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幼儿颜色爱好的一般性特点。被试是4-6岁儿童,共340名,分为5个年龄组。使用红、橙、黄、绿、蓝、紫、棕、浅绿、浅蓝、粉红、黑和白,共12种颜色。以图片做呈现颜色的材料。采用表示不同颜色特性的5种图片(无意义图形、蝴蝶、小熊衣服、瓜果蔬菜和小彩笔).要求被试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喜爱的颜色主要是鲜艳的红、橙暖色调和明度大的颜色;这种颜色偏好与客体对象的颜色特性无关;幼儿阶段儿童的颜色爱好具有突出的共同特点,表现出有别于其它年龄阶段的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大学生对衣服款式及颜色爱好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心理物理学的等级排列法,用男女各16种服式及27种颜色布样做材料,随机抽取广州市五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男女各30名为被试,对被试的服式爱好和颜色爱好特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单纯对布样颜色爱好的顺序与对特定服式的颜色爱好顺序不一样、衣服款式不同,喜欢配搭的颜色的爱好等级顺序也不同。(2)当前男女大学生都喜欢活泼大方、文雅、有朝气的服装款式,而不喜欢过时的、古旧的服式。(3)从颜色明度来看,大学生喜欢明度大的(反射率Y大的)颜色,不喜欢明度小的(反射率Y小的)颜色。其颜色爱好变化趋势是从明度大的颜色向明度小的颜色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对18岁至30岁的250名大学生进行了八套不同款式服装的15种颜色的爱好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都较喜爱白、天蓝、黑(衬衫除外)、大红、深蓝、蓝、咖啡色的服装(运动衫除外);(2)对不同款式服装的颜色爱好顺序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是对运动衫的颜色爱好表现出许多与其它服装颜色爱好不一致之处;(3)对服装颜色爱好的性别差异,在羊毛套衫的颜色爱好上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益荣 《心理科学》1997,20(6):559-560
1问题提出八十年代中,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虹文(1986)曾对中国学生的颜色爱好作过系统的研究,得出大学生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和白色。九十年代大学生的颜色爱好会不会有变化呢?鉴于十年来从事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尚未多见,本实验希图在重复前人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答上述问题。2研究方法2.1被试在读青年大学生120人,其中男生盯人,女生59人;文科57人,理科63人。2.2材料上海三星铅笔厂提供的标定色彩的铅笔所写的“十”字进行测试。2.3测试方法对偶比较法。例如【红一蓝卜对表示红色与蓝色相比,若较喜欢某色就写下来。将8种颜色中每一种…  相似文献   

5.
3-6岁壮族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一些心理学家很早就觉察到很小的婴儿就已表现出辨别颜色的能力。1881年W·Preyer 发现,婴儿出生42天时,已能对周围带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神态。他曾用红色和绿色作为实验的材料,结果两岁以下的幼儿还不能回答颜色的名称,到三岁以后才能有把握地说出某些颜色的名称。在J·F·Dashiell的研究中发现,幼儿到三岁时对颜色命名仍是不稳定的。W·H·Cook 对西欧儿童的研究结果指出,6岁儿童对红、绿、蓝、黄四种主要颜色的命名正确率为62%。我们以8种常见色卡为实验材料曾对我国不同民族的儿童做了颜色匹配、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岁幼儿还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2岁幼儿中有40%会进行1种或2种颜色命名;2.5岁幼儿有80%左右能进行某些颜色命名,正确率可达到25%;3岁幼儿命名正确率呵达50%。在颜色命名的实验中,还发现:正确命名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平均正确命名率达到90%,到6岁时达到94.5%。从幼儿对颜色命名的趋势来看,幼儿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似乎都是先是红色,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  相似文献   

6.
朝鲜族与汉族4—6岁幼儿颜色爱好异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儿童颜色爱好的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前人曾在3岁以上的年龄儿童作过一些研究。卡兹(S.E.Katg)对西方5—15岁儿童进行的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颜色爱好的顺序是:蓝、绿、红、紫、橙;温肇桐对中国小学生颜色爱好的调查结果是:男生是紫、黄、橙、绿、红、青、黑、白,而女生是绿、橙、紫、红、黄、青、白、黑;陈立、汪安圣对我国儿童的颜色爱好研究的结果表明:从学前到学龄没有多大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儿童同色配对、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方面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在同色配对中,到2.5岁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正确配对率达95.8%。中国儿童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沿着如下规律,先是对红色能正确命名,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和绿,最后是蓝、橙和紫。对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汉族、朝鲜族、维族或是壮族儿童在学前期阶段均倾向于以暖色调及鲜艳色调(如红、橙、黄色调)为喜爱色,而不怎么喜欢冷色与灰暗色调(如黑、蓝、紫等色调)。  相似文献   

8.
李京 《心理科学》2007,30(4):891-894
目的:探讨从童年至老年人们颜色选择的发展变化。方法:横断研究设计要求7~90岁被试从同形异色的蝴蝶形、上装形、正方形3种形状10种颜色卡片中选择一种最喜欢的颜色。结果:不同年龄组被试对不同图形颜色选择不同。结论:除橙色外颜色选择随增龄有变化,并受具体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生颜色爱好特点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的人喜欢某种颜色,有的人又偏爱另一些颜色,而这种爱好又会因所针对物品的不同而有变化。那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民族存不存在一般的和绝对的颜色爱好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葛斯(Garth)研究发现,白种人、黑种人、日本人、印地安人最不喜欢白色和黄色,墨西哥人和菲律宾人也都不喜欢白色。因此,他曾提出白色不为人类喜爱的观点。然而,一九三五年周先庚先生首次对中国的大、中学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他发现中国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白、蓝,而不喜欢紫、灰,从而否定了葛斯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爱好正是中国人当时的一般颜色爱好特点。后来,沈迺璋等人也作了有关的研究,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我国3——6岁壮族与蒙族儿童颜色爱好的异同。结果表明:3——6岁的壮族儿童的喜爱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白、紫、蓝、黑;蒙族儿童的喜爱顺序为紫、红、蓝、绿、橙、黄、黑、白。不同民族的儿童颜色爱好,表现有其共同性,也有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采用8种不同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命名实验。实验二采用12种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颜色再认实验。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对颜色的再认能力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3岁为50;4岁为67.5;5岁为90;6岁为94.5。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不同,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按其易难次序为红、白、黑,黄、绿、兰、橙、紫。3~6岁儿童的正确再认平均分数,3岁为0.30;4岁为0.38;5岁为0.55;6岁为0.64。学前儿童对颜色的命名及对颜色再认的实验结果均表明5岁阶段似乎是这方面能力发展的一个明显“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3—6岁壮族与蒙族儿童颜色爱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们发现很小的婴儿就已经对颜色有喜爱的表现。有材料表明,4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红色有一种特别爱好的情绪。人类对不同颜色爱好可以因年龄、性别、不同文化背景、民族习惯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自然界是一个丰富多采的色彩世界,婴儿出生后便已开始接触各种色彩的刺激。对婴、幼儿色觉发展的研究,研究者们一直很感兴趣。在我们的前一项实验中曾对3—6岁学前儿童的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岁幼儿可以命名部分颜色,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率为:红(93.3%)、白(90%)、黑(83.3%)、黄(53.3%)、绿(43.3%)、蓝(26.6%)、紫(10%)、橙(6.7%),平均数为50%,儿童随年龄增长,正确命名率逐步提高,到6岁时,8种颜色的命名率平均数达94.5%。但3岁以下的幼  相似文献   

14.
抽象颜色偏好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21岁人群779名被试进行抽象颜色偏好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21岁人群抽象颜色偏好顺序依次是蓝、橙、红、黄、紫、绿;(2)男生和女生对抽象颜色的偏好具有明最差异;(3)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时抽象颜色偏好具有明显差异;(4)抽象颜色偏好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但是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灰、白10种单色,研究美术专业人员(117名)和非美术专业人员(447名)的颜色爱好特点的异同.采用物体图和抽象图形两类图形共7种,其中又按颜色特性分为记忆色和任意色两类.结果表明:两类人员都具有偏好记忆色的共同倾向,但偏好程度有显着差异;对任意色的爱好,美术专业人员与非美术专业人员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前者明显地偏重爱好无彩色灰黑白颜色.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利用定量脑电图(quatitative electroencephalograhy,q EEG)技术和自我报告法分析音乐和灯光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实验基于效价–唤醒度框架评价情绪。实验1考察3种灯光颜色和4种音乐调式作为单环境因素刺激的主观结果和EEG信号,实验2考察3种灯光颜色与4种音乐调式作为双环境因素刺激的主观结果和EEG信号。研究发现:(1)通过q EEG技术研究不同类型的音乐调式和灯光颜色对人情绪的影响是可行的。(2)大调、宫调音乐和绿色灯光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小调、羽调音乐和红色灯光对情绪产生消极影响。(3)音乐和灯光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同时刺激时,具有交互作用,情绪正相关影响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影响有加强,负相关影响双环境因素对情绪影响有削弱。(4)在灯光颜色与音乐作为双环境因素刺激被试时,主要由音乐调式影响情绪变化,但是灯光颜色与音乐调式组合时,对情绪影响程度依然有显著差异。(5)音乐刺激本身具有的情绪信息与被试被诱发的情绪相一致,灯光颜色的情绪标签与被试被影响的情绪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幼儿的颜色辨别、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的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些问题作过研究.W·Pre-?yer(1881)很早就发现,婴儿出生后到42天时,就开始对有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的感觉。用条件反射法,发现婴儿在2个月末和第3个月初就可以对红、绿、蓝色灯光形成分化,幼儿已有了区别颜色的能力。R·Staples 于1932年采用了”偏视”方法研究了婴儿的色调识别能力。她将颜色不同的圆形,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还是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实验1让被试先将深绿、浅绿、浅蓝和深蓝四种颜色分为四种范畴,再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视觉搜索任务中出现了与颜色分类相应的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且这一效应在任务的早段就表现出来,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所引起。实验2让被试将四种渐进的蓝色分为两种范畴,并在之前与后接受视觉搜索任务。结果表明,分类后的视觉搜索中并未出现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先前研究表明,习得语言范畴使四种颜色为两种范畴后,颜色辨别会出现右视野范畴效应。因此,这一结果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并非由分类颜色,而是由习得语言范畴所引起的。总体上,本研究提示右视野颜色范畴知觉是由长期习得语言范畴,而非即时分类颜色引起的,进一步揭示了语言与颜色知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带颜色的字母为靶刺激.通过操纵被试任务.考察辨别任务中认知控制对基于位置和颜色IoR的影响.结果发现:要求被试辨别带颜色的字母,没有出现基于颜色的IoR;要求被试辨别颜色.出现了基于颜色的IoR.说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是基于颜色IoR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内在机制可用抑制模型和注意资源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同时,两种任务均未要求被试辨别靶刺激的位置,却都出现了基于位置的IoR,验证了Russell"注意可能存在对位置信息自动加工"的假说.  相似文献   

20.
知觉加工中存在颜色类别知觉效应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颜色的辨别具有类别知觉效应:类间两种颜色的辨别能力比同等颜色空间距离的类内两种颜色的辨别能力更高。对于类别知觉效应的产生机制存在两种观点:知觉特性假设、语言标签假设。以往的研究范式由于实验任务涉及到工作记忆成分,被试在完成任务时会自动地对颜色命名以利于记忆,因此所得证据大多支持语言标签假设,而对知觉特性假设的支持证据则很少。本文利用目标觉察范式最大限度去掉了工作记忆成分,通过测量被试辨别两种颜色的反应时,得到了类别知觉效应。并通过语言干扰任务进一步证实在该实验范式下类别知觉效应与语言的无关性。从而,为知觉特性假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