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斤姜     
有一位富人,家私丰厚,总想作神仙,偶得一位仙翁告之曰:“行善积德。”于是为表决心便自改其名曰“积德”。于平日里做些好事,修盖庙宇,设香坛,每日必跪于坛前祈祷数次,坛内香火未断,且燃的都是九文钱一支的“马蹄香”。转眼三年过去了,所剩家私无几却仍虔诚地焚着马蹄香。仙翁得知,便欲点化,于是化作一卖姜老者在其门前等待,积德欲买一斤姜,老者搓一盘问:“一斤否?”积德见是三斤,又觉老者不识枰,于是曰:“一斤。”见有如此便宜之事,便又买两盘,九斤姜却只付三斤姜钱。积德欣喜欲走,老者却化为仙翁痛心曰:“仅仅九斤姜抵去三年马蹄香。”积…  相似文献   

2.
做中国伦理学,只有扎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当代社会生活,打通观念世界与生活 世界,才是促成中国伦理思想创发的“源头活水”;只有运用新的理念和问题框架对传统伦 理话语进行理解和呈现,并在当代伦理学的理论光谱中加以辨析,才能书写出有生命力的当 代中国伦理学。由此观之,当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和书写范式亟待突破。既要告别单纯哲学 史的心态,又要警惕过度理论化的陷阱;应该重返中国伦理学的精神“原乡”,立足中国伦 理思想原典,探究元问题和元概念,重建中国人自己的伦理精神家园。以“情”的概念史寻 绎为例,可以管窥中国伦理学书写中“厚概念”的生成创化及其对伦理学范式创新的典范意 义,从而回归一种“温暖”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王从联 《天风》2022,(7):42-44
<正>“家和万事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财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等,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常听到的家训,里面包含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内容涵盖修身养性、勉学、治家,是独特的家庭文化传承,目的是弘扬家庭之志,培育理想的家族子弟,以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在现实中这些理想化的家训未必都能够实现,但它宣示了家庭理想的追求方向,  相似文献   

4.
克里斯托弗·哈尔贝希系统阐释了美德的概念意涵,并第一次从本体论层面回答了“什么是美德”这一基础性问题,构建了内容丰富的美德本体论。不同于以往美德伦理学家对美德概念的解读,他认为美德不是“有用的性格特征”,而是“具有内在价值的性格特征”。哈尔贝希将托马斯·霍尔卡的递归理论发展为一种更突出美德概念之基础地位的“美德递归论”,认为内在价值是理解美德概念的关键。根据“美德递归论”,美德是对其他内在价值的态度,且其本身也具有内在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理论发展已陷入瓶颈期,哈尔贝希对美德概念的重新阐释有效解决了当代美德伦理学对美德概念和美德本体论关注不足的问题,他的伦理学说为“美德伦理学”之后的“美德理论”贡献了崭新且极富启示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生命伦理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着眼于群体健康是当前生命伦理学发展的趋势。在群体水平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中,有关“正义”的概念是核心的问题。涛慕思·W·博格提出了正义的“关系概念”,借以考察范围广泛的社会制度与健康结果的产生具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进而强调社会制度的制定者和支持者对其产生的健康结果负有责任。通过对此“关系概念”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国内健康领域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孙志海如果研究过元伦理学,恐怕就不会质疑“行为事实属性”概念。因为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应该”、“价值”能否从“是”、“事实”推导出来——显然蕴含着“行为应该如何”与“行为事实如何”概念,蕴含着“行为应该”与“行为事实”概念,蕴含着“行为应该属性”与“行为事实属性”概念。  相似文献   

7.
“伦常明察” (sittlicheEinsicht) 或“伦理明察” (ethischeEinsicht) 是舍勒现象学伦理学构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曾把自己的伦理学称作“明察伦理学”, 以此与康德的“义务伦理学”划清界线(参见Scheler,S. 202)。舍勒甚至认为, 伦常明察比伦理学更为重要, 因为“伦常的意愿尽可不必以伦理学作为它的原则通道———很明显, 没有人通过伦理学而成为‘善的’但却必须以伦常认识和明察作为它的原则通道”。(同上,S. 88)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具体问题是: 其一, 伦常明察是什么? 在我们的伦理意愿和伦常行为中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涉及舍勒…  相似文献   

8.
"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的过程,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相似文献   

9.
玛莎·努斯鲍姆曾被许多人误以为是美德伦理学家,她本人则声称美德伦理学是一个 “混乱的且令人混乱的”分类范畴,并不存在着美德伦理学这样的事情。然而,她所说的“ 混乱的”美德伦理学范畴是一个过时的、错误的分类范畴。正确的规范伦理学的分类应当是 以研究进路,即以采用何种基本概念作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来区别其理论类别,如此,正确 的美德伦理学范畴应当是以美德概念作为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起点,而美德概念可以成 为这样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起点。因此,美德伦理学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分类范畴,它可以是并 且是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鼎足而立的三大规范伦理学的研究进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人”的概念──生命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作为本体论概念的“人”近年来,生命伦理学以及。动的哲学(PhilosophyofMind)和政治哲学的文献频频提出关于“人”的概念问题。几乎在生命伦理学的所有主要问题上,我们都遇到“人”的概念问题。当我们就人工流产、胚胎研究、极低体重新生儿和严重出生缺陷新生儿的处理、严重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处理、处于脑死和永久性植物状态的病人的处理、裂脑人的对待、安乐死、脑和脑组织的移植,以及克隆产等的伦理学可辩护性进行辩论时,似乎“人”的概念问题不可避免。探讨“人”的概念问题可以有两条思路或两种策略:首先弄清什么是“人”然…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183;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李喜英 《学海》2007,(3):46-50
从表面上看,元伦理学似乎对人类道德实践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它远离了客观现实生活,仅仅是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偏离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旨趣和道路。然而,元伦理学并没有因此而丢掉其作为伦理学的学科身份。通过对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它并没有和传统规范伦理学产生彻底“断裂”,只是谋求对伦理学的道德概念和判断进行科学的逻辑论证,以此保证其伦理学的“科学”品格,进而间接地对人类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直觉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影响重大的派别,它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伦理学的开端,主要流行于英、美等国。直觉主义者断言,善、义务、正当等道德概念,不可能用理性和经验来认识,而只能用“道德直觉”来认识。伦理直觉主义就是由此而得名的。英国的直觉主义源于英国的新柏拉图学派和西季威克的直觉主义思想。到二十世纪初形成了直觉主义的完整的伦理学体系。直觉主义伦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当时流行于英国的伦理学说,主要是功利主义和进化伦理学。直觉主义者看到这些伦理学说在人们中已失去其影响,于是企图另辟蹊径,寻找维护资产阶级道德价值的更方便更有利的手段。他们用给善恶、义务、正当等道德概念下定义的“新”方法来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无限”(infinity)概念是列维纳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揭示了他的本体论、伦理学与宗教思想的统一。一、列维纳斯的“无限”概念谈到“无限”概念,就要首先从“存在”(Existence,Being)概念谈起。列维纳斯更愿意使用“有”(there is,Il y a)这个概念来表达“存在”。在他看来,“有”既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也是“无”的根据。“有”是一个无人称的概念,如果一定要坚持一种人称形式,那么,它就是“一般的存在”。他写道:“就像无人称形式的第三人称代词一样,它并不是指某个行动的已知的但尚未确定的作者,而是指这个行动本身的特征,它可…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包括优良的美德,也包含腐朽的糟粕,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剔除其腐朽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概括说来,“三纲”基本上属于腐朽和束缚人性的“糟粕”,应当彻底予以否定,而“五常”则可以视为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我们要持分析和“扬弃”的态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必须同弘扬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德性与学问     
中国古哲把“学问道德”、“道德文章”、“学术道德”视为一事,视为“做人”的“第一着”。主张“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凡言诸学,均论及道德。西方也有“知识即道德”、“美德即知识”的历史传统。先师们的“知行合一”(做学问必与做人相结合)主张,细细思来,不能不说是抓住了做人之大道和为学之总纲。学伦理学的人,伦理学研究者一定要有道德,委实不下于科学家要有智力。伦理学研究一旦和人的道德生活相脱离,不仅使人们怀疑其科学性,而且将引起人们“实践精神” 的紊乱、伦理角色的“错位”和道德生活的“颠倒”。因此,从世界观(智慧)的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17.
伦理何为     
伦理学是“成人”,“做人”之维。人离不开伦理,伦理学首先是“成人”之道。“人”成为什么样的人也离不开伦理,伦理学又是“做人”之维。伦理要内化成人心理的存在,才能成为“成人”之道,“做人”之维。道德建设要符合“成人”与“做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价值层级与伦理生活辩证法包利民正如罗尔斯在《公正论》中所指出的,伦理学中的两大基本概念是“公正”与“好”(善)。不同伦理生活实践及理论建构之间的分歧与争论,大都可以还原到对这两个概念的规定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之上。比如:何者第一性?应当从何者推导出另一者来?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伦理学中“目的论”与“义务论”两大思路。认为伦理学应当建立在“好”(善)这一价值范畴上者,被称为“目的论”。目的论思路在伦理学中影响曾十分广泛,但其地位在当代变得起伏不定了。本文将评介一下当代西方对目的论或伦理学是否可能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伦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应当看到,现行的伦理学体系还是很不完备的,甚至忽视了对某些基本理论的研究。比如道德实践这一重要的概念就应当被引入伦理学,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的概念。马克思早就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人们的道德生活作为人们全部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或者说得更明白些,道德生活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恩格斯在其晚期著作中,具体地发挥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曾经使用了“爱情和友谊的实践”、“订立婚约的实践”等这样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相似文献   

20.
人的尊严与生命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严”是频繁出现在生命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但关国学者麦克琳却在最近认为,尊严在生命伦理学中是个无用的概念,可以毫无损失地用其它概念,比如尊重人的自主性概念所代替。反驳了麦克琳的观点,定义了尊严的含义,认为生命伦理学的使命就是在当代生命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