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梁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区域内,它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于世界,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
香港佛教面面观宽忍香港的地理位置居广东珠江东侧,在佛教信仰的普遍性上,香港带有明显的广东佛教色彩,这与广东的文化、交通、经济有相当的关系。当然他们也有相异之处,各有长短,也就是说香港佛教的本质一方面是广东式的,另一方面又不是广东式的。近代香港佛教的发...  相似文献   

3.
盛世铸钟是佛教传统,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佛教界特铸“吉祥钟”一口,祝福香港人吉祥如意。6月30日晚,香港佛教界庆祝佛诞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吉祥大会鸣钟大典在香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4.
香港佛教发展史世界佛教友谊会港澳分区总会会长高永霄一、香港简介香港位于中国东南部海岸的珠江口岸,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现代化都市。它在东经一百十三度五十二分至一百十四度三十分,北纬廿二度九分至廿二度三十七分之间,除南面向中国海外,而东、北、西三面均毗邻中国...  相似文献   

5.
田飞龙 《学海》2023,(1):27-41
“一国两制”是国家和平统一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和宪制安排,是我国宪法上富有特色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宪制思想渊源和法理基础。香港是实施“一国两制”的最具挑战性与制度发展内涵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的第一部典范性立法,具有历史意义、国际意义和国家法治的创新意义。自香港回归25年来,中央治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准确落实宪法与基本法构成的特区宪制秩序,在应对本土势力和外部势力挑战下承担基础立法者和最终责任人的宪制角色,引入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爱国者治港”,推动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全面管治权”与“爱国者治港”是中央构建“一国两制”法理学体系的关键立足点,也是建立健全“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主要制度抓手。香港的25年经验对“一国两制”法理体系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有重大推进,对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实现以港鉴台的初衷目标,有直接的示范和先导意义。香港“一国两制”宪制秩序有着更为自觉的法理依据和更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实现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为了心中的追求———介绍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高伟教授第一军医大学(广州510515)陆要武电影艺术界的“怪才”张艺谋,事业上的成功家喻户晓。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高伟教授,在事业上“主杆发展所限、旁枝却很茂盛”的成功之路,被人们称为医学界的“怪才”。一...  相似文献   

7.
靠一把剪刀和一台普通缝纫机,20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男人的世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宪样先生。今天,“金利来”系列产品已成为闻名遐尔的国际名牌,占据了国际市场半壁河山。谁能想象得出,曾先生创业当初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付出了多少心血。然而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胆略,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创业:选准市场立足点1968年,曾宪样带着一家老小6口人,从泰国碾转来到香港定居。用仅有的6000元港币租了一小套房子,买了一台缝纫机开始生产领带。那时,香港的领带市场是西方名牌的天下…  相似文献   

8.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还是“香港岛”?卢福毅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目前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词典等,在介绍《南京条约》时,几乎都这样写道:“割让香港”,“战后,英国在香港建立了殖民机构...  相似文献   

9.
香港与内地教会关系展望□曹敏敬●自今年7月1日以后,中国政府已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摆脱了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多年来英国殖民地的色彩,进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纪元。香港人不但可以创造未来特区的历史,更可自己撰写未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焦阳 《中国宗教》2023,(6):42-43
<正>应港澳基督教机构的邀请,由徐晓鸿、吴巍牧师担任团长的中国基督教“两会”代表团一行共24人,于2023年5月17日至24日在香港和澳门召开“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并与港澳教会、神学院和机构进行交流研讨。受新冠疫情影响,这次访问交流是中国基督教“两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首次出访,也是在香港首次举办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昭雪国耻喜庆回归□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汤国华●香港得以昭雪国史上百多年的耻辱,顺利回归祖国,不仅是香港人的光荣,而且是全球华人欢欣鼓舞的盛事。《道德经》上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道教界同仁,效法道祖的济世抱负,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形,与大众...  相似文献   

12.
澳门的道教     
序 言今年12月20日,澳门便脱离葡萄牙四百多年的管治,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不仅是澳门市民的光荣,亦是标志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又跨进了一大步。在这大时代将要来临之际,国内外的人士都会关注这个位于珠江口的弹丸之地...  相似文献   

13.
今日香港佛教兴旺,犹如旭日初升,光辉普照大地。自从去年“天坛大佛”开光以来,在世界各地引起各界人土的关注和敬仰;因而有更多的人追求佛教的真理,由于香港佛教寺院、社团组织多,在弘扬佛法事业方面,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吸引不同根机的人。近年来,信仰佛教的各阶层人士越来越普遍了。举世闻名的“天坛大佛”,给香港佛教带来莫大殊荣,给香港人带来无限喜悦和自豪。有人说,自从大屿山兴建这尊“天坛大佛”以来,慕名而来的各国人士络绎不绝!把“大佛”看为香港最有特色的标志,已成为“新香港”的象征二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士,在周…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一提起王永庆这个名字,人们很自然地便会与“经营之神”、“塑胶大王”这样的词汇联系往一起。王永庆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台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与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齐名。  相似文献   

15.
善败与畏败     
在我国解放前夕,有个叫冯景禧的年轻人,凑了一笔薄资,满怀发家致富的希望闯入香港。可是他财运不佳.赔光了老本,沦落异乡。谁能想到.二十年后.冯景禧登上了香港“证券之王”的宝座,霍英东在四十年代,动用母亲的积蓄买了条小船去经营海草生意,苦斗了半年,一无所获,如今是香港地产业巨子。陈家和在六十年代与人合资经营玻璃生产,后被人一脚踢开,如今是新加坡的“玻璃大王”……诸葛亮说过:善设者不亡。冯景花等人由败而胜之变的“法术”也是去。此、善败,已是国际商战的重要战术。善败术,善于从失败中奋起的战术、常被视为失…  相似文献   

16.
香港文化一瞥叶朗最近几年,我曾多次应邀到香港作短期的学术访问,还有几次路过香港作短期的停留。下面从文化的角度,谈谈我对香港的几点观感。(一)过去常听人说:“香港是个文化沙漠。”到香港看一看,就知道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香港的文化活动很丰富...  相似文献   

17.
文利  王颖 《伦理学研究》2005,(2):112-112
2004年11月18日-20日,“中华美德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暨纪念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房山良乡召开,会议由香港中大学新亚书院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韩国、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五十多位学围绕着“中华美德与青少年道德教育”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港岛闻道     
1999年3月,笔者赴台湾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返回时,在香港停留了数日,受到香港信善玄宫罗紫彦、侯阙豪、陈观威等道长十分热情的接待。罗道长不顾高龄,陪同笔者参观了信善玄宫、信善紫玄观、青松观、蓬瀛仙馆、黄大仙等著名道观:侯阙豪道长是一位书法家,他的颜体榜书很有功底,特书写“道法自然”条幅赠我,既是道教名言,又是书法佳作,成为与侯道长友好交往有纪念意义的墨宝。在香港期间,罗紫彦道长联我拜会了在生活费内外享有盛誉的青松观创建人侯宝垣道长,侯道长已经88岁高龄,是香港道教联合会第十四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19.
西安教区成立“圣爱合唱团”王若望1997年6月29日下午,西安天主教南堂会议室传来阵阵欢快的歌声和热烈的掌声。这是西安教区正在举行“迎香港回归演唱会”。会上,教区“圣爱合唱团”演唱了《春天的故事》、《香港,香港飘芳香》等歌曲,博得了与会神长教友们的阵...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1,(6)
“我爱香港二千”活动在港举行 由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及二十多个教会和社会服务机构共同举办的“我爱香港二千”的活动于2月25日在九龙公园举行。当日共有三项富有意义的活动,一、“香港市民对新世纪的期望”调查研究。二、“我对香港的期望”论坛。三、“我爱香港嘉年华”。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倡导关怀和互爱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推广至整个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