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世界天天在变,身为都市人,几天不出门,就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隔世之感。走在大街上,两旁突然冒出的许多新鲜得你莫名其妙的公司,于是你不由得大发感叹:“不是我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得太快!”孩子,贴张邮票寄过去4岁的苗苗从邮车上跳下来就  相似文献   

2.
笔者每遇文友,常不禁要问:“最近有什么大作?”然而往往得到的回答是:“嗨!年纪大了,养养生了,不写了!”我想这也许是文友们的谦虚吧,即使有了什么“大作”也不想咋唬!但是如果真有这种想法,实与养生无益而有害的。已习惯于舞文弄墨者,一旦搁笔等于改变几十年形成的老习惯,要打破一种旧的“平衡”去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好便好,搞不好便是养生之大忌!当然,在社会上从事“笔耕”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姑且广而言之谈谈“动脑”对养生的好处!人犹如一个小小的王国,内部的管理分成许多系统,而最高权力指挥中心是“大脑”。即使是最严重的残疾人,只…  相似文献   

3.
韦长安 《天风》2017,(4):52-54
第一天(荣耀日):“呼叫的石头” “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参路19:38) 当主耶稣骑驴荣入圣城、开始受难之旅的时候,他的门徒“因所见过的一切异能,都欢乐起来,大声赞美神”(参路19:37).法利赛人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耶稣回答说:“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参路19:40) 虽然受难周让我们感到忧伤,但第一天却是如此喜乐,不仅众门徒高声赞美,前行后随的众人也都欢乐颂扬,甚至连小孩子也都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  相似文献   

4.
1979年8月2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被誉为“中华第一圣堂”的新街礼拜堂在会众的赞美声中正式复会。 有的牧师、传道人接到复会通知时,心里非常顾虑:“到时会有人敢来参加礼拜聚会吗?”然而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广大信徒得悉此事,喜出望外,奔走相告:“上帝行权能了!我们的祷告、我们的愿望要实现了!礼拜堂要再开门了!”  相似文献   

5.
“有何不可?”终于成为五十岁后,我经常用以激励自己、鼓励别人的说词,对惆怅青春不再,惘然坐守空巢,想再续大梦,追寻信心的女性朋友确能产生相当的正面作用,一面知命认命地衡忖既往,一面开发潜能,打开桎梏迎向一片天!二十年前,我曾写出“五十大乐”的短文:“今年三月过生日,真高兴我已五十!“现在回想,二十岁的青春太匆忙!三十岁的挣扎太辛苦!四十岁虽然历练得比较成熟,但仍未臻“通达”之境!好不容易等到五十岁!哈!哈!我可从迷宫中转出来啦!“五十岁!我享受三副眼镜!我可以选择看远、看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们到海安教堂负责主日讲道的时候,她总是腼腆地对我们说:“牧师,请为我代祷!” 她是谁呢?她就是驰名中外的传奇人物潘秀红姊蛛。她名气已很大,业务也很忙,但她仍旧保持基督徒的本色,主日参加礼拜几乎不脱,还常谦卑地要求牧师为她代祷,这实在难能可贵,实在令人高兴。  相似文献   

7.
开怀一刻     
同老婆一样一天,小康收到一大把信,朋友们羡慕得忙围来要看。小康赶紧用手将他们挡开:“信件就如同婆一样,是不能分享的!”男生甲:“我几次找你们班长他都不在!”男生乙:“他事情多出去了!”男生甲:“他经常上哪去?告诉我,我去找他!”男生乙:“他经常上厕所!”(责编:路石)哪去找人开怀一刻@刘建伟  相似文献   

8.
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已经好一会了。售票员连喊了好几遍:“月票请出示!”“买票不要忘记!”售票员走到一个老妇人面前说:“请把月票拿出来看看!”那老妇人回答说:“我现在买票,一张五分。”“要罚两张全程票,总共四角。”“罚什么票?我只乘了两站!”“你为什么乘车不买票?”“你别凶!你这个售票员是啥态度?”“我怎么凶啦?你乘车不买票就应该照章罚票!”“你在家里对待父母亲也是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4日晚,一男青年手持菜刀,赤身裸体地在武汉大学北三区门口来回走动。警察赶到现场后,该青年将菜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狂呼:“不要害我!”警察一面与其家属联系,一面劝说,试图靠近他。但稍一移动,这名男子便挥刀狂呼:“不要过来!”经过警方及其家属的共  相似文献   

10.
渴望     
那一年,那一天,你办完了退休手续,在吉祥的“主麻”日,你高兴的跟我说:知感真主!终于有更多的时间来立行五功,宣传教门。是啊!回想已往的日子,你总是忙忙碌碌,经常在外出差,旅途疲劳让你筋疲力尽,可你每次回到家中第一件事,便是沐浴更衣、交还“乃玛孜”。每当这个时候,家人已按照已往的习惯,把一杯清香扑鼻,热气腾腾的普洱茶,和你的良师益友,在你出差期间未曾读到的那期《中国穆斯林》杂志摆在你的面前。你慢慢的品着普洱茶,神情专注的阅读,旅途的疲劳早已在你的“干办”中荡然无存。今天,你虽已退休确更加忙碌,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你熟悉的身…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每次晚上睡觉以前我都对自己说:‘明天早上我要早起!’但是很遗憾,清晨日已高照,我还是躺在床上起不来。”  相似文献   

12.
校园开心豆     
睡眠不足一日,历史老师正在上课,正好讲到拿破仑。看到台下每天打瞌睡的学生,老师不由感慨道:“各位同学,拿破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们从这里得到什么启示呢?”一学生回答:“这充分说明,睡眠不足会影响身高!”  相似文献   

13.
永生     
单信 《天风》1994,(8):43-43
“你当快信耶稣呀!信耶稣得永生……” 这样的话也许你并不陌生。“永生”是基督教的专用名词,并且已延伸成为社会名词,但基督教有它独特的含义。它显然不是“长生不老活下去”,也不是“精神不死,永垂不朽”,因为血肉之躯“人人都要死一次”(来9:27新译)。  相似文献   

14.
永生     
《天风》1994,(8)
“你当快信耶稣呀!信耶稣得永生……” 这样的话也许你并不陌生。“永生”是基督教的专用名词,并且已延伸成为社会名词,但基督教有它独特的含义。它显然不是“长生不老活下去”,也不是“精神不死,永垂不朽”,因为血肉之躯“人人都要死一次”(来9:27新译),就是主  相似文献   

15.
经文:路15:11—32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上二次讲过“三一真神的大恩典”的题目中,已讲了“牧人拯救亡羊”和“妇人寻找失钱”的两个段落。现在继续讲末了一点: 第三个段落 父亲迎接浪子 在浪子的比喻中,主耶稣不是讲述浪子的罪,乃是描述父亲以慈爱的心肠来迎接他孩子的回家。以下分三方面来讲: 一、父亲对浪子离家的慈爱心肠 浪子在离父家之前,是何等的幸福啊!父亲是一位大富翁——“有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1,(12)
提到赵州禅师,学人大都知道禅宗史上一著名公案:据史载,有两个人去参访赵州。州问一人:“曾到此间否?”答:“曾到。”州:“吃茶去!”又问一人:“曾到此间否?”答:“不曾到。”州:“吃茶去!”院主见了奇怪,问赵州:“为什么曾到、不  相似文献   

17.
有民谚曰:“地上有个人,天上就有颗星。”孩提时候,有一日,妈妈指着天空上的星斗对我说:“军军,那天上也有你一颗星呢!”从此,我就常常喜欢在黑夜里凝视着星空。想寻找到属于  相似文献   

18.
在一处农贸市场上,一位卖无核蜜桔的个体户正在大声叫卖:“快来买无核蜜桔!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不甜不卖!”这时,有几个人走了过来,其中有一位年青人拿起蜜桔看了看,并且问道:“真的都甜吗?”“要不信,您就先尝尝,先尝后买。”这位个体户边说边拿起一只蜜桔,快速剥开皮后递给了年青人。年青人取了两辦尝了一下,然后点着头说:“这蜜桔还真甜!我买三斤!”个体户手上给年青人称着蜜桔,嘴里同时还在说着:“这位同志亲口尝了,证明我卖的蜜桔全都是甜的!要买的快来!”  相似文献   

19.
属灵     
《天风》1994,(7):42-43
教会生活中也许你不难听见这样的话:“啊!那人真属灵。”或“唉!这个不属灵。” 本来,人皆为神按自己形象所造而成为“有灵的活人”。尤其是当一个信徒依赖主的宝血得蒙救赎而成为神的儿女时,他应该已经就是一个属灵的人了。但这仅是就地位而言,而我们通常讲的“属灵”与“不属灵”所指的是信徒灵命生活的实际表现情形。 属灵的人既已接受那被钉死。  相似文献   

20.
斋戒是一种古老的宗教功修和重要的宗教制度。基督教的圣经赞颂斋戒是对“神”的最高崇拜,耶稣及其门徒曾经持斋。《旧约》里规定着斋戒日,其中有“阿舒拉”的日子,母萨斋戒过四十日。就是崇拜偶像的人也知道斋戒。埃及人在崇拜偶像的年代就有此制度,且于后来传到希腊和罗马。现在印度崇拜偶像的人仍有斋戒。斋戒几乎是人类年复一年从古至今奉行无违的常道和公认的宗教义务。真主宣告:“信教的人们哪!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宗教制度,也是过去各民族的宗教制度。”(2: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