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20世纪初亚历山大(S.Alexander,1920)、摩根(C.L.Morgan,1923)、布劳德(C.D.Broad,1925)和斯密特(J.C.Smuts,1926)等一批英国学者提出早期突现论哲学以来,在复杂系统突现论及其哲学问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生争论,现在这一争论已经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了。它不仅涉及到诸如突现的界定、突现的性质、突现的规律等复杂系统突现本身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有关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以及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在“问题丛林”之中转换一种进路,从“突现的动力学”角度来研究复杂系统突现的机制,以期使讨论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译自法国《思想》杂志1964年10月号。这是作者(Jacques Guil-laumaud)的一本同名的书的内容的概括。作者说,他的目的是要把控制论的科学理论引进哲学领域内,而使辩证唯物主义得到新的血液——新的科学素材和新的理论根据。因此,居尧谟在他的这篇论文里,对于控制论中一些带有关键性的概念,如自动调节系统的反馈作用、伺服机构、信息传递和负熵的转换关系,都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进行了分析。另外,他又别出心裁地从代数学中的群论,从理论物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概念,去探讨生物的进化以至于国家类型的发展。并且,宣称控制论经过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处理,就会像古典力学加进了一个时间度而转变成为相对论性的力学一样,有可能使今天的控制论成为“辩证的力学”。作者在各个不同的科学概念所反映的自然现象中,指出矛盾的因素和统一的法则,进而说明“控制论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反过来又去帮助辩证唯物主义发展……”,并给自然辩证法的探究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作者根据控制论的理论,认为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应该特别强调“时间”范畴、“度量”范畴,以便进一步阐明“运动”和“结构”的问题。作者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三个方面是未完成的,有待于现在的人们继续去完成。“物质作为物质是确定的,而且必然有一个形态,而形态则总是物质的,总是以具体的状况存在着的。” (黑格尔:《逻辑学》,Ⅱ,86)  相似文献   

3.
在智力和能力领域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智力和能力实质的认识。关于智力的定义问题,继192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社组织的大讨论之后,1986年,美国《智力》杂志社又召集了欧美国家的24位著名学者、由耶鲁大学斯腾伯格(R.J.Sternberg)教授和西凯斯大学迪特曼(D.K.Detterman)教授主持进行了第二次关于智力概念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内华达州大学哲学系托马斯·尼柯斯(Thomas Nickles)教授应邀于1986年7月2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题为:《科学发现:几个当代的哲学问题》的学术报告。在尼柯斯教授访问北京期间,本刊特派记者章士嵘、章建刚前往采访,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进化唯物主义”,是我们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主要表现形态的一种概括。近读袁伟时、黎红雷《“进化唯物主义”献疑》一文(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2期,以下简称《献疑》),感到还有商榷的必要,现再将我的观点作如下说明,敬请广大读者和袁、黎二位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6.
进化认识论     
1 “进化认识论”是指从进化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类认识之起源、性质、界限等的一门科学。在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里斯塔克(Aristarch)那里,就可以找到有关认识进化的天才直觉。而真正的关于人类认识能力之进化的假说,只有在19世纪发展的思想孕育出进化论之后,才能富有意义地提出来。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只有少数人(大多是生物学家)深入到“进化”与认识论的问题之中。认识能力之进化的思想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实际上被采纳。这里,需要特别强调西德的福尔迈的进化认识论思想。当他的《进化认识论》一书在七十年代初问世时,马上引起哲学、科学界的重视,并多次再版(目前英译本正在筹划中)。西德专业报刊评价道: “福尔迈的书给予进化论、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一个可靠的描述。它尤其阐述了遗传与环境影响的问题,语言问题也在其视野之内。仅仅凭借对现代认识的清楚细致的描述,该书就很值得一读了。”(《物理学报》)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与问题近年来,进化伦理学成为伦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菲茨帕特里克(William J.FitzPatrick)在《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中,给出了进化伦理学的三种主要进路:描述式进化伦理学:诉诸进化论来科学说明人类的特定能力、倾向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科学的发展重新掀起了突现研究的新浪潮,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探索突现的下向因果关系。在心灵哲学中,许多学者对依随突现、因果突现、模拟突现进行了细致的概念分析,形成了一种将下向因果关系与复杂系统突现结合起来研究的新进路,可称之为复杂系统的下向因果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混沌、人工生命、神经网络等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突现”(emergence)这个曾被视为具有“神秘性”的概念重获新生,成为当代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和主题。以研究复杂性著称的美国圣菲研究所明确提出:“复杂性,实质上就是一门关于突现的科学。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发现突现的基本法则。”(见沃德罗普,第115页)同时,由于心智哲学的发展、分析的形而上学的兴起,国际哲学界也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突现问题的哲学论争,许多重要哲学著作、杂志以及国际会议以突现作为重要论题,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欧洲哲学范璐简史》(李武林、谭盆田、龚兴等.山东人民出版杜.1986)《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高齐云、刘景泉等·中山大学出版杜)《杜会主义改革十论》(离齐云、刘德福,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生活中的辩证法》(郑克强.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物质结构溯滚》(王森洋、李可  相似文献   

11.
张华夏 ,193 3年生 ,广东东莞人。 195 0年至 195 4年就读于中山大学经济系。 195 7年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华中工学院、中山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校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四十余年 ,著有《自然辩证法讲座》 (1979)、《物质系统论》(1987)、《实在与过程》 (1997)、《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 (1996)、《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 (1999)等论著十余本 ,并发表论文百余篇 ,表达了一系列创造性和批判性的独立哲学见解。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哲学所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怀疑的探索者》(Skeptical Inquirier)2009年11~12月期的特别报告(Pew/AAAS Poll:Public Likes Science but Still Disagrees with Scientists on Controversial Issues)。该刊主编、美国科促会理事肯德里克·弗雷泽(Kendrick Frizer),分析了皮尤研究中心与美国科促会联合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涉及到公众对科学作用的态度、对科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对科学与社会相关问题如进化与气候变暖的看法,以及影响这些看法的宗教、党派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外尔(H.Weyl,1885—1955)是本世纪著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兼科学哲学家。1918年发表的《空间、时间和物质》一书被公认为有关相对论的一部经典著作。他对科学哲学的最大贡献当推《群论与量子力学》(1925),因为他在该书中打算用相对论去解答统一场的理论。《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哲学》一书(1927)也在西方科学哲学界享有很大声誉,该书探讨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基本问題就是空间、时间和超验世界;尤应关注主体与客体的认识论的问题。他还分析了物质与因果性的  相似文献   

14.
J.凯茨的非自然主义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J 凯茨 (JerroldJ Katz)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活跃在哲学界的一位成果颇丰的科学哲学家、数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撰写了许多涉及语言学、语义学和数学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主要代表作有论文《语义学和概念的变化》 ( 1979年 )、《语言和其它抽象客体》 ( 1986年 )、《实在论与语言学中的概念论》 ( 1991年 )、《数学知识应该是什么 ?》 ( 1994年 )、《语言学和哲学中的语义学 :一位意向论者的观点》 ( 1996年 )和专著《语义学原理》( 1972年 )、《沉思》 ( 1988年 )、《意义的形而上学》 ( 1990年 )、《实在论的…  相似文献   

15.
正作者:(美)阿摩斯·冯肯斯坦译者:毛竹出版发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9年9月第1版《神学与科学的想象》(1986)是美国犹太思想史家、"文艺复兴式的学者"阿摩斯·冯肯斯坦(Amos Funkenstein)一生阅读与思考的结晶。全书细致考察了早期现代科学理念在中世纪的形而上学基础,讨论16-17世纪的"世俗神学"对后世科学、社会学与历史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内华达州大学哲学系托马斯·尼■斯(T·Nickles)1986年7月29日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科学发现:几个当代的哲学问题》的学术报告,现简要报导如下:尼柯斯教授认为在过去三十年,尤其是过去十年间哲学界对科学发现方法论以及科学研究过程的研究兴趣得到了戏剧性的恢复。直到1965年左右,在库恩使哲学界普及科学史之前,美国和西欧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是波普和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在这些观点看来,科学发现不过是直觉的非结构的心理上的闪现,根本谈不上合理性和方  相似文献   

17.
1991年3月25日至30日,国内科学界和哲学界的20多位学者,应邀会聚华南师范大学,就广义进化与自组织理论中若干基础理论和前沿课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一、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与会者介绍了复杂性探索与非线性科学中有关自组织问题的研究情况,欧美关于广义进化和广义综合步化(国际一般进化论研究小组)的研究动态,苏联和东欧学者对复杂系统和发展问题的研究,以  相似文献   

18.
牟钟鉴同志在他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一文中写道:“《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一  相似文献   

19.
在《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认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选择,并讨论了选择的一般性质和内容。在本文中,笔者拟把选择机制置于认识过程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来考察,回答这样的问题:在主客体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人的认识系统是怎样选出认识过程的某一阶段所需要的客体信息,过滤掉某一阶段所不需  相似文献   

20.
乌杰同志在《系统辩证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下引只标页码)一书中,创造了一个“新的哲学——系统辩证论”(第32页)。他说,他创造的这个“系统辩证论综合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思维辩证法的一系列的哲学范畴而形成自己的哲学范畴,并按其内在联系组成新的科学体系”,它“既是一般世界观,又是一般方法论、认识论、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