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年代,拥有一个职位,发展自己的职业是令人羡慕的,然而职场失意的人又何其多,有的是因工作能力不够而失意,而相当多职场失意人则不是能力因素,更多地体现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力,或过于重视竞争,或过于贪图小利,或自以为是,或耍小聪明等等不一而足。因而适当掌握职场  相似文献   

2.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当中,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他们很多时候会被自己的假想敌给严重的影响,有的时候甚至会无心的工作变得疑神疑鬼,这其实是心理的一种猜忌,想要更加自在的生活我们就不要跟假想敌较劲。  相似文献   

3.
职场跳槽ABC     
职场跳槽——俗称炒老板的鱿鱼,对于打工仔来说,是个很惬意的事情。然而,有的人越跳越好,有的人却越跳越差,这说明跳槽是有一定的技巧、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也有公认的游戏规则。所以,在跳槽前了解掌握以上情况才能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从而达到越跳越好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身为职场人士,您的通讯录是什么样的?是否仅是一个普通的电话号码本?时下,一些职场有心人十分善于管理自己的通讯录,有的甚至将其绘制成了一张一目了然的“人脉图”,并定期进行整理和保持联络。这种“人脉图”,往往为其职场成功添力不少。  相似文献   

5.
一提及“吃亏”两字,连邻家6岁小孩儿都会说“吃亏是福”,而在实际生活之中,真的把吃亏看成是福气的人却很少。懂得吃亏是职场道路上必修功课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相似文献   

6.
职场是每个人必须踏上的舞台,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价值往往是通过职场来实现的。在职场上是如鱼得水,还是原地踏步,都关系着一个人的发展。而大学则是一个人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本文从职业素养入手,结合并探讨大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方式和方法途径,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在“工具人” “打工人” “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 职场物化已然成为了一个亟需探讨的话题。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 机器人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关注。因此, 本项目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机器人渗入职场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补偿控制理论, 我们假设职场中的机器人员工凸显会增加职场物化。项目采用实验、大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考察机器人员工的凸显是否会增加职场物化, 初步验证影响效应; 然后探讨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中介机制, 试图发现感知威胁和控制补偿的链式中介效应; 最后从个人、机器人和环境三方面分别考察其对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调节作用, 并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对职场物化的干预策略。对本项目的探索有助于结合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发展背景, 前瞻性地了解人工智能在职场中可能的负面影响,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证和辨析了《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五性”指“精、神、聪、明、音声”五者,具体指精气、五藏神及人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六情”指构成人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六种情实,引申指人身的六种情欲。从内容看,《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白虎通·情性》的“五性六情”说不同。在《白虎通》中,“五性”指“仁、义、礼、智、信”,而“六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河上公章句》又认为“五性”属阳,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六情”属阴,是人修道养生的消极障碍,并主张“守五性,去六情”。《河上公章句》的性情说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它一方面在形式上继承了汉儒“性阳情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将“性”与“情”转变到道家的养生说上来。  相似文献   

9.
在“工具人”“打工人”“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职场物化已待关注。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其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探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知觉到机器人的威胁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8个递进子研究(N=3422)探究了感知机器人威胁对职场物化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第一,感知到机器人的威胁会增加人们在职场中物化他人的倾向,并且感知到机器人认同威胁(即对人类自身独特性的威胁)造成的影响更强;第二,控制感在感知机器人威胁(主要是认同威胁)影响职场物化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机器人认同威胁越高,控制感越低,职场物化越严重;第三,补偿控制的另外三种策略,即加强个人能动性、支持外部能动性以及肯定特定结构,能够调节感知机器人威胁对职场物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机器人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预警与应对机器人负面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职场,受气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几乎人人都碰到过。但如果因受点气就选择逃避的话,是很难在职场上立足的。如同夫妻相处,假如一发生争执就闹离婚,那么世上几乎所有的婚姻,都将无法维持。身为职场人士,偶尔遭遇波折,要善于化解因不公正待遇而引起的怨恨。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心理活动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划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赞成将心理活动分成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的“二分法”;有的人则主张仍沿用将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的“三分法”。本文作者认为,把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划分问题仅仅局限于“二分法”与“三分法”孰是孰非的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但由此  相似文献   

12.
光阴荏苒,学禅六载.弹指而过。幸好得遇几位禅门大德,为我指了个入处,几经磨砺,得了个歇处,方知确有生死可了。了而不住,随缘自在。我由教入禅,由禅契教,复由教证禅,由禅归教,层层印证,又在尘俗中保任磨炼,方得踏实心安,说法也就真实无惭,否则,终是“光影门头之事”。我过去也落于知解狂禅,徒是口头爽谈,险些自误。我在《禅修次第论》中立“知解悟人,悟人见性,见性起修,回向净土,顿超上乘”五次第,这是我所走过的路。我学禅有两大殊胜之处:一是情上悟、情上觉、情上彻、情上了;二是修苦行。前者使我真正明白了佛阳…  相似文献   

13.
寂寞的境界     
许多人都害怕寂寞。一个人百无聊赖,情无所寄,正如俗话说的:寂寞难耐。寂寞真的如此让人不堪忍受吗?其实有时候,人往往是被生活热闹的表象掩盖了肤浅与苍白。往往是朋友越多、生活越热闹的人,独处时的寂寞就愈难熬;而有的人虽蛰居独处,却怡然自得,并无寂寞之感,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我寂默时,我感到充实”,这是全然不同的思想境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有所敬畏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  相似文献   

15.
谢炳国 《天风》2008,(14):18-20
钱在有的人手里,能增添生命的光彩,使生活更丰富。而在有的人手里,却成为灵魂的腐化,变为千古罪人。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论荀子的德性教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从人性趋恶角度构建了自己的德性教化理论.恶在礼仪法度的制约下不仅可以改变,而且必须改变,经过教化"涂之人可以为禹".德性教化实乃"化性起伪",而伪是针对情的,只有对情进行矫正,才能对人性教化,情为教化之基;礼为教化之则,道德教化是个人遵守礼仪规范及人自身德性的自我迁化的过程,以心对礼以治情,从而以人的智识促进德性的提升;养为教化之方,以礼乐养情,陶冶、涵养人之德性,促进人的道德自觉.荀子的德性教化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几乎巴金所有的长、中、短篇小说都是以情见长.中篇《春天里的秋天》除了情感浓重之外,更具有一种耐人体味的诗情味,独具奇妙的艺术魅力。为了创造这种理想的审美境界,巴金在这部不足四万字的小说里,巧妙而灵活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方式,均收到良好的效果,排比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是职场中人最大的制胜法宝?很多人行走职场多年,能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小有收获,靠的就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真正决定你的职场高度的,就在于你有没有好的习惯。那么职场中都有哪些良好的习惯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以下五个习惯决定你的职场高度!1.阅读的习惯林肯总统曾说过,阅读比起  相似文献   

19.
基督徒也是生活于高天之下、厚土之上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他们的民主意识之强烈也是前所未有的,关心教会,参与教会的建设和管理的心愿也日益迫切,民主办教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是教会自身建设的一大课题,正在基于建国以来而发扬的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 什么是民主呢?有人说:“民主就是人民管理国家或者说多数人管理国家。”“民主是一种集群力独立思考的艺术。”“民主即是民众意愿的表达。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而全体人民,主权在于他们。”(法·尚福尔)。 古人说:“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  相似文献   

20.
职场负面八卦由三个参与主体构成:八卦者、八卦倾听者、八卦目标。目前职场负面八卦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八卦者或倾听者的角度展开的, 并且这些研究大多是利用实验及小样本数据来对八卦产生的前因及其后果进行验证, 而基于八卦目标的角度并使用大样本数据来对职场负面八卦进行的研究非常缺乏。作者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职场负面八卦可能形成的前因与后果, 以期为基于八卦目标的视角进行的职场负面八卦的大样本研究提供部分框架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