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地进行道德评价,赞扬和支持高尚的道德行为,批评和反对错误的道德行为,使人们扬善弃恶,使道德价值由小变大,由负变正,最终实现道德理想,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坚持价值尺度 评判道德价值的客观标准,只能是善恶。善恶的客观尺度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是强烈的阶级性。皇宫里和茅屋中的人,所评尺度是相反的。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以阶级的利益来评价道德的善恶。凡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行为和事件,就是善;反之,就是恶。有利无利的具体尺度,就是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原则是评价的最高尺度,道德规范是评价的具体尺度。所以,凡  相似文献   

2.
道德进步标准是用来评价道德自身进步的尺度,人们用它来判断一个社会道德的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上升与衰败,从而揭示人类在道德这一特殊领域完善的前景,为社会和个人的道德建构提供科学的价值取问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延伸的辐射外场刘喜珍曾钊新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领域。道德延伸是指退休后继续进行道德社会化,将高尚的品德融入社会中,作为醇化社会风尚的一部分的活动。道德延伸不仅取决于主体对我向内场的“设置”与“修造”,也有赖于社会为道...  相似文献   

4.
成才先成人──由北大人的“修身工程”所想到的郝文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古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修身、不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就不会成为有用之才。这说明道德的自我修养对一个人的成才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才,首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人才之所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实现国家伦理职能的手段和目标。实现国家伦理职能的手段 ,主要是法律和道德公共政策。后者相对灵活的政府的社会控制手段 ,是政府对各种道德变迁进行适时调整的政府行为。作为政府行为 ,道德公共政策表现出组成政府的政治系统的特征。国家伦理职能的目标 ,也就是道德公共政策所营建的善的生活形态。经过政府对社会道德生活所进行的宏观调控 ,建立起一种社会秩序 ,消除个人交往中的紧张状态和社会道德危机 ;最后 ,创建一种“高尚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道德生活的急剧变化。其中,经济生活中的“越轨”和“失范”现象尤为突出。但是,经济行为是人的社会行为,必然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人们经济生活的道德要求,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道德观的认知失误看“为个体道德”生成的艰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为人性”是道德的本质属性。由于人有类、群体、个体三种存在样态,故道德也就应当有“为类的道德”、“为群体的道德”和“为个体的道德”三种类型。但在传统道德观看来,一种行为要具有道德性,就必须是为了类特别是为了群体的利益,而为了个体的利益则是不具有道德性的。在市场经济和人的个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为个体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为个体行为”的“道德无根”状态,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考察这方面所存在的三种认知失误,以便促进“为个体道德”的正常生成,化解相关的社会问题。一、用“…  相似文献   

8.
施舍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善行之一,其产生的社会作用在于扶困济贫。它是伊斯兰教意识形态中的道德水准,同时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古兰经》和“圣训”中关于这方面的教导很多,因而,作为一个穆斯林,我们应当模范地遵守,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好事必须做好,实事必须落实,才能发挥出社会效益,“扶困济贫”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执行不当,掺有私心杂念,也容易出现相反的结果。首先要有一个端正的举意,即:为主道而施舍,这是施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那些有正确信仰的人,行善才有动力,他们的行为才是高尚的行为,才能得到真主的…  相似文献   

9.
论旅游道德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旅游道德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旅游道德建设是旅游伦理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旅游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应当加强旅游道德建设,并认为应该把“敬重自然,保护旅游环境”,“尊重历史,理解文化差异”,“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培养高尚人格”作为当前旅游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公德建设、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作为旅游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突玻,使得人类能够前所未有地认识自身。由此,出现了“以技术手段塑造道德高尚的人”这样一种技术决定论的新形态。现代科技虽然证明了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与后天行为之间具有某种关联,但如果以此认定道德品性取决于遗传,并试图以化学方法、基因技术造就具有先天德性的人,则混淆了人的生物特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区别,这种理论充满了矛盾与迷误,其实践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论角色道德     
所谓“角色道德”,就是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角色道德”以个人社会角色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凡实现社会角色所赋予的权利并履行社会角色所承担义务的行为,皆是道德行为。凡不实现社会角色所赋予的权利不履行社会角色所承担义务的行为,皆是不道德的行为。“角色道德”把实现社会角色权利、履行社会角色义务的差异,看做是道德水平的差异。角色道德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浅谈“向善与诚信”的道德理念胡凯明在《天风》2004年第四期撰写文章,认为“向善与诚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应的道德理念,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基督教圣经称为“良善与信实”,其道理是相通的。“向善”是时代的要求,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人格价值导向。基督教圣经特别提倡人“向善”的本性,强调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服务和帮助。我们是社会中人,在社会成员中能广泛形成一种知善知恶的能力和去恶从善的自觉态度,不但可以使社会风气不断地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和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诚信”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一种无形资本。当今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在道德宣传教育中,注意道德要求的“对应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所谓道德要求的“对应性”,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对这些特定关系的双方提出对应的道德要求,而不能只是片面地要求某一方面尽道德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建立和发展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例如,家庭道德在调节夫妻关系时,就应该对夫妻双方提出“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道德要求,不能片面的只要求妻子服从丈  相似文献   

14.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不是一个概念。前者讲的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道德,既有社会主义道德,也有非社会主义道德;后者讲的是“初级阶段”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不包含非社会主义道德。 “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是由多种类型的道德成分所构成的。笔者认为,“初级阶段”的社会道德起码有以下五种道德成分所构成:第一,居于最高层次的,代表未来方向的,并带有较浓厚理想色彩的共产主义道德。现实生活中那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体现。在当前,共产主义道德是应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的,是先进分子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  相似文献   

15.
正高尚品性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既需要心无旁骛的恒心"德炼",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是"仁"。从构造来看,"仁"字是"二人",两个人,自然就存在一个"相互"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仁"最初是用来协调人际道德关系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崇仁向善,那我们将会用高尚的道德建成我们的心灵高地,建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仁"的道德内容极为广泛,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集各类道德规范于一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李萍 《学海》2004,(1):108-112
道德的功能主要以如下两种方式体现 :一个是他律的 ,一个是自律的。前者强调行为者之外的约束力量 ;后者注重行为者本身的因素。但是 ,在日本社会 ,道德的经常表现形式却是“诚” ,它是一种介于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强制式自愿”力量。“诚”的存在使我们认识到 ,道德的民族性差异仍然真切地、实际地影响着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科技道德教育的课程结构科技道德属于职业道德,而一般的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责任、道德情感、道德规范,职业纪律、行为和习惯内容。从理工科大学生的内在品德修养动机和社会外部要求来讲,科技道德教育的结构以“三专题复合式结构”为最佳,即第一专题“科学与道德”,重点讲科技道德责任,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等道德情感。第二专题“科技道德规范”,讲道德要求和道德认识。第三专题“科技道德品质修养”,是道德原则的实践,旨在促进道德行为的完美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就构成了科技道德教育中各有重点而又有联系的三大块,并使第三专题的内容以正反馈的方式反送到第一专题,通过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产生的社会效果,又会进一步促进科技道德责任感的深化。于是形成闭环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实事求是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也是一种社会美德 ,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是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9.
“应该”是行为所具有的能够达到目的、满足需要、实现欲望的效用性 ,简言之 ,也就是行为的能够实现其目的的属性 ;“不应该”是行为所具有的不能够达到目的、满足需要、实现欲望的效用性 ,简言之 ,也就是行为的不能够实现其目的的属性。“应该”分为“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前者是行为对于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的效用性 ,是行为的符合道德目的的属性 ;后者是行为对于非道德目的的目的——如个人目的——的效用性 ,是行为的不符合道德目的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嫉妒──阻碍社会发展的幽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阻碍社会发展的幽灵田边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和感情。只要你仔细审视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嫉妒的鬼影常常游荡在人们中间。出众的才华,突出的成就,先进的称号,高尚的道德,甚至人的美貌、服饰,都会成为嫉妒之箭的靶子。真是“一誉”可招来“十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