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朱子庆元未与祠《宋史·宁宗本纪》载,庆元二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官观,窜处士蔡元定于道州。”沈继祖受韩代胄所使,奏劾朱子,要求“将朱熹褫职罢祠”、“将储用(时建阳令)镌官”,并把蔡元定“送别州编管”(《道命录》卷七),据《道命录》沈继祖劾疏附载:“敕旨十二月二十六日三省同奉圣旨,储用特降两官,  相似文献   

2.
史载黄龙慧南“开法同安”,今人将“同安”注解为“福建省同安县崇胜寺”,如《中国佛教》“黄龙派”(作者黄忏华)、《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大意”(作者正果法师)都是如此。我认为,这种注说有误,“同安”应为今江西省永修县同安寺。慧南为临济宗黄龙派祖师,而且,其法嗣祖心之六传为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归国后创立日本禅宗(临济宗),故黄龙派无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日本佛教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要的地  相似文献   

3.
崂山之行,山居六日,得暇访问了邱长春真人在崂山留下的遗迹。经过实地考察和书本资料参看比较,访得邱真人摩崖石刻诗四十首、词一首、圣旨刻石两方,其由来一一考之于下。据《元史》与《甘水仙源录》载: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至山东宁海州(今牟平县),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郝太古、王处一、孙不二师从王重阳,学习道法,后为“七真”。《太清宫志》说:“南宋庆元元年乙卯(1195年)邱长春与刘长生同其他道侣五人,由宁海崑嵛来游崂山,止于本宫,讲道传玄,宏闻教义,道众大悦,各受戒律。”“邱长春这次来崂山留诗二十一首,改‘牢山’为‘鳌山’。(见《崂山餐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黄龙风景区主要的人文景观黄龙寺,亦名雪山寺、白鹿寺,始建年代不详,传说唐代即出现该寺。民国时期编修的《松潘县志》曰,该寺为明代兵使马朝觐建(见卷5)。清代嘉庆二十一年编修的《四川通志》曰,该寺为明代洪武初年僧德恕重修(见卷42)。若依二志,黄龙寺的建成当不迟于明代。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据苏舆《董子年表》),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他少年时治《公羊春秋》,与公孙弘同学于胡母生。汉景帝元年(前156年)与胡母生一起立为博士。他授徒著书,十分用功,有“三年不窥园”之说(《汉书·董仲舒传》)。曾向汉武帝上“天人三策”,被任命为江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朱子文献的史料批判,特别是对于《朱子语类》的批判研究,考察了朱子哲学中“仁义体用动静”关系的变化过程.在乾道七年与吕祖谦、张栻等的辩论中建立了“仁用义体”的新模型,以区别于传统的“仁体义用”.庆元二年在与董铢的讨论中为了协调扬雄和周敦颐的矛盾提出了“仁体刚而用柔”的命题.通过史料批判解决了《朱子语类》中关于这一...  相似文献   

7.
用巫术文化阐释中医学———读《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有感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张宗明用文化阐释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已成为当今医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一大时尚。但真正有创意、有“慧根”之作却并不多见。近读何裕民、张晔合著的《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一书,耳...  相似文献   

8.
(34) 10 5 6页 :“《永初郡国》又领临涂、晋、宋立。”按 :“晋、宋立”文义不通 ,依志例 ,当作“晋末立”。“宋”、“末”盖形近致讹。(35 ) 10 5 7页 :“怀德令 ,孝武大明五年立。又以历阳之乌江 ,并此为二县 ,立临江郡。”按 :《宋书·孝武帝纪》 :大明七年二月 ,“割历阳  相似文献   

9.
自从孔子说“郑声淫”(《论语·卫灵公》),《三百篇》中《邶》、《鄘》、《卫》三风的《诗序》中也跟着说“卫之淫风流行”、“淫风大行”(《诗·国风》邶、鄘、卫三风诸传),于是郑、卫之风淫的话就一直流传下来。其实,这件事是值得辨析的。所谓“风”,实际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社会风气;(二)民间歌谣的内容;(三)这些民歌的音乐节奏。古人用辞简约,有时单指三义中之一义,有时三义混融而言。如子夏说“卫音趋数”(并见《札记·乐记》与《史记·乐书》),《正义》说趋数,促速也,这显  相似文献   

10.
<正> 汉晋间王充、向秀、郭象都主“自生”说,而三者有同有异。王充反对“天地故生人”,主张“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篇》),“万物自生,皆禀元气”(《论衡·言毒篇》)。王充的“自生”说要点有二:一是万物“皆禀元气”而生,万物的本原是元气;二是万物的产生是一种自然过程,“自生”即自然而然产生,不是自己生出自己,更不是“天地故生物”。“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论衡·自然》)  相似文献   

11.
《周易本义》十二卷,宋朱熹著。熹字仲晦,一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徽州婺源人,事蹟详见门人黄勉斋所作之《行状》,及《宋史道学传》等。生于建炎四年,卒于庆元六年,年七十一,(公元一一三○年——二○○年)于理学能容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  相似文献   

12.
<正> 来知德字矣鲜,号瞿唐,四川梁山(今梁平)县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在1552年中举以后,至1562年间,曾多次参加会试未能及第,于是便断绝了科举仕途之路。不久,“二亲相继殁,庐墓六年”,“服除,伤不及禄养,终身麻衣蔬食,誓不见有司”(《明史》卷二八三),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对《周易》的研究,为避干扰,又于1577年迁居万县求溪山中,画一太极图在墙上,“每日坐蒲团观玩,如有合《易》处,即起而歌咏”(《优哉阁稿·玩图》),前后历经29年而成《周易集注》一书。书成以后,才于1602年被荐,特授为翰林院待诏,以月给米三石致仕而终其身。  相似文献   

13.
文渊 《法音》2000,(1):52-53
被誉为当代中国佛教三大模范丛林之一的莆田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南部凤凰山(别称南山)之麓。此处本为邑名士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讲学之所,郑氏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献其居为金仙院,供以佛像。隋开皇九年(589),经来自天台山的僧无际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寺僧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  相似文献   

14.
其三十六否泰(一)才交(二)万物盈(三)屯蒙二卦(四)禀生成(五),此中得意(六)休求象(七),若究群爻漫役情。校: 〔一〕漫《注疏》作“漫”,其他各本均作“谩”。〔二〕屯蒙二卦禀生成《十书》作“屯蒙二卦受生成”,《注疏》《讲义》《阐幽》均作“屯蒙受卦禀生成〔三〕休求象《阐幽》作“必忘象”。〔四〕次序排列《注释》列在第三十二首,《注疏》列在第三十首,《阐幽》列在第五十五首。  相似文献   

15.
《大宋僧史略》,略称《僧史略》,三卷。北宋咸平二年(999),右街僧录赞宁奉敕撰定(卷题下有“咸平二年重更修治”的小注)。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四卷。  相似文献   

16.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北宋景德元年(1004),东吴沙门道原撰。载于元藏“振”至“世”函、明藏“合”至“弱”函、清藏“誉”至“青”函、频伽藏“云”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先是有唐金陵沙门慧炬(或作“智炬”)、天竺三藏胜持,于贞元十七年(801)编次禅宗诸祖传记偈谶,及宗师机缘为《宝林传》。至光化二年(899),又有华岳玄伟禅师,编次贞元以来禅宗宗师机缘,为《玄门圣胄集》。道原“续后粱开平以来宗师机缘,统集《宝林》、《圣胄》等传”,撰成此书(见《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因灯能照暗,禅宗祖祖相授,以法传人,犹如传灯,故取名为《景德传灯录》。书成以后,诣阙进呈,宋真宗诏翰林学士杨亿等刊削裁定。“其有标录事缘,缕详轨迹,或辞条之纷纠,或言筌之猥俗,并从刊削,俾之纶  相似文献   

17.
<正> 近读乔卫平先生大作《<论语>“中庸”证异》(见1988年第四期《孔子研究》,以下简称乔文),获益匪浅。然品赏之余,又觉得其中关于《论语》之“中庸”是借喻西周礼乐制度的看法有值得商榷之处。“中庸”旧训“中用”(中道之实用)或“中常”(中道常道)皆可,而以  相似文献   

18.
在《联言判断的种类与负判断的等值》一文中(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6期),李守秀同志(以下简称李文)将联言判断分成“顺联判断”和“逆联判断”两种所谓顺联判断指“断定几种质相同的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8,(2)
本刊讯被沈阳市一家厂长期占用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辽宁省沈阳市慈恩寺于1987年秋全部交还僧人管理。慈恩寺创建于唐代,复兴于清天聪二年(1628),扩建于顺治二年(1645),为东北四大丛林之一,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该寺被工厂占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沈阳市政府为了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多次开会,决定将慈恩寺全部交还佛教界管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  相似文献   

20.
苏渊雷先生曾谓杨廷福(士由)先生“为学多方,精进未已,偃蹇明时,困勉有加”。读先生所著《玄奘年谱》,寸知此言诚哉!杨先生于玄奘研究有年,曾著《玄奘论集》早有流传。今再读其《年谱》,诚如先生自谓,而恍惚可见谱主“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之舍身求法精神,陈援庵(垣)先生曾引朱子“旧学商量增邃密”句相勉,亦见先生于学问于佛法精研求是的态度。《玄奘年谱》虽为年谱,却有着比年谱更为重要的意义,正如先生在凡例中略述撰述意旨时所说:“年谱之作,并不是孤立地按年代顺序表录式的记录谱主的生平”,而“最好能从以事系年月中,显示谱主理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