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社区"问题家庭"的家庭环境质量,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某社区20户"问题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这些家庭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与常模均值相比较,亲密度、情感表达均偏低,成功性、文化性和组织性均显著偏低,而矛盾性则显著偏高.说明"问题家庭"没有为其成员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快乐的生活空阃,更没有对成员构成强大的支持系统,这一切将会造成其成员心理适应能力的不断受损;2、本研究还发现了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可能存在长久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犯罪理论(如社会控制理论、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问题行为理论)的不断发展,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研究重点已由最初的家庭结构变量(如家庭完整性、家庭经济状况)逐渐扩展并聚焦在家庭功能变量(如家庭气氛、亲子依恋和亲子沟通等)和家庭成员行为变量(如教养方式、父母监控等)。近年来该研究领域开始深入探讨青少年认知过程在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社区环境、神经生物学等变量与家庭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趋势和以往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其具有症状重、病程慢、复发率高、社会功能明显缺损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家庭环境因素在焦虑障碍的发病、转归和预后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焦虑障碍患者家庭特点和家庭互动模式的研究结果.系统式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家庭治疗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式家庭治疗用于焦虑障碍具有良好疗效.今后,还应该运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焦虑症家庭动力学特点和家庭功能,并采用更加严格的随机对照设计,进一步证实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其具有症状重、病程慢、复发率高、社会功能明显缺损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家庭环境因素在焦虑障碍的发病、转归和预后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焦虑障碍患者家庭特点和家庭互动模式的研究结果.系统式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家庭治疗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式家庭治疗用于焦虑障碍具有良好疗效.今后,还应该运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焦虑症家庭动力学特点和家庭功能,并采用更加严格的随机对照设计,进一步证实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方有关家庭功能理论进行综述。西方关于家庭功能的理论取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环状理论以及系统理论为代表的结构取向;另一类是执行过程取向。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可分为横向因素与纵向因素两类。此外,通过对我国已有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回顾,指出了未来我国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西方有关家庭功能理论进行综述。西方关于家庭功能的理论取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环状理论以及系统理论为代表的结构取向;另一类是执行过程取向。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可分为横向因素与纵向因素两类。此外,通过对我国已有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回顾,指出了未来我国家庭功能理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心理健康的定义 家庭的心理氛围是指:在家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父母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养等反映出来的由家庭成员的感情、兴趣、爱好、态度、言行等综合而成的心理时空,表现为个性化的家庭情调和气氛。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大陆,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决策,包括研究者的告知和研究者的导向、人体研究不同分期或类型的差别、受试者个体特质的状况、受试者家庭及类家庭成员(朋友、同伴等)的观念.这些因素与家庭的相关度不尽相同,家庭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人体研究中参与决策表现出不同范围和深度.论证了在受试者知情同意决策过程中,需要受试者家庭或类家庭成员的参与,以实现保护受试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上的差异 ,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家庭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级差异 ;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 2 )父母教育水平对亲子沟通的直接影响很小 ,它主要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对亲子沟通施加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 ,而很少影响孩子与母亲的沟通。 ( 3 )家庭功能对亲子沟通也具有影响力。其中 ,情感反应既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 ,总的家庭功能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而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 ( 4 )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374名贵州农村地区小、中、大班年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发并采用适合农村儿童的图片命名测验以及家庭环境调查问卷,描述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现状,并探讨家庭环境各因素(父母教育水平、家庭阅读活动、教育观念、家长评估及早期阅读教育)与学前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展模式;(2)农村儿童处于较为不利的早期家庭环境,包括较低的父母教育水平、早期阅读教育起步较晚等;(3)在这些家庭环境因素中,母亲教育水平和家庭阅读活动与儿童口语词汇显著相关,并且二者可以相对独立地预测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韩海浪 《学海》2004,(6):76-78
继十六大为中国民营经济彻底“正名”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并提出具体办法和措施,从而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这样的背景下,各地一方面积极清理和修订限制民营经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伦理、家族愿景和华人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人家族企业在内部治理上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和华人社会中的家族伦理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表征为基于纵向有序伦理的家长式权威治理以及基于横向差序有别伦理的关系治理.华人社会中的家族伦理之所以会从日常领域嵌入到企业场域并产生强势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家族愿景的偏好.并主要体现在代际传承和控制权让渡层面;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企业组织理性、市场理性和家族伦理的非兼容性,家族成员尤其是家族企业主持人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家族伦理理念并进而矫正、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带来有限度的"伦理脱嵌".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by assessing how the frequency of family mealtimes correlates with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Participants consisted of 50 families from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Parent and child participants completed measures assessing frequency of family mealtime,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ased on parent-report, the frequency of all family members eating dinner together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ncouraging regular mealtime interactions among famili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Participants read a message discussing the duties of a typical family caregiver (for example, a woman taking care of her elderly mother) and the associated psychological, physical, social, and financial stresses. The message was accompanied by an appeal that was either a control or was altruistic (other-oriented: focusing on the mother/caregiver's well-being) or egoistic (self-oriented: focusing on the child of the caregiver's needs and feelings). Participants who received an altruistic appeal were more appreciative of caregiving stresses than were those given an egoistic or a control appeal. Increasing family members' awareness of the stress involved in family caregiving is a first step in encouraging them to personally intervene on behalf of the caregiver.  相似文献   

19.
Much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takes into account clients' cognitive constructions of their family problems. Recent calls for therapists to elicit and work with clients' causal explanations and narratives parallel accumulating evidence in the social-clinical literature about the predictive importance of attributions in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s of Problems Scale (CPS), provide preliminary evidence of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suggest ways in which it can be used clinically to reveal new areas for questioning and to generate new ideas. The CPS is a brief questionnaire that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profile of each individual family member's private constructions. To complete the CPS, each family member writes a free-form narrative of the presenting problem and then rates his or her perceptions of the contributing causes. The CPS profiles can be used to compare the perspectives of different family members and to assess cognitive constructions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reatment. We discuss its potential for these and other clinical us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