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爱军 《天风》2018,(11):13-14
<正>从事公益慈善不仅需要有"精神",还需要有"能力"。世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祈祷付诸行动即是爱,爱付诸行动即是服务。" 2018年全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思路中有一项是:继续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鼓励宗教界以扶贫和养老为重点,依法依规从事公益慈善活动。可见,基督教热心参与公益慈善,既是在信仰上的"不忘初心",又是在社会中的"牢记使命"。从事公益慈善不仅需要有"精神",还需要有"能力"。而公益慈善的两大任务,就是既要有"颜",又要有"品"。  相似文献   

2.
安黎 《思维与智慧》2013,(10):16-17
两千年前,孟子把道德不够好的人统统称作禽兽。他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人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兽的区别,究竟有哪些?孟子认为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失去这些品质,人就不是人了。恻隐之心,被孟子排在"四心"之首,足见它之于人,是何等的重要。《三字经》开端的两句话,即为"人之初,性本善",其意是想说明,作为高级动物,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善  相似文献   

3.
灵语心曲     
至圣之心兮神爱泉 耶稣圣心是爱的源泉,又是爱的归宿,他赐予了我们无尽的爱,期待我们什么呢?他是万有的主,什么也不需要。只希冀我们有一颗知恩报爱敬礼他圣心的赤诚的心和  相似文献   

4.
陈逸鲁 《天风》2009,(9):13-15
神学教育是心的教育,教导神学生有一颗理解和爱上帝的心,有一颗爱国家和爱人民的心,有一颗爱教会和爱信徒的心。一个人在神学院里工作,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全心全意还是出自私心私意,学生都看在眼里。老师是仅用知识去教授还是用心灵去教导,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张艳 《天风》1995,(7):4-5
爱是一种哑子能够讲,聋子也听得懂的语言。爱能使人与人之间生活得更加和谐,爱也能把人的心牵引得更紧密。爱能使大地充满了生机,爱能使万物复苏。法国作家拉马丁曾说过:“爱,是每一颗心灵中最美丽的黎明。”人间有朋友之爱、兄弟姐妹之爱、夫妇之爱、情侣之爱等,但无论哪一种爱都比不上母亲爱儿女。母性之爱,那是与生俱来的,那是一种只求施予,不求回报的爱。中国古代诗人孟郊笔下母亲的形象是:  相似文献   

6.
早期儒家和古代犹太教都具有丰富而悠久的慈善思想,两种文明的慈善思想都"劝人向善"并"助人施善",主张周济穷苦、关爱贫弱。早期儒家慈善思想以"仁"为核心,以"恻隐之心"为驱动;古代犹太教的慈善思想则以"公义"为核心,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动力,靠宗教诫命来维系。二者之间的差异标识出两种文明的特殊性:儒家是一种世俗伦理体系,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慈善是君子风范的理想追求;而犹太教作为典型的"一神信仰",强调的是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慈善是信仰对人类生活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7,(8)
<正>佛教历来有致力于公益慈善以利益大众、回报社会的传统。千百年来,佛陀教导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犹如一盏长明不熄之灯,始终温暖着世间,照亮着人心。在竹西佳处、淮左名都的古城扬州,就有这样一个基金会,弘扬仁爱精神,致力公益慈善,凝聚各界爱心,传递无尽心灯。2013年12月,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经江苏省民政厅注册登记,成为扬州首家由众人捐资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苏北地区首家宗教慈善基  相似文献   

8.
回家过年     
张玲 《天风》2017,(1):13-14
了却心底的思念 每逢中国传统春节来临,回家过年,是多少游子的心愿!中国古人留下许多感伤的足以表达思乡心切的诗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见一颗颗思乡之心犹甚。回家过年,不仅是为了安慰老人牵挂的心、带给留守孩子一份亏欠的爱,更是为了了却自己心底的思念。  相似文献   

9.
在洛克研究的"宗教转向"中,财产权问题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中蕴含着体现平等主义的慈善思想。在他那里,个人不仅有自我保存的对上帝的义务,而且还有使他人得以保存的慈善的义务。洛克的宗教背景使他的慈善思想非常接近于托马斯主义。他的慈善并不是外在的行为,而是人的一种德性,其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爱",二是"宽容"。洛克的慈善在一定的条件下性质会发生变化,从仅仅是内在的道德上的品格转化为一种外在的法律上的权利。洛克的慈善的性质可以转化的观点显著地改变了他的财产权理论的面貌,使他同现代自由主义者区别开来。但是,洛克并没有把慈善看作一种高于财产权的权利,如果说他的理论中存在"慈善权"的话,也仅仅指的是人的生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正>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教会和信徒是爱的使者,奉献和传播爱,让慈善走动起来,是对教会和信徒的信仰要求。公益慈善事业是奉献爱心、彰显美德、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国家和社会的正能量。基督教是生命的宗教,也是爱的宗教,决定了教会和信徒必须是爱的使者,奉献和传播爱,让慈善走动起来。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以"爱国爱教、荣神益人"为宗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  相似文献   

11.
仁的"偏言"与"专言"话题源自程颐所说"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重点在如何看待仁在整个德性体系中的地位,并涉及仁是作为至善整体还是特定的德目等多方面的问题。程颐通过对《易传》"乾元"和"元亨利贞"的阐释,以"生"为纽带,将四德五常联系为一个整体。以生论仁,既关联存在论的性理,也含摄宇宙论的生理,力求从仁的"偏言"与"专言"入手揭示出仁的特色和性质。朱熹讨论仁的"偏言"与"专言",通常是将其纳入到"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的框架之中。基于生气流行,"心之德"可以是"爱之理",双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仁的至善整体与流行实施中的德目最终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12.
仁的"偏言"与"专言"话题源自程颐所说"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重点在如何看待仁在整个德性体系中的地位,并涉及仁是作为至善整体还是特定的德目等多方面的问题。程颐通过对《易传》"乾元"和"元亨利贞"的阐释,以"生"为纽带,将四德五常联系为一个整体。以生论仁,既关联存在论的性理,也含摄宇宙论的生理,力求从仁的"偏言"与"专言"入手揭示出仁的特色和性质。朱熹讨论仁的"偏言"与"专言",通常是将其纳入到"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的框架之中。基于生气流行,"心之德"可以是"爱之理",双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仁的至善整体与流行实施中的德目最终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13.
常新 《中国哲学史》2015,(2):96-102
"心体"系宋明理学一重要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直接肯定道德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同一性。在李二曲哲学中,对"心体"问题的辨析是其建立道德形而上和道德主体论的拱心石,也是二曲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点。其"心体"之意大致指心的本然性质、面貌、状态;心之"体"即性之理。二曲"心体"论即像朱子那样重视其认知之义涵,强调心体之"虚明",又继承王阳明重视"心体"作为道德本体之传统,强调心体之"至善"。李二曲"心体"论体系所涉及概念较多,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蕴含着主体意识、道德本体、修养工夫等内容。其"心体"论逻辑终点为"人心",它有可善、可恶之可能性,当人心与世运发生冲突之时,李二曲主张"明心"与"体理",使"心体"能明善复初,葆有其性。  相似文献   

14.
梅康钧 《天风》2007,(21):16-17
如果特奥精神促使我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使人民生活更为美好的话,那么,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磨炼与考验中得着爱与体恤,也必然帮助基督徒理解"包容",使之更具爱上帝及爱人之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12,(9):44-45
他有娴熟的演技,却从不在爱心上做戏;他有俊朗的外貌,更有一副善良的心肠。明星的光环,成为他爱的感召力;云集的"粉丝",以他为慈善的楷模。年轻的他,用言语和行动证明,"80后"同样可以为基督发光,将世界点亮。  相似文献   

16.
虚室有余闲     
庄子把杂念丛生的心灵称之为"有蓬之心",意指心灵中塞满了蓬草,这个比喻既尖酸又辛辣,实在是痛快淋漓。庄子又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心灵虚静了,智慧也就诞生了;智慧诞生了,人就有了福祉了。人所有的福祉,皆来自于人的慧根。而人的慧根,实在是源于一颗虚静的心灵。竹子凌风舞蹈,自在逍遥,因为它的心是虚的;水能随物赋形,自在逶迤,处众人之所恶,也实在因为它不把自己太当回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青年应爱礼仪美王传贵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青年人的爱美之心尤为强烈。例如爱服饰美,爱修饰美,爱体态美,爱语言美……,但往往被青年人所忽视的重要一美便是礼仪美。礼仪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礼仪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恭敬谦让之心;尊重爱护他人之举;...  相似文献   

18.
<正>济世利人、劝人向善是道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既是道教世代相承的优良传统,也是道教服务当今社会的重要途径。太上道祖垂训"三宝",第一曰"慈",主张"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度人经》提倡"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抱朴子》倡导"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历代祖师还将积德行善作为得道成仙的阶梯,指出"长生之本,惟善为基",强调"天道承负"、"功德成神"。  相似文献   

19.
释惟贤 《法音》2006,(8):8-8
和谐世界一辍心,灵珠灿烂放光明,光明遍照全世界,永息干戈乐太平。和谐世界一颗心,佛性平等爱众生。男女贵贱无差别,互相敬重保真诚。和谐世界一颗心,善恶因果要分明。扶持正气去邪恶,利他为先福人群。一、万四七和谐世界一预心,人人徽和喜盈盈。层层祥瑞罩天下,荡涤浊秽玉宇清。/又和谐世界一颗心,菩提道上勇猛行。弘扬正法开惫眼,金刚宝剑斩魔军。九和谐世界一颗心,消除不平心要平,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和谐世界一颗心,心如明镜无点尘。葱魅翅翅善梦·碌森努逃形。和谐世界畏翱心大梦先觉是巍大海无风汲飞,哭…  相似文献   

20.
《原道》2015,(3)
蕺山门弟子、明末殉难忠臣金铉论学崇尚程朱,其学以"诚"为宗,视"诚"为安身立命之基和尽"独"之工夫法要。因有此"诚",人固可修身成圣;欲彰此"诚",则为学当"慎独"。同时,"诚"不离"性","诚"之中自然内蕴天命之"性","诚"以"性"显。人之生而有"心",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心之理;性体不睹不闻,惟默识体仁而彰明自身之存在与可能。是故,"诚"体本天,"性"体内蕴于人"心",言"诚"言"性",皆是言"本体"。不过,要申明"本体"之功用,当落实于居敬致知的"工夫"路向。金铉遵循程朱理学"下学而上达"路径,以工夫为通达本体之入手始基,言"即工夫即本体",是对业师刘宗周"即本体即工夫"理路的扬弃。终究而言,金铉为学重德性伦理,为人重忠义气节,以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书写完美的人生精义,学问人生能圆融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