫红色大理石基座上,高山仰止,景行行之,马相伯为什么会如此受后人景仰呢? (一) 马相伯(1840—1939)是享誉全国的百岁爱国老人。马公一直站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沿,他一生的轨迹是,洋务救国—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共和救国—抗日救国。他从小信奉天主公教。在教会学校中受到德智体美教育,修过道,入过“天主教改革(Catholc Refrmatino)的促进派”——耶稣会,当过司铎曾至安徽宁国府、江苏徐州府等地传扬天主教,1822年任徐汇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