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爱国主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国穆斯林出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认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将拳拳爱国之情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千百年来,中国穆斯林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为缔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创下了丰功伟绩。在中国穆斯林许许多多令人称道的优良传统中,除了爱国的传统外,还有尊知识、重文化的传统,讲和平、讲团结、讲宽容的传统,聪明勤劳、勇于开拓的传统……对于今天的中国穆斯林来说,这些传统不仅仍然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而且…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或者说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统一的教育。这种情感教育,首先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感教育,而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乃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为重点。自豪感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责任感产生献身于祖国建设的迫切心。自豪感,责任感融合、凝成振兴中华的事业心;每个人的事业心,最终落实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上。学生的事业心则落实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责任感,乃是这种民族精神在情感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历史意识与"历史的公用"--哈贝马斯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行福 《学海》2004,(6):12-18
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犯罪行的真诚忏悔,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人类道德意识发展和历史反思的重要成就。哈贝马斯作为批判理论的当代代表,在历史意识的转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以历史意识和“历史的公用”两个问题为主线来研究他的历史哲学。哈贝马斯强调历史意识不仅应该具有反思的批判维度,而且应该有公共的政治启蒙维度。因此,只有从后传统的交往理性的规范前提出发,反思民族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培育后传统的历史意识与“宪法爱国主义”,才能实现史学的“公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1995,(3):13-14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件,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道教与祖国兴衰息息相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爱国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道教徒要发扬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不断提高广大道教徒的爱国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5.
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朱敦儒“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唐伯虎“问渠勾当乎生事,不弄纶竿便读书”;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千百年来,骚人墨客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钓鱼诗词,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们都致力于探寻发展之道的当今,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恶”劣现象。其中个别“恶”确实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帮助了一些单位、某些地区的发展。于是,有的同志就认定,“恶”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发展之道;并且,由于恩格斯对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一论断表示了某种赞赏,上述认定似乎又找到了“理论依据”。不管这种认定是出于对某些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状况无可奈何的痛苦默认,还是出于无情的赞赏;不管把这种认定仅仅局限于发展初期,还是宽泛到发展过程的始终,“恶”有助于发展的观点已造成了一定…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特征刘振华,卞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去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为祖国的独立自主、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是同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有一项谓之“人之常情的消费”,即“人情消费”。这种消费原本是寻常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礼仪消费。过去这种消费往往不究形式,不以消费价值多寡论亲疏,礼到意到,情在意中,一片书签,一页贺卡,一方丝绢,一  相似文献   

9.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研究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许辉(历史所所长、副研究员)中共中央颁布的《(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革命导师列宁也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回顾中...  相似文献   

10.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伟大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它的性质、意义和历史作用,可以从许多方面加以概括总结,但是,“五四”运动首先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  相似文献   

11.
上主,我的心灵不知骄傲蛮横,我的眼目不知高视逞能,伟大惊人的事,我也不想干,超过能力的事,我不想办。(咏131:1) 中国人爱谈平常心,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平常心;佛教的修禅悟境“不执心,不执著,”是平常心;一个人面对一生中的荣辱能够“宠辱不惊”是平常心。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世间、造化奥妙后的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们在心境上,会反复震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呢”?恐怕是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候,便被灌输了一种过于狭隘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王从友 《天风》2013,(3):13-14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人各有其祖,但“祭祖”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大背景。春秋以降,人们便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年复一年地对先人进行着“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而白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以来,其更是成了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途径,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敬祖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3.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义利问题多有论述且影响深远。孔子说 :“礼以行义 ,义以生利 ,利以平民 ,政之大节也。” (《左传·成公二年》)因此 ,孔子主张见到利的时候 ,首先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 ,要做到“见利思义” ,如果符合义 ,那就可以获取 ,“义然后取” (《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义 ,即使能使人富贵的大利 ,也不应要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当然 ,人不能不要利 ,但手段要合于义。他说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相似文献   

14.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以为,人们掌握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所谓闻见之知,另一类是不以感觉为基础的德性之知。程伊川说:“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相似文献   

15.
先秦哲学与爱国主义卞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萌发于先秦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历史轴心期理论”认为,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并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中共中央公开发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全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作为爱国宗教团体的一员就该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执行。 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世长存的历史使命和生存动力。爱国主义也给中国天主教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学海》1994,(6)
加强爱国主义研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推动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本刊编辑部与历史所联合发起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  相似文献   

18.
“以水喻人”的学说及其思维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以水论道以水作为譬喻阐发哲学范畴道的含义始于老子。他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老子·八章》)又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老子·七十八章》)老子以为水最接近道 ,与道最为相似 ,主要取其两个特征 ,一是处下 (“处众人之所恶”) ,一是柔弱。从老子起 ,以水论道成为道家传统 ,庄子和稷下道家都赋予水哲学意味。而《淮南子·原道训》有一段水的赞歌 ,充分发挥了老子以水论道的思想 ,引录如下 :天下之物 ,莫柔弱于水 ,然而大不可极 ,深不可测 ,修极于无穷 …  相似文献   

19.
“性善论”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自孟子首倡“人性善”,历代以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诠释与再论证。进入近现代,钱穆基于稳健的史学立场,开始大量运用历史思维、进化论思维来阐发“性善论”内涵,并从“平等”与“自由”两方面使传统的“性善论”命题同现代思维接轨,使得这一古老命题焕发了现实的生机;不仅如此,钱穆沿着传统的空间进路、时间进路、层次进路向前推进。并一反传统的从正面立论的方式,采取了反面推论的做法,即主要通过归谬法论证“性善论”的合理性。由此,钱穆就把主要从本体论、工夫论角度解读“性善论”的传统进路,转向到从认识论、价值论角度看待“性善论”;相应地,“人性善”的内涵也从原本的主要是说“人性本善”和“人性向善”,转成了说“人性应善”与“人性必善”。  相似文献   

20.
游唤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书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的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的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方面来立论的.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