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阶段是人格发展舜口培养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整合的特殊时期;从生理理成熟到心理成熟的个体发展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他们的心理没有达到真正成熟的状态,而且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十分容易出现人格障碍。中学生的人格障碍大致分为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适应型和边缘型5种类型。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积极人格研究为当代中学生人格塑造指明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旨在把人类的积极品质应用到最前沿中来,发现和培养积极人格,而个体的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也会渗透整个生活空间,从而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加强中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促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格,从而从容应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变化,适应激烈社会竞争,并且更有效率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所涉及的范围较为的广泛,其中主要包括了行为以及情绪,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一学科的内容也和我们生活中的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人们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进行心理问题探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基本概念,并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翔平  张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7,5(3):12-17
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有关不同的文化对人类的行为和人格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所以社会科学家们,尤其是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领域颇感兴趣。文化的差异不仅仅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上,而且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人格特征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更确切地讲,文化心理学旨在对形态各异的文化群体中的成员进行经验性的研究,而这些文化群体对于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可预见的和有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经验。目前,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集中于群体的极化现象、工人劳动的动机、人的学习和认知的文化特征及人格差异等方面。文化的研究,不久将会成心理学发展的中心领域。在未来的前景里,文化心理学的贡献将会日益增加;而且,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可能推动产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心理学领域内出现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初级指挥官人格类型与PM领导行为类型有效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陆军初级指挥官人格心理类型与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 ,探讨个人的领导潜能、人格心理类型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1方差分析表明 ,具有不同领导行为的指挥官在人格维度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了指挥官的领导行为取向与人格因素有密切的关系。2卡方分析结果也表明 ,PM型行为的军官在其人格特征上具有“ESTJ”组合特征 ,而 pm型的军官则正好相反 ;另外 ,pm型的军官在成就动机上获得高分的人数最少。3系统聚类分析显示 ,“成就动机”、“感觉”和“判断”三种人格因素与军事指挥官完成整体领导职能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优化行为是提升创业质量的关键。创业行为的显著特征是与环境的动态匹配, 因此研究需从关注行为本身转向追踪行为动态变化。基于行为受人格、认知和环境共同影响的理论判断, 重点考察创业者自恋人格对行为变化及其效果的影响机制, 构建以“自恋-行为变化-绩效”为主线的理论模型。融合创业理论与人格心理学中相关知识, 以解构关键创业行为变化的要素为切入点, 考察自恋人格如何与经验交互影响行为变化, 探索在不同认知状态和环境背景下, 行为变化的效果差异, 建构行为变化优化模型。旨在深化和丰富创业行为和创业心理研究, 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对创业者提升决策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自我成长分析和职业行为的分析为线索,首先是成长经历以及对心理学的好奇心促使了我的学习行为,上善若水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符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性质。再次是本科时代对心理学的涉猎以及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决定了我今后从业的方向是学校心理卫生。最后客观地分析了家庭环境、人格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是影响我从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宽恕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最热点内容之一,大量研究都表明宽恕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详细探讨了宽恕与大五人格、共情、自尊及宗教性和精神性等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宽恕与人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动物个体差异研究对人格心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个体差异的研究与人格心理学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虽然对动物个体差异有许多相关描述,但文章采用一个广泛的工作定义,即动物在不同的情景下一致表现出来的一套相关行为。对动物个体差异的测量需要考虑物种间的可比较性和物种内的充分性。文章从人格结构的探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理解人格与认知、健康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等方面讨论和分析了动物个体差异的研究对人格心理学的可能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秀君 《心理科学》2003,26(3):533-534
实验心理学是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在心理学各分支中,实验心理学的地位可谓特殊且重要。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日益深入,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技术和理念等已深深地影响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即便是过去以为难于进行实验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目前也在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所以说,实验心理学以其“科学地实验”而在心理学界独树一帜,成为心理学各领域进行研究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solation and confinement on small groups during long space flights, it is habitual to use closed hyperbaric ground chamber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made use of a nautral environment taking advantage of an Antarctic winter-over at the French Dumont d'Urville Station.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at study ("International Antarctic Psychological Programme"), was to compare different Russian tests used for training cosmonauts to a W. European approach validated during previous winter studies and European ground chamber simulations. Russian techniques appeared to be oriented to a narrow range of phenomena and unsuited to discern the adjustment to str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国外环境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它反对传统心理学简单的刺激—反应因果论,提出以整体、生态的观点来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即人创造环境、赋予环境意义,而环境又鼓励、限制和塑造人的活动和经验,并且校正过去心理学研究过于疏忽环境的观点。强调人类主动处理以及塑造环境的能力,而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环境的刺激。本文以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研究特点、理论观点为线索,介绍国外环境心理学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国外关于进化心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波 《心理学探新》2004,24(1):16-19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各种各样的争议,赞成者认为:①心理学会成为更多的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建构;②进化心理学将使心理学走向统一;③进化心理学向传统社会科学提出了挑战。反对者认为:①进化心理学是一种不成熟的科学;②进化心理学是一种貌似科学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4.
In a new media environment replete with opportunities to test and express political identity,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people respond when confronted with a political test result that contradicts their partisan affiliation. An incongruent test result should produce motivated processing, but only when individuals do not dismiss the incongruent result will they experience dissonance and alter their social identification. Using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se hypotheses.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message respons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经由回顾自己如何走上本土理学研究的道路,介绍了本土心理学的由来,本土心理学中的研究进路的选择,以及如何使用本土进路选择研究课题.进而提出应该将社会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三者结合起来开展华人心理的研究,为华人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声和为人民的社会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to isolated and confined environments exhibits 4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First, it i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mood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ltered diurnal cycle and psychological segmentation of the mission. Second, it is situational: Concurrent measures of personality, interpersonal needs, and coping styles are better predictors of mood and performance than are predeployment measures. Third, it is social: Members of expeditions with low social coherence report significantly mor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anger than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expeditions with high social coherence. Fourth, it is salutogenic: Depressed mood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tation, and the winter-over experience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subsequent rates of hospital admissions, suggesting positive benefits for individuals seeking challenging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7.
The perception of other people is shown to require a different set of scientific assumptions than that used in traditional psychology. Mind-body dualism,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and traditional notions of scientific causality are shown to be inapplicable to the perception of people, except where people are being seen as objects. The ?predict and control' model of psychology, and the ?medical model' of psychiatry both involve the perception of people as objects. The ?participant observer' model is seen to be the optimal one for the study of human beings.  相似文献   

18.
生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新取向,它在方法论上倡导将交互作用原则作为主要研究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主张实际生活环境的研究原则、多元方法选择原则、多元交互解释原则,这些原则带来了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从探讨思辨中或实验室中的心理向探讨真实环境中的心理转变;从人的心理内部机制的探求转向对人和环境互动关系的探求;从对理论模型的追问到对理论背景与实验设计之间匹配的关注;从分析性思维模式为主转向综合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People value natural environments in many different ways. In addition to the various tangible products and benefits that can be produced from a natural environment, people may also find value in their immediate experience of the environment while they are in it. This experiential valu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quality of life for many people, but it is often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manag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In part, this is because the experiential value of the environment can be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express in words. In this article, I explore how first-person methods from experiential and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may help in giving voice to the ineffable experiential value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Drawing on the work of Charles Lewis, Eugene Gendlin, and Kenneth Shapiro, I illustrate how an initially inarticulate, bodily felt sense of the experiential value of a natural environment can be explicated in a way that both expresses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implicit sense of value. Such practices might serve as a basis for a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at incorporates the hard-to-express experiential values of nature.  相似文献   

20.
公正世界信念:概念、测量、及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世界信念是美国心理学家Lerner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人们需要相信他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公正有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并且所得即应得。公正世界信念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对世界的可控制感,从而使人贯注于长远目标,并遵循社会规范行事。这对个体适应复杂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公正世界信念的概念、测量、及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指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与其他心理公正研究诸分支的区别和联系,借鉴内隐社会认知、内隐动机研究中的一些技术方法来研究公正世界信念,深入探索公正世界信念发挥作用的潜意识机制,可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