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先民来到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从唐宋至明清,回族在中国经历了定居、形成、发展的过程。回族从形成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大杂居是指回族居住的地域十分分散,散处在全国各地;小聚居是指全国各地散居的回族在一定范围内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的居住  相似文献   

2.
<正>回族是形成于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多种民族成分逐渐形成的共同体。本文基于中国梦的视角,客观认识回族穆斯林文化,并对加强回族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云南回族穆斯林、回族穆斯林文化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南省有回族穆斯林698 265人(2010年),占云南总人口的1.4%,全省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均有分布。相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内容的分析,从民俗学视角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民众观进行了探讨,认为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经典的借用和转化、对相邻民族谚语的采借以及自身的创造三种方式实现的;从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回族民众以父子关系为家庭本位,注重家庭成员平等关系,以健康、和谐为导向的家庭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北典型的回族聚居区为例,分析了聚居区内单一教坊和多教坊之间的互动网络;以聚居区为核心形成的跨区域的回族经堂教育网络;以及跨区域宗教仪式互动网络和组织网络,并对这些网络体系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回族文化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了回族文化的形成机制和传承模式,主张用"一体两翼"来概括表述回族文化的结构,提出比翼齐飞推动回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回族研究中,“语言”问题似乎没有象服饰、宗教、节日等那样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实,注目于回族语言,即可发现他们通用的汉语中,有其自身特色。下边仅就“移词”谈谈回族语言。“移词”——回族独特的语言回族所用的语言是汉语,这是在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而事实上,回族在使用汉语的同时,在宗教生活和民族内部的交际用语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与回族舞蹈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舞蹈的起源由于回族先民是由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人定居中国后,与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因此,回族没有像其他民族那样,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  相似文献   

8.
回族遍布祖国各地,其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地方性特征,凡地方流行的项目,也是当地回族人普遍参与的项目.在各类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与习练中,回族人以伊斯兰信仰为准则,能够强身健体、开启智力、陶冶情操、宜于社会及个人信仰的项目,往往参与者众,且会形成一定的特色,但影响信仰守持的项目则不会被回族人民接受.本文以武术和方棋为例,简谈回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伊斯兰信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回族穆斯林社会大体形成于明代初期,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回族,围寺而居,依坊行商是其显著的特点。数百年来,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回族穆斯林社会的基本格局无大的变化,传统的社会生活模式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回族穆斯林社会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表现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还触及迁徙流动中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可以说,自回族穆斯林社会形成后,历史上无此引人入胜的变化,由此,也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文人笔下的河州回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州(今称临夏)之称谓远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就已见于史,而到清代中叶以后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到了民国时期,河州之名远播西北,影响到全国回族社会,及至海外穆斯林中。时至今日,知道河州之名的远比它历史上曾有过的名称———罕、导河为多,特别是在这块土地的辖境外。河州的魅力在何处,恐怕不能不谈到这里形成的回族文化。河州回族文化是中国回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属回族聚居区地域性文化的范畴,这种回族社区文化是在回族文化同一性制约的大前提下,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表现的。它既有回族文化的一般属性,又有其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壮回”是生活在云南省文山州的特殊回族穆斯林,在历史的进程中融合了回族宗教信仰的成分和壮族文化的特色,故而形成了壮回多元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尔曼里作为回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多元的文化类型,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在中国回族多元教派门宦的社会中,尔曼里具有着地域性和教派门宦的特征,其多元的文化类型是回族人多元认同的中国化表达。笔者认为,尔曼里作为一种回族民俗与宗教兼顾的族群行为,其形成的特定场景和历程决定着这一华俗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自阿拉伯半岛产生并传入中国以后,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伴随着回族的形成,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逐渐适应于中国回族社会及各穆斯林少数民  相似文献   

14.
(一)从历史上看回汉通婚問題回汉通婚不是一个新的問题,而是一个历史問題。馬家琪同志不承认回族是在中国經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是没有根据的。民族間的融合,使他们在語言文字、风俗习慣、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影响;没有这个过程,回族就不可能发展成为現代化的民族。反对回汉通婚的人必然会反对或不承认民族間的融合,他认为回汉通婚就会使回族减少甚至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回族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社会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对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国的回族先民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维持民族生存,始终把自身的学习和后代的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但学习伊斯兰文化知识,而且顺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学习中国汉文化和其它各少数民族文化,在与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养分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回族在长期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培养人才对于传播回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所以,十分重视兴办教育、发展教育。回族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穆斯林家庭自发的宗教教育。到了明代中期,回族首先在西北开创…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他们在人生观、伦理观、道德观等思想观念的价值取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也即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差异较大,且物产、风土各有不同,加之中国回族历史形成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所以,具体到某个地区回族社会生活的细部却未必划一。尤其像饮食以及日常生活,最易受当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地域特色和风貌。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上,陕西曾经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汉七回三”大致反映出清同治元年以前回族在陕…  相似文献   

17.
正"回族传统食品产业"主要指从事与回族传统食品相关的生产、加工、运输、经营活动企业的集合。对回族传统食品的选择,于回族而言是有精神文化为基础形成的生活习惯,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则是绿色、安全、健康的保障。所以,这类产品除了满足回族生活必需之外,也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优质的期待,同时还符合现代"NOSH movement"①的价值要求。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回族传统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和沿线的穆斯林国家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共同体,而沿线  相似文献   

18.
西安是我国回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回族人民大量聚集此地区中。一来西安作为历史古都累积了丰富历史文化元素,许多民族建筑形成了固有特色;二来西安本土汉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并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回坊建筑群。为保护传统回民公共空间建筑,文章通过对传统回民街区中开放性空间与公共空间概念的界定以及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地域性因素对回坊内部建筑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传统地域性建筑赋予现代建筑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回族是在我国境内自发形成的一个民族,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多种民族成分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回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陕西西安回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呈现出很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在全国任何地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一典型示范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就特别值得学者们去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里,随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在少数民族当中,回族由于同汉族交错杂居,他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当地汉族大体相同。因此,主要在沿海一带,回族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有了一定的发展,各地回族中出现了一批本民族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当时提倡“新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