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深藏于孔子的王道理想和教育主张之中。儒家学者对仁的执着,使他们虽四处碰壁但仍然不改初衷,他们"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在挫折面前,明知不可而为之。他们怀揣着"德不孤,必有邻"的理想寄情于物,他们从大自然中印证着人性的美与善。儒家文化强调人格之美,深究人性伦理内化的和谐,重视协调事物对立的两极,他们对美、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儒家学者的终极信念不在庙堂,而在芸芸众生之间。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真诚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国内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相比,明显的区别是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交流。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与国内外教育环境的不同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不是学出来的,更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国外学生之所以令人感到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并非他们的智商比国内的学生高,而是由于他们有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它给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国外学生从小是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长大的,一方面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己决定该做什么该学什么,每个人必须对自己行为负责;另一方面,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他的学分修得最少,但平均成绩仍无法维持在及格线。家长和老师为这个问题学生想了不少办法,效果却不明显。后来,他的母亲请一位心理学家帮忙。心理学家告诉她,她的孩子学科修少了,应该多修几门课,至少应该和其他学生修同样多的课程。母亲将信将疑,孩子比别人学得少都学不好,增加课程岂不是"雪上加霜"?在心理学家的一再要求下,母亲及其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  相似文献   

4.
一、口头教学语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及影响 英语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时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的欲望。高中英语教师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很多中学生的厌学情绪,他们很多人不愿意学英语,抱着学也学不懂,不如不学的态度去应付英语课。在这种背景下,兴趣激发显得尤其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教学语言不朝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向努力,英语语言的教学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5.
面对战国乱世,孟子与庄子从不同的理论原点出发,建构出各自不同的理想社会构想。他们在此既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省思,又透显出殷切的政治关切与人生关怀。尽管他们的理想社会构想有着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从"人"的维度去省思与建构的。比较来看,孟子与庄子的理想社会构想在对"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关切上是有所区别的,孟子将"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安放在现实社会与伦常关系中,而庄子则试图将"人"从现实社会与人伦关系中抽离出来;同时,庄子将追寻个人纯粹的自由与逍遥视为"人"存在的终极旨归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关于校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 《美与时代》2004,(6):77-78
一、关于校服 学生统一着装,由来已久.孔子授学,均要求学生青衣青帽;近代"五四"运动学生们着统一校服,留学生头,戴学生帽,意气风发,激愤痛斥帝国主义与官僚资产阶级的恶行,树立了百年不倒的"五四青年"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国大陆近年来提出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做到人尽其才,因性而教,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应该能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能积极地去学习,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真正发出"我要学"的呼声.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学做合一",这是对教育现象的说明和总结,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不相关联的过程。它要求施教者将三者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我在从事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研究美术课的教法,通过实践认识到一个道理:美术教学虽有"法"但无定法,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灵活把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本领,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谈谈关于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美术探究学习能力、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诸问题。  相似文献   

9.
身边常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他们学不踏实,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于是在日复一日的茫然中,他们的斗志被磨灭,激情停留在幻想中的空中楼阁。同时,他们的心似乎也在苍凉着,哀老着。他们不在意现在,更不在意将来,"没劲"郁闷"没意思"无聊"无所谓"混呗"变成了这些孩子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夏季,会有一批神学毕业生奔赴禾场,开始服侍人生;每年秋季,会有一批弟兄姊妹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和造就,开始为主所用、学做牧人。神学生是教会的祝福,如何帮助他们走好服侍之路,作为学校和教会,需要他们学些什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同时,他们又有什么期待。在本期访谈录中,让我们倾听神学院教师、教会牧者同工和神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西汉韦玄成、刘歆所主天子庙数皆有一定的开放性。与韦氏之学类似,郑玄既主张以四亲庙为基础的五庙常制,也以周制天子七庙为理想;承袭刘氏之学,王肃既主张以六亲庙为基础的七庙常制,也认为王者可不拘七庙。由郑、王二学皆可产生"太祖虚位"现象。汉元帝利用四亲庙理念塑造出七庙之制,这提示研究者要注意皇权对"天子七庙"理想之追求。  相似文献   

12.
职业理想指自己在将来的生活道路中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是人们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素质、兴趣爱好以及对各种职业评价后选择的未来职业的想象.初中学生的理想多以他们所崇拜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为目标.理想的确立也往往从选择职业理想开始.因为生活道路离不开职业的选择,而职业的选择和祖国的四化建设乃至共产主义事业又紧密相联.因此,了解研究初中学生的职业理想,对于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因辟"二氏"而殃及庄子,因此,当他不得已而接受庄子之时又必须改铸庄学。在改铸庄学的过程中,船山首先对庄子学术渊源进行检讨,先将其从老子门下除名,复归于"六经"之支裔;再对其师承进行考察,认定他学脉在儒,宗祧孔子,师承子张,是儒门后学。在船山看来,正统儒学的核心精神是"内圣外王"之道,而庄学是通达"内圣外王"之道之一端。船山是粹然儒者,觉浪道盛和方以智则持"三教不二"之说,但他们都认定于庄子出于儒门,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现况与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新华  王椿阳 《心理科学》2008,31(1):245-247,238
采用PEI问卷和成就动机量表对某大学三个选修课班级的大学生进行测试,并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1、男女大学生在PEI的"体育运动"和"外表"分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相比,在PEI "与人交谈"分量表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2、学期初,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大学生在PEI各分量表和成就动机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期末,他们在PEI的"心境"、" 学业表现"、" 外表"分量表和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是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燃起他们研究数学的欲望,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一、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  相似文献   

16.
正心动,则情动。在情感的世界中,心之所向非常重要,就教学而言,心动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学生不心动,教师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初中生正处在情感叛逆的时期,心理活动对学习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才能赢得他们在情感上的升华。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心动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行动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满足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地理学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中国社会里,存在着一个特殊的阶层——士绅,他们是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的精英,与地方政府所具有的正式权力相比,他们属于非正式的权力。[1]瞿同祖先生在对清代地方政府的研究中,将清朝的士绅阶层分为"官绅"和"学绅",与"学绅"相比,"官绅"具有更高的地位,更多的特权,更大的影响力,他们构成了实际上的权力中  相似文献   

18.
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偏科的情况,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数学,他们说感兴趣,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说没兴趣,不愿意听也不愿意学,故我在上课时特别注意设置数学情境,比如我在寻找规律的练习题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山区的一位牧羊人发现一个山洞,他带着猎狗走进山洞时,走不多远,狗就瘫倒在地挣扎几下就死了,而牧羊人自己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引起了科学家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四、"启蒙"之后黑格尔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和解"之路众所周知,黑格尔是学神学出身,而作为图宾根神学院学生的黑格尔,却和他的青年伙伴(谢林等)都是当时自由主义运动的信徒。他们直接面对  相似文献   

20.
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而仁学也是人学。儒学的人论包括人的地位与价值、人性与社会、人格与人伦、人的理想等许多面向。以人为本是儒学人论的基本立场,而儒学还认为,离开社会来论人肯定是不充分的;"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就理想的人"则是儒学人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