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我观察,佛教寺院有出家的和尚,天主教修道院有修士、修女,道教宫观也有修行的道士、道姑,唯独伊斯兰教清真寺没有出家的修行者,这是为何?北京小红小红读者:穆罕默德创伊斯兰教是要把它作为统一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武器,以安拉的启示为号召来改造社会,结束阿伯半岛?..  相似文献   

2.
从善 《中国宗教》2012,(1):54-55
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能否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不是为社会制定什么准则或标准,更不是监督或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3.
中医需要知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知识创新的含义和意义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可见,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理性思维的成果;二是经验,操作技术的积累。知识来源的惟一途径是实践。实践按照毛泽东的分类有生产斗争、阶段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就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经过概括和总结,相应地形成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知识创新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经验,通过反复确认后,系统化形成某一方面新的知识或者新的学术…  相似文献   

4.
杨玲  余文杰 《学海》2015,(4):189-192
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社会面临诸多社会矛盾,威廉·莫里斯用艺术的视角对之予以批判和梳理,并强调用"艺术道德"的意识形态来改造社会,作者以这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思想来改造现代社会,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已经被许多人接受并成为信仰,它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当代价值通过效应得到充分彰显。文章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对当代宗教的影响。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将进一步积极回应新时代政治、文化、道德发展的迫切要求,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辉辉 《学海》2002,(1):155-157
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D·H·劳伦斯以热衷于探索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而著称 ,他强调爱情的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神圣与世俗的契合 ,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 ,笔者通过其代表作《虹》中三代人的不同经历 ,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阐述 ,揭示了劳伦斯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已经被许多人接受并成为信仰,它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方面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当代价值通过效应得到充分彰显。文章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对当代宗教的影响。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将进一步积极回应新时代政治、文化、道德发展的迫切要求,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年,从大学欢天喜地地毕业后,以一副新人的面孔进入公司,满怀着实现自我价值的豪情和改造社会的雄心,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但是,当自己一切都熟悉了,对工作驾轻就熟了,对公司的氛围也完全融入了,当时的惶恐又被新一种的感觉所代替,那就是倦怠。倦怠像可怕的癌细胞—  相似文献   

9.
世界的社会思想史证明:总的来说,在革命风暴时期,人们对世界观问题的兴趣会大大加强。随着新兴阶级和集团自我意识的发展,其代表人物对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进行富有哲理的思考、确定自身在社会与世界上的地位以及确定改造社会与世界条件的要求也不断增长。在当代非洲社会中,这种要求非常强烈。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非洲思想意识的性质。这种思想业已形成,它作为一种被奴役  相似文献   

10.
要改造自然,必須首先改造思想。人民群众为了改造自然,爭取做自然界的主人翁,因而要求我們去解决思想問題,去解决先进思想和保守思想的斗爭的問題。思想問題的解决,又反过来可以推动生产力的跃进。刘少奇同志告訴我們:“社会生产力的發展要求社会主义革命,要求人們精神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們精神的解放,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跃进;这种生产力的跃进,又繼續刺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进和人們思想的前进。人們在不断地改造自然界的斗爭中,不断地改造社会和改造人們自己。”在人同自然作斗爭中,就表現为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辯证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毛泽东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生前虽然未曾写出价值学的专著 ,但是在他宏伟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一套严整而又独特的价值观。他正是用这套价值观去观察世界 ,去评价事物 ,去塑造人生 ,去改造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代表 ,毛泽东不仅个人终身信仰、尽力实行这套价值观 ,而且自觉地用它来教育全党 ,使之成为全党乃至全民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因此 ,毛泽东的价值观实际上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1 .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谁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怎样确定他们的社会地位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不仅构成了毛泽东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而且成为毛泽东价…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为了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毕生努力工作,为近代中国的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的同时,并采撷西方文明的精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民国建立之初,他以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倡完全人格教育,以完全人格教育来改造旧教育,由此来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一九五八年三月,从求新造船厂工人学哲学开始,上海劳动人民掀起了一个巨大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广大劳动人民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这是我们伟大时代的伟大创举,是群众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也是日益深入的社会主义革命、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群众思想上的一种必然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劳动人民解放的学说,工农群众学理论,就是为了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自己,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生产斗争,为了把国家大事管理得更  相似文献   

14.
橘朴的道教研究有两个特点:社会立场与内在视角。社会立场针对的是精英立场,内在视角针对的是西方视角。橘朴提出了“通俗道教”概念,开辟了日本道教研究的新路径,那就是从民众出发、从本土出发,重新理解道教,运用道教资源改造社会。通俗道教概念具有丰富的启示性,它提示我们宗教问题的本质是群众问题,活用中国本土资源,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修正现代国际关系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美与时代》2004,(8):78-79
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就会越来越强烈.衣食无忧,人身安全有了保障,人们自然就会有审美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下中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质的改变,物质的需求基本得以满足后,现在人们想着法"找乐子",享受生活、美化生活.塑形、美容、健身已发展成为一场浩大的群众运动.但是,如何改善和提高人的形体美、形象美,目前还存在着许多误区,甚至出现与主观愿望相悖离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形体美、形象美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美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功绩及其表现出的思想品格、精神风貌的审美评价;第二,对人的行为思想品质的审美评价;此外,人体美也包括在社会美之中."[1]由此看来,一些不当或错误的塑形、美容方法,不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科学地引导人们去认识及塑造形体美、形象美,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福明 《学海》2005,31(5):58-61
政治文明一般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先进政治成果的总和,如先进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先进的政治文化等。现代政治文明一般表现为:政治运行制度化、法制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政治参与广泛化;政治稳定等等。其中,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扩大有序的公民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公民参与的功能和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在本质上是大众的…  相似文献   

17.
王四达 《现代哲学》2007,(2):98-103
明末顾炎武曾把易姓改号称为“亡国”,而把道德沦丧称为“亡天下”;清末严复写《救亡决论》一文,为民族救亡大声疾呼。今天中国虽无“亡国”之忧,却有“亡天下”之虞,“得荃忘鱼”的病象,“渔父哲学”的盛行,厚黑之道的猖獗,使“道德救亡”已成为当前中国最迫切的现实课题,中国不应回避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对待这个问题,只有清理历史传统、改造社会生态才是“道德救亡”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市民社会私立战场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冲突,康德走上了以绝对义务和道德个体自治为核心的道德哲学路径,但他的伦理学最终却成为一种取消了特殊性的形式主义伦理学。在批判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础上,黑格尔将现实的社会世界纳入到其绝对精神的实现过程,建立了一套客观的、必然的理性主义社会伦理学,其伦理学强调伦理秩序对个体生活的优先性,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由于其哲学体系的理性基础规定性,黑格尔的社会伦理思想带有强烈的先验理性色彩,限制了人类改造社会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两种社会主义观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首先是改造社会的理念、批判现行制度的原则、选择体制的价值标准;另一种观点则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具有某种特征(例如产业国有化和济济计划化)的体制。当人们比较两种社会体制的优劣,或谈论这两者的竞争与共存等问题时,前提就是后一种社会主义观。关于这两种社会主义观的对立及其相互关系,有必要指出下述四点。一、现在在日本,许多人首先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一种体制,并且认为已经建立了这种体制的是苏联等国  相似文献   

20.
武仁同志在《“五四”前后李大钊哲学思想探讨》一文(见《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以下简称武文)中,对李大钊同志在1915年至中国共产党创立这一时期,即“‘五四’前后”的哲学思想,作了深入的探讨,明确肯定了李大钊同志作为“五四”运动的旗手,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建党思想奠基人的历史地位。并着重从他的哲学思想方面论证了他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第一个哲学家”,“中国哲学发展史的新时代的开拓者”的历史功绩。这些论述,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