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著名论断,一般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旧哲学的区别之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所做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之标志。以往的哲学家,包括旧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都不懂得实践的作用,不了解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因而都没有解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只是提出了说明世界的理论,而未能提出改造世界的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动机和实际效果都以现实地改造世界为归宿,并正确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哲学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作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观念形态 ,既为文化系统中的诸种学科作逻辑上、理论上的论证 ,又为其提供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凝聚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民族精神”之荟萃 ,从而居于文化系统的最高层次。毫无疑问 ,不同的民族 ,自有不同的哲学。在富有早熟、丰富、深刻之特征的中国古典哲学中 ,不仅可以触摸到华夏民族思想发展的脉搏 ,亦可探索到华夏民族思维的特色。中国古典哲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各种学科的理论基石。中国古典哲学以其独特的范畴体系 ,为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之网…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哲学上,他究竟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丁宝兰先生的《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一文(《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否认柳宗元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肯定他是  相似文献   

4.
去年十二月我在光明日报哲学副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唯物主义的王夫之为什么反对唯物主义的老子》。大意是说哲学史上的两军对阵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唯心主义者之间,唯物主义者之间也常发生误会,也有互相指摘的情况。因此,研究哲学史不能简单化。最近看到了锺兴  相似文献   

5.
简论中国古典哲学的意义理论苟志效中国古典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意义理论,这就是它的以实践理性精神为论旨的言意关系理论。这一理论从庄周和《易传》的作者开始,中经王弼、欧阳建、孔颖达、邵雍、程颐、张载等人的反复辩难,到王夫之终结,两千年间一脉相承、余绪不绝,形成了贯穿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条主线。过去,由于材料的芜杂和以西方意义理论为正统的偏见的影响,人们不仅忽视了中国古典哲学在这方面的独特贡献,而且进而将中国古典哲学视为一种前语言哲学、反语言哲学(可参看《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倾向》,载《中州学刊》1992年…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熟知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在反对旧形而上学和近代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由一批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明确起来的。其中特别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他们基本上完成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自然科学证明。但他们误以为这就是哲学的证明了。因而又出现了休谟的怀疑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者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证明物质第一性的公理,就要超出这个公理体系才有可能。这就是由物质和精神到物自体和先验统觉(康德),再到纯思维和纯存在(黑格尔)。从而总结出了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这个过程,也就是由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由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汝伦 《哲学动态》2022,(12):48-52+124
<正>贺麟先生是对中国现代哲学建设作出独特贡献的人,但是正如张祥龙曾讲过的,贺先生对中国现代哲学事业的贡献还没有为学界所充分认识与估计。因此,在他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贺麟先生在现代中国哲学建设上的突出贡献。我认为,贺麟先生对于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对中国的西方哲学之引进与研究,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引进与研究的贡献。贺先生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当然不限于德国古典哲学,还包括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新黑格尔主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的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曾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而称自己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可见,社会实践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在我们过去的哲学著作、文章和教材中,多是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论的范畴加以考察,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组成部分中,则较少论及,较少研究。这种情况显然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9.
动机与效果这对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却很少谈到这对范畴。这种普遍的忽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以为这对范畴仅仅是属于伦理学或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事实上,这对范畴也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儒家哲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研读斯著 ,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许多深刻新颖的见解 ,而且能够寻绎出梁氏独特的哲学史观。其哲学史观之内容 ,约有三端 :其一 ,哲学之内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是有地域之分和民族之别的 ;其二 ,不同哲学间的冲突和调和是哲学发展的内在根据 ,社会状况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哲学发展的外在根据 ;其三 ,诠释、分化、补充和修正是哲学发展的基本形式。梁氏在哲学史观上的系列观点 ,对于今天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一切唯心主义者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认识中寻找真理的标准,这是完全错误的。旧唯物主义者一般地以是否符合客观事物作为真理的标准。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所以也不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斗争,对于总结思维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对于当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和坚持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着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简单化的表现是把具体科学中的一些新概念机械地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上。如有些教科书中常常出现“静态”、“动态”的概念,但并不是从哲学的角度来使用的,也没有说清楚与哲学的相对静止、绝对运动范畴的关系。而相对静止、绝对运动范畴不  相似文献   

13.
德国哲学二十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纯理论研究倾向1.重视哲学范畴史的研究。范畴史的研究是哲学和哲学史研究深入的重要标志。德国哲学界在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仅有专门的范畴史研究杂志 ,还出版了多套多卷本的范畴史、概念史和问题史著作 ,如《哲学基本概念手册》(6卷 )、《哲学的历史辞典》(12卷 )  相似文献   

14.
作为"做哲学"的一种尝试,杨国荣近年来提出的"事"哲学的实质内涵与"事"哲学的做法,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具有启发意义。就"事"哲学的实质内涵而言,"做哲学"是做事之一种,而把哲学理解为做事,可以更恰当地把握中国的哲学传统。哲学家"做哲学"之事,以哲学做事,在遣词造句、辨名析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过程之中成就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做哲学"需要诉诸感受,其中一个重要面向是哲学话语的可感性。"事"字处在日常用语与哲学术语之间,既是活生生的现代汉语词,又是源远流长的古典词汇。挖掘这样一些字的深意,切磋之、琢磨之,进而实现中国传统术语的当代转换和日常语词的学理提升,让它们成为对当代生活世界具有解释力和感染力的说理词,彰显它们在思考哲学问题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普遍意义,这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态”是表现事物和人的某种本质属性的范畴,它在中国古代文艺评论与美学理论中经常使用,却很少有人给予关注,更没有上升到美学范畴的角度给予重视和专门研究。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尝试对“态”这个范畴的哲学意义和它在中国美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一、牢笼宇宙之态——“态”的本体性意义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说:“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须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所谓“牢笼宇宙之态”,是要求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有限的言辞表现无限的宇宙万物之“态”;或者说宇宙万物都是以某种“态”存在并被人们所感知、认识,同时也…  相似文献   

16.
蒙培元所著《理学范畴系统》一书,兼有哲学著作与哲学史著作的优点,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笔者就以下几点,向读者作一介绍。一、书中辨明在宋明哲学中贯穿着一个统一的理学范畴系统。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一般将“理学”看作程、朱学说的专称,并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张载和王夫之哲学看作宋明哲学的三个系统,认为三者分别代表着客观唯心论、主观唯心论和唯物论。该书则将宋元明清大多数哲学流派都纳入理学的范围,并从中归纳出一个统一的理学范畴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颇关心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问题,然而在如何概括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和体系的问题上却  相似文献   

17.
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些称为范畴的基本概念:数学中有数,生物学中有物种,政治经济学中有商品,诸如此类。辩证法科学中也有一些基本概念(发展、飞跃、矛盾等等),不过这些概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辩证法范畴是一些外延最广的逻辑概念,它们反映着物质世界对象和现象的最一般的联系和关系。离开这些范畴,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不可能的。由于反映存在规律的辩证法规律同时又是思维规律,因此辩证法范畴在认识中就成为辩证思维的必要的逻辑形式。这些范畴在科学中的运用是必然的,不以学者是否意识  相似文献   

18.
质、量、度是哲学的三个重要范畴,关节点或曰临界点是与这些范畴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对质、量、度范畴和关节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问题却长  相似文献   

19.
《管子》哲学意义上的道分为天道自然之道、客观真理之道、万物本源之道三个层面。《管子》天道观体现出春秋时期过渡的特征,既有对天道、上帝的崇拜与祭祀,又有对在逐步构建自然天道的客观真理性认识。《管子·经言》组较早的把生命现象与"道"联系起来,奠定了万物本源之"道"论的逻辑起点,这也是中国生命哲学的真正源头。《道德经》成书当晚于《管子·经言》组,《道德经》万物本源的"道"论是对《管子·经言》组中被赋予生命意义的"自然天道"之提升。《管子》哲学意义的三种"道"论指向不同,但却有相同的特征,表现为虚静、广博、周密的特征。物质性的水、精气作为万物本源,代表着从本源论上逐步建构起春秋古典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架构。《管子》"水本源论"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其成文当在《管子》四篇之前。  相似文献   

20.
三、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同某些说法相反,弗洛伊德始终是一位唯物主义者,而并非是唯心主义者。他关于价值和观念的学说,同马克思的理论一样,都是唯物主义的。他在《图腾与特怖》一书中表明,这些事实的根源必须到实际的物质关系中去寻找。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的学说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起源于社会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