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是什么使宗教如此强大?是什么使人们即使背叛宗教,还誓言信仰宗教?是什么使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信仰宗教的荒谬却蒙蔽于自己的信仰?该书对这些问题做了独一无二的精彩阐释。该书认为"上帝"如同病毒一样,存在并发挥作用;没有宗教,人们可以生活得更有道德;抵御"上帝病毒"的有效工具便是科学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正>在美国,很多人信仰宗教,但非信仰在扩展。证据表明,在很多国家,组织性宗教在衰落。作者是无神论者,该书描写了美国无神论现状。被认为引人入胜,第一次对积极的无神论进行了科学实证的研究,并能打动人心。该书表明:一个团体的宗教性越强,就越容易具有攻击性、越容易具有偏见,并越倾向于与他人相隔离。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范正义博士的《保生大帝信仰与闽台社会》。该书是著者在其博士论文《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闽台保生大帝信仰的个案考察》的基础上,增删润色而成的,其行文流畅、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是民间信仰研究领域中的一部佳作。据我所见,该书的特色可归纳为如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现世主义在美国具有长期的历史,可是一些人想以国家的名义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作者认为美国需要更多的现世主义精神,我们应该保障我们的邻居有不同信仰的自由。该书论证有力,分析了现世主义的根源,以及如何加强现世主义,让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无数的不信仰宗教者,他们如何安身立命,能否有一种没有宗教的超越精神?该书被认为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探索自我、意识的本质,阐述了如何静坐、自我的虚幻性、无私是人的本来面目,"巅覆了很多日常的信念和经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甚至生活"。通俗、缜密、精彩,令人"耳目一新",该书一出版就好评如潮,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解析,并对现代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学理探讨;分析了道德信仰研究兴起的原因以及道德信仰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规范伦理范围内,多角度探讨了现代道德信仰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7.
既然历史事实中内含历史学家(历史叙述者)的"我信"、历史言说中有见证者的"我信"、历史事件中的经历者的"我信",既然历史学的对象是历史言说中的历史事件(口传史)与历史叙述中的历史事件(文献史),那么,历史学最终要面对信仰问题。科林.布朗的《历史与信仰:个人的探询》的写作,就是这方面探讨的尝试。该书遵循在历史中理解信仰(包括启示、神迹、圣道、上帝)的原则。对于汉语思想中的历史学界而言,他大量引述神学家的历史文献,无疑使我们意识到信仰在历史书写中、乃至在历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使我们自觉到基督教在理解西方历史传统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道教义枢》成书于唐高宗时,为青溪大德孟安排法师在整合前人《玄门大义》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全书分为十卷共三十七品,现收于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芟夷繁冗,广引众经,以事类之",以期达到"显至道之教方,标《大义》之枢要"的目的。该书为道教由南北朝到隋唐以来教义教理的集成之果,为道教诸多信仰说教与信仰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今笔者以第一卷第二品《法身义》为主,以《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关于"天尊有几身"的内容为辅,展开讨论,以阐述道教多神信仰的神学义理其神学信仰对世间教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邱珂 《学海》2001,(5):198-200
由陈晏清教授主编的社会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是荆学民博士的新著。该书独辟蹊径 ,从人类信仰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 ,提出了一条社会转型期研究的新思路 ,聚焦出一个社会转型期研究的新视角。人类信仰问题的研究是荆学民博士多年来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的领域 ,但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一书却别具特点 ,是他经多年研究的集粹。笔者有幸欣然读之 ,体悟出如下见识以同学界共讨论。一、在社会领域合一到社会领域分离的变革中把握信仰的张力该书立论的角度在于 ,社会转型期出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被认为是"私人事务"。而民间信仰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一直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内容之一。组织化的民间信仰改变了乡村社会力量结构,影响到乡村秩序的形成。尤其在"信仰危机"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信仰的民间信仰角色较为关键,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势在必行。为此,必须要正确认识民间信仰,重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强化科学理性的政府管理,积极创造民间信仰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均衡点;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氛围;加强乡村建设,构建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当今有五分之一的人不信仰任何宗教,在书中,这些不信仰宗教信仰者包括无神论者、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还包括天主教传统的叛逆者、世俗的犹太人,以及数百万的不参加任何宗教组织的人。这些人形成的团体已经越来越有组织地遍布于全国各地。该书对美国当代世俗主义的历史做了系统的、富有意义的考察,出版  相似文献   

12.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的重要特色。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13.
要互相尊重     
《天风》编辑部: 我看了《天风》今年第9期中江苏刘重明的《巴克莱〈新约圣经注释〉评介》一文后有一个疑问,该书既存在缺陷和不足,中国基督教协会为什么要出版?刘文说,该书作者的思想信仰上有“一个极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炎帝信仰所建构出来的三种信仰精英为研究对象,采用民间信仰"仪式承包者"这一概念,并且以炎帝祭祀的仪式承包者为中心,论述炎帝信仰过程中三种信仰精英、仪式承包者的形成及其影响,讨论民间信仰精英如何以其仪式承包者的身份,构成了炎帝信仰三大类型;进而通过炎帝信仰的官方和民间两大话语体系的梳理,说明"正祀"与"淫祀"两大信仰传统的整合与分别,并没有直接转换为当代信仰类型的合法性要求,而是在其信仰类型的建构中,体现出炎帝信仰类型中不同的仪式承包者与各种人群、利益、资源和权力关系间的复杂交织,最后形成了以炎帝信仰为基础却体现为三种信仰类型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慕尼黑比柏尔出版社现在出版了雅斯贝尔斯最近的著作《面临天启的哲学信仰》,汉堡《世界报》为该书作了扼要介绍。兹将这篇介绍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世主义在美国具有长期的历史,可是一些人想以国家的名义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作者认为美国需要更多的现世主义精神,我们应该保障我们的邻居有不同信仰的自由。该书论证有力,分析了现世主义的根源,以及如何加强现世主义,让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7.
正该书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重述了耶稣,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描述了过去二百多年进步学者对圣经的理解及其多不为众人所知的研究成果。该书突出了以下一些内容:新约圣经理解中的多样性:其中伪造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信仰基督精神的书写者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以使徒的名义记述下来的;以及后来构造的基督教教义,诸如受苦的弥赛亚、耶稣的神性、三位一体等。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年初,陈纳老师翻译的《宗教皈信》(Understanding Religious Conversion,1993)一书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由美国宗教社会学家刘易斯·兰博教授撰写的经典著作之一,曾被翻译为西班牙文和日文。在其出版30年之后被译为中文出版,这种“跨越时空”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出,要归因于兰博教授中国情结,更离不开陈纳教授的不懈努力。该书深入探讨了宗教皈信与情境、危机、遭遇、个体追寻和人际互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关注了皈信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旨在了解和解释人们为何选择宗教信仰以及皈信的过程和后果。作者通过大量的个案分析和调查研究,揭示了宗教皈信的多重动机、个人信仰转变的过程和影响。该书的学术贡献在于,作者指出了个体信仰转变的多重因素和复杂过程,同时也为理解宗教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人的幸福有"俗福"和"雅福",人的幸福感既可以来自物欲的满足,也可以来自精神的自由,人的幸福观、幸福感和追求幸福的能力也是历史的。信仰与幸福密切相关。首先,信仰是人的内在尺度的积极实现,信仰者心中的信仰就是一种幸福;其次,作为人理解世界的尺度,信仰是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根本坐标;最后,幸福需要信仰的理由还在于病态幸福的存在。信仰建设成为当代中国人既有"感觉的幸福",又有"幸福的感觉"的重要路径,但是当代中国信仰的建设不是简单找回传统和拥抱西方,而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田公元帅是闽台两岸著名的戏神、道坛神和村落保护神,其多元信仰文化的形成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文化累层叠加的理论。历史文献与田野作业均显示了田公元帅信仰的道教渊源。在宋元新出道法盛行的背景下,田公(太尉)信仰形成了一个主事"和合"的风火院神明系统;在民间道教闾山派的影响下,该信仰发展出了一套用来"降神附体"符箓和咒语,甚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以傀儡行法事的"闾山梨园教"。明代田公(太尉)信仰与民间傀儡戏戏神田智彪信仰产生复合,这使得田公增加了戏神的神格功能,而唐代乐手雷海清信仰在明清戏剧异常繁荣之际的"加盟"则大大稳固了田公的戏神地位。作为戏剧行业神,其神格功能也对道教田公元帅信仰产生了反作用,使得其咒语带有"啰哩嗹"的和声,其仪式呈现出浓厚的戏剧性色彩。戏神田公元帅信仰的解构精彩展示了历史上道教与戏剧之间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