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1989,(10)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中观”,本来计划讲一次“唯识”,结果讲了三次,还有些应当讲而未讲到的。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如此。我主要是给大家讲“论开悟”,很希望在讲的当中或讲后对大家能有所启发,获得利益。希望同学们听讲后能鼓起开悟的勇气,至少引起大家对开悟的兴趣。或许有因听讲而开悟的,这虽是大胆的想法,但按道理讲也绝非不可能。前几天有几位同学问我:“你开悟没有?”这叫我很难以回答,只好以不回答作回答了之。记得有人问佛,我们这个世界有始无始?这个世界有边无边?佛没有回答,我模仿佛的办法,似则似是即不是。佛是  相似文献   

2.
开悟一词可用于世间善法之上,也可用于出世善法之上。若能深知十恶业是感三途苦果之因而不作;知十善业是感人天福报之因而勤修,这是人天乘人在世间善法上的开悟。若于四谛法上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而终得解脱,是为声闻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若能深知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而勤修观行,断除无明而永得出离,是为独觉乘人在出世善法上的开悟。上述三种开悟,虽皆是善,而较低级,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开悟。若人能彻底通达缘起性空的绝对真理、人生宇宙的真实面貌,而在生活实践中不取不舍,真参实悟,达到言思道断、心行处灭的见性证真,这才是至极高尚、无与等伦的开悟。这种开悟是自觉觉他、成就无上佛  相似文献   

3.
今天开始给大家讲禅宗,以后不再另换题目了.佛家的各宗各派,老实说,其目的都是为了开悟佛之知见.释迦牟尼佛以开悟而成佛,他根据他的开悟——亲证境界变成语言文字而传播他的教.在各宗各派中特别强调开悟的是禅宗.并且从原理到方法上都有其特殊风格.而其他各宗各派呢,虽然都讲开悟,大多以为开悟是逐渐的,要依照一定的次第渐修渐悟.禅宗则主张顿悟,不论次第的.现在先就禅宗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9)
原来打算对中观和唯识各介绍一次以后接着就讲禅宗。向大家介绍禅宗的目的,是为了使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得到一些真实受用。但我发现同学们对以前讲过的唯识法相学关于开悟等方面之认识还没有彻底弄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若讲禅宗,恐怕有许多问题更不易于明白了。又虽然唯识已向大家介绍了两次,但我仍忽觉得有许多话还必须再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9,(2)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5)
此次,我想要给大家讲的重点是禅宗的开悟。但是,没有比较就难以看到禅宗的特点。因此,我先给大家讲一讲教下的所谓开悟。教下包括大乘和小乘,把修行的位次分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大小乘都是这样讲的。学法相要会学,不要把它看得太难了。一切学问都是跟生活离不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6)
我早年在学习《俱舍论》时,对阿罗汉的果位发生了怀疑。我们知道,佛教非但不怕别人怀疑,并且还提倡大胆地怀疑!每一部论著的成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反复地研讨和辩论?加《俱舍论》、《中观论》、《成唯识论》等,它们之所以被通称为论,就是因为它们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卓识远见,而是经过大批学者善知识们在精心辨析和缜密地抉择之后确定下来的。经得起风吹浪打的论——就是智慧的汗水和血肉汇集起来的海洋。要学会佛法或真正弄懂佛学这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不经过反复的辨析和抉择  相似文献   

8.
禅意三题     
开悟——生命的觉醒什么叫做“开悟”呢?“开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佛陀出现于世就是为此一大事因缘,要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即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入佛知见。我们学佛也是要为此一大事因缘,即根据佛所开示的佛之知见而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出发点。因此,说“明心见性”,说“开悟”,并不是禅宗独有的,而是整个佛教的立足点。整个佛教都围绕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展开。“开悟”一般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7)
上一讲对于小乘有关开悟的内容作了概略的介绍,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就其思想或者就其果位而言,都是不能使人满意的。因此,小乘趋向于大乘,是佛教思想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研究佛学,尤其是在实践上追求无上菩提一定要以大乘为中心。真正的佛教是大乘,绝非小乘! 大乘教义里主要有两个学派:一个是中观学派,另一个是唯识学派。从历史的发展来说,小乘部派佛教日趋分裂之后,紧接而起的是中观学派,继之而来的是唯识学派与  相似文献   

10.
请教妻子     
这不是天方夜谭是在我怀疑自己能不能“管好”妻子的时候发生了那件事。那天下班回家,我打开了门口的信箱,取出了几乎装满一箱的报纸、杂志和信。我对一大叠信中的一封产生了怀疑。这是一封没留寄信人地址的信。字写得刚劲有力,很流畅,我一眼认定了是出自一个男人之手。看了看邮戳,我“湖南武冈”字样。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响:这不是妻子老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些人,由于对禅宗不理解而产生了种种偏见及非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对佛教的教义和历史没有认真地进行学习体会和研究;二是对禅宗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正确和科学地了解.于是乎便只从皮毛名相上立论乃至于以谩骂为辩理,这种轻率肤浅的态度,其实也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但我希望:众位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说法而动摇对禅宗之信念和研究.现在中外的学者们,对佛法的研究和探索,明显地有一种注重原始佛教的倾向.我认为,如果比较一下佛敬各大宗派的教义、教理,只有禅宗最接近于原始佛教,那么,我们就上溯到释迦牟尼佛,从佛说起吧!  相似文献   

12.
我想佛法其实不同于其他的宗教,而是一种智慧的信仰。而且这种智慧也不同于世间的这种思想和知识,佛法绝对不是一种知识层面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智慧。我们能够开启这种智慧就能够明心见性、就能够超出轮回。如果我们好像在世间读书一样,只是运用,只是去积累很多知识,那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因为,解脱不是积累知识可以达到的,不是说好像我记忆了很多佛教的名词,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开悟了,不会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佛缘与画缘     
佛门堂奥极深,我慧根太浅,不敢妄谈因缘。但我以为,与佛结缘却不是难事。正所谓广结善缘。尤其是绘画创作更是与禅有着不解之缘。佛家讲顿悟,作画讲灵感。悟道和灵感都要大智慧,二者是相通的。因此,学画的过程本应是不断开悟的过程,禅与艺结缘也就自然而然了。  相似文献   

14.
常听到一句话,叫做“一生只干一件事”,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居然有2300条。说这句话的有名人,也是普通人,然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却常让我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渊声 《天风》2010,(11):63-63
<正>问:我信主已经多年,有一事想请教,即是否要奉献十分之一的问题。我听了不少道,传道人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说那是旧约的规矩,新约信徒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也有人说,"十一"奉献是神一贯之要求,不足"十一"就是对神之物的偷窃!请问,哪一种说法更合真理?此外,这"十一"奉献款可以由我支配吗?还  相似文献   

16.
和尚与禅师 一个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没有开悟长进,他自认为不是出家人的料,便想下山返回尘世。  相似文献   

17.
参禅随笔     
元音老人 《法音》2002,(7):28-29
当一切都没有,而了了分明的这个灵知是什么?在这上面猛着精彩,就是开悟。开悟后,绵密保任,一切境界都无令著,无丝毫影响,就是大彻大悟。反过来,假如心有所著,有丝毫粘著,就是凡夫。悟了心不动,时时刻刻都是妙用。丝毫不著相,神通就显现。大彻大悟了,见酒肉就不吃了。尽管显一切境相,不动心,不著相。时时心空,不生一念,应缘接物时,如镜照物,毫无爱憎取舍之心,间有念起,亦不随之流转,即是活佛,他何求哉!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真法界而来的。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是最大的能量,由这个大能量产生…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7)
正曾经有位传道人在分享时对会众说:"你们当中谁在信仰中从来没有怀疑的,请举手。"结果全场一片寂静,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信徒举手,以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心。于是他说:"这就对了,怀疑是基督徒信仰历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事。"不过在事后,有些信徒却对传道人的观点提出意见,认为怀疑是信心软弱的表现,而传道人不该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说,这对弟兄姊妹的生命成长不利。不少教会在教导中也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8)
上次讲过,《百法明门论》是唯识学的入门之书。对佛学来讲,也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应当先读一下《百法明门论》,这对于以后的学经研教颇有裨益。“百法唯识”是讲一切离不开“识”,而并非象一些唯心学派的直截了当地指一切法就是“心”,就是“识”。百法共分五位。心法,眼等八识都是识之自体;心所与心王同时缘境,且恒与心王相应,为心王起助伴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它的全名是“心所有法”;色法是心、心所法的认识对象,它是心、心所所变的影象;心不相应行法是一种假有之法,虽非实有,但绝非不有,它是不离识而存在的心色分位;无为法是识之实性。离开了识,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无为法。总之,“五位百法”从理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无神论》2005,(1):25-33
谈谈怀疑论杜继文:第一,我首先声明,我对怀疑论没有研究。据我现有的知识,怀疑论是一股极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古今中外都有,但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定义。它与文革的"怀疑一切"肯定不是一回事,与科学包含的怀疑精神,也不相同。有人把它的源头追溯到古希腊的哲人赫拉克利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