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族学视角提出佛教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文化,认为尼泊尔释迦族遗裔可溯源释迦牟尼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尼瓦尔族,孟加拉查克玛人关于释迦族迁徙的传说与历史记载和考古资料相印证,历史上迦毗罗卫国灭亡之际有4支释迦族先行北迁,其后裔曾来华译经可证其传说的真实性。原始佛教表现出汉藏语系民族文化特征,反映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的社会文化,其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释迦牟尼创立的学说是人生论,人本思想是其本质特征。释迦牟尼建立僧团组织,其核心成员和主要信众是藏缅语族民族。两次经典结集和部派分裂的记载也表明,原始佛教和早期部派的僧团和信众,大部分都是来自雪山地区的藏缅语族民族及其国家。佛教经过2000多年的流传后,印度以及中亚、南亚早已绝迹,但仍然在汉藏语系民族中留存下来,也表明佛教的根基在于汉藏语系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瞿昙,出身释迦族,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其族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腹地,较早南迁恒河平原北部边缘,营造城邑,从事农业种植,建立国家体系,进入先进行列,故称其名为大能、能者,其神话传说也反映农业民族具有的人本主义特征。按佛经记载,释迦族皮肤黄白,崇尚金色,从人种特征上说明属于黄种人。释迦族首都迦毗罗卫城,现可考城镇村落十三个。当时的印度十六大国中有七国属于藏缅语族民族国家,分争佛舍利的八国中有六国属藏缅语族民族,宗奉佛教。这些同语族民族的社会、文化成为释迦牟尼建立佛教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后来信仰佛教的主体民族。  相似文献   

3.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远古时代分布甚广,据说他们是汉族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羌人的记载,在历史长河中,羌族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演变而为汉藏语系中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民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族的关系。羌族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占有  相似文献   

4.
释迦牟尼涅槃百年后,佛教僧团因对佛教戒律和义理的不同看法,而分裂成十八部派(或二十部派),使得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不同部派皆有所宗依的三藏经典。法藏部对经典的分类受大众部系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在部派时期独具特色。法藏部经典中与咒语相关的"咒藏"及与菩萨本生、修证相关的"菩萨藏"皆有大乘特色。故对其经典进行考察,对进一步了解早期佛教经典的分类与初期大乘佛教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储 《法音》2023,(9):46-52
<正>《释迦谱》是中国僧人撰写的首部释迦牟尼传记。作为杰出僧人、佛教史学家僧祐存世的三部著作之一,其无疑能反映僧祐的佛教思想与态度,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产物。《释迦谱》收录的阿育王相关内容,正是东晋南朝阿育王经典与文化流行下的结果。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僧祐对时代思潮的观照与把握,也能窥见阿育王文化在当时的兴盛面貌。  相似文献   

6.
<阿含经>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其中包含了大量释迦对商人的说法,从中可看出释迦商业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以因缘果报为中心,既重视经济发达,又提倡超越财利;既崇尚积累财富,又要勤俭节用;虽提倡自己勤俭又号召不吝惜地布施众生、慈悲利他.  相似文献   

7.
佛诞节     
佛诞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其生卒年代,南传与北传佛教有不同的说法。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论”,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约与中国  相似文献   

8.
《释迦谱》和《释迦氏谱》是我国佛教学者编撰的两部重要的释迦牟尼传记,代代流传,影响极大。《释迦谱》梁建初寺沙门僧祐撰。载于丽藏“彩”函、宋藏“彩、仙”函、元藏“彩、仙”函、明藏“书”函、清藏“壁”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其中丽、频伽、大正藏作“五卷”,宋、元、明、清藏作“十卷”。五卷本最初见录于僧祐自著的《出三藏  相似文献   

9.
从佛教文献以及龟兹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龟兹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早期流行阿含部,法藏部也杂有流行,还发现了密教的经典。龟兹佛教受到罽宾一带佛教的影响,后来小乘说一切有部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当地出土的梵文、吐火罗语文献绝大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经典,这与古代高僧的记载相一致。从龟兹保存的石窟中可以透视出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流行情况,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反映"唯礼释迦"的小乘思想,并且有些题材仅出自小乘说一切有部经典。  相似文献   

10.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丰富的壁画内容被称为“龟兹样式”,而以中心柱石窟最具代表性。壁画内容主要包括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画等,这些壁画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本身展开的,着重反映释迦牟尼前世本生、今生本行、最后涅槃的事迹,是小乘佛教“惟礼释迦”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土的佛经残卷,大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小乘佛教经典“四阿含经”,说明这一地区小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大乘与小乘教外有教,教内有派,佛教也不例外。同是佛教,却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别。虽然在五台山历史上流传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但它何以名大乘,它与小乘有何区别,仍有了解之必要。自从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之后,开始了佛教史上的“原始佛教”时期(约公元前六、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也就是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积极活动,宣传、发展佛教的时期。释迦牟尼死后不久,他们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文明的交流性是佛教思想文化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是佛教文化成为全球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基础.但是对于佛教思想交流性本质的发掘与论证,还需要系统地学术探索与建构.以释迦牟尼及原始佛教思想的交流性问题为核心议题,分别从以生命为本位问题的佛陀哲学观,以慈悲、无常、无我为主轴的佛陀真理观,以"四大教法"为思想原则的佛陀诠释观...  相似文献   

13.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创建于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族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在世活了80岁。早期佛教着重理论,而不重视偶像崇拜,故不雕塑佛像。佛教最初崇拜释迦牟尼为佛,而只是把他作为教主。当时人们礼拜的具体对象是纪念佛的菩提树、法轮和浮图。自从佛教僧侣传教活动开始以后,才开始把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3)
正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以恪守戒律、强调四念住等三十七道品著称,是南亚、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所崇信的主要宗教,19世纪以来广泛传播到欧美各国,影响日益增强。我国是唯一具有三大语系佛教传承的国家,其中,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边境地区,为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一些佤族、彝族民众所信奉。这些民族大都在边境地区生活居住,与缅甸等国的同族同根同源,在信仰文化上,与南亚、东南亚佛教国家法乳一脉,族缘、法缘乃至亲缘深厚。由于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中周历史上唯一有南传、汉传和藏传三大部派佛教共同传播和发展的地区.巴利语系佛教从东南亚地区传入云南傣族地区,藏语系佛教从西藏、四川等地传入云南藏族、纳两族地区,汉语系佛教从内地传入昆明、大理等汉族和白族聚居区,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使得云南佛教既带有鲜明的部派特点,又有较为复杂的民族性和人类学特征,信仰形态异常半富,也由此令云南佛教的研究在中国佛教研究领域备受学界关注.在相关诸多著述中,新近出版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侯冲先生所著<云南与巴蜀佛教文化研究论稿>(下文简称<论稿>),是目前所见颇有学术功力和史料创新意识的一部著作.该书在史料考证基础上从宗教与民族意识角度对云南佛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传佛教流行的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传上座部佛教分布的边缘地带。云南历代傣族佛教徒在翻译《巴利三藏》时,在秉承上座部佛教思想和原始仪轨的基础上,与本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等结合,呈现出傣族佛教的区域特色。早期佛教典籍用不同的方法对“四圣谛”进行了诠释,论文对此作了分析,并重点探讨苦谛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基于傣族社会对佛教的热情,借助巴利文注疏等来揭示“人生之苦”,从而明白信众不惜散尽家财来“做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大乘运动 10.1 三藏真伪: 在大乘出现之前,印度的传统佛教已经分裂成为很多部派,一般称为十八部,实际有二十多个部派。他们在教义理论或修行实践上有各种分歧,常有争论,然而都是释迦  相似文献   

18.
阎小龙  张元林 《法音》2023,(2):6-14
<正>提婆达多与佛陀的故事,在佛教经典中记载较多。提婆达多(Devadatta),又译为“调达”“提婆达兜”“地婆达兜”“禘婆达多”等。《释迦谱》卷二记载:“调达,亦云提婆达多,齐云天热。以其生时人天心皆忽惊热,故因为名。”[1]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和斛饭王是兄弟,提婆达多是斛饭王之子,与阿难为兄弟,与释迦牟尼是堂兄弟关系。释迦牟尼和提婆达多的矛盾关系在佛经中多有记载,但众多的佛经中,对提婆达多的评述出现了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9.
明涵  明建 《法音》2012,(12):49
本刊讯12月1日,为弘扬道安文化而巨资投建的道安寺,在道安大师故里河北省冀州市举行奠基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冀州道安寺住持净慧长老为奠基法会主法,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护法居士、佛教信众近3000人随喜法会。净慧长老开示说: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出家人都以师父的姓氏为姓,在东晋时,道安大师改变了这一状况。道安大师说:"大师之本,莫尊释迦。"凡佛教徒应以释迦牟尼的姓氏为姓,自此,僧人便有了"释"姓。净慧长老指出:道安大师还是一位知识渊博、造诣高深的文学家,他翻译了佛经等佛教典籍,也为佛教中国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1500多年的印度历史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佛教在印度衰亡),佛教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演变和发展;同样地,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公元1世纪至今),大乘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当前,肇兴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起源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的人间佛教,已然成为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主流。本论文试以菩萨范式及其转换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论证菩萨道是所有不同时期佛教的一贯之法,亦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