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是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最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一个民族具有整体的良好的科学素质,就有了取之不竭的智力资源。有了扎实的科学素养,就会坚定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科学信仰,就能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快速发展。 但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1996年第三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是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0.2%,2001年第四次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是1.4%,虽然增加了1.2%,但两次调查,农村劳动者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都是最低的。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的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的基本了解程度;二是对于科学的方法达到的基本了解程度;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  相似文献   

2.
据几年前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数据分析,达到基本要求者只占1.4%,即在1000人中只有14个人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科学素养是指作为一名有反思意识的公民所具有的解决科学问题和运用科学理念的能力。为实现在认知诊断中对科学素养的测评, 本文基于PISA 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首次提出科学素养包含的三阶潜在结构, 使用新提出的多阶认知诊断模型对PISA 2015科学测评数据进行分析, 并通过模拟研究探究新模型的心理测量学性能。结果表明:(1)新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包含三阶潜在结构的科学素养; (2)科学知识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最大, 科学背景次之, 科学能力的影响最小; (3)全贝叶斯MCMC算法能够为新模型提供较精准的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4.
试图整合基本文化信仰与科学世界观的努力呼唤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这个领域可以引起对公众科学素养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科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进《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实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由四川省科协、四川省文明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团省委、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普文化节小牛顿科学考察队”与2014年8月4日正式开营。本次“小牛顿科学考察队”前往云南普者黑进行科学考察,来自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东山学校、成都市草堂小学、成都市龙舟路小学的三十多位师生组成科考分队,在四川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和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像生物科学家一样深入普者黑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6.
科学文化实践对宗教去极端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我国教育、公众理解科学等领域的科学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发展科学教育、传播科学文化,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宗教去极端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重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是与科学精神相对而言的.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在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同时,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而目前的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状况.加强医学教育的人文内涵,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医学教育日益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在科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实验,不仅探索出科学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低碳、绿色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
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营造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氛围 ,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要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1 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当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是相对科学精神而言的。医学是一个科学系统 ,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一个科学过程 ,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 ,从事医学工作的人须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医学教育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事医学工作的人在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同时 ,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 ;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通过影响学生思维而达成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知觉是思维的重要组成。本研究以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的数据为基础,考察美国、芬兰、日本和中国香港学生科学教学知觉对科学素养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学生的科学教学知觉对科学素养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个国家(地区)学生的教学知觉对科学成就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关注应用知觉和动手实验知觉显著地正向预测科学成就,而科学探究知觉和课堂交流知觉显著地反向预测科学成就;学生教学知觉对科学兴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美国学生的科学探究知觉和课堂交流知觉显著地正向预测科学兴趣,日本学生课堂交流知觉显著地正向预测科学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