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印 《法音》2010,(4):32-32
《净土决疑论》科判 为释此论,谨遵通例,试为科判,略为提要。但为阐述方便,未及周全允当,达者详之。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0,(9):42-47
<正>4、析禅师"拨净土"疑(1)一番问答①难宗师拨净土【论文】问:禅宗诸师,多拨净土,此又何说?此论假藉"上座"师之口,将佛教界中存在的诸问题,一一揭示出来,进行析疑。  相似文献   

3.
王孺童 《法音》2010,(3):10-15
<正>《心经释要》,明智旭所述。原无科节,然其释经间错,文自分五,以显五重玄义也。甲一、释名此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字经名,于内又开五  相似文献   

4.
王小明 《法音》2001,(1):19-29
《净土十疑论》,全一卷,是智顗阐述西方弥陀净土思想的又一部著述,又称《阿弥陀十疑论》、《天台十疑论》、《西方十疑》等。此书为智顗口述,但不知为何人记录整理。 所谓“十疑”,是指该论就往生西方弥陀净土提出十项疑难。这十项疑难,基本囊括了世人对净土法门进行理性思考的所有模式及框架。智顗对此“十疑”的解答,不仅在当时对西方弥陀净土信仰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的净土学人,也颇具解惑和指导意义。 《净土十疑论》(后简称《十疑论》)的语言较为通俗,且多有譬喻例证,使人对其中所阐述的思想极易理…  相似文献   

5.
行特 《法音》2007,(9):48-50
传印法师所著《印度学讲义》、《四分戒本述义》,一直作为中国佛学院的教材在使用。除此之外,他的《〈宗教不宜混滥论〉讲记》、《〈净土决疑论〉讲记》和《日本净土宗》等著作也为一届又一届的学僧们所阅读。  相似文献   

6.
智■以"五重玄义"说《金光明经玄义》,其中对"金光明"的释义是在驳斥诸师旧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表现为"附文释名"、"当体释名"。宋季台宗因对智■"当体释"中的"观心释名"是有是无的问题,产生了对《玄义》版本是广是略的异见。而这也构成了宋季山家山外义诤全面展开的肇端。在两家义诤往复过程中,也曾对释名"金光明"是"法"是"譬"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7.
樊浩教授基于"现实的伦理"和"伦理的现实"之双重动机,以"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性建构"为"一以贯之"的主题,在历史地还原性建构中国古代伦理精神基础上,求证中国伦理精神现代建构的必然性,由此开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的三维认知路向,并构建以心理学探本、形而上学辩证和决疑论解决为基本构成的"价值生态"方法,然后以此来解决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中的决疑论问题,完成对中国传统伦理及精神的逻辑还原,以为现代社会伦理的建构提供传统资源,也为其打开一种认知视野并开辟出一种认知路径。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0,(6):40-49
<正>二、正宗分(一)决教疑以启信1、据《弥陀要解》以明净土法门之殊胜(1)引启:①上座举流俗知见【论文】上座因谓余曰:"《要解》一书,吾昔曾一视。见其词曰:‘《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0,(8):28-32,33,34
<正>2、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疑(1)上座陈问【论文】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宗门中,从上诸祖善知识所谈,的确如是,实无有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6,(3)
正灵峰派是明末蕅益大师创立的一个佛教派别。灵峰派究竟属于哪一宗?现在学界对此并没有形成定论。灵峰派的宗派定位问题,其实就是蕅益大师的思想定位问题。关于蕅益大师的思想定位,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观点,一是天台说,二是净土说,三是禅宗说,四是融合说。天台说。蕅益大师私淑天台,其著作中多引用天台宗之五重玄义、四悉檀、化仪化法四教、一心三观等概念术语,乍读其文,如天台学之翻版,所以许  相似文献   

11.
明代以陈献章、湛若水为代表的"江门心学"兴起,促成传统儒家经典解释思想新一轮的转型。它以"心学"为解释形上学,建构了"心理同一"的本体诠释论;以"自得"与"随处体认天理"为经典解释方法;形成了别异"朱、陆"、"以自然为宗"、对语言持不信任态度、知疑与贵新的经典解释学特质。"江门心学"的经典解释思想对明中后期解经之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阳明心学等将之"格心"、易简工夫、务实精神理念不断发扬,为儒家解释学生命力的增长做出强有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在惠心僧都源信(942~1017)以来一直到法然上人(1133~1212)的日本净土教方面,不用说,对净土教学人的思想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首先是源信,他在宽和元年(985)十一月著述《往生要集》三卷,大力宣说弥陀净土教的信仰,其影响不仅限于佛教界,而且波及于各个方面。《往生要集》引用善导的著作有《观念法门》、《往生礼赞》和《观经疏》。其中“玄义分”  相似文献   

13.
曹洪军 《伦理学研究》2015,(1):72-78,133
道德基础理论的内涵包括先天道德心灵初稿论、后天文化学习修正论、道德判断直觉论和道德基础多元论四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修正"论外,其他部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或批判,海特对此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和回应。道德基础理论以"初稿"论和"修正"论为立论起点,精心制作了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式,用五项标准筛选出了六组道德基础,理论体系比较完备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向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拓展了道德研究的方法和视野;理论体系阐释略显简单而随意,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发展和应用空间也值得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智净土思想之研究》(上、下)王孺童著邮购价55.00元本书系对智有关净土四篇论述之研究,即阿弥陀经义记、五方便念佛门、净土十疑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心经奥义》觉云居士著邮购价17.00元自古以来,诵读心经的人可谓无量无数,《心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心经》真正法义何在?一切都可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二港(《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隋释智(岂页)说,门人灌顶记。(岂页)有《观音义疏》,已著录。此玄释《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义。自普昙无谶游化北涼,值沮渠蒙逊有疾,以问于谶。谶云,观世音与此土有缘,乃令持诵,所患即愈。于是此品久于部外别行,亦称《观世音经》,故此书亦简称《观世音别行玄义》,以别于《法华玄义》也。亦以五章明义:初以人法、慈悲、福慧、真应、药珠、冥显、权实、本迹、缘了、智断十义通释观世音及普门之义,有列名、次第、解释、料简四科。次以境智因缘别释观世音,境智有思议、不思议之分。思议复有理外、理内之别,一一各有天然、相待、因缘、绝待四种不同。观世音从不思议境智得名,世音是境,观即智也。观有次第三观、一心三观之差,先历教释,后观心释。以十普别释普门,初以六义明门:一  相似文献   

16.
李通玄是唐代著名华严论师,他所撰写的《新华严经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新华严经论》中,李通玄树立了"迁权就实"的判教风格和"取象表法"的释经路径。他在进行净土判释时采取"权—实"二分的归类方式,否定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实在性。同时,他创造性地使用"唯心净土"的概念,并将其判作"实土",由此开启汉地净土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论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代高僧智旭编撰的《净土十要》中的净土信心论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净土十要》从天台、华严的心性论出发,建立了净土信心论的立足点。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大乘佛教菩萨道信仰、因缘果报论、以及破斥狂禅偏见等等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论证净土信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净土信心论体系。这样的体系的建立,对清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晓杰 《孔子研究》2019,(5):143-150
本文以《中庸》鬼神章"体物而不可遗"为线索,探讨朱熹对此句的解释中存在的两重可能性。首先,"鬼神"为物之"体",此"体"为经验意义之先在与构成之意,然而朱熹还以《中庸》之"诚"论"体物而不可遗",如此则"体"变成"体用论"之"体",这可能是受到了张载"天体物而不遗"的影响。但最终,只要我们区分"鬼神"与"鬼神之德",以前者为形而下,后者为形而上,那么上述两种"体"都能得到很好的对应而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晚明佛教禅净融合,旨归净土的潮流中,晚明四大师对于禅净关系的主张也不尽相同。被尊为净土八祖的袾宏是净主禅从,摄禅归净之立场,而德清更侧重于自力解脱,试图以念佛为对治禅弊之方法。而真可虽然并不否认净土法门的利益,但是从禅者的角度出发,以唯心净土消解西方净土。智旭出于对禅弊的深切忧心,立场则是消禅归净。因此,四大师的禅净关系论以其立场可以分为即以净土为旨归的"净主禅从"的袾宏及智旭一派和以禅宗立场为出发点的"禅主净从"的真可及德清一派。  相似文献   

20.
《成实论》的两重二谛理论,将空有问题安立在不同层次上,论述了修行中的次第。于此主要研究一下“二谛”这一重要观念在《成实论》中的特定形态和内容,以及在此架构中五阴、涅槃、四谛的空有问题,从而探讨此论两重二谛安立的原因,以及其对有部学说的扬弃和对大乘空观的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