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更多的时候,我们跟其他人都没有关系。尤其是一个平庸平凡的你,都可能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这既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从世俗的角度看,这种不幸体现在,你跟他人的关系不大,显不出你的社会价值;从人生的  相似文献   

2.
生活的浪花     
(一)幸运有次去拜访好友,意外地看到她满脸的愁容。她哥哥因为失恋而自杀,幸亏发现得早……一段时间后,我又碰到她,看到的是一张明朗的笑脸:“我哥哥自从那次死里逃生后,忽然开朗了很多。他说自己真傻,其实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一位在战争中负过重伤的士兵这样描述他负伤后的心情:“那时,天非常黑,一颗手榴弹在我的脚边爆炸了,把我炸出了足有20英尺远,我的脚几乎完全被炸烂了。还好,手榴弹没有落在我头顶上———我感到一生都没有这样幸运过。”什么是幸运?忘掉你所失去的珍惜你所拥有的;除去不幸,剩下的都是幸运…  相似文献   

3.
季琳: 你好! 燕草如碧丝,泰桑低绿枝。你我不相识,有幸共相知。拾诗人徐志摩先生之牙慧,我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自己的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今天收到你的飞鸿,算我幸了。 但我本能地不可避免地怀疑只是你对我那100%回信的诺言的兑现,我倒渴望彼此的友谊很好的发展。 你问我为什么要选择你做笔友,很简单,这只是  相似文献   

4.
余红珠 《天风》2006,(16):10-12
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诡“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吗?撒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吗?”(创17:15-17)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人们不应得基于自然天赋和资质获得的利益,因为从道德立场上看,这种应得的基础是任意的和偶然的。由此,作为公平的正义反对亚里士多德等应得论者的主张。后者理解的应得是一种前制度性应得,罗尔斯只承认制度性应得的合法性,即应得依系于制度规则,制度规则决定着应得的正当性。诺齐克和斯特恩伯格等人对罗尔斯的"反应得论证"提出批评,但是这些批评存在误解。"反应得论证"的真正问题在于:一是罗尔斯因"权宜之计"放弃对前制度性应得中关于人的自主性的考虑,而人的自主性是支撑正义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二是他把制度性应得、资格和合法期望等同起来,从而混淆了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敬畏天主     
上主,没有谁相似你;你是伟大的,你的名有大德能。万民的君王!谁能不敬畏你?这是你应得的,因为万民中所有的智者和他们所有的王国中,没有谁与你相似。(耶10:6-7)  相似文献   

7.
创12章2—3节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创14章18—19节  相似文献   

8.
姜太公八十钓渭滨,钓来了开国大功臣,你羡慕吧。可是,你愿枯寂百年吗?大白兔跑来跟前撞大树,获取了意外大惊喜,你高兴吧,可是你想守株待兔吗?放长线,钓大鱼,用千年等来一回幸福,你是赚还是亏?放长线,钓大鱼,赔一生去等天外掉馅饼,你是得还是失?天地悠悠,我们都只有一生,人间的大戏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我的名字叫埃弗拉伊姆·纳纳我叫埃弗拉伊姆·纳纳 ,这我已经告诉过你了 ,是在有一次你来这里时告诉你的。你来过这里好多次 ,都是在关门之前 ,和我谈起我的学校。[1 ] 据我所知 ,在我的家乡没有在这里的市场上见到的这些东西 ,只有那些土生土长的东西 :芒果、土豆、玉米、香蕉、番木瓜。我的小学老师告诉我 ,在别的一些地方 ,东西更是少得可怜 ;他说在喀土穆和苏丹 ,国家是很大 ,但在市场的货架上只有洋葱、白豆和红豆 ;虽然堆放得很好 ,但也还不过是白豆、红豆和洋葱 ;他还说 ,世界大得很 ,而我们所经历的饥饿并不是最严重的饥荒…  相似文献   

10.
婚姻可以是最有益的男女关系,也可以是最令人心灰意冷的。你可以从中受益匪浅,尽享其乐;也可因婚姻失意而深感幻灭,痛不欲生。幸与不幸,除了自身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也同认识有关。某些流行误识无疑对“误入围城”的悲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种玩世不恭的说法——婚姻像热水浴,多泡一  相似文献   

11.
信生 《天风》1996,(2):33-34
使徒保罗在给青年同工提摩太和提多的书信中,都提到“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不可叫人轻看你”。这是因为传道人是传讲神的话的,如果传道人不被人尊重,反被人轻看,那末,神的话也会因此而被人轻看。所以这是关系重大的事情,传道人不是为自己得名声,但他既是传讲神的话的,理应受人尊重。  相似文献   

12.
思维喜欢在常识铺就的轨道上一路轻松地跑下去,因此,当你看到“凡偷盗花木者,罚款两百美元”的告示牌时,不会有什么思维的异动,类似内容的告示牌比比皆是,早已成为常识存储于思维的深处。但是,当你看到美国一家植物园大门上方的告示牌上写着“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两百美元”时,你的思维就像被谁重重地撞了一下,留下一个深深的问号。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一位来访的客人向爱迪生抱怨说:“你家的大门是否修理一下?免得开门这么费劲?”爱迪生笑着说:“不要紧,这对你来说并不算困难,而你却做了一件好事呢!”“我已经做了件好事?”客人很纳闷.  相似文献   

14.
你来信提到上海有家出版社要编印《掸学大系》,准备投资上百万元。然后要我帮助钱、帮助书,至放赚钱么,归你们。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都来找我南怀道!我本不想理会,但还是慈悲心肠.叫李省吾他们带一批书给你:有《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版本很好的;还有东初法师主持编辑的《禅学集成》,这套书现在已经买不到了,是从别人手里挖过来的。我还叫台湾的同学传真过来蓝吉富主编的《禅宗全书》目录第一页,这次也带来,供你参考。可是我倒要问一句:即使我把这些书都带来给你们,你们就把它们重新编排一下印出来,这又有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我常为碰到的"能怎的"的提问而困惑。提出"能怎的"的大约有两种,一武一文。所谓武问,大抵是一些身大力不亏的,或者是"盲"(法盲、德盲)气十足的年轻人所提。比如,他骑车撞了你,你找他论理,他反倒问你:"撞你了,能怎的?"这属于蛮不讲理类。所谓文问,情况较为复杂。试举几问:你工作认真,有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问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说慈悲为大?答曰:佛所有功德法,应皆大故。问曰:若尔者,何以但说慈悲为大?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以大慈悲力故,久应得涅槃而不取证。以是故,一切诸佛法中慈悲为大。若无大慈大悲,便早入涅槃。复次,得佛道时,成就无量甚深禅定解脱诸三昧,生清净乐,弃舍不受,入聚落城邑中,种种譬喻因缘说法,变化其身,无量音声将迎一切,忍诸众生骂詈诽谤,乃至自…  相似文献   

17.
答复人生     
一个读者朋友来信问我:一个人该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给他的简单答复如下:不要错过人生的美景。早晨,不要窝在被窝里睡懒觉,而错过朝暾出岫的美景;黄昏,不要因为一天的坏心情,而少了在烟  相似文献   

18.
戴春林 《心理科学》1997,20(6):566-567
1引论“得士者昌,失士者亡”。齐恒公得管仲而号令诸候;刘邦得张良、韩信、萧何而一统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而鼎四川。相反,赵国杀李牧而亡国,项羽失范曾而自刎乌江。可见,历史上的成败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行为心理素质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这个问题一直为有识之士和历史学家所关注。诸葛亮在《蒋苑知人性Z中就提出了考察人才的七条标准:“然知人之道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日,穷之以辞变而观其变;三日,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相似文献   

19.
喜鹊回家     
正民间有喜鹊报喜的说法,喜鹊窝也成了吉祥物。记得小时候,谁家门前或树上停歇了喳喳叫的喜鹊,大人们会说:"喜鹊叫,好事到。"那时农家日子穷,如果确有贵客来,就得去集市买肉买菜招待,小孩儿眼巴巴等着解馋,因而"喜鹊叫,孩子笑"。  相似文献   

20.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