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哲学体系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月 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 5 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论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和理论学派建设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18-20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徐州师范大学、《江海学刊》联合主办,徐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马克思哲学高峰论坛(2011)"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  相似文献   

3.
楚惊鸿 《现代哲学》2002,(2):135-136,134
2002年5月29日,由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省哲学学会和南京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日本当代已故著名哲学家广松涉教授的弟子、来自东京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山形大学等日本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10余人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概论 /钱淦荣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 999.9.— 375页邓小平理论研究 :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王宏波 ,靳英辉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0 .1 .— 30 6页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胡福明 ,陆剑杰 ,张一兵主编 .—南京大学出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6月 9日《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在济南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学术讨论会 ,3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如何实现它的价值等问题展开了讨论。1 从现实问题出发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为了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创作160周年和当代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逝世十周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于2005年4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国内学者60余人,与来自名古屋大学、大东文化大学、早稻田大学、情况出…  相似文献   

7.
2016年11月19—2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近30名学者参加会议讨论,涉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与康德哲学、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等议题。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5月 2 6 - 30日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联合发起、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讨论气氛热烈 ,思想精彩纷呈 ,有多方面的直接对话与交锋。可以说内容既丰富又精彩 ,现就主要内容从四方面予以综述 :一、研究范式与方法南京大学张一兵 ,提出方法论自觉的问题 ,指出为了防止自以为是 ,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立场和方法有充分的自觉。他强调 ,( 1 )马克思哲学并不是一个现成的存在 ,必须首先通过文本解读搞清“马克思哲学”是什么 ,并批判性地充分…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3月 1日至 2日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讨会暨第九次全国苏俄哲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就 2 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命运和俄罗斯哲学的现状等论题展开了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贾泽林教授回顾了中国苏俄哲学研究的状况 ,指出对苏联哲学的研究和反思仍然是苏俄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则是“俄罗斯哲学将向何方发展”。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主任B B 米洛诺夫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和俄罗斯 :理想和现实”的报告 ,…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日至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来自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以及政治哲学领域的学者一百余人,就“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阐释与建构”、“马克思政治哲学与西方政治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1.政治哲学复兴的社会生活条件与社会意义对于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陈晏清教授认为,仅仅从哲…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协办的"第十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广州分会)——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研讨会"于2015年5月23~24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和杂志社的30多位学者以及多名研究生出席了会议,研讨了相关问题。一、国外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研究的主题和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2.
<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种实践哲学、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3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然而,从理论上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这还仅仅是我们重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的开端,更进一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赵仲明 《现代哲学》2007,(4):23-124
2007年4月3日至4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日文化研究中心、日本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日本社会思想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骏河台纪念馆成功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中国学者二十余人,与来自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名古屋大学、中央大学、大东文化大学、经济专修大学等单位的日本学者二十余人,以及来自日本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好者四十余人出席…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10月 30日至 31日 ,我国大陆、台湾和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的 60余名学者聚集北京 ,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这样一次旨在共同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0世纪的基本经验 ,展望它在 2 1世纪发展前景的国际性学术盛会 ,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授亲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发展哲学事业 ,迎接伟大时代”的重要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人类哲…  相似文献   

15.
回到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基地上探寻哲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对苏联模式的解构、20世纪90年代的形态多样化建构和21世纪初新范式的深层重构的演进历程.因此,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加以回顾和反思,审视其在哲学观建设、基本原理拓展、辩证法再解读、唯物史观的深化以及现实问题的哲学探索等研究中的得失,对今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任务是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认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总体性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的一种战略性考虑;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这种进展主要体现哲学主题转换、哲学观念发展、哲学思维方式跃迁、哲学视野拓展、哲学内容丰富、哲学研究方式变化、哲学发展新路径和哲学功能提升、哲学本体重解和哲学形态建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哲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研讨会于 2 0 0 0年 9月 2 1日— 2 3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学者近 40人。大家本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这样的历史使命感 ,就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现状正确把握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发展的特点、趋势及其面临的重大问题 ,是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于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来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由于德国古典哲学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全新的世界观,就是在直接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且更重要的则在于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以前人  相似文献   

19.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应重视其基本概念、基本结论,还应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哲学思维的特点。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马克思的哲学思维的特点就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点的具体性思维。在马克思以前,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